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zōngshù)的写法
文献综述(zōngshù)的写法
一、 含义(hányì)
文献(wénxiàn)阅读报告,即“文献综述”,英文称之为“survey”、“overview”、“review”。是在对某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思考。
二、 意义和目的
总结和综合该方向前人已经做了的工作,了解当前的研究水平,分析存在问题,指出可能的研究问题和发展方向等,并且列出了该方向众多的参考文献,这对后人是一笔相当大的财富,可以指导开题报告和论文的写作。
三、主要内容
(1) 该领域的研究意义。
(2) 该领域的研究背景和发展脉络。
(3) 目前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及可能的原因。 (4) 进一步的研究课题、发展方向概况。 (5) 自己的见解和感想。 四、分类
综述分成两类。一类是较为宏观的,涉及的范围为整个领域、专业或某一大的研究方向;一类是较为微观的,这类综述可以涉及到相当小的研究方向甚至某个算法,谈的问题更为具体与深入。
前者立意高,范围广,面宽,故也不易深入,比较好读好懂。这对初入道者、欲对全局有所了解的读者而言很有参考价值。然而,欲深入课题的研究,则希望能有后一类的综述为自己鸣锣开道,这会节约很多的时间与精力,但往往不能遂人意,于是只好旁证博引,由自己来完成该课题的综述。当写学位论文时,我们要写的也就是这类结合自己研究课题而写就的综述。 五、难点
一篇好的文献综述既高屋建瓴,又脚踏实地;既探頣索隐,又如醍醐灌顶。文献综述顾名思义由“综”和“述”组成。前半部分的“综”不算太难,根据所查阅大量的文献进行综合的归类、提炼、概括即可做到的话。后半部分的评“述”与分析则是一篇“综述”质量高下的分界线,这需要融入作者自己理论水平、专业基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问题进行合情合理的剖析基础上,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二、 如何做文献(wénxiàn)综述
首先需要将\"文献(wénxiàn)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scription) \"区分开来。我们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来龙去脉,如\"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国外政府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政策和问题\"等等,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的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lǐlùn)方法的整理。其次(qícì),文献(wénxiàn)综述是评论性的( Review 就是\"评论\"的意思),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 (critical thinking) 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评论的主线,要按照问题展开,也就是说,别的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的,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有什么缺陷?要是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
清楚了文献综述的意涵,现来说说怎么做文献综述。虽说,尽可能广泛地收集资料是负责任的研究态度,但如果缺乏标准,就极易将人引入文献的泥沼。
技巧一:瞄准主流。主流文献,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化合物的观点和论述等,是做文献综述的\"必修课\"。而多数大众媒体上的相关报道或言论,虽然多少有点价值,但时间精力所限,可以从简。怎样摸清该领域的主流呢?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一是图书馆的中外学术期刊,找到一两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二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中国期刊网\"、\"外文期刊数据库检索\"和外文过刊阅览室,能够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三是国家图书馆,有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图书,学校图书馆往往没有收藏,但是国图却是一本不少(国内出版的所有图书都要送缴国家图书馆),不仅如此,国图还收藏了很多研究中国政治和政府的外文书籍,从互联网上可以轻松查询到。
技巧二:随时整理,如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做博士论文的时间很长,有的文献看过了当时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来却找不着了,所以有时记录是很有必要的。罗仆人就积累有一份研究中国政策过程的书单,还特别记录了图书分类号码和藏书地点。同时,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不妨做一个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到真正开始写论文时就积累了大量\"干货\",可以随时享用。
2
技巧三:要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综述。看过一些文献以后,我们有很强烈的愿望要把自己看到的东西都陈述出来,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洋洋洒洒,蔚为壮观。仿佛一定要向读者证明自己劳苦功高。我写过十多万字的文献综述,后来发觉真正有意义的不过数千字。文献综述就像是在文献的丛林中开辟道路,这条道路本来就是要指向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直线距离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风景颇多,迷恋风景的人便往往绕行于迤逦(yǐ lǐ)的丛林中,反面\"乱花渐欲迷人眼\",\"曲径通幽\"不知所终了。因此,在做文献综述时,头脑时刻要清醒:我要解决什么问题,人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说的有没有道理,就行了。
摘自 《中国(zhōnɡ ɡuó)研究生》
综述 这是你查阅相关文献的成果。任何研究都要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并且遵守学术传统,而不是空穴来风。你需要告诉读者,关于这个问题前人研究到了何种地步,有什么缺陷,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拓展。这一方面是对前人研究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你的文章价值何在。任何与本文相关的重要成果都应当在综述中得到体现,并且在参考文献中列出。综述不是概述,不能泛泛(fànfàn)地引用和概括,要有扬弃,特别是有批评。否则,如果别人都做好了,要你写文章干嘛。综述比较容易看出作者对该领域所下的工夫,因为作者需要广泛阅读,理解不同论文在关键假设和模型上的主要分歧。好的综述本身就是一篇独立的文章[6]。一般认为,学术论文没有综述是不可思议的。遗憾的是,中国所谓的经济学期刊上,绝大多数论文根本不做任何综述,也不梳理前人的成果。
摘自《如何(rúhé)创作经济学论文?》 一 文献综述(zōngshù)特征
1.一般字数控制在4000-6000字左右,大约8-15页; 2.以评述为主,不可罗列文献;
3.基本格式通常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
4.中文参考15-20篇,英文参考20篇左右,文献要新,50%-80%最好为3年内的文献。 5.如果文献综述是为开题报告作准备,整篇文章建议为漏斗状结构,即“有什么研究进展,问题是什么,怎么找方向”。
二 按照文献综述的结构顺序分析常用句型 1 题目(tímù)
1.1 如果(rúguǒ)文章为结果论文
标题格式 a) Effect of (因素) on(观测(guāncè)项目)in(研究对象)Progress b) (观测对象(duìxiàng))in (研究对象) Progress c) 无固定(gùdìng)格式 1.2 如果文章为方法论文
3
标题格式 d) Methods for … Progress 2 摘要常用句型
归纳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指出了…及其…研究的主要进展
讨论了…的类型、影响因素、过程机理和描述方法 在此基础上,对…规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3 关键词 略 4 前言 4.1 内容:
问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 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4.2 常用句式 …是…的重要研究内容 过去研究主要集中在… (深度上)… (广度上)… (有争论的问题)…
鉴于…的工作将对今后…研究意义以及…的现实应用意义 作者就…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5 正文
5.1 综述材料来源广泛,因此段落结构格式非常重要,举例如下表;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第四句 第五句 第六句
主题句 陈述理论1 研究支持1 陈述理论2 研究支持2 略 主题句 研究支持1 研究支持2 研究支持3 略 例外情况 研究意义 主题句 研究支持1 说明理论1 略 主题句 5.2 纵横结合式写法
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zònɡ xiànɡ)描述;
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对某一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各个方面,如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通过横向对比,既可以分辨出各种观点、见解(jiànjiě)、方法、成果的优劣利弊,又可以看出国际水平、国内水平和本单位水平,从而找到了差距。
4
5.3 相关研究不必全部列举,每一个(yī ɡè)主题举2-5个有代表意义的研究。 5.3 常用(chánɡ yònɡ)句式
了解(liǎojiě)…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对认识…有重要的意义 …的特征可用…来描述,其中常用的有…
由于…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研究者通过…来描述各因素对…的影响 影响…的因素很多,下面就…进行论述 …不仅取决于…,而且受到…的制约 …与…有关
…是…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研究表明… 产生…的原因有… 6 结语
一般为展望结构,如果是开题报告前的文献综述,需要把想做什么阐述清楚。
出自王以宁教授教学指导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kāi tí)报告
(含文献综述、外文(wàiwén)翻译)
5
题 目
[毕业论文(bì yè lùn wén)标题(字数不超过24字)]
姓 名 应旭
学 号 30701479
专业(zhuānyè)班级 信计0701班
所在(suǒzài)学院 计算分院
指导教师(职称) 薛莲(副教授)
二○一○年 十二 月 二十七 日
6
毕业设计(bì yè shè jì)(论文)
开 题 报 告
(包括选题的意义(yìyì)、可行性分析、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预期结果、研究(yánjiū)进度计划等)
1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1. 选题(xuǎn tí)的背景和意义
[单击此处添加论文(lùnwén)正文]
以下是说明(shuōmíng)文字,正式成文(chéngwén)后请删除。 1.模板(múbǎn)的使用方法
(1)请不要删除任何具有格式的模版文字!
(2)按照提示直接单击或者单击后执行“选择性粘贴”-“无格式文本”就可以添加相应的内容!
2.开题报告是对所研究的课题进行说明的一种文字材料[1],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的程序化管理要求应运而生的。通过开题报告,可以把选题的意义、可行性分析、所要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预期结果以及研究的进度计划等阐述清楚,并为评审者提供完整的书面依据。
3.开题报告是申请批准开展某项工作的建议书[2]。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要回答以下问题:要研究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研究有什么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这项研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预期能得到什么结果?这项研究需要哪些资源?为什么这项研究是能够达到目标?
4.开题报告的字数不少于3000字。
5.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说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3],即选题的意义,包括对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说明;另一方面也可以表明开题报告撰写者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很好的把握。
1.1 选题的背景
[单击此处添加论文正文]
以下是说明文字、插图和表格示例,正式成文后请删除。
1.插图的标示和引用方法请参见毕业设计(论文)模板2.1.1。开题报告的插图编号依次为1.1、1.2、1.3等。
2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A B C D
图1.1 [单击此处添加(tiān jiā)图标题]
2.表格的标示和引用(yǐnyòng)方法请参见毕业设计(论文)模板2.1.2。开题报告的表格(biǎogé)编号依次为1.1、1.2、1.3等。
表1.1 [单击此处添加(tiān jiā)表标题]
描述1 描述2 ζR ζR(重复)
(1−ζ)R (1−ζ)R 1.2 国内外研究(yánjiū)现状
[单击此处添加论文正文]
以下是说明文字,正式成文后请删除。
说明本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介绍各种观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着重说明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同时说明自己的观点。
1.3 发展趋势
[单击此处添加论文正文]
以下是说明文字,正式成文后请删除。
说明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已经达到什么水平[4],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决的方法。
3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2.研究(yánjiū)的基本(jīběn)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tiān jiā)论文正文]
以下是说明(shuōmíng)文字,正式(zhèngshì)成文后请删除。
在开题报告中要对研究的基本内容和要解决的问题给予粗略的但必须是清楚的介绍[5]。只有对研究的基本内容和主要问题了解清楚,才能明白研究的重点和研究的方向,明确进一步研究的具体思路。研究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来介绍:
2.1 基本框架
[单击此处添加论文正文]
2.2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单击此处添加论文正文]
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单击此处添加论文正文]
3.研究的方法及措施
[单击此处添加论文正文]
以下是说明文字,正式成文后请删除。
研究方法是否正确,会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甚至成败。在开题报告中,学生要说明自己准备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6]。比如调查研究中的抽样法、问卷法,论文论证中的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
4.预期研究成果
[单击此处添加论文正文]
以下是说明文字,正式成文后请删除
说明课题研究已有的基础上,在哪些方面有望获得有新意的成果。
4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5.研究(yánjiū)工作进度计划
[单击此处添加(tiān jiā)论文正文]
以下是说明(shuōmíng)文字,正式(zhèngshì)成文后请删除。
课题研究工作的进度计划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毕业设计(论文)创作过程(guòchéng)中,材料的收集、初稿的写作、论文的修改等,都要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到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
在时间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各个阶段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对于指导教师在任务书和进度表中规定的时间安排,学生应在开题报告中给予呼应[7],并最后得到批准。
6.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单击此处添加论文正文]
以下是说明文字,正式成文后请删除。 如果没有需要说明的问题,该部分可省略。
5
毕业设计(bì yè shè jì)(论文)
文 献 综 述
(包括(bāokuò)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等)
6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单击此处添加文献综述(zōngshù)题目]
1. 国内外研究(yánjiū)现状
[单击此处添加(tiān jiā)论文正文]
以下(yǐxià)是说明文字、插图(chātú)和表格示例,正式成文后请删除。 1.模板的使用
(1)请不要删除任何具有格式的模版文字!
(2)按照提示直接单击或者单击后执行“选择性粘贴”-“无格式文本”就可以添加相应的内容!
2.文献综述是站在巨人的肩上从而避免低水平地重复前人的工作[8],文献综述应当全面而概括地描述在作者将要开展研究的领域中,前人已经发表的研究的意义、观点、内容、方法、结果。文献综述一般应在完成开题报告之前完成。
3.文献综述是在针对选题相关的研究领域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9],就国内外在该相关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评论,能较全面地反映课题的历史背景、争论焦点、研究现状、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等内容。
4.文献综述的字数不少于3000字。
5.掌握全面、大量、新颖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首先应选择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文章,其次是教科书或其它书籍[10],还有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广播、通俗杂志、网上文献等,可以适当引用一些数据和事实,但其中的观点不能作为论证的依据。
6.插图的标示和引用方法请参见毕业设计(论文)模板2.1.1。文献综述的插图编号依次为2.1、2.2、2.3等。
7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A B C D
图2.1 [单击此处添加(tiān jiā)图标题]
7.表格(biǎogé)的标示和引用方法请参见毕业设计(论文)模板2.1.2。文献综述(zōngshù)的表格编号依次为2.1、2.2、2.3等。
表2.1 [单击此处添加(tiān jiā)表标题]
描述1 描述2 ζR ζR(重复) (1−ζ)R (1−ζ)R 2.研究(yánjiū)方向
[单击此处添加论文正文]
3.进展情况
[单击此处添加论文正文]
4.存在问题
[单击此处添加论文正文]
8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含开题报告(bàogào)和文献综
述)
[单击此处添加(tiān jiā)参考文献]
以下是说明(shuōmíng)文字,正式成文后请删除。 1、模板(múbǎn)的使用:
(1)请不要(bùyào)删除任何具有格式的模版文字!
(2)按照提示直接单击或者单击后执行“选择性粘贴”-“无格式文本”就可以添加相应的内容!
2、参考文献写作应注意的问题
(1)参考文献是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撰写过程中应承认和尊重他人的知识成果,参考与引用的内容必须注明,杜绝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同时,引用的资料应具有权威性,并对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有直接的参考价值。
(2)要求查阅文献15篇(含)以上,其中外文文献2篇(含)以上,近三年公开发表的文献5篇(含)以上上,包括导师指定的全部参考文献。
(3)列出的参考文献在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中必须有引用,参考文献按照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中引用出现的顺序统一编号。
(4)对参考文献的引用采用后标[15]表示。 (5)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
参考文献的来源分为连续出版物、专著、专利文献、国际(国家)标准及电子文献等几类,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和示例如下。
A. 连续出版物: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
例如: [1] 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
B. 专著
9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例如(lìrú):[2]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yánjiū)[M]. 北京(běi jīnɡ):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
C. 论文集
[序号] 主要(zhǔyào)责任者.文献题名[C]. 主编(zhǔbiān).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例如:[3] 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C].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D. 学位论文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例如:[4] 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E. 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例如:[5]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 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F. 专利文献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例如:[6]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
G. 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例如:[7]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H.报纸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如:[8]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I.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期/引用日期(任选).
10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例如(lìrú):[9] 王明亮(míngliàng).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建设(jiànshè)[EB/OL].
http://www.cajcd.cn/pub/wml.txt/9808 10-2.html,1998-08-16/1998-10-04. (6)文献(wénxiàn)类型的标注(biāo zhù)方法
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的规定,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用英文大写字母方式标注: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单篇论文[A],其它[Z]。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atabase)[DB],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CP],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EB]。
(7)载体类型标识的标注方法
以纸张为载体的文献在引做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用英文大写字母标注:
磁带(magnetic)[MT],磁盘(disk)[DK],光盘[CD],联机网络(online)[OL]。
电子文献类型与载体类型标识基本格式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例如:
[DB/OL]——联机网上数据(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 ROM); [CP/C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8)参考文献示例:
[1] D.Spinellis,K.Raptis. Component mining: a process and its pattern language[J]. Information and Software Technology, 2006(42).
[2] 杨芙清,梅宏,李克勤. 软件复用与软件构件技术[J]. 电子学报, 1999, 27(2). [3] 杨芙清.软件复用及相关技术[J].计算机科学, 1999, 26(5).
[4] Nenad Medvidovic,Richard Taylor. A Classification and Comparison Framework for Software Architecture Description Languages[J]. IEEE Transactions on
11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Software Engineering, 2005, 25(1).
[5] 窦郁宏,陈松乔. 程序挖掘中需求描述(miáo shù)的研究[J]. 计算机工程(gōngchéng)与应用, 2006, 10.
[6] 杨瑞林,李力军.新型(xīnxíng)低合金高强韧性耐磨钢的研究[J]. 钢铁(gāngtiě), 1999(7).
[7] 贾名字.工程(gōngchéng)硕士论文撰写规范[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交通大学, 2007.
[8] 胡海洋,杨玫.Cogent后组装技术研究与实现[J]. 电子学报, 2002, 30(12). [9] 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1, 32(1).
[10]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79. [11] 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C].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12] 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 1998.
[13]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 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
[14]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
[15]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16]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17] 王明亮.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建设[EB/OL]. http://www.cajcd.cn/pub/wml.txt/9808 10-2.html, 1998-08-16/1998-10-04. [18] 任洪敏,钱乐秋.构件组装及其形式化推导研究[J]. 软件学报, 2007, 14(6).
12
毕业设计(bì yè shè jì)(论文)
译文(yìwén)及原稿
译文(yìwén)题目
[单击此处添加(tiān jiā)译文题目]
原稿(yuángǎo)题目 [单击此处添加外文原稿题目] 原稿出处 [单击此处添加原稿出处]
13
[单击此处添加译文(yìwén)题目]
[单击此处添加(tiān jiā)译文正文]
以下(yǐxià)是说明文字,正式成文(chéngwén)后请删除。 1.模板(múbǎn)的使用方法
(1)请不要删除任何具有格式的模版文字!
(2)按照提示直接单击或者单击后执行“选择性粘贴”-“无格式文本”就可以添加相应的内容!
2.在“原稿出处”中对原稿的来源进行说明,包括作者姓名、出处、出版信息等。有两篇以上译文的,按如下顺序列出:
译文题目一 原稿题目一 原稿出处一 译文题目二 原稿题目二 原稿出处二
3.检索和利用外文资料的能力是现阶段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中所要求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外文翻译是在查阅外文文献时,将篇幅适当、内容与选题相关的外文资料翻译成中文。通过翻译外文资料,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国外相关领域的现状,同时也是翻译能力的锻炼,并为考察和检验学生语言能力提供依据。
4.进行外文翻译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外文文献的内容与选题相关或专业上有联系。 (2)篇幅、深度和难度适当,可以由二至三篇小文章组成。 5.外文翻译字数应达到3000字以上(翻译成中文后的汉字字数)。
[单击此处添加外文原稿题目]
[单击此处添加外文(wàiwén)原稿正文]
以下(yǐxià)是说明文字,正式(zhèngshì)成文后请删除。 外文原稿可以直接(zhíjiē)使用复印件。
孝 感 学 院 新 技 术 学 院 本科(běnkē)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 目产业梯度转移与孝感融入武汉城市圈 院 系 财经政法系 专 业 经济学
学生(xué sheng)姓名 刘培 学 号 2050514113 指导(zhǐdǎo)教师 职 称
2008 年9月20日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运用产业梯度理论研究孝感融入武汉城市圈的方式和路径,为孝感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从产业角度加快孝感融入武汉城市圈的进程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以理论指导实践,结合孝感市的产业现状,分析孝感产业现状与武汉城市圈产业群所存在的关联,找出双方对接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途径,探寻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最优方略,力图为孝感与武汉城市圈之间产业结构合理的调整以及铸造武汉城市圈的产业特色提供思路,为孝感更好地融入武汉城市圈提供参考性意见。 (二)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与互动合作是当今中国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由此引发的产业梯度转移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必然趋势,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时实行了区域间差别政策,同时也促进产业在不同梯度的城市间合理转移。武汉城市圈作为两个获批为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城市群之一,研究其域内的产业梯度转移,不仅对于产业梯度转移理论自身的丰富和发展具有意义,而且对于能为区域间经济合作理论乃至区域经济学科提供可以借鉴的案例。而且,在过去的一些理论研究中,罕有将产业梯度转移与武汉城市圈的建设做比较系统、详细的研究的。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理论研究仍还处于比较薄弱的阶段,而本课题的研究将丰富这一方面的内容,为以后进行更深刻的理论研究作准备。 2.现实意义: 武汉城市圈区域内的产业梯度转移,既是省会武汉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孝感等卫星城市经济加快发展的客观要求。就孝感市而言,至少有以下现实意义: 第一,促进城市发展,增强城市经济实力。孝感是武汉城市圈内较大的城市,然而孝感市对湖北省贡献了不到5%的GDP和不到8%的财政收入。通过融入武汉城市圈,就能通过接受武汉的产业转移,带动资本、技术、产品和企业家等稀缺要素的进入,促进孝感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二,促进资源要素流动,增进居民的就业和收入。在产业梯度转移中,武汉可以充分利用孝感的土地、劳动力和庞大的市场等资源优势,孝感则变劳动力外出打工赚取的工资收入为在当地就业创造社会财富和利税,这一转变对促进孝感居民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有着重大作用。 第三,实施赶超目标,缩小区域差距。一方面孝感要通过产业转移推动经济的超常发展,另一方面产业梯度转移会使武汉经济规模总量的增长放慢速度,但又可以通过产业升级取得更高效率。这种资源合理配置提高了武汉城市圈的竞争力,推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最终缩小了地区差距。 二、已了解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产业梯度转移,国外学者形成了以下几种较为有影响的理论: 1.工业生产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弗农(1986)认为,工业各部门及各种工业产品,都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即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退等四个阶段,并且在不同阶段将由兴旺部门转为停滞部门,最后成为衰退部门。根据该理论,每个国家或地区都处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梯度上,每出现一种新行业、新产品、新技术,都会随时间推移由高梯度区向低梯度区传递。 2.雁型发展模式 日本学者赤松(1992)提出的雁型发展模式,其本质就是东亚区域先进国家向后进国家梯次转移和传递产业,以促进各国家、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向更好层次的转换。具体而言,一个经济区域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高梯度和低梯度地区,由于生产要素禀赋、经济基础与产业分工的不同,地区间在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水平上形成了一定的阶梯状差距,呈现出产业梯度转移的规律,即一个地区相对落后或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可以转移到其他与该地区存在产业梯度的地区,成为其他地区相对先进或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业,从而提高吸收方的产业结构层次与水平。 3.边际产业转移理论 小岛清(1993)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陷于
比较劣势的产业,可称为边际产业,这也是对方国家具有显在或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依次进行。本国具有比较劣势的产业在其他国家仍属于具有比较优势,根据这种产业转移方和吸收方双赢的模式进行产业转移 。 4.区域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配第、克拉克(1995)认为,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就会向第三产业移动。这种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不仅仅是三大产业增加值比重主导地位的依此更替,更主要的是表现在产业素质提高,产业关联性强化,产业技术水平提高,产业开放性扩大。 5.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该理论将区域间的不平衡增长看成是产品生命周期的空间表现形式,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势极其转移,产业结构的更新是地区经济向高梯度发展的更本动力,产业结构的更新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次序地从高梯度地区逐步向低梯度地区转移。 6.区域经济空间聚集理论 迈克尔·波(1998)特运用产业集群理论对区域经济竞争力进行了分析, 克鲁格曼(2001)从集聚角度对区域创新进行了分析。他们主张加强增长点与面之间的联系,实现整体推进,大力发展块状经济。他们认为集群在三个方面产生竞争优势:一是提高该领域企业的生产率;二是指明创新方向和提高创新速率;三是加强和扩大集群本身。随着集群优势的形成,利润可以在垂直联系及水平联系企业之间流动。同时,集群有助于实现内部多样化,并通过诞生企业、分工协作、分包或转包等形式,使知识、信息、技术、价值等在集群内转移和扩散,及时适应多变的技术和市场环境。 (二)国内研究现状 钟敏(1995)指出以产业梯度转移为导向的“承接式”发展模式,在县域经济自我积累不足、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的条件下,谁能够为承接国际国内转移创造良好的环境,谁就能承接更多相对先进的企业,谁的发展就更快。 崔彩周(1998)认为新雁行模式应是建立在非资源禀赋动态竞争优势基础上
的创新模式。即既要充分发挥基于资源禀赋的劳动密集型的外生比较优势,又要积极推动技术进步以激发并确定其具有的内生比较优势,而其中尤其要发挥可最终形成竞争优势的内生比较优势。 孙继伟(2001)细分了产业梯度的转移的类型。指出产业转移可分为扩张式转移和转出式转移两种基本类型。扩张式转移是指产业在其原区域仍然属于成长型产业,主要出于占领外部市场、扩大企业规模的目的,在不削弱原所在地生产经营规模的情况下,在别的地区新建或扩建生产经营基地。转出式转移是指企业的生产基地、特定课题或企业主体从原所在地转出,或者是压缩原所地在生产经营规模的同时,在别的地区新建或扩建生产经营基地。 戴宏伟,田学斌(2001)和陈永国(2002)定义了产业梯度系数,并以此为量化工具对京津冀产业转移进行了研究,提出 “大北京”经济圈内三方协作的重点应该放在产业梯度转移和生产要素流动上,以推动京津冀产业结构的共同优化与升级。 熊必琳,陈蕊(2005)等从较大区域范围将产业梯度转移方式分类为两种形式:一是跳跃式转移,它又可分为“逆梯度”跳跃转移和“顺梯度”跳跃转移;二是等级梯度转移,即严格按照梯度大小顺次转移。并指出集聚式转移阶段的产业处于快速成长时期,一般只有通过“逆梯度”跳跃转移方式才能快速完成积累。 曾永昌(2007)认为城市圈理论确立了经济与社会资源环境、生产与消费形式、城市与农村生活方式等融合的双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构建区域城市,能实现经济文明、生态文明与人文文明三维形态的城市化路线,这一路线与工业化时代城市化经济决定一切的单向经济发展的一维城市化路线有着明显的区别。 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一)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1.孝感通过产业梯度转移融入武汉城市圈的可行性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孝感市工业化水平低,企业规模不大,市场竞争力不够,工业结构体系还停留在比较低的发展层次,在融入武汉城市圈的进程中,如何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积极的创造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条件,克服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本课题研究的首要重点。
2.孝感承接武汉城市圈产业梯度转移的适用条件 孝感与武汉各自都有许多产业,这么多产业中哪些产业之间是可以梯度转移的,产业梯度转移在武汉城市圈内的适用条件是什么,这也是在本课题中需要重点回答的问题。 (二)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一是研究人员在论文撰写准备过程中尚缺乏与之相关的资料,以及调查获取第一手准确数据方面尚有一定的困难。 二是理论上难以找到一种完全符合于武汉城市圈特点的产业梯度转移理论作为论文撰写依托。同时在已形成的城市圈中没有找到与孝感类似的城市作为借鉴。 (三)本课题研究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在建立武汉城市圈的这个难得契机中孝感市如何迅速找准自身的定位,积极创造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良好环境,在融入武汉城市圈的过程中走好以承接工业化道路为主轴,以产业化农业和休闲旅游业为两翼的发展道路。 (四)本课题的主要创新之处: 将产业转移理论具体运用于分析武汉城市圈中孝感与省会武汉之间的产业对接,并针对两者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是 本课题的主要创新之处。 (五)论文提纲: 一、引言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本课题研究的研究意义 二、产业梯度转移概述 (一)产业梯度转移含义与特征 (二)产业梯度转移的适用条件 (三)我国地区间产业梯度转移的实施和发展 三、孝感与武汉城市圈产业现状分析
(一)武汉城市圈简介 (二)武汉市城市圈产业结构概述 (三)孝感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四、孝感市融入武汉城市圈的途径——产业梯度转移 (一)孝感实施产业梯度转移的原因 (二)孝感承接武汉城市圈产业梯度转移的制约性因素 (三)孝感实施产业梯度转移的方式 五、孝感承接武汉城市圈产业梯度转移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 (二)营造一流的商务环境 (三)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 (四)建立“合理流动,利益共享”的产业补偿机制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徐忠爱.“泛珠三角”经济圈产业梯度转移与结构优化[J].特区经济,2006,(02) . [2] 谢丽霜.产业梯度转移滞缓原因及西部对策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 . [3] 张乐才.浅析“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适用性[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12) [4] 许新宇. 新经济下的我国产业梯度转移[J]. 科技创业月刊 , 2005,(07) . [5] 熊国平. 中西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中的几个问题[J]. 发展 , 2005,(11) . [6] 徐敏燕. 产业梯度转移和中部地区城市化发展探讨[J]. 经济师 , 2005,(04) . [7] 刘艳.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研究[J]. 改革 , 2004,(06) . [8] 陈雪梅,田慧蓝,申黔川,. 泛珠三角地区制造业梯度转移实证分析[J]. 特区经济 , 2005,(12) . [9] 王兴中,. 区际要素流动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的产业转移[J].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 2005,(03) . [10] 单春红. 基于东部产业集群条件下的产业梯度转移研究——兼论西部开发中产业集群战略的运用[J].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 2005,(03) . [11] 邹宏志.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 , 2004,(01) . [12] 方辉振. 产业结构调整必须突破五大障碍[J]. 理论前沿 , 2002,(07) . [13] 曲华, 王琼. 浅谈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1,(03) . [14] 王晓宝. 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政府职能[J].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3,(03) . [15] 周昌武. 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变动与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J]. 云南冶金 , 2001,(03) . [16] 余泽忠. 城市经济圈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合作[J]. 求索 , 2004,(08) .
六、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七、院系或教研室审核意见 1.通过 2.完善后通过 3.不通过 负责人: 年 月 日
内容总结
(1)开题报告的写法、模板、范文
文献综述的写法 文献综述的写法 一、 含义
文献阅读报告,即“文献综述”,英文称之为“survey”、“overview”、“review”
(2)一类是较为宏观的,涉及的范围为整个领域、专业或某一大的研究方向
(3)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一是图书馆的中外学术期刊,找到一两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