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AB
小学劳动主题行为规范教育课教学设计
文/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小学周游
【摘要】“爱劳动,争当岗位小达人”行为规范教育课是学校“100个成长好习惯”德育校本课程“勤 劳简朴”专题中的一课。描述教师在了解学情基础上有效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
【关键词】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学情分析
【案例背景】
白岗位不分大小、优劣,班级环境整洁需要大家共同 这节行为规范教育课的主题为“爱劳动,争当岗 努力,每个人要认真完成自己“劳动小岗位”上的职位小达人”,该内容选自我校“100个成长好习惯”德 责。
育校本课程中“勤劳简朴”这一专题,以学校劳动小 2. “小劳动有大智慧”“小劳动有大责任”岗位一值日生为切入点,以养成学生劳动素养,促 通过调查还发现,班级学生都觉得扫地、擦黑板、 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为目的,利用《幸福劳动手册》 擦台面是自己最擅长的“劳动小岗位”,但事实上这些 这一评价手段正向激励学生会劳动、爱劳动,让学生 “劳动小岗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学生不能按时到 在劳动实践中懂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岗劳动,或边玩边劳动,不能正确掌握劳动技能。
三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对劳动有了基本认识,知道 事实上,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劳动能 “劳动小岗位”的基本分类,但总体上,学生的劳动意 力,但缺乏劳动方法、实践经验以及思想上仍不够重 识较薄弱,劳动能力不强。虽然班级中的每位学生都 视,导致劳动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我设计了“小劳动 有自己的“劳动小岗位”,但从每天的值日情况来看, 有大智慧”和“小劳动有大责任”两个环节,旨在提升 依然存在问题。针对班级学生劳动不积极、无法正确 学生的劳动技能,端正学生的劳动态度。
掌握劳动方法的现状,我设计了班级劳动小调查的调 在“小劳动有大智慧”环节中,根据劳动小调查 查问卷,试图找寻这背后的真正原因。调查问卷共有 中最受学生欢迎的“劳动小岗位”前三名:擦黑板、扫 7道题目,涉及学生在班级“劳动小岗位”的执行情况, 地、擦台面设计劳动实践与互动环节。
学生对班级“劳动小岗位”的喜好及胜任程度,学生 首先,向学生抛出问题:大家眼中轻松的劳动岗 眼中的班级劳动榜样,说说班级劳动方面需要改进之 位真的就这么简单吗?请学生上台示范擦桌面,大家 处,学生家庭劳动状况这五个方面。调查问题的题目 一起来发现问题。
形式包括封闭式和开放式,问卷的填写均采用不计名 接着,学生们畅所欲言分享擦黑板的小窍门巩固 方式,问卷的发放采用电子问卷的形式,向全班39名 擦的方法,发挥集体的智慧总结扫地方法,帮助学生 学生家长发放,由学生来填写,共获有效问卷37份, 掌握具体的劳动方法和步骤,从而提高劳动效率,激 问卷回收率达94. 9%。
发劳动热情。
最后,通过播放采访学校保洁阿姨暑期擦桌面的 【案例描述】
采访视频,让学生感受劳动的辛苦和不易,从而明白 1.“小劳动有小岗位”
要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每个人应该坚守自己的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们都喜欢干相对轻松的活, “劳动小岗位”。学生通过在课上一起动手擦桌子,学 例如:擦黑板、扫地、擦台面、节能员这些“劳动小岗 习如何正确擦黑板、扫地,发现原来看似简单的劳动 位”。相较之下,那些脏活重活很少有人主动愿意承 中也蕴藏了许多小窍门,感受小劳动有大智慧。
担,例如:排桌椅、拖地和垃圾清理员。因此,我设计 三年级学生学业压力增大,部分学生由于做作业 了“小劳动有小岗位”环节,出示“劳动小岗位”喜 速度慢等问题无法及时完成学校的“劳动小岗位”的 好程度排行榜,同桌讨论,说说大家的发现。通过讨 任务。在面对先写作业还是先劳动的问题时,学生往 论,我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劳动小岗位”的价值,明
往选择前者,长此以往,学生不爱劳动,忽视“劳动小
133
也 A:敖今 2020/1AB
案例•学科实践
岗位”的重要性。因此,我设计了“小劳动有大责任” 环节,通过来自学生真实体验的道德两难情境题,让 学生进行思考辨析,教学设计片段如下。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一些劳动技巧, 但真正实践起来还是会遇到许多问题。小A同学就 遇到了这样的难题。
情境:小A平时做作业速度比较慢,课堂作业总 化劳动方法,总结劳动经验,一起动手实践等方式提 升学生的劳动技能。
3.依据学情,培养劳动意识
家庭劳动教育薄弱导致学生并不重视劳动,甚至 不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 通过给学生们播放校园保洁阿姨暑期擦桌面的采访 视频,让学生感受保洁阿姨不为人知的辛勤劳动,从 是无法及时完成,恰巧今天又是轮到他值日。
一
边是
教师催促自己尽快完成课堂作业的声音,另一边是劳 动委员不断提醒自己赶紧值日,他苦恼不堪,不知如 何是好。
思考辨析:如果你是小A,你会选择先完成作业 还是先值曰?
探讨交流:贴名牌,说理由,改票,再说理由。小结:做作业是个人的事情,而值日是关乎整个 班级整洁的事,作为班级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有责 任在自己的“劳动小岗位”上尽职尽责,这就是爱集 体的表现。因为小劳动也有大责任。
【成效分析】
1. 了解学情,激发劳动兴趣
在课前学情分析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学生劳动观 念的转变和劳动习惯的养成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 需要家庭、学校、学生三方协同合作。因此,我在课前
设计了《幸福劳动手册》作为一种评价手段,让学生 记录学校、家庭、社会公益劳动小岗位中的实践情况, 不同的劳动小岗位可兑换相应的积分,累计的积分可 以获得相应的奖励,如获得劳动先锋卡、成为行为规 范示范员候选人、光荣升旗手等。学期结束,积分最 高的学生还能获得“劳动小达人”奖章一枚。通过这 一评价手段,力求正面引领,正向强化,激发学生的劳 动兴趣,引发学生对劳动价值本身的思考,让热爱劳 动成为校园风尚。
2. 立足学情,提升劳动技能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立足学情,以学生为中心 设计教学环节。针对学生经常做、效果却不理想的班 级劳动小岗位,我设计了实践与讨论环节。例如,本 节课在大家动手擦桌面的环节,我先通过请学生来擦 桌面,展示目前班级学生的劳动能力状况,大家讨论 优化劳动方法,接着我以儿歌的形式联系学生生活实 际创设情境一起学习擦桌面方法,最后以小组擦桌面 比赛的方式来学习劳动技能。
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我通过让学生讨论优
134
而意识到要尊重并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每个人也有 责任做好自己的事。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不仅是 大势所趋,也是当务之急,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 本要求,也是着眼于学生明天、民族未来的基础工程。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应从“劳动小岗位”抓起,培养 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用“劳动最美”的价值观 滋养学生的心灵。
【案例反思】
1. 课前充分调研学情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课前充分调研学 情的重要性,行为规范教育课对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应当立足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 中真实存在的问题。
2. 由经验性学情分析转向研究性学情分析对于落实学校德育校本课程,我在之前的教学 过程中,经常凭借自己的个人经验和日常观察来进行 学情分析,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通过这节课,我 发现用科学的方法,如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对学生 进行课前学情分析,可以使我更加准确地把握教学目 标,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加有的放矢,对班 级共性的问题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以达到更好的教 学效果。由经验性了解学生转向研究性地开展学情 分析,可以切实提升课堂效率。
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之一”,己纳入全面培养的教 育体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班主任,我们更应 立足学情,适应时代发展特点,不断创新劳动教育形 式,在德育校本课程的探索之路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EB/O
L
].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709/
t20170904_313128.html,2017-8-22.
[2] 吴蕾.教师对学情分析的认知与实践[D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上
于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