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ofNanchangInstituteofAeronauticalTechnology(SocialScience)Jan.2004Vol.5No.1
大学生学习压力及其调控策略初探
王鹏
(华中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70) [关键词] 大学生;学习压力;调控策略[摘 要] 学习是大学生面临的主要任务,目前不少大学生都明显的感到不小的学习压力。学习压力的
产生主要与外部环境因素如社会、学校、家庭和内部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关。调控学习压力的主要策略也应该从这两方面着手。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1912(2004)01—0015—04
Tentativeresearchonlearningpressureofcollegestudents
andcontrollingmeasures
WANGPeng
(HigherEducationalInstitute,Huazh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Wuhan430070,China)
Keywords:Collegestudents;Learningpressure;Controlingmeasures
Abstract:Learningistheprimarytaskofthecollegestudents.Atpresent,quitealotofcollegestudentsobviouslyfeelthehugelearn2ingpressure.Learningpressureisproducedbythefactoroftheexternalcircumstance,suchassociety,college,family,andtheinter2nalfactorincludingintelligencefactorandnon-intelligencefactor.Tocontrolthelearningpressure,measuresshouldbetakenfromthetwoaspects.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随着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也随着大学生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这块“金字招牌”已不再象以前那样光芒四射。曾几何时,大学生们“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依然不愁饭碗的潇洒,已剧变成今天的找工作时“不要专科生,考虑本科生,欢迎研究生”的尴尬。学习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有市场价值了。学习好则使自己可以“明码标价”,与“买方”讨价还价;学习不好则使自己四处碰壁“,不惜亏血本,挥泪大甩卖”。迫于这样的现实,许多大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心理压力,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1 学习压力产生的因素分析
心理压力一般是指个体在环境中受到种种刺激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简称为压力。而学习压力实质是个体面对学习时所产生的情绪和身体上的异常反应,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机体的内部状态,是一种强烈的情绪和生理上的唤醒。导致学习压力的产生的因素大致有两个方面:1.1 外部环境因素1.1.1 宏观环境因素
所谓宏观环境,主要指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就业、制度等诸多关乎国计民生的发展状况。这里的宏观环境因素主要指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我们目前所处的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高变动性。在这
[收稿日期] 2003-09-17
[作者简介] 王鹏(1978-),男,湖北省十堰市人,华中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200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
等教育行政管理。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16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
个社会里,一切都具有短暂性、多样性和新奇性,知识迅速产生又迅速老化。有文章指出,当今世界知识每7—10年翻一番,工科大学生迈出校门就会发现,其所学知识50%已经过时。所以现在的大学生经常会对自己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我现在的学习、生活有什么意义?学到的东西将来究竟有什么用?怎样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怎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而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全球化等新概念所倡导的人才模式是这样一幅前景: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不仅要有解决常规问题的能力,更要有创新能力;不仅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更要有自主、和谐、健全的人格特征和素养;不仅要懂专业,而且还要善于人际交往。如此一来,刚刚从“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中过来的大学生来不及喘息就又背上了沉重的精神负担。1.1.2 微观环境因素
所谓的微观环境就是指大学生群体的小环境,主要包括生活氛围、学习氛围、人际关系氛围等方面,相对而言,微观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更直接、更持久,所形成的压力也更大。
首先是学校的政策。高校为了适应社会的要求和提高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及其知名度,出台一些硬性政策,从制度上给大学生的学习施加压力。例如,由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社会对英语越来越重视,高校就将英语的四级考试与大学生的学位挂钩,如果拿不到英语的四级证书,就不能获得学士学位。第二是教师的期望。由于社会和学校对大学学习的高度重视,一些高校往往会从制度层面来制定一些措施对教师的教学质量作出规定,这就给教师带来一种有形的教学压力,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把这种压力有意或无意地以期望的形式转嫁给学生,学生就成了这种压力的最终承受者。
第三是同学间不恰当的社会比较。众所周知,能够考上大学的学生,如果单以应试教育的标准来衡量,其在中学阶段都是相对优秀的。他们进了大学校门当然希望自己仍能在各个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这样同学之间就会产生一种相互比较的心理。可是大学里优秀人才多的是,自己再不会象以前那样“鹤立鸡群”,这种不恰当比较的结果,往往会使一些大学生“破罐子破摔”,自尊心与自信心受到较大伤害。有的则会为了能在学习上超过别人,使性格变得极端、敏感、偏狭。
第四是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大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并不轻松,除了必须通过的英语四级与计算机一级考试,每学期至少还有五、六门课程。除此之外,为了适应社会需要,提高自身素质,给自己将来找工作增加资本,大学生里普遍存在着“考证热”。他们热衷于考取各种各样的资格证书、职业技术证书,诸如计算机、外语、律师、会计、摄影等。要拿到这些证书,必然要付出额外的学习,这无疑是给本就不轻的学习雪上加霜。这也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
第五是父母的补偿心理。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缘于一种补偿心理,即想通过子女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这就使得父母对其子女在学校中的学业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希望其能在学习上出人头地。自然,父母的这种殷切期望也会给子女的学习带来压力。1.2 个体的内部因素
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事实上压力产生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存在一种绝对压力,压力的大小是个体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学习压力的产生取决于受到影响或威胁的个体对外部环境的认知和评价,而大学生的这种认知和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他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1.2.1 智力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当学生知觉到的学习任务难度与知觉到的自己的学习能力(智力因素)大致相等时压力最大,因为对于难度很大的学习任务,有的学生自认为学习能力差而无力完成,根本就没有去完成任务的打算,或是从一开始就企图逃避,这样外部环境因素对这类学生是不会产生过大的学习压力。只有对知觉到的学习任务难度与知觉到的学习能力大致相等的人来说,能否完成学习任务的不确定性最大,因而产生过大的学习压力。智力因素方面的差异可以使处于相同的外部环境中的学生产生不同的压力体验。例如,有调查表明,在英语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及英语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大学生中有93%的学生经常对英语学习产生焦虑感和紧张感,而在英语学习成绩偏高的学生当中只有10%的学生偶尔会对英语学习产生焦虑感和紧张感。1.2.2 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造成学生之间学习压力体验差异的非智力因素很多,如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抱负水平、对学习的责任感以及学习方法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学生对外部环境的认知和评价。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由外在事物而不是其内部如求知欲等引发的,那么他一旦达不到学习的目的,就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任务难度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1期王鹏:大学生学习压力及其调控策略初探17
之间产生一种消极错误的认知,从而给学习带来较重的压力。如果某些学生对于专业学习很感兴趣,觉得专业能使其体验到乐趣与挑战,那么在日常学习中他就不会体验到过多的心理压力;反之,如果他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但为了拿文凭,为了考试过关还必须认真学习,则会导致精神紧张,情绪抑郁。如果学生对其学习的抱负水平远超过其学习的能力水平(即缺乏自知之明),则他会因经常体验挫折而产生较重的心理压力。如果学生认为努力学习是自己应尽的责任,他就不会从紧张的学习气氛中体验到较重的学习压力;而一个懒惰的学生,即使学习任务再轻松,他也会感到压力重重。此外,学习方法不适应也会带来压力。在大学期间,老师授课主要是抛砖引玉,提纲挈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自学能力,检查、提问、练习、考试辅导都相对大大减少。对于这种变化,如果不能尽快适应,长此以往,学习跟不上,考试不及格,如不能正确对待处理,就会造成心理障碍。
2 调控大学生学习压力的主要策略根据前面对大学生学习压力产生的因素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调控大学生过度的学习压力应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方面进行。2.1 调控大学生学习压力产生的外部环境
既然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宏观环境因素和微观环境因素,那么调控大学生学习压力产生的外部环境也应从这两方面着手,使社会、学校、家庭尽可能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积极、公平的外部环境。首先,社会应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评价大学生的素质。大学四年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也不宜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还应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人际交往、兴趣特长等。社会应当看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只揪住其学习成绩不放。其次,必须改善大学生所处的微观环境。高校应端正其办学态度,不能过分地以一些科目的考试成绩(如以英语四级通过率)作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标准。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机会,不能由于过度强调学习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还应注意形成同学之间良好的竞争环境,以保证学生在一个和谐健康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父母也应协调好与社会、学校及子女之间的关系,赋予子女恰当的期望值,以形成最有利的支持与帮助,避免造成子女过度学习压力。2.2 调控大学生学习压力产生的内部因素
当大学生体验到学习压力情境的威胁时,通过改变对压力情境的评价和解释,就可以改变对学习压力的体验和反应。因此,调整个体的认知评价对减轻学习压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个体的认知评价受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智力因素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不易改变,那么,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是调整大学生学习压力的积极有效的手段。2.2.1 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按照动机的来源,可将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由学生内部引发的动机,如求知欲、自我实现等,动机的满足在于学习活动本身;外部动机则包括一切由外在事物所引起的动机,如社会刺激或学校要求等,动机的满足在于活动之外。例如,有的学者调查研究,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动机有近80%是源于外界环境的要求,也就是说,大多数的大学生坚持英语学习的行为并非是出于自身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社会、学校所提出的学习要求,一旦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如通过了学校规定的四、六级英语考试,英语学习的动机就会下降,甚至最终放弃英语的继续学习。而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会获得一种满足,并坚持这种行为。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任务难度之间产生一种积极正确的认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大学英语学习所带来的压力。2.2.2 对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们将不需要或很少需要外来的压力,而能自觉地进行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对调控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紧张、焦虑感有极大的帮助。学习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培养大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可从学习任务的选择上入手,先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学习活动,成功的喜悦可让学生从中体验到一种满足感,并逐渐对学习产生自信,然后循序渐进,提高其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其次,培养学生对学习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18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
活动的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是指由学习活动所产生的结果引起的兴趣,加强大学生对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意义的了解,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把学习活动坚持下去。2.2.3 培养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态度
积极的学习态度可使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是一味地退缩和逃避,而是持积极的心态化压力为动力,以更饱满的热情来学习。而要培养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态度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应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学生的内心形成一股激励力量,这是产生积极学习态度的内在源泉,也是促使学生对学习抱有积极态度的前提和基础。其次,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常常进行鼓励,引导学生对学习进行积极的归因,这是促使大学生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外在激励。
总之,大学生学习压力的产生是一个多方面因素结合的结果,不能简单将之归结为客观的外界环境。对于大学生个人而言,调控学习压力更重要的是从自身入手,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多方面寻求应付的对策。
[ 参 考 文 献 ]
[1] 辛志勇.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当代大学生压力简论.东方[J],2000(2).
[2] 王晓雷,张利,刘文华.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调适初探.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1(3).[3] 宋加升,聂文海.逃避、拒绝、承受—受制于学习压力的三种反应.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1999(5).
(上接第14页)
研究目的: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尤其是学生辅导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比学赶帮的
学习氛围。通过老师对少数人的辅导,达到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外语水平的目的。
实施内容:我们每学期给学生集中培训2-3次。培训的内容以传授学习方法为主,包括:(1)单词记忆技巧:教授学生如何通过词缀记忆法、语境记忆法、反复回忆法、留心观察法、填字记忆法和顺口溜法记忆单词。(2)听力技巧:教授学生如何根据关键词捕捉句子信息和推测能力。(3)猜词技巧:教授学生如何根据词语定义、举例、对比、比较、常识和列举等方法猜测词义。(4)阅读理解技巧:教授学生推理判断能力和理解句子隐含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篇章结构的能力。(5)写作技巧:教授学生如何围绕主题句进行展开、如何使用连词连接句子以及谋篇布局的能力。培训期间还解答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典型问题并布置辅导任务,要求学生把培训内容传授给同班同学。此外,还要求学生反馈信息,以便教师在培训中做到有的放矢。
教师组织学生集中培训,其优点是有组织性、针对性和系统性,通过培训能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辅导是一种有益的教学尝试,值得推广。学生辅导消除了师生间的心理隔阂,学生在学习中可以畅所欲言,交流学习策略。学生的信息反馈表明,教师传授的学习方法是他们课堂上学不到的,因而受益匪浅。此外,学生辅导制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在课堂上得不到解决的可以在课后解决。
[ 参 考 文 献 ]
[1] 转引自梁仪.从探索教学方法到研究学习规律[C].全国优秀英语学术论文集.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1
[2] AndrewD.Cohen.StrategiesinLearningandUsingaSecondLanguage[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01[3] 周平、张吉生.论二语习得研究与外语教学的互动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2)1[4] 王湘玲、宁春岩.从传统教学观到建构主义教学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6)1[5] 斯列夫・谢苗诺维奇・维果基,李维译.思维与语言[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1
[6] PhilippeDuchastel.LearningEnvironmentDesign[J].EducationalTechnologySystems,1994/22,136-1411[7] 方文礼.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9)1
[8] 李晓.试论外语教学“三大原则”及其实践途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8)1[9] 张雪梅.有利于学习者会话的因素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1[10] 赫晓静.互补式阅读———英语教学的年新途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5)1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