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武汉市高架桥走向和两边建筑高度对桥下日照的影响

武汉市高架桥走向和两边建筑高度对桥下日照的影响

来源:筏尚旅游网
第29卷6期 2016年12月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URBAN ENVIR0NMENT&URBAN EC0L0GY V01.29 No.6 Dec.2016 13 周平平,李鹏,李旦,等.武汉市高架桥走向和两边建筑高度对桥下日照的影响[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6,29(6):13-17. ZHOU Ping—ping,LI Peng,LI Dan,et a1.Influence of Viaduct Trend and Building Height on Sunlight under Viaduct in Wuhan City[J] Urban Environment&Urban Ecology.2016.29(6):13-17. 武汉市高架桥走向和两边建筑高度对桥下日照的影响 周平平 ,李 鹏 ,李 旦 ,徐永荣 (1.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武汉430070;2.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武汉430081) 摘要:应用Sketch up软件模拟武汉市南北向和东西向高架桥日照时数分布以及两边建筑高度在夏至Et对桥下日照时 数的影响,并实测了3座高架桥下不同日照时数区域不同季节的光照强度。结果表明:(1)无建筑影响时,武汉市平均高度 6.8 m、宽度24 m的高架桥下的日照时间分布为南北向高架桥下冬至日在6 h以下,春秋分日在7 h以下,夏至13在8h以 下,均以4~6 h区域为主;东西向高架桥下冬至日和夏至日均在10 h以下,并以2 h以下为主,春秋分日有局部可达到全日 照,但也存在大部分无日照区域。(2)夏至日两边建筑对武汉市高架桥下日照的影响非常显著,总体上随着建筑高度(0 m一60 m)的增加,桥下日照时间迅速减少:南北向高架桥下无建筑时8 h>当建筑高度为10 m时6 h>当建筑高度为20 m时5 h>当建筑高度为30 m时4 h>当建筑高度为40 m时3 h>当建筑高度为50 m时2 h。东西向高架桥下,无建筑时 10 h>当建筑高度为10 m时8 h>当建筑高度为20 m时6 h,随后北侧日照时数随高度增加继续减少,但是南侧4—6 h日 照区域基本不变。东西向高架桥下两边建筑高度达到20 m以上时,将出现大面积的无直射光区域,该区域面积超过70%。 (3)实测武汉市3座高架桥下光照强度结果显示:无直射光区域常年相对照度均在30%以下,平均为21.2%;2 h以下日照 区平均相对照度为35.6%;2 ̄4 h区域为46.7%;4~6 h区域为61I3%;6—8 h区域为70.6%;8—10 h区域为75.7%。 关键词:高架桥下;软件;建筑高度;日照时间;相对照度;武汉市 中图分类号:¥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0o88(原1002—1264)(2016)06—0013—05 Influence of Viaduct Trend and Building Height on Sunlight under Viaduct in Wuhan City ZHOU Ping—ping ,LI Peng ,LI Dan ,XU Yong—rong (1.Horticulture and Forestry Collage HZAU,Wuhan 430070。China;2.Gardening Plant Institute of Wuhan City,Wuhan 43008 1,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unshine under a viaduct,sunshine durations of different trend and building height were simulated by sketch up in Wuhan City.and light duration was determined under 3 viaducts in different seaso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building.the sunshine durations under the S—N oriented viaduct with a height of 6.8 m and width of 24 m in Wuhan were<6 hours at winter solstice.<7 hours at vernal equinox and autumnal equinox and<8 hours at summer solstice.and 4—6 hours in most areas.The sunshine durations under the E—W oriented viaduct were<10 hours at summer solstice and winter solstice.and>2 hours in most areas.There was fu11 illumination jn a small area and no sunshine in most other areas at vernal and autumnal equinox.The sunshine durations at summer solstice under the viaduct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building height.The sunshine duration was 8 h without a building。6 h in a 10 m building,5 h in a 20 m building,4 h in a 30 m building,3 h in a 40 m building and 2 h in a 50 m building under the S—N viaduct.In contrast,the sunshine duration was 10 h without a building.8 h in a 10 m building。6 h in a 20 m building。and nil hour in 70%areas in a 20 m building under the E—W viaduct.The relative light intensity of 3 viaducts in Wuhan was<30%(average= 21.2%)in areas without direct sunshine,35.6%in areas with>2 h sunshine,46.7%in areas with 2-4 h sunshine, 61.37%in areas with 4—6 h sunshine.70.6%in areas with 6—8 h shine and 75.7%in areas with 8—10 h sunshine. Key words:viaduct;building height;sunshine duration;relative light intensity;Wuhan City 高架桥作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工具已经 被大量应用,随之而来的高架桥下庇荫空间的绿化也 日益引起重视。高架桥绿化可以改善高架桥景观、提 高行车安全和舒适性,同时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但 是高架桥下恶劣的环境严重制约着园林植物的应用 及生长,其中最突出的是光照严重不足,同时也面临 基金项目:武汉市园林科研项目(2011-67) 收稿日期:2016—09—21;修回Et期:2016—11-28 ¥通讯作者:徐永荣,硕士,副教授,xuyongrong@mail.hzau.edu.cn 14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9卷6期2016年 干旱、土壤板结、尾气污染等问题[ 。 目前对高架桥下光环境定量和系统的研究较少。 不同研究者、不同城市、不同走向、不同高度、不同宽 09:00--17:00,每隔1 h测量记录一次。每座高架桥下 布设5条测线.每条测线上按照日照时间10—12 h、8~ 10 h、6 8 h、4~6 h、2~4 h,0 2 h等分为相应的测定区 域,每个区域布设3个测点。每次测定的时候,5条测 线同步测定,同时测定全光照下的光照强度,计算各区 域相对照度。 度、不同季节、不同测点、不同测定时间等因素均会引 起结果的差异。吴俊义_3 发现上海市内环线吴中路一 瑞金二路高架下的光照度仅为2.8%一5.8%,陈敏和傅 徽楠 对上海市内环线高架和延安西路高架的测定结 果则是1.82%~12.43%,王雪莹等 采用光量子通量表 2结果与分析 达的上海市高架桥下绿地光照率范围是东西向高架 为2%一29%,南北向高架为12% 42%。根据殷丽华 的研究结果计算出武汉市东西向高架桥下生长期内 平均相对PAR为24.2%,南北向高架桥则为26.62%。 也有部分研究者采用Ecotect Analysis软件_6 对高架 桥下光环境进行实时模拟。高架桥两边建筑对桥下光 环境影响非常大.但是目前尚未有相关报道。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计算出武汉市高架桥 主要走向和高度、宽度,以简便的Sketch up软件为工 具,模拟武汉市不同走向高架桥下不同季节的Et照时 数区域的分布,以及两边建筑高度对桥下日照时数的 影响.并结合不同季节的实地测定不同Et照时数区域 的实际光照强度,从而为高架桥下绿化的分区和物种 选择提供更全面系统的参考依据。 1 研究方法 根据对武汉现有3O座高架桥的实际调查,出现频 率最多的高度是6.5—7.5 in;桥体走向以东西和南北走 向较多。选择平均桥高6.8 m、双向6车道(桥宽24 m) 的南北向和东西向高架桥运用Sketch up软件模拟不 同季节桥下日照时间分布。 研究选择3座高架桥: 珞狮路高架桥:桥下净高为5.5m、双向6车道、近 南北走向;欢乐大道高架桥:桥下净高为6.0m、双向6 车道、近东西走向:中北路高架桥:桥下净高为6.5m、 双向4车道、近南北走向。 将3座高架桥的地理位置、桥体高度、桥面宽度、 长度、周边建筑高度、距离等数据,在Sketch up软件 中构建相应高架桥模型,然后设定时间分别为2013 年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各个时间点,按照每天平 均日照时间8~10 h、6~8 h、4~6 h、2-4 h、0~2 h等进行 相应的分区 光照强度测定为2013年的春分、夏至和冬至时前 后,各自选取一天晴朗天气对所选的3座高架桥下的 不同分区进行光照强度、温度、湿度的测量和记录.从 2.1 基于Sketch up不考虑建筑影响的高架桥下日 照时间分布 2.1.1 不考虑建筑影响的南北向高架桥下日照时间 的分布 如不考虑两边建筑的影响,由Sketch up模拟得 到的桥下净高为6.8 m、双向6车道(桥面宽24 m)、南 北向的高架桥下日照时问均以桥中线两边对称分布, 春分(秋分)日为0~7 h,夏至日为0~8 h,冬至日为0~ 6 h,其中引桥段和正桥段有较大差异(见表1)。 表1不考虑建筑影响的武汉市南北向高架桥下日照时数区域面积比 % 时间 ! ! 垩 ! O~2 h 2~4 h 4~6 h 6~8 h O一2 h 2~4 h 4~6 h 6~8 h 夏至日 10.7 25.4 40.6 23.6 0 8.4 58-3 33.3 春秋分日 4.6 12.9 70.1 12.4 0 0 81.7 18.3 冬至日 26.3 39.8 33.9 0 O 41.7 58.3 0 引桥下,冬至日日照4 h以下区域合计占66.1%, 其中26.3%的区域在2 h以下:春分秋分日以4~6 h区 域为主,占70.1%。夏至日4—6 h区域为主,占40.6%,但 2 ̄4 h(25.1%)和6~8 h(23.6%)区域也有较大比例。 正桥下.一年所有时段日照时数都在2 h以上,春 秋分日都在4 h以上,冬至日则无6 h以上日照。2~4 h 面积比为冬至日(41.7%)>夏至日(8.4%);4~6 h面积比 为春秋分日(81.7%)>冬至日=夏至日(58.3%);6 h以上 为夏至日(33.3%)>春秋分日(18.3%)。 2.1.2不考虑建筑影响的东西向高架桥下日照时间的 分布 如不考虑两边建筑的影响,由Sketch up模拟得到 的桥下净高为6.8 nl、双向6车道(桥面宽24 ITI)、东西 向的高架桥下日照时间以垂直桥面南北向中线为轴对 称分布,春分(秋分)日为0~12 h,夏至为0~10 h,冬至日 为0一l0 h(见表2),但是日照时数分布区域变化很大 表2不考虑建筑影响的武汉市东西向高架桥下日照时数区域面积比% …=. 引桥下 正桥下 <2h 2~4h 4~6h 6~8h 8~lOh<2h 2~4h 4~6h 6~8h 8~lOh 夏至日54.9 31.2 8.7 3_3 1.9 36.7 41.7 14.5 5.0 2.1 冬至日36.0 20.8 7.8 3.1 32.3 4.2 29.2 l2.5 8.3 45.8 半平,等武汉『 幽 桥也阳干l 边建筑高度对桥F¨照的影nl向 15 春秋分口从桥北边往南存在大面积(宽l9.5 In)的 北 引 桥 引 桥 无光照 ,但是南侧边缘也存在少量的全光照IX:(宽 4.5 ITI):夏至口 影主要分布在南侧,冬至日则反之。 -lUg,0仅在夏至前后有较好的光照,其他季节均处于0~ 正 jE 2 h 域。除春秋分前后外,其他季节桥下无10 h以 上日照 桥 段 引桥下,冬至Et以2 h以下区域为主(36.0%),其 次是8~l0 h 域(32.3%),再次是2~4 h区域(20.8%); 春秋分日无光照区占86.5%:夏至日主要是2 h以下 桥 段 域(54.9%),其次是2—4 h 域(31-2%)。 正桥下冬至日0~2 h Ij(域面积比为4.2%,2~4 h 区域面积比为29-2%.4~6 h IX域面积比为l2.5%.6~8 h 面积比为8.3%,8~10 h面积比为45.8%,无10 h以上 日照区域;春分秋分日0 h 域面积为62.5%,12 h IX: 域面积比为37.5%:夏至日0~2 h区域面积比为36.7%. 2~4 h区域面积比为41.7%,4~6 h区域面积比为 l4.5%,6~8 h面积比为5.0%。8~10 h面积比为2.1%, 无10 h以上日照区域 2.2建筑高度在夏至日对高架桥下日照时间的影响 2.2.1 建筑高度在夏至日对南北向高架桥下口照时 间的影响 有建筑影响的南北向高架桥下夏至日的口照时 间分布见图1。由图l可以看出,夏至时,在现有不同 建筑高度后退道路红线控制规划距离下,净高为6.8 m、双向6车道(桥面宽24 m)两侧有建筑时南北向高 架桥两边10 1TI以下建筑不会使高架桥下出现无直射 光的区域,但是显著增加了0~2 h的日照区域,与无建 筑时相比该区域面积在引桥下由10.7%增加到 60.4%,在正桥段下由0%增加到44.2%。桥下无6—8 h 区域,最大日照时间为4~6 h。 北 引 引 桥 桥 正 正 桥 桥 段 段 4~5 h 4—6 h 0 3 2~4 h 2~4 h圜 0~2 h嘲 0 2 h嘲 无日照——■ 南 南 建筑物高度10l 建筑物高度20m 2~4 h睡薹蠹3 2~3 h隧囊曩 0~2 h一 0 2 h■■一 无B照_ 无日照—■● 南 南 建筑物高度30m 建筑物高度40n 北 北 引 引 桥 桥 正 正 桥 桥 段 段 0~2 h一 0~2 h■■一 无目照l 无日照●—一 南 南 建筑物高度50m 建筑物高度60m 阁1 夏至【j两侧建筑高度对南北向高架桥下的日照时间分布的影响 当两边建筑高度达到20 12q时。由于建筑的影响. 高架桥下开始出现无直射阳光区域。该区域面积在引 桥下占35.8%,在正桥段占8.3%。并且随着建筑高度 的增加,无直射光区域的面积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最 大日照时间为4~5 h,且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4 h以 上区域的面积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另外在建筑高度达到30 ITI时,桥下日照时间4 h 以上区域消失,最大日照时数均在4 h以下:建筑高度 达到40 n 时,桥下日照时数最大均在3 h以下;当建筑 高度在50 1YI以上时,桥下日照时数最大均不超过2 h。 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有直射光区域的面积逐渐减少。 2-2.2建筑高度在夏至日对东西向高架桥下日照时 间的影响 南图2可以看 ,夏至时,存现有不同建筑高度 后退道路红线控制规划距离下,净高为6.8 Ill、双向6车 道(桥 宽24 131)两侧有建筑时东西向高架桥两边l0 Ill 以下建筑不会使高架桥下 现无直射光的区域,但是 显著增加_r 0~2 h的日照区域,与无建筑时相比该 域. x=域而积 引侨下【 73. ,存I 桥段I 63.8% H.随着建筑高度的增JJll,九 射)匕【≮域的 仃逐 域 积存北侧引桥下南54.9%增加到73.4%,在北侧正 桥段下南36.7%增加到63.8% :桥下无8~10 h区域, 最人口照时问为6~8 h.、当两边建筑高度达到20 l” 渐增加的趋势 最大H照时l'tlJ为4~6 h.Ii_随行也筑I 度的增加,4 h以 )‘_-域的 楸有逐渐减少的趟协.2~ 4 l 域的 JJI】逐渐 !变化不人,fl【范 随符迎筑 的增 时.由于建筑的影响,高架桥下卅始ff1现无直射阳光 桥 』匕侧边 干j;、 6~8 h l7-一~i 4 ̄6 h 2~4 h 4~6 h匿 2 4 h 0 ̄2 h■一 无日照_ 0~2 h强—曩 4 6 h 4-6 h 2 ̄4 h黼鞠黼 2 ̄4 h蕊疆酾 0 ̄2 h 0~2 I1一无日趟一  无日熙_ 弓l轿 0 桥矗 南 建筑物高度40 4 ̄6 h 一 4N6 h 2 ̄4 h 2~4 h鳃 随 0—2 h 0 2 h■—一 无日熙一 无日照——■ 引桥 。 正桥 南 引 。 正桥盘 南 建筑物商度6( 建筑物高度50 2 夏至【__i两删建筑高发刘 、一 向高 桥 ¨照州‘问的彬u ”外在建筑高度达到40 nl时,桥 北侧日照时 问6 l1以I fjt域消失,最大日照时数均在5 h以F,随 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桥下北侧的相应日照时间的区域 >4~6 h(61.3 、、l8.46 KI X)>2~4 h(46.7%、15.65 KI x) >0~2 h(35.6%、l0.93 KlJx)>0 I1(21.2%、7.9 KI x) 本趋势足日照时问越长的j 域, 均卡}1埘照度和)匕照 强度也会越大,夏季最大能达钊45.3 K1 长沙和 逐渐减少,桥下有A射光 域的而积逐渐减少。南侧 边界4~6 h 域(0 ITi~0.7 m)始终保持不变。武汉市东 向高架桥下两侧建筑对高架桥下日照时问有影响 的 域主要是南侧建筑形成的|;』{影.取决于建筑形成 的阴影方向,即建筑阴影主要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对桥下仃直射阳光的 域有较大影响, 2.3武汉市高架桥下不同日照时间区域的实际光照 强度 福州1直交桥下测定范嗣接近7.8,可能对I{J_】性植物造成 强光伤害。 各个高架桥两边建筑离发不f州,M为南北向的 狮路高架和中北路高架桥下实际光照强度差异很大: 春分秋分日珞狮路商架下卡H埘照发ffj=为28.1%~ 51.6%,而中北路高架下为44.7%~69.0%;夏至rI烙撕 路高架下相对照度值为25.7%~50.2%,【1I北路高架卜 为42.0%~62.8%:冬至日珞狮路离架F十1{对照度值 7.6%~41.4%,『f】北路离架下为82.6%~92.4% 根据表3,不同分 的总平均相对照度和光照强度 大小顺宁为:日照时间10 h以上(100.O%、27.6 KLx) >8~l0 h(75.7%、30.5 KLx)>6~8 h(70.6%、21.25 Kl x) 周平平,等武汉市高架桥走向和两边建筑高度对桥下日照的影响 17 表3不同季节高架桥下不同日照时间区域的光照强度和平均相对照度 东西向的欢乐大道高架春分秋分日相对照度值 侧日照时数随高度增加继续减少,但是南侧4~6 h日照 为32.4%~100%,夏至日为36.1%~71.1%,冬至日为 区域基本不变。东西向高架桥下两边建筑高度达到 41.7%~88.7%。 20 113以上时.将出现大面积的无直射光区域。该区域 3结论与讨论 面积超过7O%。 3)实测武汉市3座高架桥下光照强度结果显示: 1)无建筑影响时,武汉市在平均高度6.8 m、宽度 在两边建筑不超过20 m(6层以下为主)的情况下, 24 m的高架桥下的日照时间分布为:南北向高架桥下 无直射光区域常年相对照度均在30%以下,平均为 冬至日在6 h以下,春秋分日在7 h以下,夏至日在8 h 21.2%,2 h以下日照区平均相对照度为35.6%、2~4 h 以下,均以4~6 h区域为主;东西向高架桥下冬至日和 区域为46.7%、4~6 h区域为61.3%、6~8 h区域为 夏至日均在10 h以下,并以2 h以下为主,春秋分日 70.6%、8—10 h区域为75.7%。 局部可达到全日照。但也存在大部分无日照区域。 4)如果按照目前主流建筑20层的高度(约60 m 2)建筑对武汉市高架桥下光环境的影响非常显著, 高),由于建筑阴影的叠加,南北向高架桥下日照时间 总体上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桥下日照时间迅速减少: 整体均少于2 h;日均相对照度7.6%~44.7%,最低测 南北向高架桥下,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0—60 m),夏 定值1.6%;日均光照强度1.2—14.0 KLx,最低测定值 至日最长日照时间逐渐减少(无建筑时8 h>建筑高度 低于200 Lx,与魏胜林和蒋敏红_9_测定的苏州高架桥 为10 m时6 h>建筑高度为20 m时5 h>建筑高度为 下光照强度范围较为接近。现有报道上海市高架桥下 30 m时4 h>建筑高度为40 m时3 h>建筑高度为 光照强度和相对照度远低于武汉,可能与两边建筑高 50 m时为2 h。 度的影响有关。东西向高架桥下70%以上区域为无直 东西向高架桥下,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0—60 m), 射光区域,年均相对照度也会大大低于目前的30%以 夏至日最长日照时间也逐渐减少:无建筑时10 h>建 下.成为东西向高架下绿化最困难的区域。 筑高度为10 m时8 h>建筑高度为20 m时6 h,随后北 (下转第21页) 刘潇忆,等不同绿化带对城市道路噪声削减的影响 6 4 2 0 8 6 4 2 O 2 模型较吻合。拟合的曲线图显示,随着遮蔽率的提高, 噪音衰减与距离间关系曲线Y=aX +bX+c中的l a l 段在单位距离内的噪声衰减量要比低遮蔽率路段的 大,噪声衰减快速、传播距离变小,绿化带降噪效果 明显。 Ⅳ级遮蔽率情况下 量标准》(GB 3096—2008)。但经过绿化带降噪后,超标 率显著下降,反映出上海市道路绿化带具有较好的噪 系数越大,抛物曲线的开口变小。这指示高遮蔽率路 声环境优化功能。 研究结果显示:1)不同树种绿化带对交通噪声的 降噪影响是不同的。在具有相同遮蔽率的情况下,圆 柏的降噪效果最好,其次分别是夹竹桃、香樟和广玉 兰。2)降噪能力与绿化带遮蔽率呈正相关关系,遮蔽 率越高,降噪效果越好。3)绿化带减噪效果的距离衰 减特征与二次多项式模型较吻合;遮蔽率越高,单位 ∞ 皿旺II 距离内的噪声衰减量越大,噪声衰减越快、传播距离 餐 {蜷 韫 变小,绿化带降噪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杨满宏.公路交通噪声对人影响的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1997, 距离(m) (4):31—34. 图3不同绿化遮蔽率情况下的噪音衰减一距离关系曲线 [2]丁亚超,周敬宣,李恒.绿化带对公路交通噪声衰减的效果研究[J]. 公路,2004,(12):204—208. 由于绿化带降噪与二次多项式模型较吻合。由拟 合出的曲线可以发现.距主干道0~20 m范围内随距 离增加,噪音衰减效果特别明显;20 30 m段的衰减效 [3]王玮璐,郭小平,汪明勇,等.绿化带对交通噪音衰减效果的研究进 展[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28(1):240—244. [4]张周强,郑远,杜豫川,等.绿化带对道路交通噪声的影响实测与分 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7,20(6):17—19. 果降低。 [5]孙伟,王玮璐,郭小平,等.不同类型绿化带对交通噪声的衰减效果 比较[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4,23(2):87—93. 3结论 公路绿化带对降低交通噪声污染具有重要作 用。调查表明,所测l3个路段的交通噪音平均值多 数在72.3 dB(A)以上,超过昼环境噪声等效声级限值 70 dB(A),超标现象较为严重,依据标准为《声环境质 [6]祝遵凌,韩笑,刘洋.植物在不同声源环境中的降噪效果比较[J].中 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32(12):187—190. 作者简介:刘潇忆(1994一),女,河南周口市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自然 地理学,已发表论文2篇.1335332740@qq.corn。 (上接第17页) 762-764. 5)植物在光补偿点以上的环境中才能存活,越接 近光饱和点越利于植物生长。从我们实际测定的结果 来看,高架桥下最高光照强度在30 KLx左右,能满足 大多数中性植物生长Ho],最低光照强度在0.2 KLx以 下,虽然在部分阴性植物的光补偿点以上,但是属于 [3]吴俊义.高架路下桥荫植物的选择[J].园林,2000,(6):19. [4]陈敏,傅徽楠.高架桥阴地绿化的环境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J].中国 园林,2006,22(9):68—72. [5]王雪莹,辛雅芬,宋坤,等.城市高架桥荫光照特性与绿化的合理布 局[J].生态学杂志,2006,25(8):938—943. [6]殷利华,万敏.武汉城区高架桥桥阴绿地光环境特征及绿化建议[J]. 中国园林,2014,30(9):79—83. 死亡区边缘,不应该强行绿化,可以采用硬质铺装等 形式[11]。4 h以上日照区域光照强度达到2~3 KLx可 以种植较为耐阴的中性植物。4 h以下区域光照强度 [7]周君丽,张家洋,周勇.长沙市立交桥区环境对植物生长影响研究[J]. 北方园艺,2011,(7):90—92. [8]王瑞.福州高架桥阴地生态环境及绿化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 学,2014:27—31. [9]魏胜林,蒋敏红.不同构架高架下地面道路绿化空间光照强度分布 均在1.8 KLx以下,应以阴性植物为主,总体上适宜种 植耐阴与半耐阴植物。如果两边建筑高度达到60 m (20层),高架桥下日照时间将少于2 h,光照强度将在 1O.93 KLx以下,需要全部应用耐阴植物进行绿化。 参考文献 [1]徐康,夏宜平,张玲慧,等.杭州城区高架桥绿化现状与植物的选择[J]. 浙江林业科技,2003,23(4):47—50. 『2]顾德海.城市高架桥下绿化设计简析『J].工程与建设,2013,27(6): 特点与植物应用[J].中国园林,2016,32(1):78—82. [1O]陈为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69—70. [11]顾凌坤,陈冬红.对高架桥阴地的“强行绿化”的思考[J].科技资讯, 2007,5(17):48—49. 作者简介:周平平(1990一),女,湖南常德人,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 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857141616@qq.COlla。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