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3(人教版)(考试版)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3(人教版)(考试版)

来源:筏尚旅游网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3历

(考试时间:90分钟史

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共24小题,48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汉书·艺文志》称先秦某一学派“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1.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这反映的是A.儒家的忠孝思想C.法家的君臣名分思想B.道家的辩证法思想D.墨家的“兼爱”“非攻”2.战国时期,墨子基于“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提出“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可见,墨子的这一主张A.融合了儒家与法家思想精髓C.突破了宗法制下的人才制度B.蕴含集权君主思想D.反映了士人阶层的利益要求3.汉武帝时期,设立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官学的建立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B.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4.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被统治者服从统治者的支配有暴力、经济等因素。但是,除了这些以外,通常还需要一个更深层次的要素--对正当性的信仰。”能够用来佐证该观点的是A.孟子宣扬的“民贵君轻”B.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C.朱熹倡导的“格物致知”D.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5.《西游记》中王母娘娘开蟠挑大会,请的宾客是“西天佛老、菩萨、圣僧、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黄极黄角大仙……各宫各段大小尊神,俱一齐赴蟠桃嘉会”,这材料反映了当时A.魔幻小说创作已经兴起C.三教合流得到官方认可B.三教呈现交融的状态D.佛道两家屈从于儒家1《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7.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C.非善非恶B.本质为恶D.本善习远8.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A.“经世致用”C.“循天下之公”B.“人心一点灵明”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9.苏格拉底在评论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我不明白他为什么不宣称猪、狗、狒狒或者其他有感觉的动物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上述言论A.批判了智者学派的哲学主张C.讥讽了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B.阐释了“美德即知识”的思想D.否定了现实世界的客观真实性10.柏拉图指出:遵守习惯和法律是掌权者的首要职责;习惯和传统法是管理者必须掌握的真知识,尊重法律。他还提出要用法律来规制掌权者“有限所得与无限贪欲间的尖锐矛盾\"。这说明柏拉图A.寻求城邦管理的有序性B.认为法律源自生活习惯C.最早提出权力制衡理论D.把遵守法律作为美德11.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这里的第一个“权威”最可能指的是A.上帝B.罗马教皇2C.君主D.马丁·路德12.顾炎武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卢梭认为:“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二者的共同点是A.提出君权的理论设想C.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B.具有强烈的民主精神D.推动了当时社会变革13.几乎法国所有的启蒙学者都推崇中国文化,他们赞颂中国自尧舜以来的政治制度,是实现了“政治与道德的结合”,用以抨击封建制度。伏尔泰认为,中国文化的发现对思想界来说,同哥伦布在自然界的发现是同等重要的大事。说明了A.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了法国启蒙思想B.启蒙思想家借中国文化宣扬人文主义C.中国文化成为法国反封建的思想武器D.启蒙思想家借中国文化构建理性王国14.他们面临着双重使命: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出来,又要避免滑向纵欲主义;既要声张自我牟利的正当性,又要将社会引向公序良俗;既要正视古典美德共同体一去不复返,又要展示现代社会是一个“全民嘉年华”的年代。“他们”A.肯定人性,追求幸福C.鼓励追求财富,满足私欲B.宣扬信仰自由,反对教会D.宣扬理性,追求正义15.明清两代,传染病流行,医药学家对传染病的认识仍未超出汉代“伤寒论”的范围,但他们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这表明(A.明清医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B.医药学家认识到传染病本质C.社会需求推动医学理论发展D.医药学研究推动了人口增长16.有人以“仲景未用”为由,反对“牵牛”入药。对此,李时珍说:“东汉时此药未入本草,故仲景不知,假使知之,必有用法,不应捐弃。况仲景未用药亦多矣,执此而论,盖矫枉过正矣!”这体现了李时珍A.选材中着眼现实的态度B.探索中求实创新的追求)C.实践中观察求真的方法3D.继承中理性批判的精神17.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A.对社会的感伤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B.爱国忧民的情怀D.热爱和平的态度18.清代小说《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不肯蹈袭父辈设定的仕宦经济的道路,不肯在四书五经和八股文上下功夫,却喜读《庄子》《牡丹亭》等杂书,对诗歌题对也颇有造诣。这反映出当时出现了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的思想D.追求金钱,追求享乐的拜金主义思想19.二重证据法是将“地下之新材料”与“纸上之材料”相互印证的一种研究方法。以下相关史料的比对研究,最符合“二重证据法”的是A.蒋庄遗址与《回忆蒋庄遗址的发掘》B.汉代画像砖上的黄帝像与远古炎黄传说C.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宫殿”复原图D.殷墟甲骨卜辞与《史记·殷本纪》20.牛顿认为宇宙是按照可测量的、可描述的机械原理进行运转的。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因为通过光来观测电子这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与这一认识变化相关的是A.经典力学的诞生C.电气的出现B.进化论的传播D.量子论的提出21.据《科学简史》记载,“1859年11月24日清晨,雾霭中,伦敦几家书店的门口人声鼎沸,人们争先恐后地排队购买刚出版的新书……书中的观点震撼了世界。”该书的发表A.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B.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C.打破了牛顿力学绝对化思维模式D.宣告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422.第二次工业时期,一位发明家偶然发现,簧片在带铁芯线圈附近的振动可以导致圈内电流的强弱变化,反过来,同样的电流变化可以导致磁铁线圈附近簧片的振动。根据这一物理原理,他发明了通过电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讯工具。这位发明家是A.爱迪生B.莫尔斯C.贝尔D.马可尼23.“(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A.“经世致用”B.“中体西用”C.维新思想D.“兼容并包”24.1919年4月,蔡元培说:“北大不但未提倡‘铲伦常’,而且大倡父子有亲,兄弟相连,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言仁爱、言自由、言秩序、戒欺诈。”据此可知,蔡元培A.改造北大以服务的要求C.认识到西方文化存在的缺陷B.肯定了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价值D.主张以儒学为主兼容其他思想非选择题(共3小题,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平王东迁后的混乱形势,表现为三个方面:一周王室丧失了对诸侯国的约束能力。东迁依靠晋、郑两国。东迁后,周室仅有洛阳周围数百里之地,相当于一个小国。春秋初晋国内乱无暇外顾,郑国操王室权柄。郑武公死后,平王想立虢公为卿士,因郑庄公不满而罢。为取信于郑国,平王还与郑庄公交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平王死后,桓王又想使虢公执政,郑庄公派士兵抢收周地温和成周的庄稼,史称“周郑交恶”。桓王十三年(前707年),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便与周兵戎相见,战斗中郑军“射中王肩”,天子威信扫地。西周有诸侯定期向王室述职纳贡的制度,而春秋时诸侯国不再遵守。被视为执行周礼典范的鲁国也不照旧制行事了,“春秋之世、鲁之朝王者二,如京师者一,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鲁大夫聘周者仅四,其聘齐至十有六,聘晋至二十四”。失去朝贡使王室陷入贫困,甚至要向诸侯“求赙”(要财物助丧)“求车”、“求金”。二诸侯国内部和诸侯国之间篡杀、攻伐层出不穷。春秋初,有100多个大小不等的诸侯国,齐、秦、晋、楚四国最大,鲁、曹、宋、郑、卫、燕、陈、蔡、吴、越十国次之。各诸侯国内部以及它们之间的等级秩序,以往受周室制约。现在失去约束,各诸侯国内部争夺及各诸侯国之间的争夺空前激化。仅鲁桓公5在位的19年间(前722年至前694年)就发生鲁桓公杀隐公自立、宋华督杀殇公、齐襄公杀鲁桓公一系列变乱。春秋初的强国郑国,在庄公死后发生了长达20年的内乱。——摘自《中国历史》先秦卷张岂之材料二孔子很重视周礼,把西周看作是理想的时代,尽管他对于旧制度认为应该有损有益。在他看来,作为贵族行动规范的礼,不应该仅是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礼跟仁的结合。如果离开了仁,礼就没有意义了。所谓的仁就是“爱人”,是贵族才能具备的一种品德。孔子周游列国,受到各国的款待,但他没有得到亲自检验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面对当时的实际,墨家要求“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反对当时君主和贵族的奢侈无度,以“去无用之费”。墨家还竭力宣扬天下如能“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由此出发,墨家反对当时以强欺弱的残酷战争。——摘编子白寿孨《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社会秩序混乱的原因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与墨家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20分)26.人文主义精神是推动欧洲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充满神奇,却绝无比人更神奇者。——沙罗克里斯(古希腊悲剧家)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知道得越多,才知知道得越少。——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部分意大利人文主义学者作品——据孟广林《人的发现与世界的发现》整理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是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6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所排挤。(1)归纳材料一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内涵,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2)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新特点并分析其历史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高举的理论旗帜是什么。为构建“正义”“平等”的新社会,他们提出了哪些主要学说?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下表是19世紀40年代以来社会的、一些流行词汇时间1840—19121912—19491949—19781978年以流行词汇师夷长技洋布洋火兴民权……共和约法民主科学实业救国她……列宁装三大改造人民代表粮票……专业户乡镇企业村民委员会股票互网……根据材料,选取每一个阶段中的一个流行词汇,围绕“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