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0卷第1期 2OO8年3月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o1.1O No.1 Mar.2008 谈新农村建设规划 张俊 ,潘和平2 湖北 黄冈438002; (1.黄冈市规划局黄州分局 2.黄冈市勘测设计院 摘湖北 黄冈438002) 要:本文通过对黄冈市农村村庄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剖析了农村建设发展无序及居住环境差的主要原因,特别 强调村庄规划编制的重要意义,提出村庄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只有在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下,村庄建设面貌才能从根本 上得以改变。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重要意义;规划原则;规划方法 中图分类号:F32o.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一lO47(20o8)Ol一0075—05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Programming Zhang JunI,Pan He~piI (1.Huanggang Programming Bureau Huanggang 438002 Hubei; Hubei) 2.HuanggangReconnaissanceDesignInstitute Huanggang 438002 Abstract:From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the constructing situation tO the countryside in Hl】an幽ng at present,the author alia— lyzes the main c嗍to the bad orders and livi】flg environment there,dictates the important signiifcance of prD罢 蝴IIling the vi ,puts forwardsthemain content.The constructing visage ofthe、rillages should be ehanse ̄radically only underthe scientiifc and reasonable pro・ sramm ̄and instruction. Key words: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countires;Important Sl ̄Ca.ifce;P1.0{ aI]嘲面唱principles;Programming methods 当前,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 潮,如何建设新农村,没有统一的模式和标准,但有一点是 肯定的:必须搞好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为了更好更有效 地指导新农村建设,发挥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综合调控 和指导作用,结合黄冈实际和规划工作的要求,下面谈一谈 笔者的看法: 一环境和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农民的思想素质也逐 步提高。但是从全市总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人 居环境不能令人满意: 首先农村住房和居住环境较差。自然村散落分布,房 屋布局零乱,脏、乱、差的环境面貌亟待改善; 其次,农村饮水条件差。用水难的问题是农村的一个 、规划的重要意义 普遍现象,除少数村庄用上自来水,其它村基本上是饮用井 水和山泉水,大部分农户饮水水质较差,水源没有保证,远 没有达到便利安全饮水的要求; 第三,基础设施不配套。上水不通,下水不畅,有的甚 至没有下水道设施,现有的排水明沟已年久失修或堵塞;雨 (一)农村村庄建设现状分析 近几年,特别是从20O0年以后,我市通过开展“大别山 杯”(村级杯)的评比活动,以及移民建镇项目的实施,极大 地推动了一些中心村的建设,每个县、市都产生了一批新农 村建设的典范,例如蕲春的九棵松村、桥上垸村;英山的乌 污混流,排水标高不统一,排水不畅; 第四,道路通行条件差。绝大部分村庄道路未硬化;过 境道路标高高于村庄内部宅基地标高,极易形成内涝;道路 没有成环、成网;道路宽度不符合消防要求; 第五,环境破坏、农民生活质量差。农户生活用能以薪 云山村、陶家河村;黄州区的陈策楼村等。这些村以评比活 动为动力,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使村庄建设变无序为 有序,变盲目为规范,村民住宅建设也贯彻了节约用地,合 理用地的原则,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较为齐全,生态 收稿日期:2008一O1—19 作者简介:张俊,男,黄冈市规划局黄州分局局长,工程师; 潘和平,男,黄冈市勘测设计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 ・75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期 谈新农村建设规划 第10卷 柴为主,造成植被破坏,影响生态环境;尤其严重的是绝大 部分村办工业混杂在村民点内,三废污染严重; “露天厕、泥水街、压水井、鸡鸭院”是对农民生活居住 恶化。 3、存在安全隐患 道路穿村而过,路面高于住宅,威胁农民生命安全;发 展家庭养殖业过程中,“人畜混杂”留下人畜共患病,如禽流 感等公共安全隐患;生活垃圾未经处理随意堆放或随处填 埋,厕所乱搭乱建,污染环境,饮用水不卫生;随意建房、随 环境的形象描述。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造成住宅建设无序发展和居住环境落后的原因,除了 农民经济收入较低和规划意识较差外,其深层次原因是: 其一,立法不统一。由于我国长期的二元结构,使城乡 处堆放柴草,没有留消防通道,没有消防设施;把住宅建在 泄洪区、泥石流区、地下采空区和沿河河堤上,洪水期排洪 分割。立法不统一,城市适用《城市规划法》,农村适用《村庄 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标准不同,要求不同,会造成 农村的管理漏洞,建房无序。 其二。管理缺位。各乡镇规划建设管理处于“四无状 态”:无机构(乡镇改革撤并了七站八所),无人员(裁员分流 待岗),无经费(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不合理收费,各乡镇的 城镇维护税的返还部分不能到位),无管理规章。形成市 (县)级规划部门对农村私人建房管不着,乡镇级无人管,村 级单位越权随意批,村民任意建的局面。 其三,规划滞后。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市95%以上的 行政村没有编制规划,村庄建设无规划可依;有的村即使编 制了规划,也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不符合《村庄规划标准》 和规划编制审批程序,质量档次也不高,难以指导建设;有 的随意改变规划。“一任领导一个规划”;有的有规划不执 行,把规划束之高阁,形同虚设。所谓“规划规划,纸上画 画,墙上挂挂,不如领导一句话”。 (三)缺乏规划指导的后果 1.环境脏、乱、差 有些地方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脏、乱、差的局面却 越来越严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不重视村庄建设的规 划。即使是一些富裕村,在污水处理、垃圾处置、车辆停放 等方面也缺乏规范和规划指导,小洋房四周污水横流,河水 发臭,垃圾遍地,村民自嘲:“回家穿绣鞋,出门穿套鞋;屋里 像宾馆。屋外像菜场”,“单户装修三星级,村镇面貌赃乱 差”。 2、村庄建设杂乱无序,环境恶化 由于缺乏村庄建设的整体规划,致使村庄建设存在许 多弊端: 村庄建设分散零乱,呈“满天星”式分布,随意性大,乱 搭乱建现象严重;虽有不少豪宅新房,但群体形象欠佳,“只 见新房。不见新村;只见新村。不见新貌”是一些农村村庄布 局的写照。 农民建房“沿路爬”,呈“线型”扩张,“过境公路街道化, 临街建筑克隆化”。公路通到哪里,新房建到哪里,既不安 全。又有噪音、灰尘、废气污染(西方房子建到那里,路通到 那里);不仅功能混杂,还带来许多环境问题。 一些村办企业,仍然是由于村村点火,致使户户冒烟, 很难找到“一方净土”或“一池净水”。污染严重,人居环境 ・76・ 不畅,极易造成灾患。 4、浪费土地资源 西方一代人建房几代人使用,而我们一代人要建几次 房,耗资不小,整治难度很大。“娶媳妇,建新房”是农民人 生中两件大事,不少农民在过去50年间已经造了3—5代 新房,但由于缺乏规划仍然显得功能不合理、房型单一,一 般农户待小孩长大要成亲就得再建新房,寻找新的宅基地, 蚕食了大量耕地,浪费了大量发展资源。由于缺乏合理规 划,农村居民点的建设大多存在自然村规模小,居住分散, 布局零乱,人均用地水平超标等现象,造成浪费,不利于农 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 5、设施难共享,村容形象差 一些农村的环境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极不相配,给水、排 污、电力、电讯、绿化都缺乏规划布置,公共设施水平低下, 配套性与共享性差,普遍存在路面不硬、污水乱排、电线乱 拉、摊子乱铺等现象,许多村至今尚未消灭露天粪坑,“晴天 尘土飞扬。雨天污水横流。夏天蚊蝇成群”。 以上问题充分说明了在新农村建设中,规划的龙头地 位和重要作用。因此,构建和谐文明的新农村,创建优美的 农村生态环境必须坚持规划先行。 (四)坚持规划先行的重要意义 如果说“十一五”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起点,那么 建设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的理念指导 下,开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拥有近9亿人口 的农民和约占97%的农村的村庄规划,无疑是中国统筹城 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实现现代化、城镇化的重要课题。中 央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强村庄规划和 人居环境治理”。以规划指导建设,否则将错过历史性机遇, 留下后遗症和历史遗憾。 没有规划的建设是盲目的建设,坚持规划先行,编制好 新农村规划对于指导、解决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急需解 决的问题,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确保新农村 建设的有序性、科学性、规范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二、规划的原则、内容及要求 胡锦涛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一个重要论断“综 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 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 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期 谈新农村建设规划 第1O卷 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为制定“三农”政策、确立建设新农 村的宏伟目标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8.突出特色,分类指导。编制村庄规划时,要结合每个 村庄的自身特点、乡村特色、地理位置、建设环境和具体实 际,突出产业优势,突出田园风格,突出历史风貌,编制不同 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 们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提出 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 类型的村庄规划,指导村庄的各项建设,切忌规划趋同,千 篇一律; (--)规划编制内容 新农村规划包括经济产业发展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 划、农民素质培训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村庄建设规 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和“政府引导、群 众主体、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以人为本、突出特色、分类指 导、科学规划”的原则。以突出抓好我市纳入全省“百镇千 村”试点村镇建设和村庄整治规划编制为重点,扎实开展我 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充分发 挥村镇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引导和推进全市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促进我市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一)规划指导原则 1.简洁明了,浅显易懂。新农村建设规划有别于城市 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其建设规划要让农民 一看就懂,一听就明; 2l去繁就简,便于操作。新农村建设规划是一个具体 实施性的规划,要结合每个村庄具体情况,切实解决农民生 产生活中亟待改善、解决的具体问题,将规划工作做实做 细,务必要将规划落脚到项目上、布局到具体的建设地点 上,避免规划与实际脱节,以便更好地指导建设实施; 3.尊重民意,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便民利民的原 则,按农民的意愿和需要进行规划,特别是在集中居民点、 公共设施的布局上,要符合区域特点,符合农民意愿,符合 客观实际,以农民愿意不愿意、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规划编 制成功与否的标准。同时要积极引导农民相信科学、尊重 科学,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 4.节约用地,保护环境。合理选择迁村并点布局方案, 保持传统村庄建设风格,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利 用荒山、荒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积极引导拆旧建 新,实施旧宅基地整理复垦,防止大拆大建。按照环境友好 型要求,加快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农业污染防治力 度,搞好水土保护,扩大植树造林,切实加强对农村自然环 境的保护; 5.立足长远,合理布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 乡发展,积极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的社会发展 和人居环境; 6.就地取材,节省投资。尊重农耕习惯和农业生产条 件,新建与扩建相结合,建设与整治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 基础设施,整合现状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7.因村制宜,分步实施。抓好试点村规划工作,指导试 点村建设,树立村庄建设典范,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分层 次、分阶段、多模式、稳步推进; 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六个方面内容: 1.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发展经济,促进农村增收是新 农村建设的着重点。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应该以每个村庄现 状的经济发展为基础,围绕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挖 掘自身的潜力,把优势产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村经 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按照产业布局要求,明确 本村的主导产业和一至二个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划、区域布 局、远期近期和年度目标及工作措施,并尽可能量化,测算 投资规模及其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引导农村突出发展 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例如优质粮食、无公害蔬菜、都市旅 游农业等主导产业。 对中低产田改造、水利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林业生 态等基本农田建设作出规划布局;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 展的种类、规模、功能等提出目标要求;对农村劳动力转移 提出措施、办法和转移计划;对村办企业、工商服务业、观光 旅游业以及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作出明确规划。 2.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 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新农村规划应注重农村社会 事业的发展,即继续实施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全部免除 农村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逐步改善农村义务教育 办学条件,使农村初中生入学率达95%以上;健全农村三 级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加强以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 室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电 话“村村通”工程,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发展和 繁荣农村文化体育事业,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加快村级 文化室和体育设施的建设,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满足农 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农民身心健 康。 3.农民素质的培训规划。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 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新农村建 设的有力保障。其主要内容有: (1) ̄ll强新农民后备军建设,对初中、高中应届毕业生进 行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的培训,使他们成为知识型、技 能型的现代农民; (2)加强务工农民队伍建设,引导和鼓励农民到大专院 校深造,同时实施在外能人“风还巢”工程,吸引有能力的外 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建设新家园; (3)加强务农农民素质建设,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 ・77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期 谈新农村建设规划 第1O卷 育和务农农民的扫盲力度,抓好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健全农 住建筑用地、公共建筑用地、生产设施用地、仓库堆场用地 业科技服务网站,使广大农民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念,掌 握新技术。 4.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良好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是社 和道路广场用地等各项建设用地,使村庄建设有明确的发 展建设蓝图。 旧村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突破口,主要对那些有 一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 有: 定的现状建设基础,生产服务半径较合理或不易搬迁的 村庄进行整治改建,包括旧村更新整治、撤并扩建、历史文 化名城保持等类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区别对待。要防 (1)水源工程规划,解决农民饮水困难,加快饮水安全工 程建设,同时为农村的生产用水提供保障; (2)道路工程规划,对乡镇到村、村到居民点公路建设和 机耕道、人行便道建设进行合理规划布局,提出建设标准、 建设时间,确定起止地点、走向和项目投资,逐步提高县、 乡、村公路等级,解决农民进出交通不便问题; (3)能源工程规划,完善农村电网,逐步实现城乡同网同 价,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小水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等 清洁能源技术,取代农村以薪材为主的局面; 5.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它是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一 项关键性工作,应该在各乡(镇)域体系规划和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编制; 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按建设内容可分为:基础设施改 进型、公共设施完善型、环境整治改善型、宜农产业发展型、 公共安全提高型、新型社区建设型、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型 等。按规划内容分包括:乡(镇)域村庄布点规划、村庄用地 布局规划、旧村整治规划与新建村庄规划、住宅方案设计等 几项工作。 乡镇村庄布点规划是乡镇域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组成 部分,作为其深化和延伸,应单独编制。村庄布点规划首先 要改变当前村庄布局散乱、环境脏乱差的现状,改善农民居 住条件,完善基础设施配套,要采取“撤并小型村、拆除空心 村、缩减自然村、建设中心村”的办法,促进村庄适度集聚和 土地等资源的节约利用。 结合七个方面统筹考虑村庄布点:结合农作物、经济作 物、养殖业等不同农业产业特点,合理确定耕作半径,科学 确定村庄布点;考虑当地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阶段对村庄布 点的影响;考虑村庄布点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考虑村庄布点 与交通区位关系,村庄依托等级公路的应该单侧发展,临高 速公路两侧不宜发展;要充分考虑防洪防涝、滑坡、地震、塌 陷区等自然灾害等因素对布局村庄的影响,行、滞洪区要结 合水利部门的要求,确保村庄安全;正确处理村庄集聚规模 与历史文化遗存、特色村庄保护和关系,保留古村落和特色 村;考虑村庄布点和地形地貌的关系,河湖水网地区、丘陵 地带地区的村庄布局要合理利用地形地貌。 新农村村庄用地布局规划是规划编制单位通过测绘、 调查等手段,掌握各村的地形地貌、主导产业、发展特点、建 设要求、风俗传统等基本情况。按照适当集聚、节约用地、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统筹考虑,合理布局村庄的居 ・78 ・ 止将新农村建设片面理解为就是兴建新村庄,只注重农村 房子是否整齐划一,道路是否宽阔等表面的东西,“村容整 洁”核心是“村容”,重在环境整治。村庄整治规划。要充 分利用现有的存量土地进行挖潜,合理整合现状资源,立足 原有基础进行改造。应着重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抓好“三 清”(清垃圾、淤泥、路障),“五改五通”(改路、改水、改厕、 改厨、改圈,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电信),从而加快村 庄的整治进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条件。 旧村整治要以完善基础设施、发展公用事业、清理违章 搭建、收回多占或闲置宅基、制止无序建房为重点,改善卫 生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新建村庄主要对那些布局散乱、建设条件差、浪费用地 的村庄进行易地建村,应结合防灾移民、生态移民、开发移 民、工程移民、撤小并大和新农村发展需要而进行。 新农村的住宅设计方案,村民住宅应满足住户起居行 为要求,内部功能体现适用、舒适、方便、安静的原则,通风、 采光与整体使用效果良好,并能适应家庭人口结构变化提 出的分居分室要求。各地要根据本地经济条件、居住对象、 户型结构、现状居住水平和传统习俗的特点,制定符合不同 层次要求的,适度超前的多种住宅设计方案,供村民在建设 时选择。住宅设计要尽可能采用适于本地推广的新材料及 地产建材,方案设计应体现本地民居特色,不拘一格地继承 与创新,力求造型简洁大方、比例协调、色彩淡雅、形式美 观、风格统一的建筑特色。 6.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在分析生态环境资源现状基础 上,对农村资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村沼气池建 设、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环境 卫生、房前屋后绿化等方面做出规划,尊重和悉心呵护自然 环境,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道路。总之,要通过新农 村规划实施。实现城市规划的老祖宗——一霍华德一百多 年前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模式:“让城市的现代文明、城市的 活力涌到农村去,让农村也充满着城市的生机和活力;而且 要让农村的田园风光来点缀城市,使城市的生活环境环绕 着优美的田园环境”。也就是要“体现城市文明,保留田园 风光”。 三、规划实施和管理 编制好科学合理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后,及时将成果通 过法定的程序进行审批,使其具备法定效力,避免村庄建设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期 谈新农村建设规划 第1O卷 有规划不执行,把规划成果束之高阁,形同虚设。严格执行 “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发展 一设,所有的项目必须严格按规划实施,所有的村民必须严格 按规划办事,所有部门必须严格依规行政。 其六,加强规划指导和服务。规划部门全面完成试点 个调”的制度,防止纸上谈兵和朝令夕改,变管理缺位为 管理规范: 村的规划编制,并实行“三下乡”活动:送规划、送住宅图纸、 送指导意见。 其一,加强规划的宣传力度。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主体,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大规划法及各级各类规划的宣传 力度,使农民逐步认识和接受规划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各种 规划要求,自觉抵制违章建设、乱搭乱盖和强占农田等现 象。 结束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套用,也不是 没有经验可参照。国内的、国外的、本市的经验都需要研 究。实际上我们市内就有很多很好的先进经验:如罗田的 其二,提高各级领导尤其是乡镇干部的规划意识。建 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除了依靠各级规划管理人员的辛勤 工作外,还应该得到乡镇领导干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这就 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规划意识,充分认识规划的重要性和 必要性,理解规划工作的艰巨性,自觉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 规划法的权威性。 文明垸落建设,蕲春、英山的中心村建设,黄州区、黄梅的集 镇型新农村建设,团风的山区新农村建设,值得我们总结、 归纳和推广。我们既要深刻汲取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教训,又要总结归纳本市的眼前的经验,把农村发展纳入整 个现代化进程,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 步推进,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 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 其三,健全完善管理机构。有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必须 有一支健全的管理机构来执行。当前,在农村税费改革和 乡镇机构改革之后,撤销了城建办(所),使村庄和集镇建设 管理出现真空,现状情况是管理无机构,经费无来源,建设 无秩序,脏乱差情况严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须加强村 庄建设和规划管理,明确乡镇规划建设管理的职能,落实管 理人员和职责。 参考文献: [1]湖北省建设厅有关村庄规划编制的技术守则[Z]. 2O06,3.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J].小城镇建设,2O05, (12):16—21. 其四,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进一步完善农村村民建 房的审批和登记制度,逐步提高“一书一证”的办证率。加 强规划管理,打击违法建章建设。违法建设是规划大敌,要 [3]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决定Ez].2OO6. [4]汪光焘.认真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J].城 市规划学刊,2005,(4):1—3. 让违法建设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其五,坚持按规划实施。现在各级政府、各个部门都在 努力增加对农村的投入,特别是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但投入 不在于多,关键在于按村庄规划去投入,坚持先规划后建 [责任编辑:张孝忠】 (上接74页)师法》等法律,作为对教职工普法教育的重要 内容;要通过精心组织广大会员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参加重 年老体弱多病教职工档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深入开展 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大节日和庆祝活动,使教职工受到形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 育;要坚持以师德为核心,青年教师为重点,努力促进教师 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三是在开展以劳动争议调处 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援助活动中,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大 参考文献: [1]薛志芬.试论新时期高校工会的主要职责和建设 [J].工会博览,2005,(23). [2]谢振安.高校工会要在履行职能中保持党的先进性 [N].光明日报,2O05—11—29. [责任编辑:胡亚学】 兴求真务实之风,一切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为求实、求公正 维权奠定基础,既要维护学校改革的全局利益,也要维护教 职工个人的合法权益,从而促进学校的各项改革和谐、持续 地发展。四是在开展以保障互助为主要内容的送温暖活动 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积极开展教职工互助补 充保险和互助互济活动,要建立生活困难教职工以及劳模、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