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寒⾷帖原⽂和译⽂
导语:此帖是苏轼⾏书的代表作。这是⼀⾸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节所发的⼈⽣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情和境况下,有感 ⽽出的。下⾯是⼩编整理的苏轼寒⾷帖原⽂和译⽂。
⼀、苏轼简介:⼀、苏轼简介:
字⼦瞻,号东坡居⼠,眉⼭(今属于四川)⼈。他和他的⽗亲苏洵,弟弟苏 辙以诗⽂称著于世,世称“三苏”。他的书法从“⼆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努⼒⾰新。他讲⾃⼰书法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俱得之矣。”他 讲他的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时说:“我书意造本⽆法,点画信⼿烦推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所书之点画。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传统技法去进⾏书法艺术创造,在书法艺术创造中去丰富和发 展传统技法,不是简单机械的去模古。 ⼆、原⽂:⼆、原⽂:
⾃我来黄州,已过三寒⾷。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苦⾬,两⽉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
春江欲⼊户,⾬势来不已。⼩屋如渔⾈,蒙蒙⽔云⾥。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 三:译⽂:三:译⽂:
⾃从我来到这清冷的黄州,过寒⾷已经是第三个年头。年年都盼阳春能稍稍留步,可东风象过客总不肯眷顾。今年的连绵⾬偏下个不停,两⽉来萧瑟得如深秋光景。裹着衾听说了海棠花虽开,冰雪魂胭脂痕与泥污同在。这花季谁竟能暗地⾥偷取,趁半夜蛮⼒⼠撬换了时序。我困于不幸如久病的少年,病好时已⽩头⼜活得⼏天。
春江⽔漫天倾要冲垮门户,紧⼀阵慢⼀阵势头⼉⼗⾜。我住的⼩草屋象是条渔⾈,被冲进茫茫的⽔云间飘流。厨房⾥煮⼀锅发霉的冬菜,破灶头塞⼏把没⼲的芦柴。哪⾥还记得起⼜到了寒⾷,忽看见⽼乌鸦嘴叼着冥纸。九重门深深锁关紧了皇宫,万⾥路迢迢隔祭不得祖宗。真想学阮步兵为末路痛哭,⼜岂⽢如死灰不复再燃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