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房屋建筑的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
摘要:房建工程质量控制及安全管理是现代建筑企业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和重要保障。本文主要对房屋建筑的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进行了叙述。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建筑安全管理 一、建筑施工安全与质量管理的涵义
1、安全管理
安全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安全管理工作,在建筑行业上,是一项重点工作,安全工作的好坏是直接影响某一个企业名誉和这个单位的管理工作的素质。因此,在施工管理工作上,一定要把安全教育工作放在施工管理工作中的首位,若忽视了施工安全的管理,那是最大的隐患,是最大的危险,是施工管理工作中最大的错误。而且安全管理的好坏是牵连到人的生命,所以安全是企业中的命脉。作为施工管理人员必须要做足安全措施,对所有的进场人员要做好安全教育与宣传工作。要以预防为主,安全第一。让他们自觉遵守安全规则,执行安全措施,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生存和工程的效益。
2、质量管理
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有力的质量监控能使工程质量做到防患于未然,能控制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有利于促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加强管理,是指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品质的一些关键问题,从技术、人事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单位工程的关键部位与薄弱环节是根据工程对象和队伍素质决定的,如框架结构中的梁柱是关键部位,混合结构中的砌体和预制楼板安装是个关键部位,在装饰工程中,如大面积水磨石地坪,外墙大面积贴面砖,或内墙大面积贴墙纸等都可作为关键部位。薄弱环节有二种含义,一是新技术、新工艺,因是第一次施工,质量无把握,因此要重点控制;二是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如轴线位移、钢筋位移、梁柱不归中、混凝土施工缝位置不正且有灰碴、砌体粘结率差、预制板轧缝,以及渗、漏、沙、壳、堵等质量通病。对关键部位、对薄弱环节的重点控制,只要方法正确、措施得力,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现状
1、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
1.1施工单位没有设置质量检测部门
许多的施工单位在接到委托方的建筑项目后就开始了房屋的建筑,忽略了施
工准备、材料采购等环节的质量保证。施工前的准备是对工程质量的保证,材料采购严把质量关,不仅仅是造价的控制,更是要为房屋的质量负责,更要为业主的安全着想。
1.2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混乱
在房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因为施工会分为很多的阶段,要想工程在不同的阶段都能征程的施工,并且保证施工的质量,就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但是很多的施工单位的现场管理做得不够,致使耽误工期、影响效率的情况时常发生。
1.3缺乏对工程质量管理的监督
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主要是施工单位自身,但是施工单位会因为压造价、降低成本等利益问题而忽于进行科学的质量管理。在施工之前,设计单位的设计,也会受到时间等的制约影响设计的质量。但是这种监督机制还没有完整的建立起来,致使在这一块出现了盲区,影响了施工的质量安全。
2、房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
房屋建筑主要是在高空进行,因此就会天然的存在着安全隐患。虽然在以往的工程中积累了一些避免安全隐患的经验,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安全隐患。但是这些经验并不是具有科学合理性的系统知识。
2.1对建筑工人的安全教育不到位
当前的大多数施工单位在招收施工工人的时候只注重工人的身体素质而忽略了对工人进行必须的安全知识讲座,这样就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在追求经济效益的时候忽略了对工地的人身、财产的安全保护。
2.2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
首先,施工单位为了工程的进行必定会招收工人,但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让工人过度的工作产生了安全隐患;其次,施工人员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不按照规定的施工准则进行不安全的施工,从而导致悲剧的发生。归结起来就是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对自身安全的保护。
2.2施工现场没有合理的保护措施
因为房屋的建设都是在高空进行,这就有一定的风险,再加上施工现场的安排不到位,材料的放置、人员的安排等都不合理。
三、我国房屋建筑的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改进措施
1、提升房屋建筑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并不是管理层或者施工人员单方面因素决定的,而是通过技术管理干部、服务人员协同工作,操作人员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房屋质量与施工队伍的素质是分不开的,施工人员是建筑工程施工的直接操作者,只有打造高素质的施工队伍才能有效控制施工质量与进度,保证施工安全与质量达标。如果施工人员的素质不高,就会给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一定要定期给管理人员进行安全质量培训,确保他们都是合格的上岗人员,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个人素质,确保工程能够高效、顺利的进行。
2、完善房屋建筑的管理机制和机构
要想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安全管理,施工单位首先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体质。管理制度的科学完善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工程质量控制可以成立专门的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其参与人员由技术部门、监理单位下设部门以及工程部门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确保提高工程质量的控制水平需要所有工程项目参与人员的共同协作、共同参与、共同建设,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设立的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具有实效和建设意义。项目管理体系的建立必须依靠管理者之间的配合,因此还要有一个具有团队精神且组织严密的项目管理团队。通过这些合理标准的制度约束和限制工作人员及工程的进行,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3、培养房屋建筑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一些建筑工人不系安全带在高处作业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大多都与建筑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施工单位的安全教育不够有直接关系。所以,建筑工程要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就必须对所有的施工人员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要让全体人员真正认知到工程建设中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只有具备这两者才能充分发挥出房屋建筑社会功能与经济效益,进而在全体工作人员中树立积极先进的工作意识,把自己的思想观念与工程进行中的行为习惯落实到整个施工全程中。
4、加大房屋建筑管理的原材料管理力度
施工单位一定要加大对原材料的质量安全管理,严把材料质量关,要相信只有高品质的原材料,才能打造出优质的工程。在选购原材料时,施工单位对材料的质量、性能、适用范围等方面要进行严格控制,对所选用的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测与辨别,凡不符合要求的材料、破损的材料和超期失效的材料都不得使用,通过对每一个环节的严格规定和控制,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安全。另一方面,还要优选采购人员,并努力的提高他们对建材质量的监测水平,作为采购人员也应该始终的具有诚实守信的事业精神。作为一个专业的采购人员,应该具有掌握有关建材设备的市场价格、质量以及供货能力方面的动态信息的能力。采购人员所采购的建材以及设备应该选择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许可,具有一定的技术和有资金保证的供货商进行合作,采购人员还要有一定的防腐能力,拒绝供应商的利益诱惑,坚持以产品质量为衡量的第一标准。
5、建设好现场质量管理制度
5.1质量责任制度
人是工程施工的操作者、组织者和指挥者。人既是控制的动力又是控制的对象;人是质量的创造者,也是不合格产品、失误和工程质量事故的制造者。因此,在整个现场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以人为中心,建立质量责任制,明确从事各项质量管理活动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对工程项目所需的资源和人员资格做出规定。
5.2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设计失误,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不合格,施工工艺、施工方法错误,施工组织、指挥不当等责任过失的原因造成工程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或造成工程倒塌、报废或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都是工程质量事故。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防止质量与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可以采取扩大其内涵,缩小其外延的作法,把与工程质量和安全相关的活动,诸如工艺方法的改进、新材料的使用等等,都纳入质量与安全生产管理的范畴,并采取有效手段落实监控措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防止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故,把各种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最终形成生产促质量,质量保安全的良性循环,有力保障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军.浅谈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管理[J].城市建筑,2013,10:97.
[2]刘文莉.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
[3]牛万千.房屋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2:412.
[4]张鹏举.试论建筑施工的质量与安全管理[J].城市建筑,2014,02:175+19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