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提示:1、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2、使
用黑色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不超出答题区域,不错位和越界答题。
一、积累与运用 (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2)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3)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4)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二章》) (6)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秋词•其一》)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借明月寄托对好友的思念
与关切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论语>十二章》中,子夏阐述求“仁”的途径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10分)
人生这条路很长,未来如星chén ① (A.辰 B.晨)大海般璀璨,不必徘徊 ② .(A.huái B.huí)于过去的半亩方塘。那些所谓的遗憾,可能是一种成长;那些受过的伤痛,终将 甲 (A.成为 B.化作)照亮前路的光。
世间万事,成长最美。成长征途 乙 (A.缓缓 B.漫漫),未来可期。 丙 。只要这样,才能在一次次挑战与考验中踏平坎坷,到达成功的目的地。
(1)根据文中①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序号,2 分)
①_____ ②_____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两处。(填序号,2分)
甲_____ 乙_____
(3)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存在语病,请写出正确的句子。(3分)
(4)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因此我们要不断为自己充电赋能 ②成长路上风景独好
③成长路上有风雨也是一种常态
④我们应该在最好的年华里汲取阳光和水分
A.①③②④ B.③④②①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二、阅 读 (70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3-4题。(6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 下列对诗句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君”指的是诗人的妻子,诗人身处巴蜀,为远方的妻子写下了这首诗。
B. 从“未有期”、“何当”中可以读出作者对未来充满了绝望。 C. 诗中两次写到“巴山夜雨”,一实一虚,点明了特定的背景。 D. 本诗语言朴素自然,即兴写来,道出了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4. 简要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句的妙处。(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16分)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黾日夜恒鸣口干舌擗①
②
③
④
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注释】①子禽:春秋时人,姓陈名亢,字子禽。②墨子:名翟,春秋
⑤
(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③蛙黾(měng):青蛙。黾,蛙的一种。④擗(pǐ):同“敝”,困,疲劳。⑤夜:在黑夜结束的时候。 5.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宋之丁氏 之: (2)及其家穿井 及: ..(3)多言有益乎 益: (4)时夜而鸣 时: ..6.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虾蟆、蛙黾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 B.虾蟆、蛙/黾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 C.虾蟆、蛙黾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 D.虾蟆、蛙黾/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8.甲、乙两篇寓言都从说话者的角度告诉我们说话应注意的问题,请分别概述。(4分)
(三) 阅读下面课文,完成9-11题。(12分)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9.语文课上,老师请张华和李明分角色朗读文中“母亲和我”的对话,请你帮助他们设计朗读技巧。(3分)
朗读技巧 张华(母亲):“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李明(我):“不,我不去!” 重音 都、走走 语速 慢 语气 恳求(劝慰) 心情 希望 ① ② 否定(抗拒) ③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题目既点明了叙事时节,也意味着对母爱和生命沉淀之后的思考与感悟。
B.首段写母亲在“我”砸东西时“悄悄地躲出去”,是因为母亲担心自己被误伤。
C.第3段处母亲憔悴的而容显示着母亲正受着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双重折磨。
D.文末描写北海的各色菊花,象征着母亲对“我”和妹妹好好生活的期望。 11.在失去母亲的伤痛中,史铁生成长了,理解了“好好儿活”的含义,你
读懂它的含义了吗? 请简要概括。 (6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20分)
阿公的中药铺
①阿公的中药铺是从他的阿爹那里继承而来的。自我有记忆起,阿公便喜欢同我絮叨他多年来的行医经验。他常唤我坐在高高的小凳上,陪他问诊开药。阿公熟读医书,常常说些我听不懂的话。“中医要调和朋阳,使之处于中和的状态,人才不会生病。”他开药方从未失手。一阴一阳谓之道,以阴阳致中和就是阿公的道。
②相比起痴坐,还是抓药好玩许多。我常瞎抓一把来考阿公,有一次攥了把光滑无毛的玩意儿去问阿公。“这是当归,传说有位男子为治妻子的产后血症,跋山涉水到峨眉山下求医问药,三年后终于得到良药,而妻子在家三年望丈夫归家,故后人将此药唤作当归。”我又抓过三七。“三七三七,要长三到七年药力才最强。”诸如此类。我听不进阿公玄妙古奥的道理,却无心插柳地记住了许多相关的历史人物、狐妖虎精的故事。
③药铺除了卖药,还有代人煮药的营生。潮汕人擅用土瓦罐煮汤,用它来煮草药也极好. 阿公会在瓦罐的盖子上留一个小孔,用来平衡罐体内部的气压。在药汤煮好之前,透过小孔脱逃的气味悄悄混进空气中,进而被我吸纳。不知道是不是生长环境的关系,我特别喜爱中药的味道。纯粹的中药,味寡淡而平凡,但透着某种风骨。细细辨别,中药的味道也富有层次:当归,浓烈冲鼻,空气中能闻出苦涩;大枣,甘平而兼得清香;三七,略带腥味,苦中回甜……当各种药物混杂在一起时,味道就更趋丰富而独特了。每当我辨识出罐子里的药材时,阿公便喜形于色,摸摸我头,拍拍我肩,乃至于将求医者晾在一旁,陪我细细琢磨。
④我真切喝进嘴里的,是备战高考时的每个晚上,阿公亲手为我泡的洋参茶。他先将剪碎、洗净的洋参粒铺满杯底,随后注入滚烫的热水,拧上盖子,然后耐心候足一个小时,待其生发完全,再慢慢拧开盖子,一股幽远而馥郁的草药之气裹挟着氤氲的水汽直潜入心底。那种芬芳,不似清茶的朴素,也不比浓茶的苦闷,沉郁厚重,绕梁不绝。
⑤每晚读书累了,我便合上书本,陪阿公坐坐。那年年初,阿公在家不慎滑倒,住院三个多月。出院后,在子女们的劝说下,他才无奈同意关掉药铺。与我闲谈间,阿公总是不动声色地说到过去,说到我在孩提时陪他一道问诊、煎药的往事。我能从阿公的言辞中捕捉到他希望我继承中医事业的念想,只得顾左右而言他。
⑥毕业后,我没有如阿公所愿去上中医药大学,却义无反顾前往广州求学,那是中国最重要的商业城市,故乡被抛却在身后,渐渐成为他乡。
⑦去年秋天,我短暂地回了趟家,整理完阿公的遗物,我绕道来到他的中药铺。铺门紧闭,灰尘落满窗棂。阿公走了,没有了主人的中药铺也终将消逝。
⑧一砖一瓦仍旧熟悉,我坐在高高的凳子上看阿公开药方、看药铺人来人往的光景仿佛近在昨日。我似乎又闻到了药材的甘香,那是萦绕在我生命
中最迷人的香气,永远不会消散。
1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阿公的中药铺”为线索,结构明晰;作者描写细腻,有感染力。
B.第②段描写中药故事,既展现了中药的文化内涵,又增添文章的趣味性。
C.“我”特别喜爱中药的味道,是因为中药有风骨,与自己的生长环境无关。
D.“我”的阿公是一个医术高明的祖传老中医,他希望“我”继承中医事业。
13.文章第②至④段围绕中药回忆了阿公的哪些往事?请根据示例补充概
括。(4分) ①抓药,给“我”讲有关中药的故事。
② ③ 14.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6分)
(1)在药汤煮好之前,透过小孔脱逃的气味悄悄混进空气中,进而被..我吸纳。
(赏析加点词语)(3分)
(2)阿公便喜形于色,摸摸我头,拍拍我肩,乃至于将求医者晾在一旁,陪我细细琢磨。
(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句子)(3分) 15.文章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16.结尾段写作者的“想象”,请从内容和写法两方面简要回答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4分) (五)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7-19题。(10分)
材料一:眼健康是全身健康的保障,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据统计资料显示,美国青少年的近视率为25%,德国学生的近视率一直控制在15%以下,而这一比例在澳大利亚只有1.3%。欧美国家近视率低的主要原因除了重视眼健康管理之外,还更重视预防和近视以后的及时干预措施。而中国学生近视相关危害因素广泛存在。比如,67%的学生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足2小时,29%的学生不足1个小时。 材料二:
材料三:针对严峻的近视防控形势,国家卫健委将建立健全防控工作责任制,目前对各地防控近视的评议考核目标已经确立,将进一步细化分解任务,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实现目标。同时,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相关监督检查,加大近视相关教学环境监督抽检力度,并继续实施学生近视和健康影响因素专项监测。专家指出,近视是不能治愈的,只能用科学方法矫正,应强化近视筛查和早期发现,提高近视矫正医疗服务水平。加强社会动员和科普宣传也十分重要,已经制定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宣传工作方案》,将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宣传科学防控近视的知识,提高公众近视防控意识,营造良好的防控氛围。
17.下列选项与上述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3分)
A.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远高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 B.学生户外活动普遍时间不足,也是我国学生近视的一个危害因素。 C.我国小学阶段近视率相对较低,因此近视的防控重点必须放在中学阶段。
D.《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宣传工作方案》的出台有助于推动近视防控工作。
18.根据【材料二】的调查表,可看出我国近视形势呈现出怎样的特点?(3分)
19.阅读【材料三】,分点概括我国采取的近视防控措施。(4分)
(六)名著阅读。
20.班级开展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填写下列阅读记录卡的空缺内容。(6分) 阅读方法 助读材料 阅读任务 孙悟空从别人口中得知,这是个关注人物 “未入流”的最低最小的官儿,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呼喇一声把公案推倒,一路打出天门,回到花果山。 这段所说“官儿”名称是: ① 这是一场让人渴盼的盛事,“我”这场让人渴盼的“盛事”是指什关注事件 伸长了颈子,遥望,久候,却总是匆么事? ② 匆一眼…… (《朝花夕拾》) 很多人这样评价《西游记》中的猪八戒:他是一个惹人发笑,深受人关注评价 们喜爱的角色。 对此评价,请你以原著相关情节为依据与王浩同学进行辩论。 王浩:猪八戒去盘丝洞救师父,却因调戏女妖,反被七个女妖捆缚。这样好色的猪八戒,怎会深受人们喜爱? 我: ③
三、作 文 (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标点符号可以表达丰富的内涵:逗号,提示仍需努力;句号,表明圆满完成;问号,引领探索未知;省略号,意味着学无止境……在初中第一学期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了许多值得铭记的事情,一定有许多思考和联想。
请选择一个标点符号名称,将题目“给初一上期画个_____”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清楚,卷面整洁;不少于5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
七年级语文 答题卷 题号 得分 一 (20分) 二 (70分) (一) (二) (三) 三 总 分 (四) (五) (六) (60分) (150分) 温馨提示:错位答题、越界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10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0分)
(1)(2分) ①______ ②______ (2)(2分) 甲______ 乙______ (3)(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分)( )
二、阅读(70分)
(一)(6分) 3.(3分) ( )
4.(3分) (二)(16分)
5.(4分)(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
6.(3分) ( )
7.(5分,第(1)题2分,第(2)题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三)(12分) 9. (3分)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10.(3分)( ) 11.(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分) 12.(3分)( ) 13.(4分) ② ③ 14.(6分) (1) (2) 15.(3分) 16.(4分) (五)(10分) 17.(3分) ( ) 18.(3分) 19.(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6分)
20.①(1分)_____________ ②(1分)_______________
③(4分) 三、作文(60分)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2022~2023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 (20分)
1.(10分)(每空1分,错1字扣1分)
(1)星汉灿烂 (2)江春入旧年 (3)归雁洛阳边 (4)枯藤老树昏鸦 (5)择其善者而从之 (6)便引诗情到碧霄 (7)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8)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2.(10分)
(1)(2分)① A ② A (2)(2分)甲:B 乙:B
(3)(3分)只有这样,才能在一次次挑战与考验中踏平坎坷,到达成功的目的地。 (4)(3分)D
二、阅读(70分)
(一)6分 3.(3分)B
4.(3分)虚实相生,营造时空跳跃回环之感(1分);以想象中相见的欢
喜来衬托当前思念的孤独,更显思念之深(2分)。 (意对即可) (二)16分
5.(4分)(1)的 (2)等到(到了) (3)好处(用处、作用) (4)按时
6.(3分)D 7.(5分)
(1)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2分) (2)多说话有什么用处呢? 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3分)
8.(4分)甲文:告诉我们说话要说清楚,不要有歧义(或说话要避免让人误会)。
乙文:告诉我们说话要看准时机(或说话要说到点子上)。(意
对即可,各2分)
【译文】子禽问老师:“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可是没有人去听它的。今晨看到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振动,(人们早早起身。)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 (三)12分
9.(3分)①不 ②快 ③痛苦(烦躁、绝望、恼怒) (各1分) 10.(3分)B
11.(6分)①要珍爱生命,勇敢地活下去(拥有好的心态,坦然面对磨难);
②兄妹俩互相扶持,去创造美好生活(要活出精彩);③这是母亲的期望和鼓励,体现了伟大的母爱。 (每点2 分。意对即可) (四)20分 12.(3分)C
13.(4分)②煮药,教“我”辨识药材; ③泡药(洋参茶),助“我”备
战高考。(意对即可,各2分) 14.(6分)
(1)“脱逃”是脱身逃走的意思,拟人手法(1分),生动传神地写出中药气味弥散在空气中的情形(1分),为下文写辨识药材作铺垫(1分)。
(3分)
(2)通过神态描写(1分)与动作描写(1分),表现出阿公对“我”能辨识药材的喜悦之情(或希望“我”作为他的接班人的热切心理)(1分)。 (3分)
15.(3分)①对故乡和阿公的热爱、怀念; ②对中药(优秀文化遗产)的崇
敬; ③对自己未能完成阿公遗愿(中药铺后继无人)的遗憾和惋惜。 (每点1分,意对即可)
16.(4分)内容上:①表达对阿公的怀念;②突出“我”对中药的崇敬之
情(或对优秀文化遗产意义的思考)。 写法上:①照应开头,首尾呼应;②拓展时空,引人回味。 (每点1分,意对即可) (五)10分 17.(3分)C
18.(3分)①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总体较高(1分); ②中小学阶段近视
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高(2分)。
19.(4分)①建立健全防控工作责任制; ②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相关监督
检查; ③强化近视筛查和早期发现(或:提高近视矫正医疗服务水平); ④加强社会动员和科普宣传。 (六)6分
20.(6分) ①弼马温(1分) ②迎神赛会(五猖会)(1分) ③示例1:悟空三打白骨精时,猪八戒鼓捣唐僧将悟空赶走,后来又主动到花果山将悟空劝回。这样知错能改的猪八戒,怎不让人喜爱? 示例2:过八百里荆棘岭时,猪八戒不辞劳苦,奋勇开路,保证大家顺利通过。这样吃苦耐劳的猪八戒,让人喜爱。(4分)
三、作文 (60分) (按中考评分标准)
类 别 一类 (54—60分) 二类 (45—53分) 三类 (36—44分) 四类 内 容 切题,思想感情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 较切题,思想感情健康,内容较具体,中心较明确。 基本切题,思想感情健康,内容简单、欠具体。 不切题,思想感情不够健语 言 通顺,有文采,有个性。 较通顺,较有文采。 结 构 完整,条理清楚,分段恰当,详略得当。 较完整,有条理,能够分段,有详有略。 大体通顺。 基本完整,分段不恰当,详略不够得当。 不够通顺。 不成篇。 (26—35分) 康,内容空泛,中心不明确。 不切题,思想感情不够健极不通顺。 不成段。 五类 康,内容太空泛,无中心。(0—25分) 属抄袭文章。 评卷宜从二类卷(45分)切人,根据类别酌情评分。无题目扣2分,每少50字扣1分,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现不计,最多扣3分) ;卷面整洁,字迹美观工整的可奖励2~3分(最多加到满分为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