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素材
1、苏轼+王阳明:有时候巨大的苦难造就巨大的机遇。苏东坡因为乌台诗案身陷囹圄,被贬黄州,但他在挫折的道路上收获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坦然;王阳明因为对宦官集团发出一声呐喊,而被下进锦衣卫的诏狱之中,但他从黑暗的地狱中窥见了光明的力量。
2、屈原+陶潜+苏轼:屈原在《楚韵》离歌声中,怀沙江,用生命诠释爱国情怀;陶潜在误入生网的悔恨中,守拙归园田,用真性守护个性的孤傲;苏轼在浩荡赤壁前,放手著章,用豪迈解读如梦人生。每打开一扇窗,我就懂得生命如此妙不可言,人生如此多姿多彩。
3、刘备、诸葛亮+唐太宗、魏征+范雎+张仪:外界的环境有顺境,有逆境,只要观念是积极正面的,两者都可以化为人成长的助力。好的环境能使人产生激情。有了刘备的礼贤下士,才有了诸葛亮的从容气度;有了唐太宗的海纳百川,才有了魏征的傲然风骨。而范雎、张仪的成功,却是由于逆境所逼,逆境激发出他们莫大的潜在能量。为国争光反遭陷害,被打到半死,丢进粪坑,人生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此,但是范雎没有屈辱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家境贫寒,求事魏王而不得,投靠楚相而被打,投奔苏秦却遭辱,但张仪没有心灰意冷,听天由命。他们都凭着一股韧劲,从逆境中爬起来,擦掉身上的污渍和过去的回忆,继续向上爬,爬到历史显眼的位置。逆境亦可上青云。
4、孟子+李白+于谦+叶挺:骨气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忠贞不渝,就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不羁;骨气就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刚强不屈,就是叶挺“人的身躯怎能从狗的洞子爬出”的凛然不惧。
5、曹操+李白+辛弃疾: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不同,梦想的内容也因人而异。感慨如朝露般短暂易逝的人生,曹操的梦想是贤才和功业,渴盼贤才归附建功立业;遭到权贵排挤而离开朝廷的际遇,李白的梦想是名山和仙境,渴盼寻仙访道笑傲权贵;痛感祖国大好河山沦陷敌手,辛弃疾的梦想是中原和英雄,渴盼北伐抗金收复河山。
6、曹操+苏轼:人爱看风景,但最后看到的都是自己的灵魂。人们看风景,大多是为了逃离烦忧。但人生多烦忧,人不可能从烦忧中彻底逃离。威猛如魏武,当月明星稀之夜,尚有无枝可依的喟叹;豁达如东坡居士,月下访友,看庭中积水空明,树影绰约如藻荇交横,竟也无端兴起时不再来的寂寥。日落黄昏,雨打梨花,都会被风流倜傥的才子看出血泪来。所谓“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或“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或“一树梅花一放翁”都是在看风景时看到了自己。外部风景很美,但只能容得下短暂的驻足和停留。临到最后,人总要面对自己。无论外部世界多么的美丽和广大,每个人最终都得面对自己的灵魂。
7、鉴真+马可·波罗:大唐时代,长帆之下,六次东渡、百折不回的鉴真种下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善因,换回了千年之后一箱箱漂洋过海的抗疫物资;大漠风沙之中,马可·波罗的驼铃阵阵,带回了西方世界对东方古国的深深祝福。(一带一路)
8、梵高+贝多芬:生命可以是“能够被毁灭,但不能够被打败”那般顽强,也可以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那般博大。生命如果有颜色,会不会看上去就像梵高的《向日葵》和《星空》?生命如果有态度,是不是听上去就是贝多芬的《田园》和《英雄》?生命的意义是如此厚重,无论我们怎样全力以赴都不为过。
9、张骞+郑和:历史是最好的老师。透过历史的望远镜,才能更好地看清过去、把
握当下、面向未来。翻开历史卷轴,从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完成“凿空之旅”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开辟海上通道,古丝绸之路不仅见证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辉煌传奇,更记录了东西方文明相遇相知、互学互鉴的动人篇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