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一.欣赏作品,认识水墨山水画
同学们,看一看,这幅画当中有什么事物形象?
学生答:有山 树 房子
再仔细看一看,想一想,空白处应该还有什么事物形象呢?
生答:天空、云雾、河流。
师:你们知道这幅画属于什么画吗?
生:水墨画。
师补充:水墨画又叫“中国画”。它包括山水画 人物画 花鸟画。是用毛笔在特制的宣纸上作画。今天我们来学习山水画。又叫水墨风景画 。
板书:水墨风景画
二.学习新课
1. 了解水墨画风景的主要特点。
问:你知道水墨画风景是用哪些工具画出来的吗?
墨汁
生答:毛笔,墨汁,宣纸……
师:对。中国画是用毛笔、墨、宣纸、中国画颜料、毛毡等工具材料,借山川、树石、车船、屋宇为内容,勾、皴、点、染之间留下的美的图画。它的用笔有中锋、侧锋、逆锋、拖笔、散锋。它的用墨分为 焦.、浓、淡、干、湿。
师: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想不想画一幅美丽的水墨画风景呢?
生:想。
2. 开始学画。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画一幅以树、石为主的山水画。
(1) .首先,请欣赏视频“树的画法”。
生欣赏。
师:好,欣赏完了视频,大家来动手跟老师画一画一棵树木吧!
方法:先画树干,用双勾法 没骨法 画出树的四个方向 。再添加树枝,可以用蟹爪法 鹿角法。最后画叶,A、点叶;B、夹叶(双勾画法) 起笔自顶上往下画,用笔以中锋为主,可适当结合使用侧锋(偏锋)。
(2)然后,再观察两棵树的画法:a、二株交形;b、二株分形,先画前面一棵树。
(3)我们画完了树,再来看看山石的画法。
(一)、石头分三面:一个阳面(凸面),一个是阴面(凹面),再一个是交界面(灰面)。
我们用一个正方体来说明一下。1.2.3
(二)、石头的画法。
1.勾法(中锋用笔)
2.勒(侧锋用笔)注意线条的粗细,快慢。
3.墨法要有变化:用皴法来表现山石结构和地貌特点。
师补充:当然,山石的勾勒用笔要有提、按、转、折的变化。否则,就会出现平,大小没变化,线条不丰富,形状对称等一系列错误。
4.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画一块山石的外形。
教师演示,学生动手画。
教师巡视、指点。
师小结,同时展示学生作品,指出不足。
三.布置作业:
参照教材或其他范本,用毛笔临摹一幅以树木为主体的水墨画作品。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彩墨游戏》、《水墨画动物》的学习,已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基本笔墨技法,本课在原有基础上加大了水墨画的教学难度,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笔墨特点。以及表现风格,探究景物的空间处理,感受树、石的不同,拓展想象空间。
《水墨画风景》教学效果分析
本课学习从山水画树木山石技法开,内容,包括基本的,以欣赏,临摹创作的方式展开。教材中选用了著名画家的作品,为欣赏的材料。我引导学生去感受树木的不同的表现方法。探究景物的空间处理以及表现风格等欣赏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笔墨形态的表现意识。
首先,请同学们水墨表现的画面,整体的效果是怎样的,让大家去分析,树木山石造型的生动姿态,以及大小前后轻重,组合关系和效果。进而去理解作品表达的意境。
接下来演示讲解笔墨的基本方法讲解,枝干的造型规律,树木的造型千变万化。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过于专业的词语并不理解,所以即使调整了语言表达,换成了孩子们能够理解的语言,避免晦涩难懂的表述,所以我这样总结:李可染画的山,造型方正,陈子庄画的山凹形圆浑;黄秋园用笔繁复,陈子庄用笔简练。画水墨画还有个问题就是卫生问题,很多同学会把桌面和自己衣服上搞得全是墨,这是由于调色不够熟练,以及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每一次的美术课中都应当强调。
总之,要想练习好水墨画,还需要平时多练习,不是一次两次就能掌握的。
教材分析
中国山水画以独特的方式描绘山川自然景观,可以理解为一种独特的风景画。教材导语,明确了本科的任务,并确立了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目标。教学内容以中国山水画常规技法为依托,通过临摹学习技法以及借助资料进行风景画表现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运用水墨工具进行表现,体会水墨的表现情趣,弘扬中华民族崇尚自然,热爱家园追求美好生活和高尚情操的精神和理想。
评测练习
学习画树石的方法,参照教材或其他范本,用毛笔临摹一幅以树木为主体的水墨画作品。
教学反思
《水墨画风景》是湘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第十课教学内容。中国山水画以独特的方式描绘山川自然景观,可以理解为一种独特的风景画。要求学生了解、掌握树木山石的画法,能够用水墨画简单的山水画小品。本课学习从山水画树木山石技法开始,内容包括基本步骤和程式,以欣赏临摹创作等方式展开。利用传统山水画的表现方式,使学生掌握树木山石的基本画法。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水墨画基本画法,我深钻教材,精心设计教案,整合多种资源,制作白板课件,利用学校美术画室这些有利的条件开展教学,取到了较好的效果:
1、注重利用教师自身美术成果来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利用已有学生活动剪影、美术成果来激发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
3、教师现场示范,教学直观形象,学生领悟水墨画技巧快;教师通过现场讲授,使学生了解、掌握画树干的基本方法,再采用椭圆、三角、点的方法画出树叶。利用黑、白、灰对比,画出石头。从而掌握画山水画的基本方法。
4、手把手地指导,解决了学生作画的困难;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采用手把手进行指导,使学生克服胆怯心理,大胆练习,掌握画法。
5、白板课件运用熟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恰当地辅助了课堂教学。
这堂课存在的不足: 教师的语言还不够精炼,未能体现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气氛。学生学习显得稍微有些被动。
课标分析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面向全体学生,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学习、发展美术素养。 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所以,现
在的美术课程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三、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的教材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四、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
现在的美术课程,改变了单纯的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有“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话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设计•应用”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
“欣赏•评述”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述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而不是单一的绘画活动。
五、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评价。 大家都知道,评价很重要,有时候有孩子可能会因为教师或家长、同学的某一次评价改变他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从而影响其一生。所以,在现在的美术教学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不同个性
和不同能力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鼓励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