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高中学校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一、任务和措施 课程名称 上课时间 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 校本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及措施 《荀子》《韩非子》选读 2012.3.5 教学班级 每周节数 21 2 负责教师 合作者 …… ……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古圣先贤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世代中国人通过经典阅读而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传承了中华文化,创造了新的生活经验。通过《荀子》的学习,准确理解荀子的天道观、认识论、人性论、礼论、教育观,汲取《荀子》丰富的精神养料。通过《韩非子》的学习,理解集法家大成的韩非以前的法家的法、术、势。所谓“术”,即人主操纵臣下的阴谋,那些声色不露而辨别忠奸,赏罚莫测而切中事实的妙算。所谓“法”,是以严刑厚赏来推行法令,使凡奉法遵令的人无或缺赏,凡犯法违令的人无所逃罚。所谓“势”,即是威权,要把政府的威权尽量扩大而且集中在人主手里,使他形成恐怕的对象,好像压臣下。本课程旨在通过介绍有关荀子、韩非子经典著作中的主要内容、思想观点、现代价值等,引导学生有效品读经典、正确认识古人的思想与智慧、不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荀子》《韩非子》选读校本课程的开设,以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为蓝本,精心选择能够典型代表荀子韩非子思想论点的著名篇目,通过系统学习,让学生能够通过文本,窥得他们思想的博大与精深,联系现实生活,感受古圣先贤的智慧。比较深入地掌握荀子主张的君为民立,臣对失德之君可不从之甚至废之均合道义,为政者施礼治仁政,爱民,节用,忠职尽责,尚贤使能,知人善任,修己正身等这些思想。比较深入地掌握韩非子主张的“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等重要思想。并深入思考这些思想在当今时代的积极意义。 1.讲授法 2.自主探究法 3.启发式教学法 4.小组讨论教学法 学生名单 ……
二、进度安排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起讫时间 教学内容(节次、课题、教学时数) 备注 2.24—2.26 《荀子》《韩非子》选读开题 2.27—3.3 3.5—3.10 第一节:春秋战国与百家争鸣 第二节:荀子与韩非子 3.12—3.17 第一节:劝学 3.19—3.24 第二节:性恶 3.26—3.31 第三节:礼论 4.2—4.7 4.9—4.14 第四节:儒效 第五节:富国 4.16—4.21 第六节:荀子思想初探 4.23—4.28 期中复习及考试 4.30—5.5 5.7—5.12 第一节:五蠹 第二节:孤愤 5.14—5.19 第三节:说难 5.21—5.26 第四节:定法 5.28—6.2 6.4—6.9 第五节:六反 第六节:韩非子思想初探 6.11—6.16 第一节:思想比较认识 6.18—6.23 第二节:古为今用,启迪智慧 6.25—6.30 《荀子》《韩非子》选读结题 7.2—7.7 7.9—7.14 期末考试 放假 本表一式二份,一份送教务处备查,一份自留实施。
任课教师: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