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操作规程
1、混凝土的拌制
拌制混凝土配料时,各种衡器应保持准确。对骨料的含水率应经常进行检测,雨天施工应增加测定次数,据以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计量器具应定期检定,经大修、中修或迁至新的地点后,也应进行检定。
对于在施工现场集中搅拌的混凝土,应检查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混凝土拌和物应拌和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
检查混凝土拌和物均匀性时,应在搅拌机的卸料过程中,从卸料流的1/4至3/4之间部位,采取试样,进行试验。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应按要求检测混凝土各项性能。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取样检测。使浇筑工作不间断并使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时仍保持均匀性和规定的坍落度。
3、采用泵送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混凝土的供应必须保证输送混凝土的泵能连续工作。输送管线宜直,转弯宜缓,接头应严密,如管道向下倾斜,应防止混入空气,产生阻塞。泵送前应先用适量的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浆润滑输送管内壁。泵送间歇时间不宜超过15MIN。在泵送过程中,受料斗内应具有足够的混凝土,以防止吸入空气产生阻塞。
用搅拌运输车运输已拌成的混凝土时,途中应以2-4r/min的慢速进行搅动,混凝土的装载量约为搅拌筒几何容量 2/3。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发生离析,严重泌水或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第二次搅拌,一次搅拌时不得任意加水,确有必要时,可同时加水和水泥以保持其原水灰比不
变。如二次搅拌仍不符合要求,则不得使用。
4、混凝土的浇筑
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筑。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模板如有缝隙,应填塞严密,模板内面应涂刷脱模剂。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
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从高处直接倾卸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当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下落,倾落高度超过10M时,应设置减速装置。在串筒出料口下面,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M。
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以上。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300MM.
振捣:浇筑混凝土时,除少量塑性混凝土或振捣棒无法进入的部位可用人工捣实外,宜采用振动器振实。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每一处振动完毕后应边持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应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现平坦、泛浆。
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应凿除处理层混凝土表面的水泥。在浇筑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拢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真空吸水措施将水排除,继续浇筑。
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混凝土裸露面应及时进行修整、抹平,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
或拉毛。
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在混凝土内埋设冷却管通水冷却。
一般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的表面。混凝土面有模板覆盖时,应在养护期间经常使模板保持湿润。
当气温你于5时,应覆盖保漫,不得向混凝土面上洒水。
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当设计无要求时,温差不宜超过25C。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