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年级 音乐 学科 第 六 单元 上课日期 课 题 《拔根芦柴花》 第1 课时 主备人 复备课时内容 唱《拔根芦柴花》 人 1. 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 课 时 2. 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拔根芦柴花》,并尝试用目 标 扬州方言来演唱。 3. 讲授扬州相关文化,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并喜爱民族文化。 教学及训教学重点: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 练 教学难点:把握好歌曲中的附点节奏、一字多音,尝重 难 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 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复 备 一、 情境导入 复习之前学习过的扬州小调民歌《杨柳青》 师:民歌是从劳动过程中流传而出的,关于民歌的产生,还有一个小故事呢!(师简要 二、教学新课 1、让我们欣赏民歌《拔根芦柴花》,感受扬州人边劳动边唱歌时是怎样的心情呢?以及歌曲中用了哪些伴奏乐器? 2、民乐合奏表演:师准备一台扬琴,生准备二胡,笛子,和老师一起合作演 奏歌曲。(生随乐哼一哼) 3、师用钢琴弹奏歌曲旋律范唱(介绍一下五声音阶) 4、学生唱歌曲谱 5、填入歌词演唱 6、师:歌曲中的芦柴花如同一个纯洁美丽的女孩通过努力渐渐长成了 高雅的芙蓉牡丹,拥有了自己精彩的
1
高邮实验小学(城南校区)集体备课教案
五 年级 音乐 学科 第 六 单元 上课日期 世界。 7、生:情绪高涨的唱一唱 8、复习波音记号:江南小曲如同江南山水一样柔美婉转,人们给音乐加上了不同的装饰音来表达他们的细腻情感,你们来听,这首歌加入了波音后有和不同? 9、师:波音增添了乐曲欢快情绪,更表达了劳动时的欢乐。 10、带波音演唱 三、表现新歌 1、师:民歌产生于民间,许多民歌都是用当地方言传唱的。这首歌我想用方言来唱一定更有趣! 2、听一听,用方言唱有什么特点?你能学几句?(师总结:扬州方言鼻音较多,发音位置靠前zhi chi shi 都变成 z c s) 3、跟老师用方言读一读第一段歌词 4、师,有句话叫说的比唱的还好听,我觉得挑战下,唱的比说的好听。 5、生用扬州方言唱 四、拓展活动 1、观看《拔根芦柴花》舞蹈视频 2、学习几个舞蹈动作 五、总结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2
高邮实验小学(城南校区)集体备课教案
五 年级 音乐 学科 第 六 单元 上课日期
课 题 课时内容 课 时 目 标 学唱《凤阳花鼓》 学唱《凤阳花鼓》 第2 课时 主备人 复备人 1、能用优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凤阳花鼓》,表现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 2、能随老师的指挥参与演唱歌曲,感受安徽民歌的地域风格和音乐文化。 教学及训练 能随指挥与他人合作参与三声部合唱的演唱,感受多声部合唱歌曲的和重 难 点 谐之美。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一、欣赏并参与表演《凤阳花鼓》 1、播放器乐曲《凤阳花鼓》我们一起来听一段音乐,老师怎么做你们就怎么做,跟着老师来律动。 问:你听了这段音乐心情是怎样的呢? 2、介绍凤阳花鼓 3、跟着老师模仿节奏 (1)、老师现在用鼓来敲打一组节奏,看你能否用“咚咚”的声音来模仿出来。 (2)、加上力度的变化 现在老师的这面鼓从很远的地方传过来,我们的力度上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3)、加上敲鼓的动作。 (4)、加上鼓的音高。 现在有了鼓的节奏,能加上音高吗?老师弹什么你们就唱什么。看谁的耳朵最灵敏。 4、师生合作(唱歌词) 老师想要用一段歌声和你们一起来合作,你们用鼓声帮老师来伴奏。 5、介绍锣的音色 我们在喜庆的节日里,除了用鼓还会用到什么打击乐器呢 (1)、用镪来演唱锣的声音。 敲锣的时候,我们的心情如何?所以我们在演唱的时候也要用愉快的声音来演唱。 (2)、带上动作来演唱、和老师合作 老师演唱、学生敲锣 (3)、分成两组和老师分别合作。一组学生敲锣,一组学生打鼓。 二、新歌教学 1、老师钢琴弹奏范唱《凤阳花鼓》 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呢?下面跟着老师一起来学唱吧 2、老师演唱歌谱 学生走步律动 3、跟着老师学习歌谱
3
复 备 高邮实验小学(城南校区)集体备课教案
五 年级 音乐 学科 第 六 单元 上课日期 4、尝试着把歌词带进去老师范唱两句,听听老师是用什么情绪来演唱的? 5、解决歌曲中容易唱错的地方 (1)、单独练习切分音的地方 (2)学习“得儿飘”的演唱方法。 a、听听老师的演唱一句,比较和你们唱的有什么不同?(语音和语调方面) b、“得儿飘”唱的时候把头甩起来。 c、“得儿飘”用不同的力度来表现。 有相同的地方能不能用不同的力度把它表现出来呢? 6、完整的演唱歌曲带上欢乐的情绪 三、合唱《凤阳花鼓》 1、欣赏合唱版本的《凤阳花鼓》 我们稍微休息下,让我们来听一首大哥哥大姐姐演唱的歌曲,看看在这首歌曲中用了哪些演唱形式?另外你还能听到哪些声音呢? 2、老师和学生轮唱 老师的声音也想和你们一起结束,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3、学生分成两组轮唱 4、学生分成三组轮唱 我们把锣声、鼓声一起加入演唱。 你们在演唱的时候,能听到鼓和锣的声音吗?我们这是在合作演唱,每一个人都是集体的支撑点,所以我们在合唱的时候,不仅要唱好自己的声音,更要去倾听同伴的声音,这样我们的声音才能够更和谐、统一。 5、全班表演唱 回顾我们今天的学习,我们一共用了几种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的呢? 在演唱的时候加入表情、情绪和动作。 四、拓展 老师演唱不同版本的《凤阳花鼓》 其实还有另外一个版本的《凤阳花鼓》,你们在听的过程中看看有什么不同?情绪有何不同?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4
高邮实验小学(城南校区)集体备课教案
五 年级 音乐 学科 第 六 单元 上课日期 课 题 课时内容 我的编创 花鼓 我的编创 花鼓 第3 课时 主备人 复备人 课 时 目 标 1、初步养成静心聆听民间音乐的习惯,了解民族民间音乐是作曲家创作音乐的素材和源泉,能哼唱主题曲谱,加深对乐曲的了解和认识。 2、学习几个花鼓的基本动作,能随着音乐演一演。 3、积极参与用自制小鼓创编节奏的音乐实践活动,体验到艺术的感染力和成功的快乐,并在活动中提高表演能力。 教学及训练 在唱好歌曲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合唱、打击乐器伴奏等多种形式共同完重 难 点 成歌曲的表现,表达出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一、欣赏导入 1、同学们欢迎进入音乐殿堂,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安徽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2、你们发现了吗?演员手里拿了像鼓一样的东西,对了这个鼓就叫做花鼓。(是介绍花鼓) 3、老师很高兴同学们也带来了自己制作的花鼓,请左手持鼓,你会用这样的节奏敲花鼓吗? 4、让我们敲起花鼓也加入到表演的队伍中去好吗? 二、乐曲第一部分欣赏 1、敲花鼓有意思吗?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瞿伟在1946年创作了一部器乐作品名字就叫《花鼓》放下我们的花鼓,一起来听听这个花鼓中的一个片段。 (1)说说是什么乐曲演奏的? (2)有你熟悉的旋律吗? 是的,乐曲取材于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2、让我们在心里唱一唱这段旋律。这段相对独立完整的音乐我们称之为主题,这是乐曲的第一主题。 3、他既然取材于《凤阳花鼓》锣鼓声肯定少不了,老师已经为大家加入了锣鼓声,先听老师来唱一唱。你们发现了吗?最后的节奏就是我们刚才敲的节奏。下面老师唱前部分你们敲后部分好吗?我们配合得真默契,接下来老师想请小朋友跟老师的琴声唱一唱主题一。 4、现在你能跟着音乐试一试吗? 5、接下来请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在心里默唱主题一出现了几次?每一次都一样吗?(两次,音高不一样) 6、乐曲的情绪怎么样?(欢快、活泼) 三、欣赏第二部分
5
复 备 高邮实验小学(城南校区)集体备课教案
五 年级 音乐 学科 第 六 单元 上课日期 1、刚才我们体验了第一部分,下面老师请你们完整地聆听这首乐曲。听到熟悉的旋律请起立唱一唱,不熟悉的安静的坐着听。并说说作品有几个部分组成? 2、回答的完全正确,下面进入乐曲第二部分,请大家站起来听一听。 3、老师发现同学们不约而同的左右摇晃身体了,其实这段音乐也藏着一首民歌,一起来听听。 4、是的,乐曲的第二主题就是由江苏民歌《茉莉花》变化而来。 四、欣赏第三部分 1、音乐进行到了第三部分,听听第三部分主题一出现了几次?分别在哪个音区演奏? 2、你们有没有注意到第三部分除了主题一,还伴随着什么音乐?跟他完全一样吗? 对,这是变化后的第二主题,是作曲家用的复调的手法,两个主题交相辉印,使音乐更加欢腾、饱满。 3、那我们用什么方式表现心中的感受?(唱歌 、跳舞……)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红绸,请同学们拿出红绸跟老师做一做动作。 4、表现的真不错,用手里的道具为自己祝贺一下。 五、欣赏引子、连接和尾声 1、同学们的表现仿佛让老师来到了欢腾的现场。现在我们完整的欣赏全曲,说说除了这三部分你还听到了什么? 2、(引子、连接和尾声) 3、乐器之王钢琴在这些部分模拟的是什么声音?(锣鼓) 4、请大家完整地表现歌曲. 六、课堂小结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