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构筑实践教学新体系

来源:筏尚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金工研究 2006年第3期 ・课程建设・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构筑实践教学新体系 山东大学孙康宁、张景德、李爱菊、范润华、毕见强 摘要本文针对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认为造成实践教学质量下滑的 原因很多,其中教育的内外部环境、实践教学人员缺少自主性、以及实践教学与现有教育体制的不适应都 是重要因素。因此实践教学必须深化改革。作者对如何分层次、分阶段改革实践教学进行了论述和初步实 践。并提出理论改革与实践改革要配套,实践与创新要协调,实践教学人员地位要提高等观点。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创新 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尤其是工科教 育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它是区分普通中学 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标志之一。是大学生构建 自身素质、服务社会的重要力量源泉,可以 说高等教育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与实践 教学的质量有关。但是必须看到随着高等教 育与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的实践教学 环境相适应的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与人才支 撑体系。本文拟就目前实践教学现状、模式 进行调研与分析,就探索与实践新的教学模 式谈一点看法。 1 实践教学现状调查 目前,工科院校设置的实践教学包括 金工实习(或工程训练)、认识实习、生产 实习、毕业实践、以及各种现场参观。更广 泛的实践环节则包括各种基础实验课、专业 课实验课、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各种大学 生竞赛活动等等。应该说上述实践环节如果 全部到位,并保证质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 素质将会得到基本保证。但是必须看到在不 同学校,不同专业,即使同一学校不同实践 环节也存在很大的发展不平衡。首先各种大 学生创新研究项目、各种大学生竞赛活动等 只是针对少数学生的,重点院校也难以做到 人人受益,基于受教育者人人平等的理念, 上述活动即使完全成功也不能代表一个学 校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其次,学校已制定 的整体实习计划与实践目的仍得不到充分 保证,例如企业普遍不欢迎高校学生进入企 业实习,由于企业自身利益的原因,使生产 实习已从过去的动手实践变为走马观花的 参观,企业对先进或核心技术更是实施屏 蔽,学生由于不能亲身体验生产过程,了解 先进生产技术,很大程度上已偏离了真正意 义上的生产实习目的。此外毕业实践环节深 受就业环境与考研影响,频繁的招聘会与就 模式与环节已很难保证现有教学质量和企 业对人才的需求。这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 观因素,例如:(1)宽口径厚基础专业培养 模式虽然强化了基础,但在总学时不变情况 下,必然会冲击实践教学;(2)重理论轻实 践的思想(尤其重英语、重计算机现象)消 耗了学生大量的宝贵学习时间,无形中压缩 了大学生实践环境,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就业 缺少竞争力,科研缺少创新精神;(3)企业 基于自身的利益不愿意接待实习学生,使大 学生缺乏对企业真实环境的了解,所学知识 与社会需求难以对接;(4)严重的就业环境 与考研热使最后一个学期的毕业实践环节 更多流于形式;(5)虽然学科之间的交叉与 融合越来越紧密,但缺少跨学科实践环节的 支持;(6)在校生的快速增长与实践资源的 缺失之间矛盾突出,实践环节的不到位与实 践教学人员被动地位造成严重教学质量问 题。总之,分析造成高等工科教育质量下滑 的原因,其中教育的外部环境,以及实践教 学与现有教育体制的不适应是不能忽视的 重要因素。上述情况的存在要求高等教育必 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有必要构建与教育大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 2006年第3期 金工研究 业压力,意味着毕业实践环节必须为就业让 步,意味着毕业生大量精力不能集中在毕业 实践环节中,意味着通过毕业实践融会贯通 所学知识的教学目的会大打折扣。 不仅校外环境如此,即使目前尚不受社 会制约的校内金工实习(或工程实训)也备 受教育改革大环境的冲击,例如按大类招 生,宽口径厚基础培养是目前流行的培养模 要将实践教学改革纳入教育整体改革中统 考虑。比如从大的方面看,虽然学校投入 逐年增加,但应该看到对学校不是实践资源 多了,而是资源配置严重不对称,因为即使 学校投入巨额资金改善实习环境也无法代 替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与多样性。对企业不 是他们有意对学校封锁实践资源,而是在资 源利用上需要实现双赢,如果学校与企业能 一式,该模式导致更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基 础知识的增加和传统教学内容的减少(例如 3+1专业培养模式规定最后一年才学专业知 识)。这样一来,校内金工实习(或工程实 训)受到冲击就成为必然,让人不安的是仍 有大量普通院校金工实习(或工程实训)投 入严重不足,实习效果日渐弱化,例如在要 求先进制造技术增加三分之一的情况下,机 械类等专业却从原来的实习8周缩短为3-4 周,非机械类专业实习从4.5周缩短为2周。 要求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掌握各种工艺技能 其效果可想而知。而动手与实践能力的先天 不足毫无疑问将会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产生 不利影响。 此外对技术基础课与专业课学时的压 缩也己造成很多专业知识过于浓缩,专业学 时严重不足。在平均专业课学时少于36学 时情况下,己很难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完成 各种专业试验。 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实践教学人员学 历层次偏低,与教师队伍界面过于清晰,两 者功能缺乏重叠,实践教学人员处于从属被 动地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实践教学人 员能力的发挥和积极性的调动。 总之,工科院校教学实践环节己受到各 种不同因素的冲击,专业设置宽化与实践环 节的虚化,实践资源不足与实践效率不高的 现象几乎同时存在,这些现象己成为制约教 育质量提高的重要原因。 2实践教学改革要深化 虽然高校教学实践环节己受到各方冲 击,改革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关键时刻。但是 实践教学改革不是孤立的,不能就实践谈实 践,应该跳出实践环节看实践改革。很有必 真正成为合作伙伴,就不存在企业关注的技 术失密与额外工作负担问题。所以实践教学 改革不仅是多渠道寻找新的实践资源问题, 更要考虑实习资源的平衡,考虑在全社会构 筑和谐的实践教学环境。这就需要国家应立 法确保企业与学校实习之路畅通,政府应大 力奖励企业参与学生实习与实践活动,学校 应考虑将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密切结合起 来,企业应视为社会培养人才作为不可推卸 的责任。 不仅校外实践环境要改善,校内资源也 要共享,要在最大限度上挖掘现有资源潜 力。事实上很多学校的实践资源不足虽然是 问题,但并不是问题的全部,关键在于资源 的管理和开放。不难发现,一方面很多单位、 学科重复购置仪器设备,各自封闭,大量闲 置,拒绝对外服务。另一方面学生难以自由 进入实验室参与实践与创新活动。究其原 因,缺少足够熟练的实验人员比陈旧的本位 主义观念更值得关注,因为设备的管理与开 放更多取决于实验人员数量与素质。但是目 前各学校人才的培养与竞争几乎全部集中 在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或学术骨干上,而主动 的培养或造就高水平的实验人才很少进入 高校决策,包括实验人才的比例、定位,以 及服务学生的主体意识等等,这就使得广大 实验教学人员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能力 的不足只是一个方面,无法发挥他们的主观 能动性是主要原因。事实上培养一个合格 的、受学生欢迎的实验人员比培养一个教师 更难、时间更长。从深层次看,这种重教师 轻实验人员的人才观和政策导向是造成教 育质量尤其是实践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是 有很大缺失的。从某中意义上讲,工科高等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金工研究 2006年第3期 教育应虚心学习或吸收企业的人才观,因为 企业已深刻认识到成功不能仅仅依靠管理 与技术人员,还必须依靠大批高技能人才, 只有使他们的地位、待遇与管理及技术人员 一视同仁,企业才能有竞争力,产品质量才 有保证。同样道理只有将实验教学人员的学 历、功能、待遇、数量、考核、主导性真正 与教师队伍处于同一层次考虑,打破传统观 念,一所学校的实践教学水平将会发生质的 转变。 提高实践教学水平,重要的标志是所有 的学生都受益。应该看到为了提高学生的创 新能力,目前很多学校将创新纳入各个教学 环节,但创新之根源于实践。脱离实践的创 新环节是不真实的。同样将创新教育集中在 少数优等生上也是不完整的创新教育。为此 实践与创新必须结合,实践环节可分层次, 但各层次不能脱节,创新也应分层次,但要 面向大多数学生。只有在各个不同的实践环 节都融合创新理念,大多数学生才能在创新 教育中受益,才能在实践和创新中提升素 质。 创新源于实践,也来自于学科的交叉与 渗透,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科的交 叉与融合,但必须构筑与之相适应的多学科 实践环境与基本条件,多学科实践环境的构 筑需要学科之间的协调与导通,基本条件的 建立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与自我建设。 在各个实践环节中,毕业实践(毕业设 计、毕业论文)是所有实践环节中最重要、 最能体现创新性、实践性和知识融合的环 节。但是在目前就业难情况下也是最容易受 冲击,不易实现的环节。因此要提高毕业实 践的质量,改变目前存在的尴尬局面,不仅 要考虑内容的改革,也不能脱离现有的社会 大环境,有必要从时间、方法上进行调整与 创新。 3教学实践环节的改革与探索 如何改革实践教学,使之与整体教育改 革相适应,同时走出一条新的路子。已引起 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在不同的实践 阶段与实践层次做出了相应的改革与探索。 例如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学校为了提 高金工实习的质量与效率,以世行贷款为契 机,组建了新的工业培训中心,充分实现资 源共享,实习、实验基地除了满足本校的工 程实践教学外,还属于本地区的定点实习教 学基地,每年接纳大批兄弟院校学生。他们 提出了以知识、素质、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 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分层次开展创新实践教 学,发展了面上、重点、综合三种创新实践 教学方式;推行常规制造技术、先进制造技 术,以及工业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并实施模 块式的教学组织方案。有效的提高了实习效 果与质量。 天津大学与江苏大学为整合实践资源, 将金工实习环节、认识实习环节、大学生创 新环节、课程试验环节进行系统整合,充分 实现资源共享,使各个环节既相互独立又相 互关联。使校内资源的利用得到充分的发 挥。走出了富有特色改革之路。 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浙江 大学等学校将工程训练与实践创新紧密结 合,将个性化教育与创新融为一体,将创新 落实到每一个小组,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 也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探索出一条新路。 除了上述基础工程教学实践改革,作者 将专业实践与创新教育结合在一起也进行 了一些改革与探索。首先将专业实践存在的 问题进行了归纳与梳理,例如在按大类招生 情况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生在前两 年是按照一级学科教学计划实施打通培养, 在三年级第一学期选择进入专业方向学习, 在后续两年的学习中,他们将面临专业实 验、生产实习、毕业论文、创新教育等多个 教学实践环节,他们将面临就业、考研、出 国等多种选择,由于材料学科的基础性与跨 学科特点,如何保证将各种实践环节有机的 结合在一起,将创新教育和多学科知识融合 在实践环节中,同时避免就业、考研对教学 尤其是对毕业实践环节的冲击,又能为学生 的后续发展有所帮助就显得特别重要。为此 我们认为专业实践环节必须面对的主要问 题包括:实践环境的建立、创新内容选择、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 2006年第3期 金工研究 知识融合与渗透,经费的筹集、毕业实践与 就业的冲突等等。也就是说后两年的实践与 创新、毕业实践与就业有必要统筹安排与协 调。为此我们在财政部、教育部实验、教学 项目“多学科知识融合界面的建立与实践” 的支持下,首先建立了“多学科知识融合与 创新实验室”(160万),根据跨学科特点建 立了涉及机械、材料性能、分析测试、热工、 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改革不仅涉及到教育教 学改革的方方面面,也涉及到企业与社会改 革的大环境。实践教学改革必须与整体教育 改革相适应。实习中,企业先进技术对学校 的屏蔽己造成毕业生需要花费更长时间适 应企业工作,己造成巨大隐性时间与金钱浪 费。为减少这些浪费,国家应立法确保企业 与学校实习之路畅通,政府应大力奖励企业 生物材料制备、化工等七个实验模块。学生 进入专业后,马上配备指导教师,尽早引导 学生开始实践与创新活动。为避免后续就业 难、考研热对毕业实践环节的冲击,使实践 与创新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导师将在三年 级提前为学生初选毕业论文题目(将创新研 究与毕业论文题目尽早统筹考虑),论文的 选题要突出实践性与创新性,并尽可能体现 学科交叉。为减少前期学生专业知识的欠 缺,实现从学习到研究的平稳过渡,将低年 级学生提前编入研究生科研团队,通过传帮 带,使大学生尽快熟悉研究背景、了解研究 课题、熟悉仪器设备,了解相关学科知识, 经过一年锻炼后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调 整课题,使学生相对独立投入工作。指导教 师与实验室人员角色实现互换,要求他们在 课题研究与实践中都要起主导作用。课题经 费来源通过以下途径筹措:(1)学校毕业设 计(论文)经费;(2)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 基金;(3)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4) 教师科研经费;(5)企业研发项目经费。在 进入专业前一年半,学生平均研究时间为人 均每周5.10小时,以免过分影响学习时间。 由此获得效果是:学生将实践、创新、科研、 毕业环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密切了师生关 系,教师与实践人员增强了责任心,由于提 前介入并拉长了毕业设计(论文)阶段,不 仅大大缓解了学生心理上的就业压力,也增 强了就业和研究生复试的信心。使学生的实 践与创新环境更自然和协调。使学生在最后 一个学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面对今后 的发展。 4.结语 实践教学质量是大学教育质量的重要 参与学生实习与实践活动,学校应考虑将人 才培养与企业发展密切结合起来,企业应视 为社会培养人才作为不可推卸的责任。 实践教学改革不仅要涉及到物,更要涉 及到人,应全面提高实践教学人员的学历层 次、比例、待遇和地位,重新界定他们的任 务与职能,有必要设立关键岗位实验师岗 位,使教师与实验人员的岗位重叠与互换, 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实践教学环节涉及不同层次、不同内 容,但是实践与创新应该密切结合。他是提 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实践教学分成基 础、专业、社会三大块。基础实践环节要立 足校内,将金工实习、认识实习、大学生创 新、课程试验环节进行系统整合,充分实现 资源共享,使各个环节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 联,使校内资源的利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是 一条富有特色改革之路。 专业实践改革情况更复杂,任务更艰 巨,有必要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将各种实践 环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尤其是将毕业论文 环节适当提前,将创新教育、多学科知识融 合,以及实践环节融为一体,能从根本上避 免就业难、考研热对教学尤其是对毕业实践 环节的冲击,缓解学生心理上的就业压力, 使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环境更自然和协调。 参考文献 1.孙康宁,王昕,龙世立等,多学科知识 渗透界面的建立与探索,中国大学教学, 2003(1) 2.傅水根,创建有中国高等教育特色的工 程实践教学体系,傅水根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集,2000年12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