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古人计数》教案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古人计数》教案

来源:筏尚旅游网


《古人计数》

◆ 教材分析 认识11-20各数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点知识之一。从本课起,淡定生对数的认识不仅仅是单独的一个个数,而是以十个为一群进行数数,这是建立十进制数位概念的重要阶段。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数一数,捆一捆。这是运用学生原有的经验,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20各数的表象。二是摆一摆,想一想。三是数的认识的拓展。 【知识与能力目标】

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数的组成,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情境进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与分享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数学文化的渗透。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1~20这些数和其组成,理解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 【教学难点】 对“数位”的理解。

◆ 课前准备 ◆ 相应课件、教具 环节一:用小棒代表羊,摆一摆,数一数。(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用小棒一个对着一个来表示羊的只数,引导学生一一对应地进行数数活动,并体会“实物图片—小棒模型—用数字计数”的抽象过程。感知计数单位“一”,并意识到当只数超过10以后,自然产生如何进一步计数的需求。)古人计数(师板:古人计数)

师:古时候,数字还没发明出来前,人们还不会用数来记录物体的数量,牧羊人 并不知道他养了多少只羊,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管理好羊群。仔细观察牧羊人是用怎样记录羊的数量的?

生:一块石头代表一只羊。

师:老师知道你们比牧羊人更聪明,所以把羊群请到了纸上,你能用小棒代表羊,摆一摆数一数吗?

师:老师请这个同学来分享他的想法,下面聪明的孩子停下小手、认真倾听,有和他不同的他再请你来补充好吗?

生1:一个对着一个,用到了一一对应, 师:牧羊人养了多少只羊?

生1:1、2、3.……10,比10多1是11.

环节二:捆一捆,认一认(设计意图:在认识到小棒的数量就是羊群数量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讨论、分享决定把小棒捆起来更方便数数,这样便于学生直观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在认识十的基础上,再认识计数器,了解十位和个位,进而拨出10 初步建立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在认识十的基础上,继续了解10个一和1个十是11.)

师:孩子们记录的真棒,我们再来看看牧羊人的记录结果,你能看出来牧羊人摆了多少块石头吗?(师出示ppt)他觉得这样看起来太麻烦,所以他想了一个好办法,你看懂了吗?(师出示PPT:11块小石头变成一块大石头和1块小石头。)

师:孩子们肯定比牧羊人更聪明,你能想个办法让别人一眼看出来你摆的是11根小棒

◆ 教学过程 吗?同桌讨论想一想,并说一说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生:捆一捆

师:我们的11根小棒变成了1捆和1根。

师:10根捆成了1捆,我们可以说10个一是1个十。(师板)

师:看来我们现代人比古人更聪明!在数学上还有个朋友帮助我们计数,它是——计数器。

师:请你拿出你的计数器,你有什么发现? 师:真会观察,但是它是怎么计数的呢? 生自由说

师小结:个位上1个珠子表示1个一,相当于1根小棒,十位上一个珠子表示1个十,相当于1捆小棒。

师:请你拨6,该在什么位上拨呢?(个位) 师:请你拨10。

师:11用计数器该怎么拨、怎么说呢? 师:两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师:根据这句话和这个动作,你能列一个算式吗?(10+1=11) 师:12用小棒怎么摆、怎么说,12用计数器怎么拨,怎么说呢? 师:我摆你拨,出示小棒,1个十,5个一,是15

环节三:做一做,说一说(设计意图:通过摆、拨活动,直观体会到当个位满十时,需要在十位上拨一颗珠子,当个位一个珠子也没有时,用0表示,帮助生逐步抽象出数的过程。)

师:活动 我摆你拨

师:两人合作,一人用小棒,一人用计数器分别表示19,完成后写出算式。 师:再添1根是多少呢?(20) 师:你能继续用你的工具表示20吗?

师:以后咋们遇到10根小棒都可以捆成1捆,把10个一变成1个十。 师:19,再添一颗珠子是20.

环节四:巩固提升(机动)(设计意图:通过多种练习,丰富生对2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概念。)

师:老师发现孩子们太能干了,所以奖励你们参加一个夺星之旅

1、看图写数(先完成的孩子下位交流,分享写得快的好办法,再全班分享) 2、做一做

3、把两个珠子放在计数器上的个位或十位,组成一个数,有哪些不同的放法? 4、读一读,讲一讲师讲故事:结绳计数

5、课堂小结:今天认识了11、12、15、19、20各数,他们都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还有哪些20以内的数呢?

5、课后作业:找一找生活中的11~20各数,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在这节课里,学生已基本上能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读数,数的顺序和大小,因此确定这节课重点辅导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建构新知识起着重要作用。在上面的教学设计中,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学习活动,促进独立思考以及在小组中的合作与交流。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小学一年级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节课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摆小棒)进行。

本课教学设计经过实际教学检验,有下面几点成功之处。

一、激趣引入: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便于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进行开火车的口算比赛,回顾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

二、教学形式多样,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其中摆小棒能让孩子亲身动手体验一捆小棒有十个1个十和几个一的区别。

三、运用多媒体形象生动的画面,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学生的回答立即获得反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练习设计:目的明确,有趣味性,符合儿童年龄特点,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渗透了孩子的动脑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力求体现师生间的双向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数一数”“捆一捆”“拨一拨”“说一说”“画一画”。让学生初步体验10个一是1个十,以及11~20各数的顺序及大小。教师提出“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关于这些数你还知道些什么?”

等问题,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是非常有意义的。

这节课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还需要再努力改进:

一、自己在课堂上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评价的内容平淡且没有针对性,故而评价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二、老师说的有些多,语言不够精炼。应该多让学生说。注意引导。

三、只是注意到个别孩子。应该注意到每个孩子,提问每一个人!不要只是关注那些积极活跃的孩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