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9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故事二则-扁鹊治病-纪昌学射》-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

(2019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故事二则-扁鹊治病-纪昌学射》-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

来源:筏尚旅游网


2019新版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27课 故事二则 扁鹊治病 纪昌学射

教学资源包,包括

相关资料

说课稿

课堂实录

教案1

教案2

类文

1

《纪昌学射》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三个二类生字,会写四个一类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每句话的大概意思。

4.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质,感悟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每句话的大概意思。

教学难点

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质,感悟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薛谭学讴》,今天我们再来学一个跟学习有关的故事, 齐读课题。(《纪昌学射》)

2.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就是纪昌学习射箭。)“射”就是射箭。

3.再齐读课题。理解了意思,再来读课题。齐

二、读通课文

1.练读。学古文,读通是第一步,课前预习了吗?课文读得怎么样了?自己先练习着读一读!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谁愿意先来读一读?

预设:(读得好)读得很好,尤其是有几个比较难读的字,你都读准了,很了不起!

预设:(读得不好)读得不错,但是有几个字比较难读,要把字音读准。

我们一起来认读这几个字,跟我写:板书 昌 瞬 弧 朔(写、谁会读,齐读)

把这几个字送回古文的句子中,读一读。同桌互相听听他读得准不准

3.范读。古文的朗读,除了要读准确外,还要读出韵味,怎样才能读出韵味

呢?(注意停顿才能读出韵味。还要根据它的意思断句)这样,老师也想给你们读读,可以吗?(你也可以在文中用斜线做一个停顿提示?)好吗?(师范读)

3

4.练读。老师相信您能比我读得更好,能做到吗?自己练习读一读。

5.指名读。读得非常认真,谁愿意再来读一读?

生1 不好 师指导(你们也练习读一读这句)

生2 好 读得好不好

6.齐读。读得很好!还有谁想读?这么多同学,我们一起来读,好吗。

三、读懂课文

(一)课文读通了,第二步是读懂。怎样弄懂古文的意思,你有什么好办法?(看注释、读课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确实,这些都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法宝,下面就让我们先在小组里合作着弄懂课文的意思。

(二)谁来读一读自学提示。自学,小组讨论

(三)汇报交流。

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吧,这样,咱们一块对着注释来理解句子,你们边说老师边把它打在大屏幕上好不好?我们一句一句地来说吧。谁来说?

【一句】

1.生说

4

2.看他写得你觉得他有没有说清楚、具体、明白。

3.补充、修改。 有没有要补充的地方?

评价:你能推敲语言,这就叫字斟句酌。真是精益求精啊!

【二句】

1.生说

2.看他写得你觉得他有没有说清楚、具体、明白。

3.补充、修改。 有没有要补充的地方?

评价:你能推敲语言,这就叫字斟句酌。真是精益求精啊!

【三句】

1.生说

2.看他写得你觉得他有没有说清楚、具体、明白。

3.补充、修改。 有没有要补充的地方?

评价:你能推敲语言,这就叫字斟句酌。真是精益求精啊!

译文:

5

甘蝇,是古代一个善于射箭的人,他一拉弓野兽就会倒地,鸟儿就会落下。甘蝇的弟子名叫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但他射箭的技巧超过了甘蝇。

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再谈射箭。\" 纪昌回到家里,仰卧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瞪着眼看织布机的脚踏板练习不眨眼睛。练习两年之后,即使是锥尖子扎到他的眼眶子,他也不眨一下眼睛。

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这还不够,接着要学会视物才行。要练到看小物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像大物一样容易,然后再来告诉我。\" 纪昌用牦牛的一根长毛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口,朝南面远远的看着它,十天半月之后,看虱子愈来愈大了;三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麽大。转过头来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纪昌便用燕国的牛角当弓,用北方出产的篷竹作为箭杆,射那只悬挂在窗口的虱子,穿透了虱子的心,但牛毛没有断。

【全文】齐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1.想象。文言文虽然简练,却给了我们很多的想象和补白的空间。飞卫开始并不教纪昌射箭,如果你是纪昌你会有怎样的想法呢?你能想象一下并且试着用文言文表述出来吗? 评价:你们不仅能学以致用,还能活学活用。真好!

五、揭示道理、再读课文。

1.道理。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它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你知道是什么道理吗?(想要学成本领就要苦练基本功)

6

2.练习读课文。

同学们,如果我们能重现古人读书的情景那该有多美,比如说,你就是私塾里的白胡子老先生,或者你就是在温习功课准备上京赶考的书生。你将如何吟诵呢?练读。

3.指名读。谁先来试一试?(不好——好共三人)

4.齐读。你们也想吟诵一番吗?想读的站起来读,自己读自己的,相信自己,

你就是最棒的。

同学们,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我们读通了古文,弄懂了它的意思,收获真不小。今天晚上把这篇文言文背给你的家长,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长听,好吗?

作业:

1.写生字。

2.预习《两小儿辩日》。

7

纪昌学射

《纪昌学射》是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篇幅短小、内容浅显,但人物个性鲜明,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勤学苦练的形象。文章并没有把笔墨用在纪昌是如何学习射术,而是详细的讲述了纪昌两次练眼力的过程,说明只有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取得成功。寓意十分明显。特别是文章中描写纪昌练眼力的句子,描写生动,突出表现了纪昌的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孩子自由发问、以读代教,努力实现让学生们在问、读、议、悟中体会人物的心理,自得寓意。在处理教材时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旧引新,直接导入新课

提及“故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激发学习兴趣。谈“更羸”直接进入“射手”主题。鼓励自由发问,实现“以问导学”。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在自由阅读之前,请学生先明确读书要求。指导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想。包括读书后的疑问。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开头鼓励提问的设计,是本课精心预设后的亮点,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交流讨论,以读促悟

以指名读课文、纠正读、指导感情读、练习读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说教师是课堂的主导,那么学生无疑是凭借了多种形式的“阅读”来实现的主体地位。三个问题的层层深入, a作为老师的飞卫是怎样教的? B既然纪昌是来学射箭的,为什么飞卫先让他练眼力,而不是先教他开弓放箭? C纪昌在名师飞卫的指点下,苦练眼力,成绩如何?引导孩子在体会了

8

纪昌那么花功夫去练眼力后再去感悟这则寓言的深刻寓意: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勤学苦练再加上名师的指导,才能够成功。让学生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体会更深。其间读书方法的渗透:勾画、标注、圈点等。更是课堂上我们教师分内之事。

至于现场写字练习,则是一个课堂缓冲的阶段。放松中将寓意用于实践,可以说是课堂与生活的一个结合。

四、鼓励读一些寓言故事。拓展延伸和结课赠言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其意图在于鼓励学生读书,渗透指导勤奋、努力、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事。)

总之,这节课我力求做到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元认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鼓励从阅读中感悟寓言寓意,体现了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遗憾艺术。整节课虽然达成预期的效果,但是还存在一些遗憾。我的初衷就是希望自己能够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我认为阅读是首选之法,这样的教学才更有实际的意义和价值!可自己在这方面的经验储备和教育机智仍有欠缺。

所以,恳请各位老师们提出宝贵建议。

意大利著名的画家达芬奇,小时候被导师教画画,一连好长时候都是在他面前摆放鸡蛋,达芬奇画了几张就开始烦躁不安,导师耐心地开导他说:”你从不同的角度看,鸡蛋形状也有所不同。“达芬奇听从导师的教诲,一遍遍的,反反复复地练习,打下了良好而扎实的根基,在他以后的创作中,出了许多不朽的作品,最终成了历史上的一代名家。

9

王羲之成为著名书法家之后,他的儿子也希望像父亲一样有成就。王献之不断地练习,加上天赋,进步神速。一年半截后,父亲才淡淡说了句,有点像。王献之有点沮丧,父亲用毛笔郑重按一个点,他才发现,相差甚远,顿时恍然大悟,这是父亲日日苦练的结呆。王献之戒骄戒燥,抛掉功利心,日日夜夜苦练好每一笔每一划,最终的父亲一样留芳百世。而另一个天赋极高的方仲永,自小会作词写文,由于没有接受良好的学习,打好基础,成年后锐气全无,真是可气可恨!可见,天赋再好再高,就如一棵优良的树苗,如果根只停留在泥土表面,最终会在风雨中摔倒,在风雨中失败。

道格拉斯实用飞行定律:当设计图纸的重量等于飞机的重量,飞机就能飞行了。你一定会很纳闷,图纸的重量怎么可能等于飞机的重量。仔细再一想,你就会明白其中原理。数次,几十几百几千次的对飞机进行设计,久而久之不就有了相当重量的图纸了吗?于是你恍然大悟,你终于明白了飞机之所以能在蓝天白云间遨游的全部奥秘。

才子祝枝山一天在大街上,见许多人对一艺人的特技大加喝采,他便说:“这有什么好的,我比他强多了。你们明天到我家来,我表演给你们看。”第二天,人们来到他家,他却说:“你们为什么不欣赏我的文章,我的文章比那强多了。”于是他拿出自己的作品,人们对他的作品大家赞赏。从此他一鸣惊人。也许你会羡慕他,但试问若是人们来到你家,你能当即拿出那么多佳欣赏吗?不要羡慕他的一鸣惊人,他在这之前一定花了无数个日夜来攻研作品,他是用他的脚踏实地数年的努力才换来了那惊人的一鸣。

秦国灭亡之后,历史进入“楚汉之争”的篇章。刘邦、项羽各持一军,双方都想独霸江山。项羽自恃武力盖世,骄奢自大,火烧阿房,对人民厚敛赋税,大失民心,他从未脚踏实地地去练兵蓄锐,安抚民心。让人民安心从事生产。而刘邦却是另一番作法: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对下竭诚尽心;于民宽刑薄税,于己苛求至善……最终虞姬横刀,乌雏恶鸣,一代霸王项羽自刎乌江,王图霸业转成空,美人香消玉亦损。而刘邦赢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成了大汉的开国皇帝,史称“汉高祖”。

10

如果没有李时珍几十年如一日的采集整理,怎么会有《本草纲目》的诞生;如果没有曹雪芹十载披阅,增删数次的呕心沥血,又如何有鸿篇巨制《红楼梦》的问世;如果没有洪战辉十数年对不是自己亲生妹妹的照顾又何来感动神州赤子热泪盈眶;如果没有606次的研究,梅毒早已夺去数万人的性命。

因为有脚踏实地的不懈努力,才有了费俊龙,聂海胜成功的飞行;因为有脚踏实地的不懈研究,叶笃正老教授才赢得了气象学界的最高荣誉;因为有了脚踏实地的不懈努力,刘翔才得以让世界为之震撼。“欲速则不达”“万丈高楼平地起”等俗语都告诉我们要脚踏实地的提升自己,实行量的积累,等待质变的那一天振翅高飞。

如果说成功的道路是一层层阶梯,那么良好的根基是阶梯上的石块;如果说成功的道路是一片海洋,那么良好的根基则是海上的帆船。

11

《扁鹊治病》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拜见、理睬、敷烫、肠胃、汤药、骨髓、医治”等词语。

2、联系有关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想法,感受名医扁鹊神奇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联系有关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想法,感受名医扁鹊神奇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2、难点:懂得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准备:

重点词句和词语的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救死扶伤 药到病除 妙手回春 对症下药 起死回生 杏林春满

12

你知道这几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什么人吗?(神医)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神医——扁鹊,知道扁鹊吗?(生结合收集的资料介绍扁鹊。

3、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一)了解课文,分组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扁鹊几次见了蔡桓公?说了什么?结果怎样?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二)检查自学情况

三、深入学文,理解寓意

1、自由读课文,思考:扁鹊是神医,从哪些看出来?

2、读后交流出示:

一天,您皮肤上有点小病。……

过了十来天,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

十天后: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了……

13

(1)读了这些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2)老师相机补充介绍:相传扁鹊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中医沿用至今,他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

3、扁鹊既然是名医,可蔡桓公为什么却死了呢?关于这一点扁鹊是怎么解释的?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扁鹊所说的话。

你怎么理解这段话。(采取多种形式的读)

4、知道扁鹊是神医,蔡桓公为什么不相信他?读读课文,看看蔡桓的表现?读后交流

5、明知道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一而再、再非三地去劝说?

指导读对话。

6、扁鹊为什么要跑到秦国去了?

7、是啊,蔡桓公没有听从扁鹊的劝说,五六天之后,他浑身疼痛,不久他就病死了。扁鹊是神医,可最后蔡桓公却因小小的皮肤病病死了,导致蔡桓公之死的根源是谁呢?

你觉得蔡桓公是怎样的一个人?(不听劝告、自以为是、固执己见)

是啊,病不等人呀,如果你今天不理它,它就会越来越猖狂,从皮肤一直往里面钻,但如果蔡桓公能像一个寓言故事一样——(亡羊补牢)那样子,蔡桓公可能还能做几十年的大王。可是,他没有亡羊补牢。此时此刻,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学生说)

14

8、师总结:蔡桓公本来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为什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抱病死了呢?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这么短小的故事却蕴含着深刻的大道理啊!

四、★课内延伸

1、如果能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些什么呢?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2、写后交流

3、总结:这则寓言故事给人们的教训是深刻的!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引以为戒,不要让蔡桓公的悲剧在我们的身上重演!

五、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K29。

六、板书:

扁鹊治病

病在皮肤 不相信

皮肉之间 很不高兴 防微杜渐

肠胃 非常不高兴 听取别人的意见

15

骨髓 病死

16

《扁鹊治病》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拜见”、“名医”等词语的意思。

2、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课文句子补充完整。

3、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阅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介绍名医,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个故事。

这是一位古代的医生,出示图像和名字,师:他是——(生接:

扁鹊)来,我们一起写他的名字。

17

(师板书:扁鹊;生书空)

2、你们知道扁鹊吗?对他有哪些了解?(指生说)

师:同学们了解得可真多,老师也找了一些资料,看——

3、课件出示人物简介:(指生读)

(1)扁鹊真名叫秦越人,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医学家,他救死扶伤、药到病除、起死回生。他总结前人经验,创造的“望闻问切”四大诊法,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还被中医沿用。

(2)泡泡出示望——看气色;闻——嗅体味;问——问病情;切——把脉搏。

4、现在,你对扁鹊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指生说)

早在2500多年以前,他就是家喻户晓的“名医”了。(板书:名医)

5、这位神医是怎样给人治病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他治病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难读的多读几遍。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8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这些词语你留意了吗?

3、反馈

(1)出示字词,师:读读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扁鹊、蔡桓公

皮肤、皮肉、肠胃、骨髓

敷烫、几剂、汤药

第一组:这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板书:蔡桓公

(同学们留意到“蔡”字了吗?我们来写一写。)

点击出示:蔡桓公,姓田名午,是战国时期齐国的诸侯王。

第二组:都是身体的一部分;从外到内变化。

第三组:都与中医有关。

(比较:肠、烫、汤)

谁来读一读?教师适时纠正读音。

19

评价语:你们很能干,不但读得字正腔圆,还发现了规律。齐读。

(2)扁鹊和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点击课件

出示句式:

扁鹊_______________蔡桓公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扁鹊4次拜见蔡桓公,劝告蔡桓公并请求为他治病。蔡桓公却再三拒绝,以致小病酿成大病,最后无药可救。)

(补充板书:治病、拒绝)

三、抓住“名医”,感悟课文

(一)过渡:扁鹊是如何劝告蔡桓公的?从哪些地方可见他的确是一位名医呢?请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细细体会。

(二)依次出现“劝告”,体会扁鹊的特点。

a.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b.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c.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

20

重。”

1.师:我们来当当扁鹊,就会对他有更深的了解。

(师读旁白,生齐读扁鹊的话)

2扁鹊大夫,你是用什么方法诊断出大王的病情的呢?(望)哇,你只用了这一招,就能把病人的病看透了,真是名不虚传!

3.谁再来当当这了不起的神医啊?(其他同学仔细听神医的话,你又能发现什么?)师引,指生读。扁鹊站在蔡桓公身边看了看,不慌不忙地(有点儿着急了;迫不及待地)说——生读扁鹊的话)

4.听了扁鹊一次又一次地劝告,你又发现了什么?(蔡桓公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扁鹊也越来越担心、着急了。)

5.师:遭到蔡桓公的连番拒绝后,扁鹊却还要去劝告,从中,你认识到了一个怎样的扁鹊?(为病人着想;以病人的健康为己任;善良;关爱他人等)真好,你从一个人的言行看到了他的思想。(指生说后,师概括:医德高尚)

6.是啊,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扁鹊又怎能放弃呢?于是他又一次来见蔡桓公(出示第四句,学生接读)——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师:这一次,他为什么不再劝告了呢?蔡桓公觉得奇怪了,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指生回答)

21

7.出示句子:

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

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1)谁来读一读

(2)你从这一句中读懂了什么?(蔡桓公的病是从小病发展成大病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复杂了;但是前三个阶段,如何对症治疗,扁鹊是成竹在胸的。)

a.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师:对,蔡桓公病情的发展程度和趋势,扁鹊了如指掌。

b.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师:是的,前三个阶段,尽管蔡桓公的病是越来越严重了,但是该如何对症治疗,扁鹊却是成竹在胸的,真是医术高明啊!

8.小结:也许医术高明的医生很多,可只有像扁鹊那样,既拥有高明的医术,又具有高尚的医德,才是真正的“名医”。

四、分析蔡桓公死因

22

1.过渡:既然有这样一位“名医”给蔡桓公治病,为什么蔡桓公最后还是病死了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与蔡桓公病死原因有关的句子。

2.学生交流默读自学结果。

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1)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a.请发挥想象,当当蔡桓公,他会怎样地说?(动作、神态等)

b.师加提示语,指生读。

(拍着胸脯、不屑一顾??)

师:扁鹊只好走了。

23

(2)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a.扁鹊走后,蔡桓公又会怎样地对左右的人说?加提示语。

师:此时的蔡桓公,真的不知道自己身上有病吗?那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也许不以为然;也许鄙视小病??)

b.你来当一回不以为然的蔡桓公,读。

(3)感悟“生气”。

A、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B、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a.师:你能不能用四字词语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气的样子?(怒气冲冲、勃然大怒等)

b.师:同学们,从他一次又一次地生气中,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蔡桓公?(傲慢、固执、不听劝告、自以为是)

24

五、学习最后一节

1、因为蔡桓公的固执,自以为是,最后的结局怎么样?出示:

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不久,蔡桓公死了。

2、谁来读?

3、在死之前,他才想起了扁鹊,于是派人去请他,可是——

4、小练笔: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

(交流、归纳)

六、理解寓意

1、与其说蔡桓公是病死的,还不如说是他自己害死自己的。他的死,的确令人深思!(像这些小病、缺点、坏习惯、不端正的态度等,都有可能逐渐地酿成大错,我们要懂得——防微杜渐。(师板书:防微杜渐)(在错误或者坏事很小的时候就应该制止,杜绝它渐渐变得严重)

2、机动环节:这篇课文选自韩非的古文《扁鹊见蔡桓公》,古文与我们现在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呢?同学们比较一下。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七、课堂总结

25

聪明的人懂得从别人的教训中得到启发,不犯同样的错误,不走那一条条弯路。寓言故事,就是教会我们做人的很多道理。蔡桓公的悲惨结局,永远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八、布置作业,课文延伸

1、把这个故事和你受到的教训讲给家人听。

2、有兴趣的同学去看看《伊索寓言》。

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