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护士条例》2008年1月3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7号公布(A )起施行 A、2008年5月12日 B、2008年1月12日 C、2010年5月12日 D、2010年7月1日
2、护士执业注册的有效期为 ( B) A 2年 B 5年 C 8年 D 10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自(D )起施行。 A、2009年12月25日 B、2010年1月1日 C、2010年5月1日 D、2010年7月1日 4、护士申请延续注册的时间应为( B)
A 有效期届满前半年 B 有效期届满前30日 C 有效期届满后30日 D 有效期届满后半年
5、护士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患者生命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但除外 (B ) A 必须依照诊疗技术规范 B 必须有医师在场指导
C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自身能力水平进行力所能及的救护 D 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6、以下哪项不属于专科护士的职能(D )
A 提供某一领域的临床护理服务 B 开展专科领域的护理研究
C 对同业的护理人员提供专科领域的信息和建议 D 对专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建议和指导 7、我国(B )开始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
A、1999年 B、1994年 C、2004年 D、2008年 8、申请注册的护理专业毕业生,应在教学或综合医院完成临床实习,其时限至少为 (B )
A 6个月 B 8个月 C 10个月 D 12个月
9、护士发现医师医嘱可能存在错误,但仍然执行错误医嘱,对病人造成严重后果,该后果的法律责任承担者是( C)
A 开写医嘱的医师 B 执行医嘱的护士 C 医师和护士共同承担 D 医师和护士无需承担责任
10、可以组织护士专业培训的机构是(D )
A 护士所在的医疗卫生机构 B 卫生行政部门 C 学术团体 D 以上都是
11、《护士条例》的根本宗旨是(A )
A 维护护士合法权益 B 促进护理事业发展,保障医疗安全和人体健康 C 规范护理行为 D 保持护士队伍稳定
12、健康医务人员患血源性传染病的原因最主要的是( A)
A 针刺伤 B 对患者的侵袭性操作 C接触患者的污染体液 D 为污染伤口换药 13、关于申请护士执业注册,错误的是( D)
A 申请人向拟执业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B 护士执业注册的受理期限为20个工作日
C 护士执业注册证书包含有效期信息 D 护士执业注册证书不包含护士执业地点信息 14、以下属于护士权利的是(C )
A 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 B 保护患者隐私
C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主管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D 发现患者病情危急,立即通知医生 15关于医疗废物的运输,错误的是 ( C)
A 禁止邮寄医疗废物 B 禁止通过铁路运输医疗废物
C 有水路通道的,禁止通过陆路运输医疗废物 D 禁止航空运输医疗废物
16、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没有过错:(D ) A、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B、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C、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
D、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
17、《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规定的,重症监护病房护士与床位比为(C ) A 1-2:1 B 2-2.5:1 C 2.5-3:1 D 3-3.5:1 18、以下不属于医疗废物的是(D )
A 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 B 传染病人的生活垃圾 C 包扎伤口拆下的敷料 D 骨折病人的饮料瓶 19、取得以下哪种法律文书,则代表持有者具备护士执业资格,可以从事护理专业技术活动( A) A 《护士执业证书》 B 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毕业证书 C 《专科护士培训合格证书》 D 《护理员资格证书》 20、护士执业注册被吊销,是指(D )
A 是基于特定事实的出现,有卫生行政部门依据法定程序收回护士执业注册证书 B 不具备取得护士执业注册的条件而取得护士执业注册的,由有关行政机关予以吊销
C 具备取得护士执业注册的条件,但因执业注册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废止,或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由有关行政机关予以吊销
D 护士取得执业注册后从事违法活动,行政机关依法予以吊销执业注册
21、《护士条例》规定护士的义务中,护士执业,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正确的( ABCD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D《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血液制品管理条例》 22、《护士条例》规定护士正确执行医嘱的义务正确的是:(ABCD)
A首先核对医嘱,然后按照正确的时间、对象、剂量、途径、方法执行医嘱。 B观察患者的临床反应。
C一般情况下,护士应当一丝不苟的执行医嘱,随意篡改或无故不执行医嘱都属于违规行为。 D护士在执行医嘱过程中,发现和怀疑医嘱存在错误,护士有权利提出质疑拒绝执行,并向医师提出质疑,保护患者.。
23、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正确的是(ABC )
A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未给病人造成严重损伤时,发生或发现者应当立即逐级报告护士长 或当班主管护士 。
B相关医生及科主任,护士长根据不良事件的情节口头或电话报告护理部。 C三天内以书面形式报告护理部。 D 小的不良事件不用上报护理部
24、防范护患纠纷的措施中寻找证据的方法正确的是:(ABCDE)
A是否遵守技术规范 、规章制度 B是否尽到了义务
C是否对患者及家长的知情权给予了尊重 D各种器械、药品、用品保存有关资料
E发生纠纷及时安排专人保存所有证据;死因不明申请尸检; 25、病人一旦发生跌倒、坠床,护士正确的做法是(ABCD)
A及时赶到现场
B与医生一起及时积极处理,并按照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及时。
C认真记录患者跌倒或坠床的经过及抢救处理过程,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 D及时上报护理部。
?26、 世界上第一部护理法颁布于 (A) A. 1919
年英国
B. 1947年国际护士委员会 C. 1953年WHO
D.1968年国际护士委员会 27. 2008年1月31日517号国务院令施行于 ( D) A.同年1月31日
B.同年3月1日 C.同年3月12日 D.同年5月12日
28. 护理对象的权益不包括 (C) A.人身自
由权
B.生命健康权 C.定期查看医嘱权 D.监督批评权
29. 患者,男性,青霉素皮试结果阳性,护士误进行肌内注射,导致该患者发生过敏性休死亡,该护士构成的是 (D) A.医疗事故 B.差错 C.渎职罪 D.以上都是
30. 实习护士李某,主动要为一患者独自实施导尿术,被带教老师严厉阻止,主要原因为 (B) A.病房护士人数多能完成任务 B.护生没有独立操作的权利 C.带教老师不信任该护生 D.护生没有掌握该项操作
31、 因抢救病人未能及时书写护理记录,应在抢救结束后几小时内补记 (D) A.3H B.4H C.5H D.6H
32. 护理核心制度包括(D) A.护理分级制度
B.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C.护理查对制度 D.以上均是
33. 构成传染病的流行过程(A) .A社会环境 B.传播途径 C.传染源 D.易感人群
34. 以下哪个不属于物理消毒法 (B) A.煮沸 B.优氯净 C.高压蒸汽 D.紫外线
35. 医疗机构应该实行传染病 (B) 制度,对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
隔离的分诊地点进行初诊。 A.隔离、消毒 B.预检、分诊 C.分类、隔离 D.定点、隔离 36、判断题
(1)、感染者分泌物意外溅入工作人员的眼睛中HIV。(.×) (2)、职业暴露后暴露的皮肤、粘膜(√) (3)、伤口接触到病人的血液应该用95%乙醇进行消毒。(.×) (4)、某护士HBV抗体阳性HBV病毒的针头(√) (5)、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露。(√)
(6). 护士近距离1米之内(√) (7). 某些心理社会性因素也是护士职业暴露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8)护士不是HIV职业暴露的最高危人群。(.×) (9)护士进行传染病管理时(√)
(10)接触任何患者的体液、血液或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后均应彻底洗手。(√) 37、医疗机构进行下列什么治疗措施时不必征得患者或家属等同意并签字。( D ) A、手术 B、特殊检查 C、特殊治疗 D、住院治疗 38、泄露患者隐私,造成严重后果的,将受到( C )
A、向患者赔礼 B、向患者提供经济补偿 C、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暂停六个月以上三年以下执业活动 D、以上都是 D、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9、护士的义务不包括( D )
A、预防保健工作 B、宣传防病治疗知识 C、进行康复指导 D、进行临床诊断
40、护士首注时,应向注册机关缴验的文件中不包括( C ) A、身份证明 B、健康检查说明 C、《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 D、单位介绍信 41、可以免于护士执业考试的包括( B ) A、获得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专科以上毕业文凭者
B、获得经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免考资格的普通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毕业文凭者 C、获得其他普通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毕业文凭者 D、无文凭者
42、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 B )人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A、4 B、3 C、2 D、5 43、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应当( B ) A、应当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深埋 B、应当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地火化 C、应当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解剖分析
D、应当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放入太平间报上级部门 44、下列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形是( D )
A、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 B、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
C、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
D、因医生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
45、下列属于三级医疗事故的是( C ) A、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B、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C、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D、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46、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诊断、治疗活动:( ABCE ) A、有一定危险性,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检查和治疗。
B、患者病情危笃,可能对患者产生不良后果和危险的检查和治疗。 C、临床试验性检查和治疗。
D、可能产生纠纷的检查和治疗。
E、收费可能对患者造成较大经济负担的检查和治疗。
47、护士执业违反医疗护理规章制度及技术规范的,处罚形式有( ABCD ) A、警告 B、责令改正 C、中止注册 D、取消注册
E、情节严重的,提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8、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 ABCD )
A、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B、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C、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D、拒绝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E、以上都不对
49、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后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的情况是( ABE ) A、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 B、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C、导致2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D、导致1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E、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洁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50、患者有权复印的病历部分包括(ABCD )
A、住院志 B、体温单 C、医嘱单 D、手术及麻醉记录 E、病种记录 51、判断题
1)、采供血机构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二百毫升,最多不得超过四百毫升,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三个月。(×)
2)、护士执业中得悉就医者的隐私,不得泄露,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3)、护士注册机关为执业所在地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
4)、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 )
5)、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尸体应当立即移放太平间,存放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周。(√ ) 6)、流行性腮腺炎属于乙类传染病。( × )
52.《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可报上一级政府决定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下列措施中,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D)
A.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B.停工、停业、停课
C.封闭被传染病病原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 D.限制或不允许离开自家家门
53.医疗机构在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中对非卫生技术人员 (C) A.可以使用 B.尽量不用 C.不得使用
D.在次要的科室可以使用
54.医疗事故鉴定办法由哪个部门制定 A 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C.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D.高级人民法院
55.对传染病人的控制,正确的是 C A.对乙、丙类传染病病人予以隔离治疗
B.对艾滋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C.淋病、梅毒病人未治愈前不准去公共浴室、理发店等公共场所 D.对甲类传染病病原携带者限制活动范围 56.医疗责任事故包括下列情形,除了 D A.擅离职守,贻误诊治时机而造成过失
B.遇复杂难题不执行上级医师指导,擅自处理造成过失 C.上级医师接到下级医师报告后不及时处理造成过失 D.由于相应职称的一般水平,能力不足而造成的过失 57.医疗事故是指 C
A.虽有诊疗护理错误,但未造成病员死亡、残废、功能障碍的 B.由于病情或病员体质特殊而发生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的
C.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
D.发生难以避免的并发症的
58.《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施行日期是 B A.1999年10月1日 B.1998年10月1日 C.1997年12月29日 D.1998年12月29日
59.下列哪种人群不能注册执业护士 D A.无完全民事能力者 B.色盲
C.违反护士管理办法被中止或取消注册的 D.以上都是
60.医疗事故的违法性是指行为人在诊疗护理中违反 C A.法律 B.行政法规 C.技术操作规程 D.和院方的约定
61.护士注册的有效期为 B A.1年 B.5年 C.3年 D.4年
62.下列情形不属于医疗事故,除了 A A.手术开错部位造成较大创伤
B.诊疗护理中违反了规章制度,尚未给病员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害 C.因体质特殊发生难以预料的后果 D.由于一种疾病合并发生另一种疾病
63.隐匿、伪造或者擅自销毁医学文书,构成犯罪的 A A.给予刑事处罚 B.开除
C.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 D.责令暂停执业活动3~6个月
64.下列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的是 B A.鼠疫 B.艾滋病
C.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D.流行性感冒
65.《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公布和实施的时间为 D A.1982年10月30日 B.1987年10月30日 C.1994年10月30日 D.1995年10月30日
66.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人员违反母婴保健法规定,有下列情形的,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取消执业资格 D A.做产前诊断 B.做医学技术鉴定 C.做终止妊娠
D.做胎儿性别鉴定
67.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按假药论处的下列药品中不包括 D A.变质的 B.被污染的
C.所标明的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D.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 68.护士注册的条件包括 D A.专业条件 B.身体条件 C.品行条件 D.以上都是
69.下列情形中属于医疗技术事故的是 B A.由于难以预料的原因造成病员死亡
B.因技术不熟练,术中误伤大血管造成病员大出血死亡 C.无法避免造成死亡或残废
D.由于难以预料的原因造成残废
70.患者要求术前自身贮血和术野自身血回输时,输血科医生的职责是 A A.采血和贮血 B.输血
C.向患者说明输血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D.填写《输血治疗同意书》
71.亲友互助献血,在输血科填写登记表后应如何 C A.护士负责采血
B.输血科负责采血和贮血
C.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无偿献血 D.经治医师负责采血和贮血
72.医疗事故的处理程序不包括 D A.凡发生医疗事故或事件,当时的医务人员应立即向本医疗单位的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随即向本医疗单位负责人报告
B.发生医疗事故或事件的医疗单位,应指派专人妥善保管有关的各种原始资料。
C.医疗单位对发生的医疗事故或事件,应立即进行调查、处理,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D.凡发生医疗事故或事件、临床诊断不能明确死亡原因的,都必须进行尸检。应在患者死亡24小时以内进行。
73.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遂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后由谁核准签字 A A.主治医师 B.其他医生 C.院长 D.护士长
74.无偿献血的血液用途,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D
A.在保证临床用血的前提下,可以出售给单采血浆站
B.在保证临床用血的前提下,可以出售给血液制品生产单位 C.由血站自主决定 D.必须用于临床
75.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几天的 C A.1天之内的 B.2天之内的 C.3天之内的 D.4天之内的
76.对甲类传染病,向卫生防疫站报告的时间 A
A.城镇最迟不得超过6小时,农村最迟不得超过12小时 B.城镇应于12小时内,农村应于24小时内 C.城镇和农村最迟不得超过12小时 D.城镇和农村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 77.护士是指 D
A.获得普通中等卫生(护士)学校护理专业中等文凭者 B.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者 C.护理员
D.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规定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并经过注册的护理专业技术人员
78.对传染病人的控制,正确的是 C
A.对乙、丙类传染病病人予以隔离治疗
B.对艾滋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C.淋病、梅毒病人未治愈前不准去公共浴室、理发店等公共场所 D.对甲类传染病病原携带者限制活动范围
79.《护士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法律责任不包括 D
A.用骗取、伪造或替换的方法取得执业证书者,卫生行政部门应予以撤销
B.违反医疗护理规章的,卫生行政部门视情节予以警告、责令改正、终止注册直至取消注册 C.违反技术规范的,卫生行政部门视情节予以警告、责令改正、终止注册直至取消注册 D.行为造成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终止注册直至取消注册 80.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除了 A A.没有说明书
B.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C.血袋有破损、漏血 D.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81.患哪些疾病的人员,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D A.伤寒 B.痢疾
C.病毒性肝炎 D.以上都是
82.依照对医疗机构执业要求的规定,医疗机构有以下义务,除了 B A.必须承担相应的预防工作和保健工作
B.必须承担相应的医疗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C.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支援农村的任务
D.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任务 83.下列哪种人群不能注册执业护士 D A.无完全民事能力者 B.色盲
C.违反护士管理办法被中止或取消注册的 D.以上都是
84.有关职业病防治法,说法正确的是 D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基本方针
B.是劳动者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是该法的中心内容 C.实行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责任制是基本制度 D.以上都对
85.须予以隔离治疗的患者是 B A.鼠疫、霍乱和炭疽
B.甲类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病人中的艾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 C.对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
D.对除了艾滋病病人、肺炭疽患者以外的乙、丙类
86.当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决定,可以对其实行封锁的地区是 A.甲类传染病疫区 B.乙类传染病疫区
C.甲类和乙类传染病疫区
D.甲、乙、丙三类传染病疫区
87.《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实施时间是 B
C A.1989年2月21日 B.1989年9月1日 C.1991年12月6日 D.1999年9月1日
88.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中至少应保存多少天 D A.4天 B.5天 C.6天 D.7天
89.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程序如下,除了 B
A.由经治医师申请,主治医师核准;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 B.由院长审批
C.由血站和医院输血科提供适合的血液 D.换血由经治医师和输血科人员共同实施 90.医疗事故是指 C
A.虽有诊疗护理错误,但未造成病员死亡、残废、功能障碍的 B.由于病情或病员体质特殊而发生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的
C.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
D.发生难以避免的并发症的
91.某患者手术中输血后发生溶血反应,由于发现及时,抢救得当,病员转危为安。经调查发现,系血库工作人员甲将血样试管搞错,导致定错血型.发生溶血反应。甲的行为违反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 C
A.输血申请规定
B.受血者血样采集和送捡规定 C.交叉配血规定 D.发血规定
92.《护士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法律责任不包括 D
A.用骗取、伪造或替换的方法取得执业证书者,卫生行政部门应予以撤销
B.违反医疗护理规章的,卫生行政部门视情节予以警告、责令改正、终止注册直至取消注
册
C.违反技术规范的,卫生行政部门视情节予以警告、责令改正、终止注册直至取消注册 D.行为造成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终止注册直至取消注册 93下列哪种情形不属于医疗事故 D
A.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 B.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 C.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 D.以上都不是医疗事故
94.血站对献血者采集血液,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C A.只对献血者抽取一定比例进行健康检查
B.对身体状况不符合献血条件的,在采集血液前应向献血者说明情况 C.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200毫升 D.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3个月 95.构成医疗事故的要件之一是 C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失 D.意外事件
96.发生医疗纠纷需进行尸检的,尸检时间应在死后 D A.12小时内 B.24小时内 C.36小时内 D.48小时内 97、判断题
(1)采血时遵循“一对一”原则,1名护士1次只能采集1人血样,禁止同时采取两人及以上的血液标本。(√)
(2)抽血时如对输血申请单与患者身份有疑问,应与主管医生重新核对,不能在错误的输血申请单和标签上直接修改,应重新填写(打印)输血申请单及标签。(√) (3)取血时遵循“一对一”原则,每次只能取1名患者血液。(√)
(4)血液到病房后,由两名医护人员持患者病历、《输血记录单》、血袋严格执行“三查十对”。( √)
三查:血液有效期、血液物理外观、血袋有无破损。
十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及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血型)、血量、血液成分、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编号。
以上核对完成后,在《输血记录单》上双签字。
(5)采集两人以上血标本时,要严格查对,逐一分别采集血标本,严禁同时采集两人或以上患者的血标本。(√)
(6)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使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血液需在离库30分钟内输注。(√) (7)血液内不得加入任何药物,以防止血液变质。如需稀释只能用生理盐水。(√)
(8)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确认静脉通路通畅,连续输注不同献血者的血液时,两袋血之间需用生理盐水将输血管路冲洗干净。调换每袋血液时,必须坚持双人查对制度。输血器连续使用
12小时以上,必须更换新的输血器。(√)
(9)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开始输入速度宜慢,一般速度不超过20滴/分,观察15分钟无不良反应,再根据病情及血液种类调节滴速,成人一般为40—60滴/分,老年人、儿童、心功能不全者酌减。原则在4小时内输注完毕。(√)
(10)输血过程中,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患者情况及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出,尤其对婴幼儿、意识不清、全麻、用大量镇静剂等不能表述自我感受的受血者,应注意有无输血反应发生。(√)
(11)红细胞离开冰箱后30分钟以内开始,4小时内(如室内温度增高则需在更短时间内结束);血小板立即开始,30分钟内输完;血浆立即开始,30分钟内输完;冷沉淀立即开始,10分钟内输完.(√)
(12)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由医生以医嘱的形式下达护理级别,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四个级别。(√)
(13)分级方法:患者入院后应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确定病情等级;根据患者Barthel指数总分,确定自理能力等级。依据病情等级和(或)自理能力等级,确定患者护理分级。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自理能力的变化动态调整患者护理分级。(√)
(14)根据病区情况安排两班制或APN排班。各护理单元在病区正常排班的基础上实施弹性排班,合理调配护理人员。(√)
(15)各护理单元在正常科学合理排班的情况下,根据情况设立二线班,二线班人员必须保证电话24小时畅通,在接到电话后半小时内到位。(√)
(16)每班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者应提前15分钟进入病区,阅读交班记录及相关护理文书。在接班者未到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
(17)所有患者都须床头交接班。交班中发现病情、治疗、物品交代不清,应立即查问。(√) (18)接班时发现问题,应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如因交班不清,发生差错事故或物品遗失,应由接班者负责。(√)
(19)晨会集体交班由护士长主持,全体人员应严肃认真地听取夜班交班报告,要求做到交班时护理文书要写清,口头要讲清,患者床头要看清,如交代不清不得下班。(√)
(20)对于新入院、危重患者、抢救患者、大手术前后或有特殊检查处理、病情变化及思想情绪波动的患者,应仔细交接。(√)
(21)医嘱下达后,值班护士必须认真审核医嘱内容,对有疑问的医嘱须与医师确认,无误后打印各种执行单。(√)
(22)处理长期或临时医嘱时要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全名。(√)
(23)抢救病员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诵一遍,经双方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用过的空安瓿;抢救完毕,及时补全医嘱,执行者签全名,安瓿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弃去。(√)
(24)所有医嘱,应做到班班查对,均应签全名;护士长每周总查对医嘱一次。(√)
(25)服药、注射、处理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九对”制度(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九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过敏史),有效确认患者身份后实施操作。(√)
(26)对易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剧、限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使用后无需保留安瓿。(×)
(27)多种药物同时应用时,必须注意药物配伍禁忌;针剂药物可提前配制,以免发生理化反应。(×)
(27)发药、注射时,如患者提出疑问,不用理他。(×)
(28)观察用药后反应,对各种原因患者未能及时用药者,没关系,应尊重患者意见。(×) (29)确定输血后,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一人严格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等信息。(×)
(30)、采血时遵循“一对一”原则,1名护士1次只能采集1人血样,禁止同时采取两人及以上的血液标本。(√)
(31)、抽血时如对输血申请单与患者身份有疑问,应与主管医生重新核对,不能在错误的输血申请单和标签上直接修改,应重新填写(打印)输血申请单及标签。(√)
(32)输血时的三查:血液有效期、血液物理外观、血袋有无破损。
十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及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血型)、血量、血液成分、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编号。(√)
(33)、输血结束后,在《输血记录单》上记录输血结束时间。将《输血记录单》粘贴在病历中。血袋弃去。(×)
(34)、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使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血液需在离库30分钟内输注,4小时内输完。(×)
(35)、输血者输血器连续使用24(12)小时以上,必须更换新的输血器。(×)
(36)、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开始输入速度宜慢,一般速度不超过20滴/分,观察15分钟无不良反应,再根据病情及血液种类调节滴速,成人一般为40—60滴/分,老年人、儿童、心功能不全者酌减。原则在4小时内输注完毕。(√)
(37)、在抢救危重患者时,护士紧密配合医生参加抢救。医生未到前,护士应根据病情采取应急措施,包括给氧、吸痰、测量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配血、止血等,并提供诊
疗依据。(√)
(38)在抢救患者过程中,正确执行医嘱。在执行口头医嘱时,执行者须复诵一遍,经双方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保留安瓿,两人核对无误后弃去。抢救结束6小时内据实补写医嘱并签名。(√)
(39)、危重患者需做辅助检查时,可护工陪同,不必须有医护人员陪同。(×)
(40)、每日对危重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情况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对于压疮、跌倒/坠床评估存在危险的患者悬挂相应警示牌,对于深静脉血栓、误吸/窒息、非计划性拔管、泌尿系感染等评估存在高度风险的患者,告知风险评估结果及防范措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