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名称:研究杠杆
教学容:教科书第4~5页。 教学目标:
1、能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找出使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
2、能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了杠杆原理的工具。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准备:
铁架台、木棍、线绳、杠杆尺、钩码、重物 实验过程:
1、认识杠杆尺〔确定支点位置,动力点和阻力点的方位〕
2、学生动手实验三次
通过实验明白,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X钩码数=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X钩码数
3、汇报实验结果
4、实践应用,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 文档.
. . -.
实验名称:探究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
教学容:教科书第6~8页。 教学目标:
1、能用比照实验的方法验证不同斜面的省力情况。
2、能够举例说明哪些物体是变形的斜面。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准备:
木板2块、木板〔与木板宽一样〕圆木〔长与木板宽一样〕测力计、斜面3快〔高15、20、30cm各一块〕重物一个。 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1〕使用斜面省不省力?〔2〕不同的斜面省力一样吗?
2、实验:〔1〕学生动手做实验,验证使用斜面可以省力。总结、汇报。 〔2〕实验:不同的斜面省力不同的实验。学生总结、汇报。 〔3〕通过实验总结:
斜面的坡度不同,所用的力不同,坡度越小〔即斜面越长〕越省力。
. 文档.
. . -.
实验名称:研究轮轴的作用
教学容:教科书第9~10页 教学目标:
1、能用比照实验的方法验证不同轮轴的省力情况。
2、能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了轮轴省力的工具。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准备:
轮轴2个〔轴一样,一个轮大,一个轮小〕,固定支架、线2根、钩码一盒、弹簧秤一个。 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使用轮轴省不省力?不同的轮轴省的力一样吗? 2、实验过程:
〔1〕学生动手做实验,验证使用轮轴可以省力。总结、汇报。 〔2〕不同的斜面轮轴省力不同的实验。学生总结、汇报。 轴上挂的物重〔牛〕 转动小轮的拉力〔牛〕 转动大轮的拉力〔牛〕 实验结论:在轴一样时,轮越大越省力。
. 文档.
. . -.
实验名称:研究定滑轮的作用
教学容:教科书第11~1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是一个等臂杠杆,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准备:
固定支架、定滑轮、钩码1盒、弹簧秤1个 实验过程:
1、讲解实验步骤:
2、学生实验并认真填写实验记录: 物体名称 用 定 滑 轮 物 重 拉 力 上升距离 通过实验并认真观察,你的结论是: 。
实验结论: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 文档.
. . -.
实验名称:研究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容:教科书第11~1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是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准备:
固定支架、动滑轮、钩码1盒、弹簧秤1个 实验过程:
1、讲解实验步骤:
2、学生实验并认真填写实验记录: 物体名称 用 动 滑 轮 物 重 拉 力 上升距离 通过实验并认真观察,你的结论是: 。
实验结论: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是不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 文档.
. . -.
实验名称:研究物体的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教学容:教科书16-18页 教学目标:
1、探究用一纸不同形状托起一个重物的方法。 2、体会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实验准备:
A4纸、砖块、厚书 实验过程: 1、实验说明
2、把A4纸用不同的方式折叠或弯曲
3、一个纸筒只能做一次实验,不可重复使用。
实验结论:折叠或弯曲纸的不同形状,承受力也不同,圆柱体形状承受力比拟大
. 文档.
. . -.
实验名称:研究那种支架不易变形、最稳固
实验容:教科书19-21页 教学目标:
1、了解种支架不易变形、最稳固 2、知道三角形支架最不易变最稳固 实验准备:
搭支架的不同材料〔自选〕,重物〔自选〕 实验过程:
1、明确实验要求 2、要求学生分组做实验 3、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4、比照不同支架的承受力 支架形状 三角形 正方形 五边形 六边形 预测稳固性 实际稳固性 通过实验,我认为:形状的支架最稳固 实验结论:三角形支架最不易变形、最稳固。
. 文档.
. . -.
实验名称:观察并认识岩石标本
实验容:教科书38-39页 实验目标:
运用多种方法认识岩石的特征 实验准备:
各种岩石标本 实验过程:
1、发给学生岩石标本、请同学仔细观察,找出每种岩石在颜色、软硬、构造等方面的特征
2、在每组汇报岩石的特征后,其他组可以补充完善。 3、强调稀盐酸是化学药品,有腐蚀性,要小心使用。 标本名称 我的发现 〔1〕 〔2〕 〔3〕 〔4〕 实验结论:
在颜色、软硬、构造等方面的特征是不同的。
. 文档.
. . -.
实验名称:观察并认识矿物的性质
实验容:教科书44-48页 实验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认识矿物要从颜色、透明度、光泽、 形状、硬度等方面来认识矿物的特征。
2、能知道一些特殊的矿物。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准备:
各种特殊的矿物、放大镜、水果刀、铜钥匙、玻璃、 实验过程:
1、从颜色上认识矿物的特征:在白色无釉瓷板上刻划,就能看到矿物的颜色。 2、从透明度来认识矿物的特征:分成三类秀明、半透明和不透明。
3、从光泽和形状来认识矿物的特征:某一种矿物,它的光泽和形状都是一定的。 4、从硬度来认识矿物的特征:分为四个等次:硬、较硬、较软和软。 〔1〕 〔2〕 〔3〕 〔4〕
名称 颜色 透明度 光泽 硬度 形状 实验结论:某一种矿物,它的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和形状都是一定的。
. 文档.
. . -.
实验名称:测试神经的敏感性
实验容:教科书第58页。 实验目标:
1、认识神经就像电缆,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
2、认识支皮肤里有些地方神经分布多,所以敏感性强,有些地方神经分布少,所以敏感性弱。 实验准备:
同桌学生准备两支削好的铅笔〔有要太尖也不能太钝〕 实验过程:
1、把眼睛闭起来,让同学用两支铅笔的笔尖轻轻触碰你身体的手指、肘部、手背、膝盖等部位。
2、说说哪个部位可以感到有两个笔尖,哪个部位感觉只有一个笔尖。 触碰感 触碰部位部位
手指 手背 肘部 膝盖 实验结论:身体的不同部位感
1个笔尖 2个笔尖 觉有很大的差异,说明神经末梢在身体的各部位分布是不一样的。有些部位分布多,有些部位分布少。
. 文档.
. . -.
实验名称:研究身体不同部位反尖的快慢
实验容:教科书第59页 实验目标:
了解身体不同部位的反响的快慢是不同的
实验准备:同桌同学准备1块比拟大的橡皮,教师准备计时秒表。 实验过程:
1、 橡皮从一样高度落下,砸到手背和脚背上时,你的反响是否一样? 2、实验记录:
实验容 砸手背和脚背 假 设 先感觉 后感觉 先感觉 后感觉 先感觉 后感觉 我觉得我的身体最敏感的部位是:
实验结论:身体不同部位反响的快慢是不同的。
结 果 . 文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