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填空题。
71、8的分数单位是( ),再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是1,减去( )个这分
1数单位是2
42、5的分数单位与0.07的分数单位的差为( ) 23、6个17是( ),13个13是( )
14超市有一批水果,三天时间内全部卖光。第一天卖了全部的12、第二天卖了全部的3
两天一共卖了全部的( ),第三天卖了全部的( )。 5、看图填一填
1418()()()()()()
736、把0.61,8,34,5,0.58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 7、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把小数化成分数。
0.25=( ) 0.4=( ) 1.2=( ) 735( ) 5( ) 16( ) 8371米短18、比52米是( ),8米比( )米长2米。
二:选择题。
11、一根绳子分成两段,第一段长13米,第二段占全长的3,( )长。
A.第一段 B.第二段 C.一样长
12、李林喝了一杯牛奶的12,然后加满水,又喝了一杯的2,在加满水,最后全喝了,李林喝的( )
A.水多 B.水和奶一样多 C.奶多
43、在1.5,5,212,0.99这四个数中,最大是( )
A. 1.5
4B. 5
C. 212 C.9 C.a=b
7C.16
14、从1里面减去10,减去( )次等于0
A.10 B.11
15.已知a+12=b+3,则a与b的关系是( )。
A.ab 6、下面分数哪个能化成有限小数。( )
3A. 1B.7 6
三.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 10分)
7321125 12-3 515 2-12-7 36432= 73334-5 17 55 0.5+ 1-3 23= 8434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24分)
14 15-35334211151--(-)-11(-) 16162 510153612
237111- 6186956 113311 1-531125
3、解方程(9分)
7911x1212x10x42 1 14 1533
四、应用题:(共31分)
111、在手工课上折纸,小喜用了一张纸的1 2,小美用了这张纸的3,小丽用了这张纸的6,(1)小喜和小丽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小喜比小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3)小丽比小美少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722、淘气将一根竹竿直插入水中,入水部分长10 米,露出水面部分长5 米,这根竹竿长多少米?
3、根据下面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
31小区内进行绿化,草皮的面积占绿化总面积的5,鲜花的面积占绿化总面积的10,其余的 栽树。
524、羊村超市原有水果240千克,上午卖出437千克,下午卖出567千克。羊村超市还有水果多少千克?
5.“五ー”期间,某商场开展购物抽奖活动,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获一、二等奖
3的人数占获奖总人数的8。,获二、三等奖的人数占获奖总人数的78。,获二等奖的人数占获奖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思考题: 分数17可以化成循环小数,这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第13位上的数字是几?
五年级数学下期第一单测试卷(一)答案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计20分)
71、8的分数单位是( 7 ),再加上( 2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是1,减去( 3 )个这 分数单位是1 242、5的分数单位与0.07的分数单位的差为(0.01 )
623、6个17是(7 ),13个13是(2 )
14超市有一批水果,三天时间内全部卖光。第一天卖了全部的12、第二天卖了全部的3 1两天一共卖了全部的(56 ),第三天卖了全部的(6 )。 5、看图填一填
1418(2)(1)(3)(8)(8)(8)
736、把0.61,8,34,5,0.58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7338>4>0.61>5>0.58
7、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把小数化成分数。
620.25=( 14 ) 0.4=(5 ) 1.2=(5 ) 735(0.875 ) 5(0.6 ) 16(0.3125 ) 837311米短18、比52米是(10 米 ),8米比(8 )米长2米。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6分
11、一根绳子分成两段,第一段长13米,第二段占全长的3,( A )长。
A.第一段 B.第二段 C.无法确定 D.一样长
12、李林喝了一杯牛奶的12,然后加满水,又喝了一杯的2,在加满水,最后全喝了,李林喝的( B )
A.水多 B.水和奶一样多 C.奶多
43、在1.5,5,212,0.99这四个数中,最大是( C )
4A. 1.5 B. 5 C. 212 D. 0.99
14、从1里面减去10,减去( A )次等于0
A.10 B.11 C.9
15.已知a+12=b+3,则a与b的关系是( A )。 A.ab C.a=b
6、下面分数哪个能化成有限小数。( C )
37A. 16 B.7 C,16 三.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10分)
721125 3-31152 126 53641315314-12-717 2 32=6
783-51140347 19-3 128 5441203515 19 215 0.5+ 3=6 3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24分)
33553144211-5-1-10-151(-112)(-161) =0 5=11 =12 162=0 30 153623731331124185171-11115=17=5 33 1-56=18 1169 =18 633、解方程(9分)
7911x1212x10x42 1 14 1533141 X=32 x=3 x=30
四、应用题:(共31分)
111、在手工课上折纸,小喜用了一张纸的1 2,小美用了这张纸的3,小丽用了这张纸的6,(1)小喜和小丽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12263 (2)小喜比小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11236 (3)小丽比小美少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11366
722、 淘气将一根竹竿直插入水中,入水部分长10 米,露出水面部分长5 米,这根竹竿长
多少米? 732-510 103、根据下面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
31小区内进行绿化,草皮的面积占绿化总面积的5,鲜花的面积占绿化总面积的10,其余的栽树。 栽树占绿化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3311-(5+10)=10
524、羊村超市原有水果240千克,上午卖出437千克,下午卖出567千克。羊村超市还有水果多少千克?
52240-(437+567)=140
5.“五ー”期间,某商场开展购物抽奖活动,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获一、二等奖
3的人数占获奖总人数的8。,获二、三等奖的人数占获奖总人数的78。,获二等奖的人数占获奖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31(8+78 )-1=4 思考题: 分数17可以化成循环小数,这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第13位上的数字是几? 17=0.142857142857…… 13÷6=2(组)……1 第13位上的数字是1.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胸存大道自从容
周铁钧
①大道生万物,百态出自然,天地人寰统归大道。《礼记·礼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不是小道,不是小我;大道是理想信念、天性尊严、国家社稷、百姓黎民。胸存大道,就会处变不惊,淡定从容,蕴含浩然正气,尽展光风霁月。
②“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因人诬陷,被处极刑。在刑场上,他给来送行的太学生弹奏了古曲《广陵散》。他面琴席坐,神色安详,初起音律幽淡,逐渐沉郁悲愤。弦断音止,嵇康仰天大笑,起身信步走向断头台。他拒绝与司马氏合作,愤世抗俗,用生命维护了高洁傲岸的尊严;他不卑不亢,激昂豪迈,用琴声演绎了一曲大道从容的千古绝响。
③苏东坡密州治蝗,徐州抗洪,杭州修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虽屡遭贬谪,九死一生,他依然能在孤独中不断成熟,修得淡泊与宁静。“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经过了自省的沉淀、洗刷了偏激的淡定,是无须声张的厚实、散发光辉的睿智。他于灾难之后重生,宠辱不惊,一心为国家社稷,一心为黎民苍生。
④可见,胸存大道就是信念坚定,爱憎分明;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心系百姓。践行大道,就要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纵然形势千钧一发,生死攸关,依然如朝阳般喷薄,似苍松般挺拔。自古及今,中华优秀儿女都在用生命和激情诠释着大道从容。
⑤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惨遭迫害、国破家亡时,仍胸怀收复失地、雪耻报国的激昂,这是古代民族英雄气节崇高的大道从容;西南联大师生在山河破碎、颠沛流离时,仍与国家民族共进退,这是现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大道从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的大道从容表现为坚守节操,心存家国,恪尽职守。
⑥普通百姓,或许少有气吞山河的舞台,也没有慷慨悲壮的机遇,但诚实友爱、奉献互助,担家责、守国法,就是烟火平民的处世大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我们唯有胸存大道,才能无所畏惧,勇于担当,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第③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论证的分论点是什么? (2)请分析下面两句话中划线词的表达作用。
①践行大道,就要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纵然形势千钧一发,生死攸关,依然如朝阳般喷薄,似苍松般挺拔。
②普通百姓,或许少有气吞山河的舞台,也没有慷慨悲壮的机遇,但诚实友爱、奉献互助,担家责、守国法,就是烟火平民的处世大道。
(3)文章第④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4)从下列材料中选取最恰当的一个事例,加以改写,作为论据补到第⑤段横线处。要求切合文意,与上文句式相似。
①美国拳王阿里,虽备受歧视且曾被判入狱,但他仍积极争取黑人平等,呼吁世界和平。他的座右铭是:“死神面前,我大笑。”
②2015年5月,杨科璋在执行灭火救援任务中,奋勇冲进火海,救出一名幼童,尽到了消防战士的
职责,却献出了年仅27岁的生命。
③开国元勋陈毅血战梅岭时,面对重重敌兵,他抖抖军衣,掸掸军帽,安然落笔:“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答案】 (1)举例论证。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心系百姓。
(2)①通过比喻(比喻论证)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即使生死攸关都要始终践行大道的坚定执着。②或许表示可能,意味着普通百姓少有气吞山河的舞台,也没有慷慨悲壮的机遇的不确定性,只是一种猜测,体现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3)①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两个事例,总结什么是胸存大道,引出下文对如何践行大道的论述。②文脉贯通,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4)消防战士杨科璋在火势凶猛、生命危急时,仍奋不顾身,冲进火海,抢救儿童,这是当代青年舍生忘死的大道从容。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的是辨析论证方法以及分论点。解答第一问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第三段列举苏东坡的人生经历,联系“宠辱不惊,一心为国家社稷,一心为黎民苍生”可看出其论证的分论点是“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心系百姓”
⑵本题考查的是对议论文语言的运用。解答此类问题要联系文本所表达的内容来进行回答。划线的句子运用的是比喻论证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即使处于生死攸关的时刻都要始终践行大道的坚定执着。“或许”考查的是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或许表示可能,意味着普通百姓少有气吞山河的舞台,也没有慷慨悲壮的机遇的不确定性,只是一种猜测。体现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⑶本题考查的是语段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在文中本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两个事例,总结什么是胸存大道,映出下文对如何践行大道的论述。让文脉贯通,结构严谨。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论证材料的选择和语言的组织能力。段末的“他们的大道从容表现为坚守节操,心存国家,恪尽职守”应该与前三个事例是形成对应的关系,由此可判断第二则材料符合。语言的组织也要和前面两个事例的语言大体一致。消防战士杨科璋在火势凶猛、生命危急时,仍奋不顾身,冲进火海,抢救儿童,这是当代青年舍生忘死的大道从容。
【点评】⑴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考生在平时要注意积累并且能够学会判断和运用。
⑵议论文语言的赏析,主要从语言的准确(说话要符合实际)、严密(说话不要有疏漏,避免片面化、绝对化)、逻辑性要强、形象生动(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描写、论证方法:比喻论证) ⑶段落的作用:开头开门见山,点题,直切主题,起提纲挈领的作用;放在文中,往往是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文末则为总结、照应、卒章显志等作用。考生要掌握文段在文本中不同位置的不同作用。 ⑷关于论证材料的选择,要切合主题,并且要符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给以的材料要加以辨析,同时要组织号语言的表达。
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儒雅之风
①《法言·君子》中说:“通天地之人曰儒。”儒雅,既是生活的积累,更是人生的态度。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
②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读书人,多儒雅。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曹子建,潇洒飘逸、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才思敏捷、风流倜傥的苏东坡,都曾让人无限神往。军旅战将,同时饱学诗书,则称儒将。古有秉烛夜读《春秋》的关云长,“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公瑾;今有“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的陈毅元帅,“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的朱总司令等等。学识不凡的老板,称儒商。海尔集团的老总张瑞敏,就是其中翘楚,他把海尔集团打造成了一个既有丰厚利润,又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现代化大企业。演艺圈里也有不少儒雅的演员,喜欢读书,学养深厚,称“儒伶”,诸如梅兰芳、孙道临、于是之……
③现今,在这激荡时代有些失重的国人身上,儒雅显得愈加稀缺。人们总说,中国是“衣冠上”“礼仪之邦”。其实,有不少人举止失当,而且这种失当已经到了令人熟视无睹的地步。随地吐痰、不讲秩序,无视公德、大声喧哗……
④官员儒雅似应正常,但在现实生活当中,好像儒雅的公仆还不太多。温家宝在2004年人大记者招待会上的儒雅风度,堪称楷模。温家宝面对各国记者,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诗词典故,信手拈来,妙语连珠,风度儒雅,令人倾倒。温家宝为什么有这样的渊博学识和儒雅风度?答案其实很简单,正如他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采访时说的那样:“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
⑤看来,那些钦佩温家宝儒雅风度的官员,那些举止失当的国人,要想使自己也变得儒雅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多读书。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儒雅之人,能把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典故、格言,巧妙运用于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当中,素养之深厚,情感之细腻,爱心之深沉,听者为之动心,为之魂牵,让升腾的美好情愫迅速撞击听者的心灵,让感动的涟漪缓缓扩散。儒雅的表达方式,已经被看作是有文化有礼仪的表现,是做人的高境界。
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个社会,如果全民酷爱阅读,就会儒雅之风盛行,这对于提高文明程度,净化社会风气,都是大有裨益的。 ——摘自《做人与处世》2015年第6期 有改动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本文是针对什么现象发表议论的?
(3)文中第②段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本文的启示。 【答案】(1)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
(2)是针对当今社会“儒雅稀缺”“人们举止失当”现象发表议论的。
(3)举例(事实)论证;通过列举大量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的观点。
(4)示例1:读了文章,我意识到儒雅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性,作为学生,我要多读书,多学习,不断积累,完善自我,让自己成为一个儒雅的人。
示例2:想要变成一个儒雅的人,就要多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做到学识深湛,温文尔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
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中心论点通常出现在文章的四个地方:①落笔明旨,标题即中心论点。②开门见山,开篇点明中心论点。③山断云连,文中推出中心论点。④剥笋见心,篇末归纳中心论点。细读全文,我们会发现本文的中心论点,在文章的第一段段末,属于开篇点题。
(2)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中重要语段理解能力。理解段落内容,要抓住关键语句,注意段落中的关键词语等。该题涉及的内容在第③段落中:“儒雅显得愈加稀缺”“有不少人举止失当”可以就此概括归纳。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举例论证,是指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其具体作用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作答,特别是寻找语段中的关键句。此题的论证作用要结合本段的第一句话理解。 (4)此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这是一道主观题,要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联系自己对作品观点的认识来谈启示。 故答案为:(1)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
(2)是针对当今社会“儒雅稀缺”“人们举止失当”现象发表议论的;
(3)举例(事实)论证;通过列举大量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的观点;
(4)示例1:读了文章,我意识到儒雅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性,作为学生,我要多读书,多学习,不断积累,完善自我,让自己成为一个儒雅的人。
示例2:想要变成一个儒雅的人,就要多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做到学识深湛,温文尔雅。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论点的掌握能力,要求学生识记寻找论点的方法,并能结合具体的文章正确运用。论点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它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论点的寻找方法: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其中前三项是最常见的。
3.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快乐是一种能力
①西方一位哲学家说过,人有避苦趋乐的本性。现实生活中,人人都追求快乐,但结果大相径异。为什么?因为快乐是一种能力。
②能力是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实现快乐的能力既不可能与生俱来,也不可能自天而降,只能在社会生活中靠学习、靠思考、靠分析、靠实践而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提高。这种能力不论是形成过程还是外在表现,都是多方面的,择其要者,主要体现在对_______要_______、对_______要_______、对_______要______。
③人非圣贤,有错难免。这种错,或是讨论中讲了错话,或是创新实践中做了错事。孔子说得好:“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仁之方也,亲亲为大也;亲亲为大,和睦相处,就可快乐起来、振作
起来。事情就是这样:以己为喻,方能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容人所不及,谅人所不能,起人所不知,礼人所不欲,让同事、同志间的快乐、和谐元素骤然变长,不快乐、不和谐的因子渐而化小。地厚者自平,宽容者自乐。人的容量和他成就的事业是成正比的,在容人中,宽容者得到的不仅是乐,还有事业的成功和发展。《论话》中说:“宽则得众。”得众者得快乐得成功。
④世界上的事总是有一利就有一弊。深山老林虽然天蓝水绿,但老百姓饭碗里的东西却未尽可意;城里的物质五光十色、丰富异常,但烦躁与污染却时时惹人烦恼,事情就是这样:沙中有金、玉中有石,这是事物的辩证法,也是生活的辩证法。这就需要学会辩证思维,对事,用“两点论”。世界万物的有与无、聚与散、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都是相对而言并相互转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没必要碰到点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就唉声叹气、一蹶不振。要相信,事情总会向好的方面发展,风雨过后会有晴天,从而乐观对今天,快乐奔明天。
⑤人不能没有信仰。缺失信仰,精种就会空虚,灵魂就无所依存。今天我们信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信仰就要居敬以持其志。立志才能定其本,志高才可意致远。有了定本致远之志,才能遇难不退,遇险不惧,面对乌云飘来,静观云卷云舒;面对春暖乍寒,照看花落花开。坚信,黄河之水无论转多少弯、遇多硬的岩,照样奔腾到海不复还: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无论路多远、道多难,一定能冲破重重关山最终实现。事情就是这样:只有极度信服、尊重并为之奋斗的才能叫信仰。这种信仰,与志相联,我有钢铁般的强度,既坚硬无比,有难不知难;又韧性无比,有苦亦觉甜,在呼啸前进的过程中,乐观主义伴始终。
⑥快乐是能力,能力兴于细微。只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_______________,快乐就如万山中来的溪水那样,与日俱增,且一路欢歌是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1)下列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快乐是一种能力
B. 快乐是能力,能力兴于细微。
C. 实现快乐的能力是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提高的 D. 快乐能力的形成过程和外在表现,都是多方面的。 (2)第①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3)联系全文,在第②段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对________要________、对________要________、对________要________。 (4)①下列内容填入第⑥段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慎思不断,好学不倦,笃行不变,明辨不止 B.笃行不变,慎思不断,好学不倦,明辨不止 C.好学不倦,慎思不断,明辨不止,笃行不变 D.明辨不止,慎思不断,笃行不变,好学不倦 ②请简析这样选填的理由。
(5)下列相关链接内容,可用作第________段的事实论据。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相关链接)
1896年,居里夫妇立志向放射性研究领域进军,在一间原来用作贮藏:闭塞潮湿的房子里,利用极
其简单单的装置开始工作。2年的潜心研究,终于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但研究成果并未得到科学界的承认。为此,以后的4年,不论寒冬酷暑,还是繁重的劳动,毒烟的熏烤,居里夫妇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使艰辛的工作变成了生活的真正乐趣,百折不挠的毅力使他们终于在1902年,从7吨沥青铀矿的炼渣中提炼出0.12克的纯净的氯化镭,并测得镭的原子量为225。使那些持怀疑态度的科学家不得不在事实面前低下头。 【答案】 (1)A
(2)引用西方哲学家关于人有趋乐避苦本性的论断,自然引出本文所要论述的话题:快乐;并能引起读者关注和进一步地思考
(3)人;宽容以待;事;辩证思维;信仰;坚定信念
(4)C;先学后思再行动的排列顺序符合人们认知规律;和第②段第2句“只能在社会生活中靠学习、非思考、靠分析、靠实践而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提高。”相照应,使论证结构严谨。
(5)第⑤段,居里夫妇立志放射性研究,不顾条件艰苦,他人质疑,历经6年,以苦为乐,终于成功提炼出镭。
【解析】【分析】(1)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和结尾,三看论据。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有的文章的论点要根据论题并结合文章内容自己来概括。此文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2)此文第一段引用西方一位哲学家说过的话,引出“快乐”的这一话题,并作为道理论据证明论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解答此题要注意阅读第二段段未这一句话概括了以下三段所说的内容,即对对人要有宽容心,对事要有辩证脑、对信仰要有钢铁志。与上下文衔接即可。
(4)选项这几个词是有先后顺序的,一般是做事要广泛的学习,仔细的探究,谨慎的思考,明确的辨别,最后要切实的去实行。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同时也照应上文,故选C合适。 (5)材料写的是居里夫妇“立志向放射性研究领域进军”“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使艰辛的工作变成了生活的真正乐趣,潜心研究,终于成功提炼出镭。”与第五段“有了定本致远之志,才能遇难不退,遇险不惧”“有难不知难;又韧性无比,有苦亦觉甜”的论述相一致,故而放在第五段合适。 故答案为:⑴A
⑵引用西方哲学家关于人有趋乐避苦本性的论断,自然引出本文所要论述的话题:快乐;并能引起读者关注和进一步地思考
⑶人;宽容以待;事;辩证思维;信仰;坚定信念
⑷C;先学后思再行动的排列顺序符合人们认知规律;和第②段第2句“只能在社会生活中靠学习、非思考、靠分析、靠实践而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提高。”相照应,使论证结构严谨。
⑸第⑤段,居里夫妇立志放射性研究,不顾条件艰苦,他人质疑,历经6年,以苦为乐,终于成功提炼出镭。
【点评】⑴本题文章的中心论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明白中心论点常处的位置:标题、文首、文末,考生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后进行理解和辨析。
⑵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考生要结合文段的内容,对句子的内容和句式特点进行分析,从内容和结构
上进行理解。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考生要结合对文章内容的感知,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理解。 ⑷本题考查文章内容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考生要仔细阅读文段,注意其内在的关系,结合语句进行分析选择,理由要合理,语言要简洁。
⑸标题考查论据和论点之间的运用能力。考生要分析论据的内容和中心,结合文段进行分析论理解。
4.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良心
①父亲因腹痛难忍进医院急诊,B超显示是急性阑尾炎,肠腔上还有一个直径4厘米的不明包块,医生怀疑这个包块是癌。“如果在阑尾手术中病人因其他病灶的影响而死在手术台上,本院不承担医疗责任。同意的话,请你们在手术单上签字。”
②“你们”是指大哥和我。医生的话让大哥的脸“刷”地变白,手术单在他手中“噗噗”地抖动。他把目光投向我,突然的灾难让他的脸上充满同舟共济的企盼。他问,二子,你看呢?
③“签就签呗!”我漠然地说。甚至我还打了一个哈欠,不耐烦地说:“昨晚我打了通宵麻将,太困了,想早点回家,手术时你就一个人待在这儿吧!”
④我想,既然没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何必要虚张声势地悲伤。大哥最终还是忍住了愤怒,在手术单上赌博一样谨慎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⑤我的冷血是存心的,因为我对父亲有着深深的不满。父亲原来是一名工人,45岁那年他病退回家,让与我同班读书的大哥辍学“顶替”。大哥比我大一岁,我俩的成绩不相上下,都是班上的尖子生。可那时家里穷,父亲怕我俩都考上又都读不“终局”,于是决定让大哥回来“顶替”。
⑥就这样,我和大哥开始了不同的人生。大哥进厂不久,厂里更新了机器设备,他的工作只是坐在电脑监控室里按电钮,轻松自在,养得白白胖胖,并按部就班地娶了妻,生了子,节假日一家三口共用一辆摩托车,像一串幸福的糖葫芦在大街小巷兜风,活得好不滋润。而我这个世纪末的大学生却赶上不包分配,在一个又一个人才市场里兜售了两年,赔尽了笑脸,仍然没能把自已推销出去,个中辛酸,一言难尽。正是我们兄弟俩截然不同的生活境况让我开始憎恨父亲,他明知我自幼体弱多病,为什么不以保险起见让我“顶替”呢?既然父亲把他的爱以最实惠的方式给了大哥一个人,那么就让大哥一个人来承担养老送终的义务吧!我虽然冷血却不矫情,言为心声是我最大的优点。所以我说要回家睡觉。
⑦“请你们帮着把病人抬上手术床。”医生对我们说。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病床上的父亲已被自己的汗水淋湿,扭曲的表情昭示着体内的疼痛正像风暴一样肆虐。生命在这一刻显得无比脆弱,大哥的眼睛终于坚持不住漾出红红的雾气,这份柔情有悖于他一贯的钢铁个性。父亲瞬间明白了自己的病情,他忽然想起什么来,吃力地叮嘱大哥:“假如我万一就这么走了,你只能给我立一根孝子棒(我们的风俗,一个儿子立一根),写上你的名字……”
⑧“为什么?”大哥吃惊地问。我也对父亲的“遗言”感到不满。到死还在偏心眼儿,这不是变相地骂我不孝,不认我这个儿子吗!
⑨“因为二子是我捡来的孩子,我得把这个权利留给他的亲生父母,万一他们以后有机会相认,
我可不能昧了良心....”父亲说着又把眼光移到我脸上,“二子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我实在不放心。谁会料到大学生就业这么难。那时让他多读书,我是想不能亏待了人家的孩子……二子啊,你别怨爸,爸就这点儿能耐。往后,让大哥多照顾着点儿——大明,记着我的话,对弟弟要多帮衬啊。”父亲艰难地说完这些,汗水已几乎将他淹没。他疼爱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而他对我二十多年的疼爱却得不到回报,他要把写有我的名字的孝子棒给别人——为了良心。 ⑩我的身世让我震惊。 ⑪我的狭隘让我羞愧。
⑫我的灵魂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⑬我没有离开医院,直至手术结束。医生告诉我们,“不明包块”原来是肠腔积液,真是虚惊一场。 ⑭而我,也学着乌鸦反哺的姿势,给父亲喂饭。我的良心会背负如山的父爱,走过今生。 (1)作者以“良心”为题有什么用意?
(2)分析选文第⑦段和第⑨段划线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
②他疼爱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
(3)选文第⑤⑥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请结合选文分析这两段的作用。 (4)你怎样理解第⑫段划线的句子? 我的灵魂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5)结合本文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主题的。(不少于50字) 【答案】 (1)“良心”是厚道、朴实的父亲做事的宗旨,为了良心,父亲把上学的机会给了别人的孩子,把立孝子棒的机会留给了别人,无视养育多年的孩子对自已的憎恨和不满,把无限的愧疚和自责留给了自己。作者以“良心”为题,突出了父亲朴实而高大的形象。同时,父亲的良心也唤醒了“我”的良心和良知,凸显了文章的主题。
(2)①“只好”是只能够、不得不的意思,写出了“我”当时的不情愿,表现我对父亲的不满。②“久久地”是持续时间长的意思,写出父亲对“我”的疼爱、惦念和对自己不能给儿子美好人生的愧疚之情。 (3)运用插叙,交代了“我”冷血和憎恨父亲的原因,与下文父亲手术前的话相照应,更突出父亲的崇高形象(或更突出了父爱的崇高)。
(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一席话让“我”的灵魂受到强烈的震撼,使“我”震惊、自责、愧疚。
(5)示例:当年父亲让大哥辍学上班,体现出对我的偏爱;我却因为没找到工作,对父亲心生憎恨。父亲在生死之际,对我依然“不放心”;我却冷血到“要回家睡觉”。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父亲的博爱与善良,我的狭隘和冷漠,呼唤了良心的回归,突出了作品主题。
【解析】【分析】(1)文章题目“良心”首先指父亲的良心,他尽心尽了抚养捡来的孩子,把上学的机会留给“我”,虽然“我”对父亲有很多的不满,但父亲不计较,还把立孝子棒的机会留给别人;其次,通过文章结尾“而我,也学着乌鸦反哺的姿势,给父亲喂饭”可以看出,在父亲的感染下,“我”最终也良心发现。所以这个题目凸显了父亲的形象,深化了主题。
(2)①句中的“只好”是“只能够”的意思,联系上文“对父亲有着深深的不满”,“生活境况让我开始憎
恨父亲”的语句可以发现我对父亲有极大的不满,由于这种不满,我不愿意去照顾他,但面对医生的要求又不好意思拒绝,所以表现出一种不情愿。②句中“久久地”意思是时间长。父亲忍者病痛长时间地凝视“我”,流露出来的是满满的疼爱之情,再因为父亲一心希望“我”能过上好日子,却没有如愿,所以内心又充满了极大的愧疚。
(3)⑤⑥段是作者的回忆,它补充交代了了“我对父亲有着深深的不满”的原因是:父亲把工作让给了哥哥,而我却生活窘迫。所以从记叙顺序上来说属于插叙,而且这段内容在后文父亲的语言中得到了印证,体现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和崇高的品质。
(4)读句子可以看出“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用比喻会让句子变得生动形象,这个句子中将“我”内心受到的震撼比作“父亲的一记耳光”,可见这个震撼很强烈,此时“我”感到了之前对父亲的看法都是错的,从而产生了愧疚之情。
(5)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是:良心的回归,为了突出这个主题,文段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人物的形象都在对比中凸显出来。当初父亲选择让哥哥工作,让“我”继续读书形成了对比;“我”对父亲的态度和父亲对“我”的态度形成了对比。在这些对比中人物形象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故答案为:(1)“良心”是厚道、朴实的父亲做事的宗旨,为了良心,父亲把上学的机会给了别人的孩子,把立孝子棒的机会留给了别人,无视养育多年的孩子对自已的憎恨和不满,把无限的愧疚和自责留给了自己。作者以“良心”为题,突出了父亲朴实而高大的形象。同时,父亲的良心也唤醒了“我”的良心和良知,凸显了文章的主题。
(2)①“只好”是只能够、不得不的意思,写出了“我”当时的不情愿,表现我对父亲的不满。②“久久地”是持续时间长的意思,写出父亲对“我”的疼爱、惦念和对自己不能给儿子美好人生的愧疚之情。 (3)运用插叙,交代了“我”冷血和憎恨父亲的原因,与下文父亲手术前的话相照应,更突出父亲的崇高形象(或更突出了父爱的崇高)。
(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一席话让“我”的灵魂受到强烈的震撼,使“我”震惊、自责、愧疚。
(5)示例:当年父亲让大哥辍学上班,体现出对我的偏爱;我却因为没找到工作,对父亲心生憎恨。父亲在生死之际,对我依然“不放心”;我却冷血到“要回家睡觉”。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父亲的博爱与善良,我的狭隘和冷漠,呼唤了良心的回归,突出了作品主题。
【点评】(1)本题考查标题含义和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赏析文题的妙处一般要从内容、主题、结构几方面进行鉴别欣赏,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的标题进行赏析,一般从标题的使用手法来考查,有时也从文章内容和主题角度,要求学生对文章标题进行理解,这时要求学生能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深刻认识文章中心主题。
(2) 本题考查对词语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能力。做题时先要理解文句的意思,然后注意:一是瞻前顾后,结合文意理解;二是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三是联系人物性格、小说主题理解词句。 (3)本题考查对插叙作用的分析能力。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答题思路:插入叙述了……内容(背景材料,某个细节,情节),补充交代了……,刻画人物……性格,突出其某个特点,使人物形象生动完整,更好突出文章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
形象,突出中心,使故事情节更集中。
(4)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5)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作用。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通过比较,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5.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今天,我们为什么需要“艾青诗学”
国庆假期,某校九年级语文老师布置学生阅读《艾青诗选》,阅读中允许学生借助网络学习,来丰富自己对艾青和“艾青诗学”的认识,假期回来班级将开展“艾青诗歌”阅读交流会。以下是小悦同学摘抄的诗选和网络学习的相关材料。请你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诗歌甄选】
手推车 艾青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到那一条路
交织著 北国人民的悲哀 一九三八年初
盼望 艾青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
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一九七九年三月 上海
【诗学流长】
“如果在现代文学史上只选择三个诗人,我毫不犹豫地第一个就选择艾青。”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吴思敬如是说。
在第二届艾青诗歌节新闻发布会上,谢冕、吴恩敬、王光明、刘福春、陈晓明、赵振江、黄怒波、程步涛、孙晓娅、张黎明等与会诗人、学者提出,虽然艾青的诗歌广为传颂,但是对艾青的价值挖掘和研究还远远不够。在诗人艾青笔下,不仅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还有更多未被发掘的理论富矿。他们明确提出,需要建构“艾青诗学”,这不但是文学史研究的需要,更是新时代文化建设和诗歌发展的需要。
在吴思敬看来,①、②与③构成了艾青诗学最重要的支撑。 艾青“归来”后,首先强调诗人要说真话,做一个真诚的写作者。这本不是个大问题,但在假话、大话、空话流行于世的年代,“诗人应当说真话”就成了一句千钧之重的诗学声音。艾青认为,诗歌最基本的品格就是真,没有真就谈不上美谈不上善,必须要先有真,然后才用独特的眼光表现独特的审美,代表这个时代底层人民的声音,这就是善。
在艺术主张上,吴思敬认为艾青对智性的强调在中国现代诗史上是不可忽视的。在艾青的诗学中,诗不是简单的情绪的抒发,也不是简单的哲理的书写,而是把生活的经验通过诗人的构思,凝结成象征性的含义。所以艾青最好的诗,都是用意象说话的。艾青对诗的智性的强调,使我们的新诗能够进入新的水平、新的阶段,而非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抒情上。
艾青的诗学中,对自由精神的渴望是最重要的一点。在发布会现场,吴思敬对艾青的诗论出口成诵:“诗是自由的使者”“诗的声音,就是自由的声音;诗的笑,就是自由的笑”。很难想象,如果丧失了对自由精神的追求,艾青一身铮铮铁骨如何练就。可以说,艾青的一生和他的诗学就是自由的化身,自由就是艾青探索诗学之深的方式。
当下诗歌书写疼痛,却没有灵魂的痛苦。“我们的诗人面对灾难的时候,更多的是用身体感到疼痛,而没有用灵魂感受到痛苦,但艾青做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刘福春的发言令人深思。诗歌如何表达民族国家的重大苦难,诗人如何书写时代,这是艾青一生的探索,也是我们今天的诗歌创作依旧没能解决的问题。
刘福春谈到,汶川地震后涌现出诗歌创作的热潮,这些诗作让人感动,但是能被传颂的不多,一
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缺乏重量,只停留在了疼痛的层面。同样,抗日诗选很多,但是在今天依旧被阅读的却不多,可艾奇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依然是20世纪诗歌史上不朽的名篇。在诗中,艾青“在没有灯光的晚上”对着“中国”书写“无力的诗句”,他对“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的人们深表同情,对“敌人刺刀”“烽火”强烈憎恨,而这一切,都是他在武汉看到流离失所的难民后的创作。这种对个人、民族、国家切肤之痛的联结,构成了艾青诗学中强有力的一方面。 艾青“让西方的诗歌传统落在中国大地”,把“法兰西的芦笛”转换成“中国的号角”,艾青把中国的现代白话文写成诗,让中国的现代汉语走向世界。
与会者认为,确立艾青诗学是建设新时代中国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创作意义深远,他们希望能及时、深入、系统地整理艾青诗作,把艾青的诗学发扬光大。 【诗韵纷争】
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它和日常语言相比,更有利于情感的抒发。但是艾青的诗歌呈现口语化、散文化的特点,缺乏诗意美。
——网友的话
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
——聂华苓
口语是美的,它存在于人的日常生活里。它富有人间味。它使我们感到无比的亲切。而口语是最散文的……这样的语言,能比上最好的诗篇里的最好的句子。
最能表达形象的语言,就是诗的语言。称为“诗”的文学样式,音韵不能作为决定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在它是否有丰富的形象——任何好诗都是由于它所含有的形象而永垂不朽,却绝不会由于它有好的音韵。
——艾青《诗论》
(1)下列表述与上述材料相符的一项是( )
A. 当今时代,我们需要建构“艾青诗学”,这完全是新时代诗歌发展的需要。 B. 艾青的诗学中,诗用意象说话,对智性的强调是最重要的一点。
C. 汶川地震后涌现出诗歌创作的热潮,但是这些诗作不能被广泛流传,其原因主要是未将个人和民族、国家的切肤之痛联结在一起,诗歌缺乏重量。
D. 艾青认为,只要是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就是诗歌中最好的语言。
(2)艾青的诗歌创作在20世纪30年代和“归来”后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参照《手推车》《盼望》两首诗,简要概括艾青这两个时期诗风不同之处。
(3)阅读【诗学流长】部分,下列哪个选项更适合依次填在画线句子①②③处,请联系上下文进行选择,并陈述理由。 A.真诚 智性 自由 B.自由 真诚 智性
(4)结合【诗歌甄选】或《我爱这土地》,联系上述材料,说说吴思敬教授在中国现代史中选三位诗人,为什么会首选艾青?
(5)小悦同学在阅读《艾青诗选》的过程中向同学说出了自己的疑惑,期待同学们在交流会上能够
为其解惑。请结合上述材料和你的阅读体验,写一段话以便在会上回复小悦。
要求: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②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③150字左右。
【答案】 (1)C
(2)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更多是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以深沉忧郁的笔调书写民族的悲哀,赞颂在苦难中顽强奋斗的民族精神,表达对光明的渴望,对土地、祖国的热爱。他“归来”之后的诗歌,密切地关注生活,取材内容更广泛,手法也更多样,表达对社会、理想、人生的感悟思考,富有更深的哲理性。
(3)示例一:我选A。首先,艾青“归来”后,强调诗人要说真话,诗歌最基本的品格就是真,真是善美的前提,因此“真诚”放第一位。其次,画线句子后的三段文字依次分析“艾青诗学”的三大支撑:真诚、智性、自由,前后一一对应,结构严谨。
示例二:我选B。因为支撑艾青诗学的三个因素——真诚、智性、自由当中,最重要的是对自由精神的渴望,他的很多诗作都体现了这一追求。他的一生和诗学就是自由的化身,自由是他探索诗学之深的方式。因此自由放在首位,其次是真诚、智性。
(4)①因为艾青敢说真话,是一个真诚的写作者,能够用独特的眼光表现独特的审美,代表底层人民的声音。②艾青诗歌追求自由的精神。③艾青诗歌有强烈鲜明的意象,强调诗的智性。④他的诗有厚重感,能够将个人经历和民族、国家切肤之痛联结起来。
(5)小悦同学,你好。你认为艾青诗歌语言口语化、散文化强,缺乏诗味。但是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难道就不美吗?没有诗意了吗?“最能表达形象的语言,就是诗的语言。”如艾青的《盼望》,大量富有生活气息的词语的提炼,活泼有生气,表现力极强。正如他自己说的“任何好诗都是由于它所含有的形象而永垂不朽”,所以我认为,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正是艾青诗歌的魅力所在。 【解析】【分析】(1)A文中说的是“这不但是文学史研究的需要,更是新时代文化建设和诗歌发展的需要”。B依据“艾青的诗学中,对自由精神的渴望是最重要的一点”可知最重要的一点是指“对自由精神的渴望”。C正确。D说法过于绝对。
(2)通过对两首诗的主题、表现方法对比分析即可得出。《手推车》中,诗人借助手推车表现了“北国人民的悲哀”,也蕴涵着对保守采板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悲哀。由此,艾青前期诗歌更多是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以深沉忧郁的笔调书写民族的悲哀,赞颂在苦难中顽强奋斗的民族精神,表达对光明的渴望,对土地、祖国的热爱。阅读《盼望》一诗,诗中描述海员的两种“盼望”,实际上是对海员乐观、豪迈的性格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的赞扬,表达的是一种昂扬的奋斗精神。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先表明观点,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原因。若选A,可从文段前后对应的角度分析。若选B,可从支撑艾青诗学的三个因素主要到次要的顺序分析。
(4)对原因的分析要根据【诗学流长】中的相关语句筛选关键信息,然后结合诗歌具体阐述。 (5)根据对艾青诗歌语言的口语化、散文化的特点的理解作答。作答时要注意说话对象,观点要明确,论说要有力。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C;
⑵ 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更多是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以深沉忧郁的笔调书写民族的悲哀,赞颂在苦难中顽强奋斗的民族精神,表达对光明的渴望,对土地、祖国的热爱。他“归来”之后的诗歌,密切地关注生活,取材内容更广泛,手法也更多样,表达对社会、理想、人生的感悟思考,富有更深的哲理性。
⑶ 示例一:我选A。首先,艾青“归来”后,强调诗人要说真话,诗歌最基本的品格就是真,真是善美的前提,因此“真诚”放第一位。其次,画线句子后的三段文字依次分析“艾青诗学”的三大支撑:真诚、智性、自由,前后一一对应,结构严谨。
示例二:我选B。因为支撑艾青诗学的三个因素——真诚、智性、自由当中,最重要的是对自由精神的渴望,他的很多诗作都体现了这一追求。他的一生和诗学就是自由的化身,自由是他探索诗学之深的方式。因此自由放在首位,其次是真诚、智性。
⑷ ①因为艾青敢说真话,是一个真诚的写作者,能够用独特的眼光表现独特的审美,代表底层人民的声音。②艾青诗歌追求自由的精神。③艾青诗歌有强烈鲜明的意象,强调诗的智性。④他的诗有厚重感,能够将个人经历和民族、国家切肤之痛联结起来。
⑸ 小悦同学,你好。你认为艾青诗歌语言口语化、散文化强,缺乏诗味。但是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难道就不美吗?没有诗意了吗?“最能表达形象的语言,就是诗的语言。”如艾青的《盼望》,大量富有生活气息的词语的提炼,活泼有生气,表现力极强。正如他自己说的“任何好诗都是由于它所含有的形象而永垂不朽”,所以我认为,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正是艾青诗歌的魅力所在。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类的题,往往题目中的句子会存在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因此从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辨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提取并概括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技巧:①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确在文中搜索内容的范围;②有些内容,直接在提取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内容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③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⑶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充句子的能力。答题时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角度不同,补写的答案也不同。⑷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类题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作答。
⑸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联系文章内容和自己平时对艾青诗歌的阅读体验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此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