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诗言志”现代价值微探——“诗言志”说发微,再窥当代“新诗”前后

“诗言志”现代价值微探——“诗言志”说发微,再窥当代“新诗”前后

来源:筏尚旅游网
\"诗 言 志#现代价 值微探—“诗言志”说发微,再窥当代“新诗”前后—

梁国璋(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陕西西安 710128)摘要:中国新诗从1917年新文化运动诞生时算起,距今已有一6又两年,但其成就跟我国数千年积累下来的古典诗词

相比还是不可同Q而语。而且新诗的产生与发展受西方的影响大于我国古典诗学的影响。回首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对传统

古典诗学的继承不够。要“拿来”,不仅要借鉴西方的诗歌理论,更要从古典诗歌理论中汲取养料,以发展新诗。关键词:诗言志 字形源流 抒情 新诗 口语诗从古至今,诗,一直都是文学范畴内的第一大重镇。无 论哪个时代,诗都在其文学史上占有较高的地位,今天也不 例外。那么同样是使用汉语进行写作,古诗里“诗言志”的观

闻一多对“志”字也做过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志”是标 准的意,从,从止下一$ “止”是“趾”的本,《说文》

为:“止,下基也,艸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闻一的 “志”上半部分从止下一,从上 甲骨文写作点,对于今天华语“新诗”的创作和发展有着怎样的启示呢?

本文从古典诗学开山的纲领“诗言志”一说入手,微探其对 现当代诗歌的意义与价值。—、\"诗言志\"从何而来“诗言志”一说,距今最早的当属《尚书•舜典》的记录:

!“止”写作字,其与“之”的甲骨文!!,字,对比来

看,的确理“ ”是由“止下一”演化而来的$因此,“志”从从止下一。就“像足停在地上”,“志”的本意应当是“停在心上”,也理藏在心里。就

“诗言志,歌咏言, ,和。”说,从《 》开,像《荀子•解蔽篇》所言:“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者也,臧

“诗言志”一说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载赵文子 : (藏)也。”,“志”有记忆与 意叫向,说:“有 ,诗言志……”《子•天下》写:,《》

得“志”的意义,即忆、和胸怀之意。三、从“情动为志”看“言志”与“抒情”“《诗》 志,《书》

,《 》:“在

,《》 和,《易》作《诗•序》《 说, 志,诗之为》 。”汉 已经从字形上讨论“志”的几意义,那么是否就

诗,未发为谋, 弄清楚了什么叫“言志”呢?答案当是否定的$搞懂“志”

言志也。”的真正含义还需“志”与“情”的区别。读者在里肯定 要疑惑,好好说着“诗言志”,怎么又引出“情”呢?其实不然,

以上种种不难看出,古人将“诗”与“志”联系在一处,既 然说“诗言志”,那么

么是“诗”,么是“志”呢?诗笔者的老师张保宁 论过此,上文到过《《说文 》:“诗,志也,”也 是说,《说文》 子》中的“《诗》志”论,也就是说“志”是需用《诗》达

就是志。闻一 ,现在

诗与志原先是一个字的说的是:什么是“志”,么是“诗”言的$诗最大的一个特点在于它的抒情性,更《诗经》选

的“篇”都是时期抒情作的典范,“诗”为基

“志”的,说“志”与“情”二者有着不脱

的\"志”?二、从字形源流微探“志”之意义从 上,的“志”写岂圈,其下为心

的叫古“情”“志”并没有多大差别,这只是对同一事

可以说是无 的, 上是什么 有 ,物的不同称呼,最早提出这一论调的应当是唐代的孔颖达。 《公二十五年》有云:“民有好

《说文 》:“志,意也,从 。”个 在”。所,于$《说文》 ,“志”既是

“志,意也,从 从, 是故 , 志$ ”而 孔 达在《正义》里 说:,是意字,

的写法为字,从,“志”是\"此志,《》‘情’,在 情,情志,情志一 也。” 于此$其实“言志”和“抒情”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很显然在孔

“意”的意思,“意”是意,是 上为“ ”,“ ”在

, 合 ,“”! ,孔颖达的 没有明确说出“诗言志”的本上符合意,肯定,来“诗言志”就是“诗言情”的论调“志”的上半部写。“”意,《说文》描述:“, 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滋长意叫说志就是里生长来的西,是意向、、胸怀的

颖达的“志”并不是一般的“情”。笔者理“情”即 是情 的 化, 是情 1意思叫个 的 与 , 此时的

语言文学研究“情”,便不再是“情”,演化为“志”了。这就是孔颖达在《左传• 的辛弃疾,到了现代也有说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 朝”的大

襄公二十七年》中对“诗言志”一说的“正义”,即“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当我们还可以控制自我情感时,这种情感便是

$ 此可出“诗”言志向、言负,是“诗言志”的一项重要的崇高的内容,是“诗言志”一说的引

“在己”的,此时的情感也就是“情”;当一个人的情感超出个 人的控制范围,这种状态便可称之为“情动”,这种情感便

申义、发展义$在这里我们便弄清楚了“诗言志”的方法和途径:“诗” 写记忆,做记录下

是“志”了 正所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 是其一;“诗”言胸怀,抒情志,歌咏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 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笔者将 这种志理解为个人的“心愿与胸怀”,即与上文中“志”第三

负为第二$五、 新诗发展需从传统中“拿来”就

而言,如果把1917年(第一篇白话文诗歌《蝴义相同叫从这里,我们便得以弄明白“诗言志”中“志”的意义,那 么在

》发表, 者为 ) 为中 诗的 年, 诗的 年

一 年,这一 年 当 是

的$ 在,“诗”是 言“志”的呢?这一 年间, 了 诗 、 、 诗 多 ,四、古诗之“言志”有徐志、

上,“诗”与“志”是共同发展的$当、 、北、海子……但跟我们 千, 是沧海一 $ 而 , 文,在一 年 下 的 诗

“志”的意义从记忆、记录引申为胸怀、怀抱时,“诗”同样也是 化的$从文字产生之后算起,人类用文字记载代替记忆,所以 记忆的记就是记载的记$

的话说就是“记忆谓之的 是从旧有的、 的文中 ,所以的诗歌的诗的产生与发展

$从 和 上,

我传的和

文化对我 诗的传”是大于我 的时要“

诗 的$ 当 诗歌要发展,

志,记 谓之志”。一记 文,“

$

“志”,文的 于散与 就是一个然的 $

说我们在“ 的,文

的’志’(记载)就没有不是'诗’(韵文)的了”。, 别,自私”,他说:“在这一 上笔者 于 ’$”

的 同, 我们可以在 中上,不登的,人不能自为人, 艺。”冏自成为文《左传•文公二年》:“%志》有之,‘

《吕氏春秋•当》所言:“志:’骄惑之,不当前,为诗歌 者,我们 从 中“ ”,所亡奚待?以在“诗言志”的视角下窥探“新诗”的前后发展就合理合情$六、 当代里诗歌的“诗言志”从这一点来看,早期的“诗言志”便是用“诗”做好生活 的记录[7]$以《诗 》为 ,《

当诗歌为何会尴尬?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人

• 》 之中 是从 的 ,们的物质 一天一天丰富,人们拥更多的精神享受记录了 个 年 从相 、 相

$ 对自己 时

的忆,

的式$同时经济发展带来的时节奏和人民 节奏的 断加快,让人们逐渐失去慢阅读的耐心,电视机电脑取报

:“,

,以 $ 不 , $ 言$ ”纸书,手机取电电脑,人们越越倾向于那些简单

也 对自己 幸 的记录, :“三岁为妇,靡室劳的更易的碎片化阅读。这当然是一大原因,但从自身看,诗歌的确不再像曾 经那样赏心悦目,更别说要 以己之情动人之心。以当

矣。夙兴夜寐,靡朝矣。言遂矣,至于暴矣。兄弟知,2

矣。”这是多么的哀与不幸,但诗歌的确将这个 的不幸一一记录下来了。可见,“诗”的确记录之意。那么“诗”是如何引申发展 的?前传播广泛的“第三”诗歌,站在“民间立场”的口语诗 为$20世纪80年中,随消费文化与大文学兴,

“第三代”诗人向“知识”所构建的诗歌体系发起猛攻,并

“诗言志”当然还有别的含义,那就是歌咏胸怀,抒发情

志。以曹操《观沧海》为:打 以的 语 式建立自己的诗歌秩序,因而才 品52号》为例:“口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诗中无一句不写景,表现眼前的大海之景,又反映诗

语诗”,即以口语的式建立和组织诗歌。笔者以于坚的《作

很多年很多年很多年很多年很多年很多年很多年很多年屁股上拴串钥匙裤袋里装枚图章记着市内的公共厕所把钟拨到7点在街口吃一碗一角二的冬菜面一个人靠着在着人的内心世界,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曹操开阔的胸襟和宏 大的负。全诗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

上海说声“来玩”入自己掌中的胸襟,所以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里的

“志”是胸怀,是个人情志。再 以诗歌咏叹个人志趣和,,从18门前经过加

门上挂着一把黑锁意向非常普遍,像南北朝“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五柳 的婚礼吃糖嚼花生唐“安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的 箱子里锁着一块毛呢衣料镜子里他默默靠着一堵旧墙排队有“天子呼来不下船”的“中仙”李太白,南宋有想要“待无言”,收拾旧山河”的岳飞,还“把栏拍遍,无人, 很多年把志-2很多年送信的没有来铁丝上晾着衣裳很多年人一个个走过城建局翻修路面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为我这土地

……这 诗 于1938年,结合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对其

很多年有人在半夜敲门忽然从梦中惊醒很多年院坝中积满黄水门背后缩着一把布伞

很多年说是要到火车站去说是]天从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是一种对生活的记录,于坚

进行简单的分析:诗人借“鸟” 写出自己 要 唱的内容,并由生的唱写到死魂归大地,全诗由鸟的形象

在诗中说自己吃了什么,去了哪里,做了什么,说了什么,类似 于早期“诗言志”说,即“诗”是记录&再例如韩东的《我的朋

以诗的形象,直 臆,托出诗 颗真诚、的 心愿。,表达自己为祖抛头颅洒热血的强烈感和友(:……我的好妻子/只要我们一起/我们的朋友就会回

来/……/他们到我们家来/只因为俄们是非常亲爱的夫妻/因 为我们有一个漂亮的儿子/他们要用胡子扎我们儿子的小

这正是炽热化的“情”,是所谓的“情动为志”,是所谓的 “诗言志”,言“志”的表现。由此可见,华“诗”并不是 有过表现诗言“志”的句,相反,在某一个期,这种“诗

脸/他们拥到厨房里/瞧年轻的主妇给他烧鱼/他们和我 7就了 /在

/

以去

要的

去找多年言志”的用法非常普遍(例如郭沫若、闻一多等人的 这些正是当代诗 今天的诗才不备

诗),不见的女友……这难道不是一种生活记录?笔 是因为

缺乏的。因为有着这样的缺,的“诗言志”

为当下诗 的“诗意”,正,即以诗不这 诗 •也和 诗 ,就不&了“诗言志”的 的年轻的诗

的“言志”功能,“诗,志

一要学会从古典中“拿来”,、心愿和说自我志。 主动追寻千百年来诗经典,学习并丰富善属于 诗

是有 语诗”的

的,当诗人们

用 ”。我们既要以诗记事,又要出为今日之读

可 地自己的 常生活难以 ,这就 “口于日常生活中的

的“诗言志”

吟诗以言 志,做到以情动人, 的、愿意读的诗

喜爱记录。这是&诗不再有 诗

的 在。参考文献:七、新诗应当完善诗言情志这项功能的“志”,中国诗歌发展到今天就[1]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不能再 地“以志” ?是因为诗(以[2] —多. [3] [6]

[M].上:上人 ,2006.诗)失去了这一言功能? 《我爱这土地》为例:显然是 的。以 的.在为, 为[J]. ,2004(05).[4] 张保宁.“诗言志”的现代诗学价值[J].中外文论,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2017(08).[5] 局,1979..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M].北京:中华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 地 着的

的风,的黎明……[7] 闻一多.神话与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8] 鲁迅.拿来主义()/ , 2017.和那来自林间的 [M].成都: 人民----然后我死了,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