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红楼梦诗词的女性意识_莫砺锋

来源:筏尚旅游网
0201年第2期明清小说研究NO2201总第60期TheR~eh田Mi吃dnaQi眼际诩tiesNove坛eGller目NO60诊红楼梦诗词前艾性意识莫砺锋有些西方现代女性主义批评家认为男性作家是不能为女性而写作的例如法国的埃莱娜西苏(HelGxosu)声称:妇女必须写妇女男人则写男人。法国的露丝ne依利格瑞(Lu二rli脚y)则为上述主张指出了原因:我永远代替不了一个男人男人也永远代替不了我无论他们可以变换什么样的身份一方永远也不可能完全替代另一方学史的实际情形似乎与这种观点大相径庭—他们不具有互换性º然而中国文:中国的古典诗歌尤其是唐宋以来的词有很多作品都是出于男作家之手却以女性为抒情主人公清人田同之把这种情形归结为男子而作闺音»当然在女性主义批评家看来这些作品必然充满着对女性的偏见歪曲是男性压迫在文学中的曲折表现可是上述论断其实是武断的男女两性之间果真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男性作家绝对不能很好地写妇女我们不应该从抽象的观念出发去演绎这些命题而应该以文学史实为对象来检验它们我认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女性人物所代拟的那些诗词作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从唐人传奇开始古代小说中的人物常常伴随有由作家代拟的诗词作品出现无论从这些诗词自身的艺术水准还是它们与所属人物性格特征的吻合程度来看《红楼梦》中的诗词都堪称典范之作尤其是对后面一点红学家们是津津乐道的例如第三十七回写诸人咏海棠事脂砚斋评曰:宝钗诗全是自写身份讽刺时事只以品行为先才技为末纤巧流荡之词绮靡部艳之语一洗皆净非不能也屑而不为也最恨近日小说中一百美人诗词语气只得一个艳稿又评黛玉诗曰:看他终结到自己一人是一人口气¼又如近人平子指出:《红楼梦》之佳处在处处描摹恰肖其人作者又最工诗词然其中如柳148絮白海棠菊花诸作皆恰如小儿女之口吻将笔墨放平不肯作过高之语正是其最佳处其中丫环作诗如描写香菱咏月刻划人神毫无痕迹不似《野史曝言》群妍联吟便令读者皮肤起粟喝上述评语都着眼于曹雪芹为书中人物代拟诗词时非常成功地使这些诗词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从而不见代拟之痕迹正因如此在读者合目中那些诗词真是出于书中人物之口例如清人陈其泰在《红楼梦回评》第七十回中说:黛玉柳絮词真为自家写照。而现代的红学家则干脆以这些诗词作为分析人物性格的直接证据¿我完全同意上述观点但是本文要想讨论的则是一个新的问题:《红楼梦》中的诗词十有八九是曹雪芹代女性人物所拟的是无可置疑的男子而作闺音如果说贾宝玉的诗词中渗人了曹雪芹本人秦淮风月忆繁华的人生经历故而如出其肺腑À那么男性作家曹雪芹又何以能够为女性人物代拟诗词且做到宛肖其声口呢如果只考虑完整的诗词曲而不计断句的话《红楼梦》中写过作品的女性人物共有贾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李纵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薛宝琴邢帕烟李纹香菱等十余人应该指出这些人物的作品并不都具有女性特征例如贾元春身为贵妃其诗作也有明显的台阁之气试看其《题大观园》: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功夫始筑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第十八回)Á脂砚斋评日:诗却平平盖彼不长于此也故只如此。其实更重要的原因不在于此而在于元春的身份只能让她写出这种雍容华贵平板呆滞的诗来这当然与男性台阁之臣的诗如出一辙再如李纵和贾探春一个是格守三从四德的寡妇另一个则是有补天之志的闺秀当她们奉元春之命题咏大观园景物时所成之诗也就必然是平常的颂圣之辞试看李纹的《万象争辉》和探春的《文采风流》二诗一曰精妙一时言不尽果然万物有光辉一曰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辞意俱俗毫无个性无怪乎在脂本《红楼梦》中这两首诗的所属是与程乙本互相颠倒的作品与作者的关系可以任意置换充分说明它们是缺乏艺术个性的更何论什么女性意识至于香菱的诗本是初学者的习作即使是博得众人赞赏的第三首也不过达到辞意通顺的程度而已当然难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此外如邢灿烟李纹迎春惜春等人书中着笔较少她们的诗才也不甚高所以都不在本文的考察范围内值得注意的是林黛玉薛宝琴薛宝钗史湘云四人她们都是具有灵心慧性的女性其诗作在艺术上都有较高的造诣按照她们在本文中的重要程度149我把她们分成三组现在先看后面两人薛宝钗是一个性格中充满了矛盾的人一方面她具有过人的才性和学识也不乏女性特有的敏感另一方面她一心一意地遵循封建礼教主动地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她声称:自古道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女工还是第二件其余诗词不过是闺中游戏原可以会可以不会咱们这样人家的姑娘倒不要这些才华的名誉(第六十四回)所以她虽然精于诗艺却常常劝止别的女性作诗当她自己写诗时被她视为金科玉律的传统观念就不知不觉地渗人其诗的字里行间从而阻止她流露出女性意识例如:忆菊怅望西风艳闷思攀红苇白断肠时空篱旧圃秋无迹冷月清霜梦有知念念心随归难远寥寥坐听晚砧迟谁怜我为黄花瘦悉语重阳会有期此诗在艺术上相当老成探春赞之日:到底要算茜芜君沉着秋无迹梦有知把个忆字竟烘染出来了(第三十八回)其实全诗句句紧扣忆字语淡情深堪称佳作这种平淡含蓄的诗风与宝钗不喜华艳其室内案上止有一个土定瓶瓶中供着数枝菊花……袅褥也十分朴素(第四十回)的性格是完全相符的然而此诗中的字句意象都是历代咏菊诗中所常见的它在情感倾向上也符合哀而不伤的诗教规范与以男性为中心的诗歌传统一脉相承如果说这样的诗中有女性意识的话那只能是完全遵从男性所设定的价值规范的女性意识是三从四德在文学中的含蓄表现史湘云是一个性格豪爽心地坦率的姑娘她又出生在一个日益衰落的贵族家庭按理说是有可能对封建礼教产生怀疑从而唤醒内心被压抑的女性意识的然而湘云一向与宝钗交好把后者视为自己的典范以至于鹦鹉学舌地以仕途经济的一套混账话去规劝宝玉(第三十二回)这就大大地降低了她冲破封建闺范的可能性此外湘云的豪爽性格使她对男女爱情并不十分在意诚如宝玉在替幻仙子处听到的《乐中悲》所云: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界月光风扭玉堂(第五回)这种假小子式的性格显然会减弱她意识中的性别特征因为对于封建社会中的女性来说她们的性别特征主要是通过爱情婚姻才得以凸现的于是湘云的诗词虽然不像宝钗的那般正统但也缺乏林黛玉诗的女郎诗性质试看第三十七回中三人的同题之作:味白海宋薛宝权珍重芳姿圣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零砌魂150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停婷日又昏味白海棠林贷玉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编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肤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白海棠和韵史湘云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欲离魂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却喜诗人吟不倦肯令寂寞度朝昏其二史湘云衡芷阶通萝辟门也宜墙角也宜盆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幽情欲向嫦娥诉无那虚廊月色昏钗黛二诗在艺术水准上不相上下但风格则显然不同当时李纵即评黛玉诗日: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薪稿脂砚斋的评语也与之相仿:逸才仙品固让攘儿温雅沉着终是宝钗更应该注意的是宝钗诗是对海棠的客观描写不语婷婷的海棠花虽然以女性的而目出现但作者的身份却无从判别其性别而黛玉的诗则显然把自己的全部情感都投射在海棠身上诗中的怨女形象到底是人还是花已不复可辨故清人王希廉评日:各人海棠诗俱暗写各人性情遭际而黛玉更觉显露0正因如此黛玉诗具有明显的女性特征就是不言自明的了就性别特征而言史湘云的两首和作正处于钗黛之间有些论者认为湘云的第一首吹捧薛宝钗的高雅宜人第二首则尖刻地嘲弄挖苦林黛玉暗暗攻击贾林的爱情关系。这种观点当然是过于政治化了但如果说湘云的和作在思想内涵上离宝钗诗较近而距黛玉诗较远倒是颇有道理的第二首的尾联虽然很像是女性文本但从全诗来看花与人仍是析为二体的这在额联中表现得尤其明显这样全诗的抒情意味就远不如黛玉诗之浓法国的女性主义理论家西蒙波娃(iSonrendelbuvoir)指出:业余的女作家们则认为文字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的方法一种向别人倾诉自己的工具只需要直接表达自己的感觉。于是湘云诗中的女性意识也就相形见细了至于湘云诗的第一首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欲离魂二句既已拒绝了有关爱情的联想而以幽独贞素的淑女为旨归当然更是与温雅沉着的宝钗诗比较接近了宝钗湘云身为女子而所作诗词却缺少女性意识这是否由于这些作品的代拟者曹雪芹是一位男性作家呢换句话说如果宝钗湘云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她们的作品会不会具有更多的女性意识呢我认为可以把《红楼梦》产生的151那个时代的女性诗人作为一面镜子明清时代的女诗人和女词人为数众多但是从整体上说她们的创作完全被笼罩在男性诗歌传统的阴影之下很少表现出女性惫识的倾向例如明初颇有诗名的孟淑卿自号荆山居士其诗则无铅粉气气无论是主观意愿还是作品的客观情况她都与男性诗人毫无区别又如清初的林以宁顾启姬等七人组燕园诗社号称蕉园七子而张允滋张芬等十人则号称吴中十子也都以男性自居她们的诗词也很少表现出女性色彩即使在名噪一时的袁枚女弟子中情形也没有多大的变化试看《随园女弟子诗选》中的诗作与男性诗人的作品又有多大的区别!所以说薛宝钗史湘云的诗词虽然出于曹雪芹之手但并没有因此而泯灭其中的女性色彩因为当时的女性诗人自身就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性别特征薛宝琴在《红楼梦》中是一个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的过客她年纪虽幼却聪颖过人而且又随家人去过许多地方所以比那些长年锁闭在大观园中的闺秀们远为见多识广她的诗才也很为惊人在芦雪庵即景联句时共有十二人参加共吟诗六十六句其中宝琴一人就抢联了十三句而且在后半个阶段简直是与黛玉湘云两人车轮大战充分显示了她过人的敏捷她咏红梅花的七律也远胜邢抽烟李纹的同题之作然而宝琴最引人注目的诗作却是《怀古绝句十首)(第五十一回)由于宝琴自己声称这十首诗暗隐俗物十件《红楼梦》全书中又没有挑明其谜底故历来的红学家们颇为猜破这些哑谜而绞尽脑汁。然而我更感兴趣的却是这些诗中所体现出的女性意识下面对后五首诗作一些分析桃叶渡怀古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杖桃叶总分离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惫壁上题此诗咏王献之与其妾桃叶题诗送别之事桃叶渡在金陵秦淮河与青溪的交汇处乃因王献之送桃叶于此渡口而得名由于金陵是六朝旧都所以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留下的遗迹遥地皆是.然而宝琴此诗却偏偏只咏桃叶渡且以否定的口气说六朝梁栋多如许意即那些所谓的梁栋都不值一提。而桃叶渡留下的风流韵事却值得缅怀这就多少体现出不同于男性诗人的眼光因为女性往往对爱情怀有特殊的敏感青家怀古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汉家制度诚堪叹俘栋应晰万古羞152王昭君是古今诗人喜欢吟咏的女性从李白杜甫到王安石欧阳修诗人们都对她表示了邃切的同情唐人戎显的《咏史》则由此而讥刺汉朝的和亲政策: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被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宝琴此诗也表示了同样的意思但是其批判的程度更为强烈更像是从昭君的立气而喊出的女性之控诉马兔怀古寂奥脂痕积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裘尚有香杨贵妃其人历代诗人对她的态度比较复杂从杜甫的《哀江头》以来诗人们也不乏同情其悲惨结局的但总觉得她是导致安史之乱的重要因素为之翻案最力的大概是唐末诗人罗隐其《帝幸蜀》一诗说:马鬼山色翠依依又见变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宝琴此诗则别出心裁它对安史之乱一字不提而只写杨妃的爱情经历并且认为杨妃的爱情是万古流芳的这不仅与女色亡国的男性谬论大唱反调翻案之意略同于罗隐而且理直气壮地肯定杨妃体现出女性之间的同情和理解这是罗隐诗所缺乏的蒲东寺怀古小红骨践一身轻私掖偷携强摄成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梅花观怀古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禅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这两首诗所咏的都是出于虚构的爱情故事但宝琴既然将它们题作怀古表明她对之信以为真即肯定它们具有现实的意义前一首从字而上看似乎对红娘撮成崔张爱情不以为然所用词句多属贬义今人或以为:在薛宝琴这样的贵族小姐看来不安分的红娘是所谓骨头生得轻贱。我觉得这是出于误解一来此诗前后的《马鬼怀古》和《梅花观怀古》都是歌颂爱情的这一首不应单独取谴贵爱情的态度二来从此诗全文来看颇有庆幸红娘终于勾引崔张成功之意所以这多半是正言反说至于骨贱等等贬词不过是宝琴的障眼之词而已、后一首则从正面对杜丽娘柳梦梅的生死恋情表示了深挚的同情词意蕴藉回味无穷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历史主要是由男性来书写的杰出的历史人物绝大多数是男性历代的咏史诗也就顺理成章地以男性人物为吟咏对象以晚唐写咏史绝句最多的两位诗人为例周昙共作咏史绝句一百九十五首皆以人名为153题其中以女性为题的只有《舜妃二首》《子牙妻》(君王后》《樊姬》(魏博妻》(曹娥》《周都妻》《鲍宜妻》《吕母)《贾后》《独孤后》等十二首。只占总数的百分之六胡曾共作咏史绝句一百五十首皆以地名为题其中涉及女性人物的只有《细腰官》《石城》《旭台》《金谷园》《湘川》《青家》《息城》《褒城》(望夫山》等九首也占总数的百分之六气而且这些诗对所咏女性人物的态度虽是有褒有贬但褒贬的价值标准却都是封建的道德规范前者如周昙《舜妃》:苍梧一望隔重山帝子悲寻不记春何事泪痕偏在竹贞姿应念节高人后者如胡曾《褒城》:恃宠娇多得自由骊山举火戏诸侯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或推崇贞节殉夫或讥刺女性亡国都完全体现着男性所制定的价值标准所以这些咏及女性的诗歌其实仍然是十足的男性文本相对而言宝琴的《怀古绝句十首》就堪称别开生面了这组诗中咏及女性的就有五首与咏男性的诗平分秋色而且诗中对女性充满了同情和理解即使是历来被贬为亡国祸首的杨贵妃宝琴也为之大作翻案文章对她表示了同情和赞叹可以说宝琴的诗是对男性咏史传统的反叛它们折射出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宝琴其人自幼随父经商阅历较广受闺范束缚较少因此她能够部分地冲破传统观念的栓桔《怀古绝句十首》中所流露出来的女性意识当源于此由于宝琴的人生经历在清代女诗人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所以在清代女性诗词中很难找到类似《怀古绝句十首》的作品也许曹雪芹对此已有所觉察故而在红楼群芳中独独挑选身份独异的宝琴来充当这组诗的作者这从一个侧而体现出其匠心独运林黛玉无疑是曹雪芹最为钟爱的一个人物对于这个心高气傲又寄人篱下的不幸少女曹雪芹是以充满爱抚充满诗意的笔触来展开描写的从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见第一回)到凤尾森森龙吟细细(见第二十六回)的潇湘馆黛玉始终生活在诗的意境之中从魁夺菊花诗到焚稿断痴情她的一生行事都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林黛玉的诗词不但是《红楼梦)中艺术个性最为鲜明的而且也最近于曹雪芹本人的气质可以断言曹雪芹在为红楼群芳代拟诗词时最为p区心沥血的莫过于黛玉之诗了黛玉的诗词不仅是我们借以窥见这个人物心底波澜的最佳窗口也是我们分析(红楼梦》中的男子闺音的最佳文本因为黛玉无疑是《红楼梦)中最有资格质疑男性话语权力的女性林黛玉初露才华是在贾元春归省时当众姐妹奉元春之命题诗题匾时黛154玉本想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不想元妃只命一匾一咏便不好违谕多做只胡乱做了一首五言律应命便罢了(第十八回)论者或批评黛玉的这首《世外仙源》非但毫无世外仙味可言相反它倒是相当鄙陋和庸俗的。然而如果把黛玉的诗与众姐妹所作对比一下便会导出不同的结论来当时众人所题之匾如下:迎春旷性怡情;探春;惜春—万象—争辉,;’宝钗—凝晖—文采风流钟瑞连标题都充满—文章造化;李纹了歌功颂德之意更不用说诗歌自身了而黛玉诗中虽然也有衰游增悦豫何幸邀恩宠等颂圣之语但全诗字句较为清新而且世外仙源的题目毕竟多少带有游离出那一片祥瑞喜气的意味在贵妃奉旨省亲众姐妹奉旨题诗的前提下黛玉此诗已经显露了可贵的征兆:她与宝钗等人的旨趣是格格不人的我们总不能要求黛玉在那时候就写出《葬花吟》或《秋窗风雨夕》那样的诗来吧随着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逐步展开黛玉的诗词也越来越强地表现出她的性别意识来首先黛玉诗表示了对爱情的追求和歌颂在封建社会里女性被剥夺了从事社会活动的权利她们的全部生活都被束缚在家庭之中诚如西蒙波娃所说:家成为世界的中心甚至唯一的现实。于是作为家庭基础的婚姻爱情便成为她们关注的唯一对象同时也成为历代女性诗歌(以及男性代拟的女性诗歌)的主要内容这些作品或诉弃妇之悲(如汉乐府《上山采靡芜》)或抒离别之恨(如李清照(一剪梅》)偶尔也写琴瑟之乐(但数量很少更无名篇)它们的主题非常集中那就是希望得到男性的爱情唐代女诗人鱼玄机的名句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心就是这种希望的典型表现实际生活中男女关系的不平等导致当时女性作品中性别意识上的不平等例如唐人小说《莺莺传》中的崔莺莺是一个勇敢地冲破礼教束缚而追求爱情的女性可是她写给对方的诗却说:自从消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又说: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明显地自居于被动低贱的地位这些诗歌中的女性意识比三从四德的闺范观念有所进步然而在本质上仍然是屈从于男性统治的自卑意识黛玉的诗则不然当宝玉派晴雯把半新不旧的两条绢子送到潇湘馆后黛玉神痴心醉,(’第三十四回)在绢帕上题诗三首: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纹纳劳解赠叫人那得不伤悲!。抛珠滚玉只偷清镇日无心镇日闲枕上袖边难拂试任他点点与斑155斑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清也无这三首诗不是黛玉的经意之作却是她的肺腑之声它们毫无雕饰直诉胸臆是黛玉经过长期相思煎熬而终于得睹定情之物的欣喜是在封建礼教下苦苦挣扎的苦闷灵魂初见曙光后的感泣更值得注意的是它们丝毫没有以往女性在追求爱情时的自卑感而是以完全平等的心态对待意中人这三首诗所咏的爱情纯洁清新颇似友情这固然与黛玉高洁捐介的性格有关但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她对于爱情中的男女地位持有平等的观念显然这比起崔莺莺等人的作品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正因如此黛玉对前代爱情故事的女主人公的评价与众不同试看其《五美吟》的其四其五:瓦砾明珠一例抛何首石尉重娇饶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形寂寥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房女丈夫前人咏绿珠者大多着眼于赞美其以死殉情如晚唐汪遵《绿珠》云:从来几许如君貌不肯如君坠玉楼。杜牧的《金谷园》词意较为蕴藉但立意也与之相似:旧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黛玉此诗却别出心裁她认为石崇对绿珠并无真正的爱情故绿珠以死殉之实为石崇的顽福意即石崇本来是当不起绿珠的报答之情的。至于《红拂》一诗公然赞颂蔑视权贵主动与寒士李靖私奔的红拂为女丈夫则更是对女性独立意识的张扬不用多说所以黛玉这两首诗体现了她对女性独立地位的肯定是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男性价值观念的挑战其次黛玉诗表示了对女性自身美好本质和人生价值的追求和肯定现代西方女权主义运动曾经以争取女性享有与男性同样的机会和权利为主要目标应该说这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思潮在封建时代的中国女性也曾有过类似的愿望然而在当时的现实环境中这种愿望实等同于梦想所以它仅仅在女性文学创作中偶尔闪现以清代为例吴藻曾作套曲《饮酒读骚》因绘图己作文士妆束盖寓速变男儿之意吻陈端生梁德绳作弹词《再生缘》述孟丽君女扮男装建功立业之故事邱心如作弹词《笔生花》述姜德华女扮男装位至台辅之故事这些作品颇为现代研究女性文学者所羡称但其实它们只是女性梦想的魔幻式表现而已试看上述作品中的女主人公虽然胸怀奇才156却一定要装扮成男子后才能从事社会活动吴藻希望速变男儿姜德华则慨叹:陇父既产我英才为什么不作男儿作女孩。在现实人生中速变男儿当然是天方夜谭女扮男装也只是浪漫幻想而且这种幻想虽然包含着为女性鸣不平的意义但骨子里仍然是对男性权威地位的认同黛玉是生于世代替缨之族长于钟鸣鼎食之家的贵族小姐她决无可能产生那种民间故事中才有的幻想所以黛玉诗中并无饮酒读骚式的内容她并不幻想身穿男装走出大观园她只是直接对自身的美好品质进行吟咏为自己在现实人生中的遭际发出不平之鸣如果说《红楼梦》中的诗词都与其虚拟的作者身份相合的话那么黛玉的作品就更加如从其肺腑中流出例如其歌行《秋窗风雨夕》清人陈其泰评曰:愁病交侵郁郁可怜……读者尚难为怀作者何以自遣。又如其咏絮小词《唐多令》陈其泰评曰:直为自家写照。最足以代表其心声的则是其《葬花吟》和《桃花行》两首长篇歌行限于篇幅只举前者为例: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基愁绪满怀无着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检英自芳菲不管桃奴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集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味却不道人去梁空梁已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依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依此日生双冀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娜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梁沟尔今死去依收葬未卜依身何日丧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莽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此诗是黛玉诗中的压卷之作是她用全部生命铸成的绝唱它打动了历代读者的心脂砚斋评日: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两忘,富察明义则咏曰:伤心一首葬花词似截似真自不知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病续红丝。但是论者对此诗所蕴含的女性意识尚未有明晰的认识下面就这个角度作些分析把落花比喻为女性凋丧是诗家的传统手法宋祁《落花》诗有句云: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周邦彦《六丑落花》有句云:为问花何在夜157来风雨葬楚宫倾国。即为显例黛玉此诗也采用了这种手法所不同的是她身为女性故落花触动的是她自身的愁肠那随风飘飞的落花是她寄人篱下不知归宿于何处的命运的象征同病相怜惺惺相惜所以她携锄葬花且为之一洒同情之泪若从女性意识的角度来看此诗有两个方面尤其值得注意:第一诗中对青春易逝红颜易老有强烈的感受明媚鲜妍的花固然是美好的然而好景不常转瞬之间便是落红成阵黛玉由此而联想到自己的青春美貌也很快就会消逝故而伤心不已从表面上看对青春难驻的惋惜是男女两性共有的情感然而事实上却是女性对此有更深刻更敏锐的感受西蒙波娃说:从她孤寂生活的深处女人领会了应该对自己的生活采取何种态度她对过去死和时光的流逝比男人更有切身的经验心美国现代女诗人艾德里安娜里奇(Adir诗而女人常出现在诗中这些女neeiRc)h也指出:一切似乎是天意男人写人大都漂亮但又始终担心失去美丽和青春这种命运比死亡还要糟糕。上述观点也适合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现实其—根本原因是杜会的而非自然的:女性的命运依附于由男性统治的社会和家庭青春美貌是她们获得男性爱情的主要因素因为年老色衰而被男性抛弃的悲剧经常发生这样对红颜易老的优惧便成为女性的集体性意识黛玉也不例外尽管她对这种意识的深层原因并未言及但生性敏感的她不会对女性自身在社会中的弱势地位无所觉察所以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的焦虑正是其女性意识的自然流露第二此诗所关注的焦点是她自身的命运自我是此诗全部意义之所在虽然诗言志是中国诗学的开山纲领虽然古代诗歌的基本性质是抒情然而群体的价值总是在诗人心中占着上风优国优民的情怀成为判断诗歌境界高下的重要标准即使是那些偏离上述传统的诗人也未能走得太远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相当纯粹的个人抒情诗但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仍流露出推己及人的情怀李贺的《浩歌》。是对青春易逝的挽歌但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惟浇赵州土仍包含着建功立业的希冀黛玉此诗则完全摆脱了传统全诗长达五十二句其目光却始终对准着闺中女儿这个自我诗中的花鸟等景物虽然占了许多篇幅但它们都是诗人心灵的衬托天尽头何处有香丘的洁问虽然隐含着批判社会的锋芒但由此而生的抗争却是自我封闭的一杯净土掩风流如果用传统的价值观念来衡量此诗的境界是不够崇高的然而如果转换视角改从作者的女性立场来读它情形就不同了西蒙波娃说:一个孤立没有任何势力的女人无法确定自己的地位就不能给自己有158所评价;她的自我有着无比的重要性因为她无法攀缘任何其他重要的事物。又说:总之女人的性格显而易见的我们都可以从—她的信仰价值观念智慧道德格调和行为她的处境来解释笼统地说没有给予女人超越—性这个事实使她无法达到人类的崇高境界诸如正义豪侠大公无私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黛玉的情形稍有不同她聪慧过人且善于独立思考她的智慧和价值判断力都胜过须眉但是她的全部观念都只能深藏于内心除了向知音宝玉偶尔一吐之外根本没有表达的机会更不用说实践了付诸所以忧国忧民建功立业等男性的人生追求对黛玉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注定被囿于深宅大院的她只能关注自我于是对自身美好品质的肯定对自身不幸命运的哀怨对严酷外界的控诉对污浊环境的拒斥便组成了此诗的精神境界显然这是基于女性立场的对生命的礼赞是对男性价值观念的否定与吴藻意在速变男儿的《饮酒读骚》相比黛玉的诗体现了更加深沉更加纯粹的女性意识从某些女性主义批评家的眼光来看上文的论述似乎是一个悖论:《红楼梦》中林黛玉等人的诗词是当时最富有女性意识的文本然而它们的真正作者却是男性作家曹雪芹!但如果我们从数量相当巨大的清代女性文学作品中找不到有力的反证那么只能承认本文开头所引的那些断言男性作家不能为女性写作的观点是偏颇的至少是不符合中国文学史的实际的我赞同社会学家弗雷泽(F值。本文的~)的观点:一切理论都是暂时的唯有事实的总汇才具有永久的价论述说明男女两性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完全可能互相理解互相关怀并达到心灵上的真正沟通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男性对女性的统治和压迫都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男性中的甸一个个体都对女性持有敌对的态度某一个男子完全可能成为女性最好的朋友曹雪芹就是一个典型这位借贾宝玉之口声称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第二回)的男性作家对上自林黛玉等贵族小姐下至晴雯等卑微脾女的女性群体极尽呵护爱惜之能事对她们的眉尖晕笑与心底微澜都怀有深刻的理解和同情在清代作家中到底是谁具有更深刻的女性意识是曹雪芹呢还是女性作家陈端生邱心如我的答案是前者关于女性主义我认同如下观点:生物学意义的性别(段x)也许是不可逾越的而社会学意义的性别(Goder)则是可以克服的如果我们关注的性别是后者而不是前者我们就应该承认性别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产物它仅仅具有文化属性而并无自然属性人类既然创造了它人类也有能力来克服它而且这种克服完全可以双向进行:女性固然可以争取摆脱被压迫的地位男性也完全可以向女性伸出援助之手我觉得曹雪芹就159是女性最好的朋友而(红楼梦)中的女性诗词则是方兴未艾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不应忽视的重要文本注¹《美杜莎的笑声)引自张京援编(当代女性主义丈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90页º《性别差别)同上书第379页»《西固词话》卷一¼引自朱一玄编(红楼梦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437页½《小说丛语)引自《红楼梦资料汇编》第863页¾引自(红楼梦资料汇编》第736页¿参肴林楠《论袋玉的觉醒和宝玉的势眠从宝袋诗文创作看宝袋形象的差异》《红学三十年论文选编》中册刘梦澳—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第346一385页À见软歌《时芹固)《悉斋诗妙)文学古籍刊行社195年影印本Á按沐文引(红楼梦)皆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程乙本有特殊情况另作说明 引自《红楼梦资料汇编》第290页À引自《红楼梦资料汇编)第574页0朱形《论史湘云》(红学三十年论丈选编)中册第436页O《第二性页—女人》桑竹影南珊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50D。顾起纶(国稚品闺品)(历代诗话续编)本0参看周春(阅红楼梦随笔)徐风仪(红楼梦偶得)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等书0唐人刘禹拐作《金陵五题》即分咏石头城乌衣巷台城生公讲堂江令宅五处遗迹见(全唐诗)卷三六五O蔡义江认为梁栋指王献之(见《红楼梦诗伺曲赋评注)第25页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误 《全唐诗》卷二七OO《全唐诗》卷六六四¼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第258页160À详见《全唐诗》卷七二八七二九¾详见(全唐诗》卷六四七。林楠《论袋玉的觉醒和宝玉的势眠》《红学三十年论文选编》中册第348页@《第二性女人》第25页¾《赠邻女—)(全唐诗》卷八O四¹二诗又见《全唐诗》卷八00@程乙本中第二句作更向谁第三句作劳惠赠第四句作为君那得此据脂本改¾《全唐诗》卷六O二¼《樊川诗注集别集》函论者或以为末句指石崇与潘岳同时被捕(见蔡义江《红楼梦诗词典赋评注》第287页)误此诗味绿珠而非咏石崇若阑入潘击事则与题目毫无关系此处的同归当指绿珠而言À见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二¼《笔生花)第二十四回函《红楼梦回评)第四十五回引自《红楼梦资料汇编》第725页。《红楼梦回评》第七十回引自《红楼梦资料汇编》第736页¹引自(红楼梦资料汇编》第145页 《绿烟琐窗集七言绝句》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版@《全宋诗》卷二一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1年版¼(全宋词》第160页中华书局1965年版¹《第二性—女人》第4n页9(当我们彻底觉醒的时候:回顾之作》引自《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第128页0(全唐诗)卷一一七@《全唐诗》卷三九O0《第二性女人》第148页0《第二性—女人》第409页 引自《人—迹罕至的地方》孙眠编光明日报出版社195年版第9页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中文系责任编样:萧相恺1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