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教育的本质
——在崂山小学第27届教师节上的即席讲话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周彬
各位老师和家长,首先感谢娄凤校长的邀请,没有她的邀请我也过不了这个节。今天并不是准确的教师节(9月8号),但是节日总是越早过越好,因为这样时间就拉长了,今年我们很幸运的可以过3天的教师节,在向大家表示祝贺的同时也是对我自己表示祝贺。当我坐在下面听大家讲这么多故事的时候,除了感动还是感动。因为当一个老师每天要面对那么多孩子的时候,我记得我在和毛校长交流的时候说过“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一个成人的世界是复杂的又是简单的,他复杂但是他善于表达那么他就是简单的;但是一个孩子的世界,看似简单实际上他异常的复杂,你根本就搞不懂,因为他没有办法告诉你。我想当我们去聆听这些故事的时候,为什么会觉得感动,也是因为我们身上的这份使命感。
在听了4位老师的故事和大家的点评后,我再来做个重复的工作,就是把我们4位老师的故事再回味一下然后讲些自己的想法。
第一个故事,我们讲到了童心,我想再追问一个问题,童心究竟是颗什么心?我想第一点应该是真心。什么是真心呢?我的小孩现在3岁,每天晚上我会预留2个小时和她玩,因为她只有3岁很矮的,当我陪她一起运动的时候,我就跪着也站着这样就和她差不多高度,但是她从来不要这样子,她会给我提要求说:“爸爸,你为什么不像我这样站着?”我说:“爸爸已经站着啦。”她说:“不行你要像我这样站着。”在我们的教育中大家经常讲一句话,蹲下去和孩子讲话,是不是已经显得我们很体贴孩子了?但是你蹲着可能对他是一种歧视,因为他站着凭什么你要蹲着?好吧,我就只好站着,那就糟糕了,因为我
站着和他玩我还是要弯下腰去的。这就让我明白了,对于我们老师,这个真心要真到这个程度就太难了。你蹲下去只是改变了物理高度,但并没有改变心里的高度,这时我们对孩子还是高高在上的,但是对孩子来讲我们双方应该是平等的。第二点是爱心,刚才我们在讲我们要怎样去爱孩子?我曾经有一个同事,在他孩子2岁的时候就去了国外当访问学者,一年之后回来,他觉得他的孩子和他不亲,那怎么办呢?他就花大量的时间去陪孩子,和孩子一起玩。孩子现在已经4、5岁了,他就觉得这个孩子不是他的,因为还是和他不亲,随便怎么陪他玩,孩子就觉得这个老爸不好。他问我“怎么样才能和孩子交往的好?”我说“你要多陪他玩多和他交流”他说他天天都陪着可孩子就是不喜欢他。我就想了,是不是我们成人的想法只要陪他玩就好了?最后我问他一个问题“当你陪孩子玩的时候你自己觉得开心吗?这个游戏你自己想玩吗?”他回答说“这么傻的游戏谁想玩。”这下我终于明白了,当你自己都不觉得好玩的时候你陪他玩,你不觉得他比你更傻吗,他还愿意你陪他玩吗?我们面对一个童心的时候,我们要将心比心,当你看见一个孩子开心或不开心的时候,你自己的一颗心是怎么跳动的,对方也在把握你的心态,你的这个爱心能不能和孩子同时跳动,这一点对大家来讲也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了。
今天家长和老师都在,我要讲一句教育一个孩子是大家相互的,有些东西对我们老师是一种要求,有些东西对我们家长也是一种要求,因为孩子是大家共同在培养的。其实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不管是真心也好还是爱心也好,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要有心。孩子的成长一天一天就过去了,在他们身上的每一天过去了是不复返的,如果你有心就能把每一天都叠加起来,如果你无心你就会让每一天从孩子身边悄悄的溜走。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幸福,我想追问的是幸福到底是一种什么福?大家都希望我们的孩子幸福,问题是当你面对一个不幸的孩子时,或当你面对的孩子处于一个不幸福的境遇时,你怎么去把握什么是幸福?在这个故事中,这个小女孩不喜欢她的一个阿姨,我们就要去追问排斥是一种幸福还是接受是一种幸福,孩子是拼命的在排斥,老师是拼命的让她去接受,
这就牵涉到一个方向的问题,我们在教育我们的孩子要不断的变得强大起来,那么他越强大他可能希望占有的越多,是不是占有越多就越幸福呢?还是给予的越多就越幸福?我们要去引领孩子,如果这个方向错了,可能会影响孩子一辈子的路。其实我们能感受到,让这个孩子幸福,就是去接受这个阿姨,到了奶奶的忌日能够去看她,这就是一种给予,你给予别人多的时候,就转成了自己的幸福。这对我们老师的要求就很高,我们要看到学生每一天的生活,还要为他们每一天的生活找准方向,这就是在第二个故事里面我们要看到的幸福究竟是种什么福的问题。
第三个故事里面讲的是半个警察,我想追问的是另外半个是什么?还有就是我们做老师和做警察的区别在哪里,做老师和做法官的区别在哪里,做老师和做艺术家的区别在哪里,做老师和做妈妈的区别在哪里……其实这是在追问我们教师的本质了。我想这另外半个第一点就是我们作为老师对孩子的尊重,警察是不尊重你的,抓到你是小偷你就是小偷,他抓到了他就不客气,但是对我们来讲,你抓到他了你还是要尊重他,我们老师比警察难当就在这里。第二点是我们对孩子的期待,其实你心里面抓和不抓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以后不要再去拿别人的东西,正因为有了期待我们才要去教育他,所以这里我用了一个词教育他而不是改造他,当我们把孩子的缺点都暴露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不能因为这些缺点而对孩子绝望,而是我们发现了这些缺点那么他的下半辈子就不会再有这些缺点了,如果是改造的话就变成监狱了,比如你今天偷了别人500块你就该去坐半年牢,但凡是坐了半年牢出来后他偷的就不是500了而可能偷的是5000,因为反正已经进去过了。第三点是对孩子的帮助,每一个有了缺点的孩子,有了过失的孩子,他毕竟是个孩子,这个孩子可能根本就不知道随便拿别人东西是一种错误,你想想我们自己的孩子在家里他吃什么东西他会征求你意见吗?现在小孩在家里你还巴不得给他多吃点了,有时候你给他吃他还不吃,那么凭什么他到了另外一个环境里他不能随便吃不能随便拿?这就需要我们去帮助他,这是一种社会规则,只能在自己家里随便吃随便拿到了别人家里不能随便吃随便拿,这个观念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需要我们去帮助他,在他身上一点点的培养的。我想这就
是我们另外的一半,就是尊重他、期待他、帮助他。
最后一个故事,让孩子变得可爱起来,变得可爱就是我们教育该做的事情了,那么你让他怎么变呢?变永远都是慢慢的变,我们老师和家长都会有种想法要是孩子突然就变好了那该多好啊,但是你千万别忘了,要是他突然就变好了,说不定哪天他突然就变坏了,所有变的快的东西都不一定是好东西,所以变一定是要有过程的,这个过程中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是考验你的耐心。你们去琢磨一下变得最快的是什么?是魔术,但实际上魔术从来就没变过,它都是假的,看似魔术都变过来了,实则它根本就没有变。要是我们将来的孩子2岁不到都会撒谎的,当他妈妈叫了他半天他就是不答应,他妈妈生气了问“我刚才叫你听见了吗?”他立刻就说没听见,然后再说一句妈妈你可以原谅我吗,多聪明啊,所以任何变得快的都是假的。我记得前段时间在讲孩子上网上瘾,后来山东有个医院专门做一件事情,在孩子的哪个脑神经里面戳一下就可以了,戳一下以后就不上网了,如果哪天戳一下就不吃饭了该怎么办?神经是不能乱戳的,我想还是要慢慢的让他改变,对不对?上网这件事也要慢慢纠正,其实上瘾也是慢慢上瘾的。我们系里个老师,他评副教授后差不多有14年了,做了这么多年的副教授大家问他14年里在干吗,他说他在保护孩子,他说他的孩子从来不会上网上瘾,因为每个上网上瘾的孩子都有特点,那就是父母在他成长过程中没有陪他,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乐趣,那他只好在虚拟世界里找乐趣。所以那个副教授说每天要花大量的时间去陪孩子玩,天天带他到公园玩总比天天在网上玩好。所以这里变是个慢慢的过程,需要我们等待,也需要方法。
今天在听我们4位老师讲故事的时候,大家有没有一些疑惑的地方?就是怎么被你们一教以后就变好了,4个故事最后都变好了,没有一个变坏的,那我们就要去追问背后的东西了,你要让这个孩子变的时候,方法是什么?今天我们分享的故事,更多的我们要分享故事背后的智慧是什么。我们4位老师也应该要追问自己,为什么这个故事值得拿出来给大家讲,是不是这个故事背后镶嵌着你独有的智慧?以上就是我听了4个故事后的理解
和想法。
接着对今天的主题与学生为友来谈谈我的想法,今天用了一个词——友,与学生为友改变了我们以前的观点,就是我们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个叫做牺牲。当我们老师和学生为友的时候这叫共赢叫共享。什么叫做朋友?朋友就是在交往的时候对双方都有帮助。如果单方面的说我们为了孩子而牺牲自己,那我们是经不起这个牺牲的。最近我在博客上写了一篇文章——为谁而教?我问过许多老师,都说那肯定是为学生而教了,我说怎么是为学生教呢?如果学生都毕业了你就不活了?假设有一个乞丐在你面前,我们都会有一种想法只要给他一块钱就对得起他,当我们去为别人做事情的时候你不会去追求质量,不会去追求智慧你只会享有为别人做事情的道德优越感,但是对孩子来讲就不对了,孩子永远都是被动的,老师在奉献孩子在摄取,彼此间就缺少了共鸣。我想这个友字值得我们每一个成人,包括我们家长,包括我们老师,包括我自己,与大家共勉,一定要以朋友的身份去和孩子交往。我记得我在家里和孩子讲的最多的就是我们两个是好朋友,他的确就是你的一个好朋友,你没有必要非得用你的身份去压他,如果你一定要和他讲我是你爸,要是他回你一句,我不要你这个爸,那就伤心死你了。切记与学生为友的时候不是牺牲而是共赢。第二点与学生为友不仅仅是态度,更是一种智慧。哪一个人不想和别人做好朋友,但是有些人为什么越想和别人做朋友别人越不想和他做朋友呢,尤其是成人和孩子要做朋友的时候,要想办法,他不会主动来和你做朋友,这就是今天讲的与学生为友。
我想顺着这条路,我们要不要与同事为友?大家有没有注意,我们在击鼓传花的时候,当花在自己的面前,我们十有八九是砸在别人桌子上,这个动作会把传花的时间一下子缩短,让自己受伤害的概率越小,但是这样让别人很伤心啊。所以我们这个与学生为友也要转变成与同事为友,同很难相信老师与老师之间关系不好会让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好起来。我们在专业之间怎么去相互帮助,我们在生活情趣上怎么去相互共享,专业、工作、生活怎么去融为一体。师师关系好,师生关系肯定不是问题,但师生关系好不一定师师关
系也好,因为老师可能会去占有,如果一个好学生大家谈到他的时候问是哪个班的,你马上说是我的学生,这怎么是你一个人的学生呢?他也不是你一个人教育出来的啊,所以师师关系不只是一种形态,也是一种境界,如果我们不要师师关系只要师生关系,那我们就含有自私的成分在里面了。今天是教师节我们讨论如何与学生为友,我想过了教师节我们可以讨论如何与同事为友了。
再接下来我们可以再追问一个问题,如何与自己为友?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呢,以前和一个朋友聊天,他是一个医生,他说“你们这些人天天骂我们医生,为什么你们不骂自己?医生只是帮你们治病,而你们是把自己搞出病的,你们把自己搞出病非但不骂自己,却来骂帮你们治病的,哪有这个道理的。”你这一辈子最对不起的不是家里人不是孩子,是你自己的身体。我们的想法总是让自己坚持再坚持,其实我们坚持的不是自己而是我们的身体,我想与自己为友的时候,也包括如何与自己的身体为友。还有就是如何与自己的素质为友,我们在座的有新老师也有当了多年的老师,我想当你当了一辈子老师的时候你要盘点一个问题,我收获了什么?我又失去了什么?你当新老师的时候没有把学生教好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你当了几十年老师了还教不好学生那是不可容忍的。还有一个是你的品质,不仅是你的道德品质,还是你的生活品质,不一定钱多钱少,关键是你的兴趣你的爱好和你的朋友,我们天天和孩子讲不要教坏朋友,但是如果你自己交了坏朋友怎么办呢。大家到饭店去吃饭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一起吃,如果哪一天你能找到胡锦涛和你两个人吃大排档,那就是兄弟,要是他把你请去中南海吃饭,那就是接见,这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老师要去慢慢的琢磨,从今天的话题里面,与我们学生为友,与我们同事为友,与我们自己为友。
今天家长也来了,我也送两句话给你们,第一句就是与孩子为友,当家长的很容易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强加给孩子,很喜欢把好的东西强加给孩子,其实好不一定是真的好。第二句就是与学校为友,刚才击鼓传花传到我们家长的时候,我相信包括我站在这个地方,
包括娄校长站在这个地方,包括我们老师自己站在这个地方讲教师节快乐,大家都不激动。我想最激动的就是我们两位家长站起来说祝老师们教师节快乐,说我们的老师你们辛苦了。我想这两句话的分量是很重的。坦率的讲为什么要与学校为友,学校里面所有的孩子都是我们家长自己的孩子,学校教育从来都是在做一件事,就是做家庭教育的帮手,有了学校后家长可能会推掉了一个家庭教育的责任,孩子教不教的好是学校的事情,其实不是这样的,大家应该是齐心协力共同来教育孩子,最后一句话就是与孩子为友其实是我们大家共同与孩子为友,把孩子视为我们的朋友,希望他们健康成长,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