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修居士
6月18、19日到成都参加了由育儿报组织的教学观摩活动。此次活动最大的不同就是执教者全是男教师。从会务组印发的各种资料到会场标语都赫然印着“男教师专场”,很显然主办方是将这作为此次活动的卖点了。但我对此提法倒不以为然。
一、教师的性别因素在幼儿教育中并不是传说中那么重要 黑格尔有句名言:“存在即合理”,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物竞天则,适者生存”。世间万物存在与组成都有其必然原因,职业的性别取向也不例外。在我国古代之所以男耕女织,是因为那个时代的劳作基本靠人的本能诸如人的体力等,耕作需要力气,而男人在体力上恰恰强于女人,所以自然选择了由男人耕作。女人则被留在了家中做家务、照顾孩子。几千年的习惯下来,在照顾孩子方面女人就优于男人了。这也就成为长期以来我国幼儿园为什么会全是女教师的原因之一。关于这一点的推论,我们还可以从托儿所这个称谓中得来。托儿所顾名思义就是委托照顾小孩儿的场所。正如前面所说照顾小孩儿,女人天生比男人强,所以托儿所自然会选择女人。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幼儿教育与托儿所分别不清,甚至等同看待,所以幼儿园也自然选择了女性。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家对幼儿园功能的认识也提高了,原来幼儿园不仅仅只是照顾小孩儿、哄哄小孩儿的场所,它还有更重要的功能——教育。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用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等对人施加影响,从而促进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
识等综合素质的提升。我们都知道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等方面男性与女性就没有太大的差别了。所以男性进入幼儿教育也实在不值得大惊小怪。如果我们了解幼儿教育发展史那就更加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儿。因为无论是世界而言还中国而言幼教第一人都是男性。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是英国的罗伯特.欧文1800创办的,当时称为幼儿学校,以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和纪律为宗旨。中国幼教第一人陈琴鹤也是男性。
二、教师的优劣取决于其综合素质
既然性别不是评判一位教师孰优孰劣的因素,那么评判一位教师优劣的因素又该是什么呢?
1、高深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通常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其中专业知识包括普通文化知识和所教学科知识;专业技能包括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学过教育学的都知道一桶水和一碗水的比喻,老师要给学生一碗水首先自己得有一桶水。就是说老师要有丰富的知识才能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庄子·养生主》里有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讲一个杀牛的师傅杀牛如舞蹈,其牛刀一用十九年还如刚磨了一样锋利,其原因就是解剖牛时游刃有余。因为他对牛的结构非常熟悉。唐太宗《帝范》里也有一句话“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都是在讲要做好一件事儿首先得具备较高的素养。从这两天的课来看,也还是那位教育学硕士上得最好,真正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2、对孩子真诚的爱。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国教育家夏丏尊先生曾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言论:“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空虚极了。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马灯似的更变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从未闻有人培养顾及。好像掘地,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又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有了对学生真诚的爱,无论你是男教师也好,女教师也罢都一样能成为孩子欢迎的老师,优秀的老师。
三、再谈谈其中的几堂课
第一堂课是深圳教师詹永明上的大班早期阅读活动《走金桥》。《走金桥》是一首融问答与连锁调于一体的儿歌。连锁调最大的特点就是次句和上一句首字相同,次名末字与上句末字韵律相同,念起来朗朗上口。但上下语句毫无意义关联,这对幼儿园还没学拼音的小朋友来说就是一大弊病了。连锁调的儿歌是这样的:
„„ 种什么种? 猪打的洞。 猪什么猪? 耗子哭。 耗什么耗? 黄狗叫
„„
詹老师作PPT来开展这堂课的教学活动。先出示封面让孩子观察,然后说上面画了些什么?接着认读封面上的字。接下来看第一幅图,也是先观察再请孩子说图画内容,最后老师出示与该幅图有关的儿歌句子,教孩子们一起念。老师按照这种方法依次教完整首儿歌。其间,詹老师也试图引导孩子们去续接儿歌,但孩子说的与原文不一样,老师最后还是让孩子念课本上的句子。比如“去什么去?葱心儿绿。”有孩子就说到了“葱叶绿”,但老师还说:“我们来看看正确答案”。还比如:“葱什么葱?二叔公”,孩子说到了:“老公公”,但老师为了教下去,又出示正确答案“二叔公”,诸如此类还有很多。从整堂课可以看出老师想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但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又不得不放弃了孩子们的精彩发言,真让人扼腕叹惜。还有老师这种教学法不免小学化,从其选材来说就不太适合幼儿。虽然那些专家把它编进了幼儿早期阅读教材,但这种上下文意义毫无联系的儿歌对四五岁的孩子来说实在没必要一句一句地讲。如果要学,那最好还是囫囵吞枣,整体感受其朗朗上口的韵律而已。
第二堂课是来自陕西的教育学硕士赵振国老师上的中班数学活动《创意分类》。赵老师人领着孩子们走上舞台,然后就开始玩《大风吹》的游戏。大家一起手拉手站成一个圆圈,边转老师边念“大风吹,大风吹,吹什么?——吹男孩子。”这时所有的男孩儿都蹲了下去。老师就问:“我们一起来数数有多少个男孩儿,好吗?”于是老师就挨次摸每个男孩儿的头,“1,2,3„„一共7个”然后又开始
玩第二轮游戏“吹扎辫子的小朋友”“数数有几个扎辫子的小朋友”。老师还请小朋友来念吹什么,然后数数。
玩了《大风吹》的游戏后,老师又让孩子和自己旁边的小朋友比一比,手上贴的图形有什么一样或不一样的地方。小朋友们通过比较发现“我的手上是正方形,他的手上是圆形,但我们俩的颜色一样都是红色。”“我们俩的都是三角形”„„
每个孩子都说了以后,老师又组织孩子来做相同图形的拉在一起的游戏。老师双手捂着眼,然后开始数:“1、2、3、4、5”,数完后所有手上图形相同孩子就手拉手站在一起了。老师又让他们数一数和自己图形相同的人一共有多少。又让他们为自己组取一个标记。圆形组说自己组的标记是圆形,正方形组说是正方形,三角形组说是三角形。然后老师在黑板上出示了一个表格,告诉孩子这叫记录表,可以用来统计他们刚才分的类,而且一目了然。然后就把各组的标记贴在了第一行里,让每个孩子把自己手上的贴片贴在相应的标记下面完成统计记录。
接下来老师为孩子们提供了不同的材料,有不同形状的图形,有不同长度的管子,有不同音色的响筒,有金属非金属磁铁,有浮的沉的和水。让孩子们自己选择材料,然后用自己的方法来分类,用自己的方法来统计。最后展示统计结果。
这两天中优秀的课还有中班体育活动《小小消防员》,大班音乐活动《金蛇狂舞》,大班体育活动《欢乐前滚翻》,就不在此一一陈述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