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文原创题

来源:筏尚旅游网
小雨 (宋) 杨万里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1、本诗的前两句表现了小雨的什么特点? 答:细小 稀疏 连绵不断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三、四两句。

答: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雨人格化,这雨似乎对自己妒忌,有意从屋檐上滴下,组成一张珍珠般的帘子,把那千峰给遮挡,写出了小雨的轻灵、美好。表达了作者的闲适、喜悦之情。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孝宗初,知奉新县,历大常博士、大学侍读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主张抗金。工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擅长“活法”,时称“诚斋体”。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赏析:雨中看山迷迷蒙蒙,如隔轻烟晓雾,别有一番难以言传的情致。诗人描写小雨,就从这一美妙景致入笔来展现小雨的轻灵美好。但诗人刻画这一意境又别出新样。他不用烟不用雾,而是以隔着一帘珠来表现迷蒙中的远山。这一比喻贴切形象,同时又使这种景象显得更不精致美丽。更有情致的是,有,给小雨输入了人的情思。它首先是“不肯无”,这除了巧妙地表现了小雨的细小、稀疏,还表

现了小雨连绵不断的特点。而为何“不肯无”?那是因为小雨妒忌美丽的远山映入诗人眼中,它才故意以“一帘珠”去阻隔。这一拟人化的手法,使全诗更有诗情画意,表现作者内心的闲适,对小雨的喜悦之情。

秋江写望 (宋) 林逋

苍茫沙咀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篷烟火饭渔船

1、 诗的第二句写出了江水的什么特点?

答:平静、清澈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闲适、恬淡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作者介绍:

赏析:写秋江景色而能抓住秋江最动人的景物,构成一幅幅安闲宁静的画面是本诗的特点。然而静中有悠闲之情趣,有江天如镜交相辉映之丽景,有雨后雪白芦花,更有炊烟袅袅的渔舟。一切是那样的自然、宁静如画,而又寓着大自然的生机与生活的情趣。末二句既是写景,出流露出诗人的恬淡、闲适的心境,对美丽的秋景的喜爱,可谓情景交融。

咏菊

(唐)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①初开晓更清。

①金粟:形容菊花色泽金黄,形态娇小 1、表现了菊花的什么特点?

答:独立、耐寒

2、从表现手法上赏析这首诗。

答:运用反衬手法,以“蕉折”“荷倾”衬托菊花“金粟初开”,赞美了菊花凌霜怒放的清新美丽。

春居杂兴

(宋)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山副使家①。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②。

[注]①商山副使:王禹偁自称。诗人作此诗时正在贬谪商州团练副使任上。 ②和莺:指黄莺连同数枝花。

问题:1、诗的前二句写出了诗人居处怎样的特点?

答:前二句既写出了诗人居处的清丽的特点,又写出简陋清贫,因为商家副使的家已别无精致华丽的东西,全靠三两株桃杏树来点缀妆饰。 2、这首诗表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不仅写出了作者谪居的凄苦,又写出了作者遭受打击迫害的愤激恼怒之情。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学校以此为主题举行记念活动,请你参加并积极参与活动。

1、 请你拟写一条主题标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并设计三条活动项目。 2、 如果班级召开主题班全,请你当主持人,写一段开场白。

3、 学校打算请日本友人来参加这次活动,请你去邀请他,你会怎么说。

名著:“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四句偈语暗示了鲁智深一生的命运,请说说 “遇江而止”是什么意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