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通常情况下,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最可能出现在 A.正午12点 C.午后1点
B.午后2点 D.午后3点
2.下列关于气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气温是指大气的冷热状况
B.一年之口中世界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七月,南半球出现在一月 C.气温的观察者通常是看百叶箱中的温度计
D.一个地方的气温年较差是指该地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3.北京七月平均气温是26℃,一月是-4.7℃。北京的气温年较差是 A.21.3℃ B.30.7℃ C.26℃
D.-4.7℃
4.南半球海洋上的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A.一月 B.七月
C.八月
D.十二月
5.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 A.南极洲大陆 B.西伯利亚 C.北冰洋上 D.格陵兰岛
6.地形的高低起伏,对各地的气温也有影响。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下降,其规律是 A.大致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约降低0.6℃ B.大致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约降低0.06℃ C.大致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约降低6℃ D.大致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约降低60℃
7.关于等温线的判断,正确的是 A.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别越小 B.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别越大 C.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线内气温高 D.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线内气温低
8.关于气温水平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北半球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南半球相反 B.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C.七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在赤道地区 D.地球上的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北冰洋
9.全球气温的分布具有纬度变化的规律,是因为
A.不同纬度,太阳照射角度不同,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一样 B.不同纬度,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状况不同 C.不同纬度,地面起伏不一样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因为只有海洋性质均匀,才有纬度变化规律
二、综合题
1.读等温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A点的气温在________℃以下;B点的气温数值范围是________℃。 (2)B处的气温差别比C处____________。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
2.读重庆与峨眉山顶七月平均气温示意图,完成下列练习:
(1)看图上重庆与峨眉山顶海拔相差____________米。 (2)气温相差________℃。
3.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气温水平分布规律是从________向________逐渐降低。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上,找出-10℃和20℃等温线,说明:①世界寒冷地带分布在________;②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主要纬度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两地纬度一样,而________点气温相对低,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一看北半球20℃、10℃、0℃等温线是不是与纬线相平行?这是什么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3.读四个地点全年气温变化曲线图和A地月平均气温表,思考下列问题:
(1)根据上表中的气温数据,在图A中绘制一幅气温曲线图。
(2)图中位于热带的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位于寒带的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各月平均气温相差最小的地方是________;图中各月平均气温相差最大的地方是________,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相差________摄氏度。
全国初一初中地理同步测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通常情况下,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最可能出现在 A.正午12点 C.午后1点
B.午后2点 D.午后3点
【答案】B
【解析】天气的冷热,主要决定于空气温度的高低,而影响空气温度的主要因素,是由太阳辐射强度所决定的.但是,太阳光热并不是直接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空气直接吸收阳光的热能总共只有14%左右,而有43%左右被地面吸收了.当地面吸收了太阳的辐射热量之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形式向空气中传导,这是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太阳光照射到地面上,晒热了地面,地面吸收的热再释放出去烘热空气,所以地面受热以后,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使气温升高.在中午以后,地面放出的热量,仍少于太阳供给的热量时,直到下午二、三点钟,地面温度才能升到最高,气温也才是最高.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
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题,考查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可通过实际的生活体验理解记忆.
2.下列关于气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气温是指大气的冷热状况
B.一年之口中世界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七月,南半球出现在一月 C.气温的观察者通常是看百叶箱中的温度计
D.一个地方的气温年较差是指该地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答案】D
【解析】气温是指大气的冷热状况,气温的观察者通常是通过百叶箱中的温度计来测量气温;一年中北半球陆地上最高气温出现在七月,南半球陆地上最高气温出现在一月;气温年较差是指一年内,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通过气温年较差,可以反映出气温年变化的幅度,故本题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3.北京七月平均气温是26℃,一月是-4.7℃。北京的气温年较差是 A.21.3℃ B.30.7℃ C.26℃ D.-4.7℃
【答案】B
【解析】世界气温年变化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7月,海洋上出现在8月;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1月,海洋上出现在2月;月平均气温最低值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1月,海洋上出现在2月;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7月,海洋上出现在8月。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气温年较差=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即该地气温年较差=26℃ - (-4.7℃)=30.7℃。故选项B符合题意。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气温年较差
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题,主要考查气温年较差的计算方法。
4.南半球海洋上的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A.一月 B.七月 C.八月 D.十二月
【答案】C
【解析】南半球的陆地,七月份(当地冬季)地表温度降到最低,但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水散热较慢,因此降温较慢,大约经过一个月后,到八月份,海洋气温降到最低。
【考点】此题是一道基础题,考查的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温最低值。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南北半球的气温差异和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初中阶段主要是识记不注重海陆热量差的理解。
5.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 A.南极洲大陆 B.西伯利亚 C.北冰洋上 D.格陵兰岛
【答案】A
【解析】由于南极大陆地势高峻,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加之纬度极高,所以南极洲是世界上最酷寒的一洲。南极洲一年中仅有暖、寒季之分。南极洲的11月至次年3月为暖季,在暖季,南极洲的沿岸地带,平均气温很少超过0℃,内陆地区平均气温在-20 — -30℃;4-10月为寒季,沿岸地带为-20 — -30℃,内陆地区为-40 — -70℃。 1961年8月24日,前苏联科学家在南纬78°28′、东经106°48′,海拔3488米的南极东方站,曾测得-89.2℃的绝对最低气温,为世界之“寒极”;1967年年初,挪威又在南极洲的极点附近,记录到-94.5℃的超极低温(非正式记录),成为世界新的“寒极”。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世界极端最低气温
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题,识记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南极洲。
6.地形的高低起伏,对各地的气温也有影响。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下降,其规律是 A.大致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约降低0.6℃ B.大致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约降低0.06℃ C.大致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约降低6℃ D.大致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约降低60℃
【答案】C
【解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和人类活动等。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所以一些高山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现象。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中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题。考查了地势对气候的影响,题目难度较小,解答起来比较容易。
7.关于等温线的判断,正确的是 A.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别越小 B.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别越大
C.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线内气温高 D.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线内气温低
【答案】B
【解析】把图上温度值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为等温线。等温线稀疏,则各地气温相差不大,等温线密集,表示各地气温相差悬殊,等温线平直,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较少;等温线弯曲,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很多。等温线密集,说明该地温差大,故A不符合题意而B符合题意。C、D等温线呈闭合状态可能是高温中心,也可能是低温中心,故C、D都不符合题意。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本题主要考查等温线的概况.
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题,考查等温线的概况,主要是识记知识点。
8.关于气温水平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北半球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南半球相反 B.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C.七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在赤道地区 D.地球上的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北冰洋
【答案】B
【解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也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同纬度的陆地上,地势越高,气温越低。7月,世界上最热的地方是撒哈拉沙漠;南极大陆是年均温最低的地方;1月,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在北半球的寒极--俄罗斯奥伊米亚康村。
A、一般来讲,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递减,南北半球都是,故不符合题意。B、一般来讲,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故正确。C、7月,世界上最热的地方是撒哈拉沙漠.故不符合题意.D、1月,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在北半球的寒极--俄罗斯奥伊米亚康村.故不符合题意。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点评:本题考查的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会考中考的重点,应当把知识和地图有机结合起来强化理解。
9.全球气温的分布具有纬度变化的规律,是因为
A.不同纬度,太阳照射角度不同,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一样 B.不同纬度,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状况不同 C.不同纬度,地面起伏不一样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因为只有海洋性质均匀,才有纬度变化规律
【答案】A
【解析】由于地球是个球体,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较高,地面获得热量较多,气温高,高纬度相反,所以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由于海洋与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陆地吸热快,散热快;海洋吸热慢,散热慢,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气温分布的纬度变化规律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学生要学会气温等值线图的分析方法,从中发现规律,要掌握影响气温的因素,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气温分布规律。
二、综合题
1.读等温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A点的气温在________℃以下;B点的气温数值范围是________℃。 (2)B处的气温差别比C处____________。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 20℃~24℃ (2)大 B处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别大;C处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别小
【解析】等温线图上温度值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为等温线。等温线稀疏,则各地气温相差小,等温线密集,表示各地气温相差大。等温线平直,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较少;等温线弯曲,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很多。(1)从
等温线图看出,该图等温线之间相差4℃。A点处为低压中心,最接近A点的等温线为4℃,故A点气温在4℃以下。B点位于等温线20℃与24℃之间,其气温数值范围应该是204℃-24℃。 (2)B处等温线比C处密集,所以B处气温差别比C处大。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等温线的判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温线的判读,有一定的难度。不仅要对等温线的知识进行识记,还要会读图,图文结合题,认真分析.
2.读重庆与峨眉山顶七月平均气温示意图,完成下列练习:
(1)看图上重庆与峨眉山顶海拔相差____________米。 (2)气温相差________℃。 【答案】2839米 16℃
【解析】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读图题要认真观察图中的地理信息,从图中观察得知重庆的气温约28℃,峨眉山的气温约12℃。(1)计算相对高度,就是求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即3099-260≡2839(米)。(2)气温差28℃-12℃=16℃。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相对高度;气温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和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的知识.做读图题一定要认真观察图中的图例和注记.
3.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气温水平分布规律是从________向________逐渐降低。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上,找出-10℃和20℃等温线,说明:①世界寒冷地带分布在________;②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主要纬度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两地纬度一样,而________点气温相对低,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一看北半球20℃、10℃、0℃等温线是不是与纬线相平行?这是什么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低纬度 极地 从低纬度到高纬度获得太阳光热由多到少 (2)①南极圈以南和北极圈以北 ②是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 (3)A 因为A地是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 (4)各地气温除受纬度影响(等温线大体上与纬线相平行)外,还受海陆、地势等因素影响,致使等温线的分布呈弯曲状态。
【解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1)从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看出,世界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纬度低处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热量多,气温高;纬度高处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的热量少,气温低,因此造成这种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应是纬度因素。
(2) 从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可以看出,-10℃等温线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因此世界寒冷地带主要在两极地区;20℃等温线主要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因此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主要纬度范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3)从图中看出,A、B两地纬度一样,但A处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温低。
(4)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可以看出,等温线最平直的是在南半球,因为南半球这一区域主要为海洋,受到的影响相对单一,而北半球则为海洋和陆地兼有,受海陆、地势等因素影响等温线要复杂些,不是与纬线平行而是呈弯曲状态。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温分布规律.该知识点是会考中考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不仅要识记更需要理解。要会读图,从图中获取信息,并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4.13.读四个地点全年气温变化曲线图和A地月平均气温表,思考下列问题:
(1)根据上表中的气温数据,在图A中绘制一幅气温曲线图。
(2)图中位于热带的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位于寒带的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各月平均气温相差最小的地方是________;图中各月平均气温相差最大的地方是________,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相差________摄氏度。
【答案】(1)略 (2)B 各月气温都很高,均在20℃以上,气温曲线弯曲程度很小 (3)D 各月气温都很低,大多在0℃以下 (4)C 7月气温为全年最低(5)B A 约43.4℃
【解析】(1)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如下:①绘出横坐标,把它平均分成12段,分别表示1~12月,表上月份;②绘出纵坐标,根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数值,确定纵坐标的取值范围为-25℃~25℃,以5℃为单位刻度平分纵坐标;③在坐标图的相应位置,逐月用点标出气温值;④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
(2)读图可知,A地各月气温都高,均在20℃以上,气温曲线弯曲程度很小,说明该地位于热带. (3)D地各月气温都低,大多在0℃以下,说明该地位于寒带。
(4)读图可知,C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在1月,最低值在7月,气温曲线呈波谷状,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
(5)读图题要认真观察图中的地理信息,从图中观察得知,各月平均气温相差最小的地方是气温曲线波度最小的B地;相差最大的地方是A地,气温日较差=23.3℃-(-20.1℃)=43.4℃。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气温的变化及其变化曲线图
点评:此题是一道综合题,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绘图能力,难度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