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七 单 元 教 学 计 划
教材分析: 本组选编的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发生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读来令人难以忘怀。《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和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跑进家来的松鼠》介绍一只可爱的松鼠来到“我”家后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表达了我们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最后一头战象》再现了战象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金色的脚印》则通过正太郎与狐狸一家之间的传奇故事,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了爱的力量,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字写字,能够认写19个生字,并正确读写“塑料、乐谱、企盼、干脆、埋葬、气概”等词语。 2.学习作者写作的方法,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感人至深的情感。 能力与方法: 3.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4.学习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动物身上体现的优秀品质。 2.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单元课时安排:
《老人与海鸥》2课时 《跑进家来的松鼠》1课时 《最后一头战象》2课时 《金色的脚印》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七》3课时 《回顾·拓展七》1课时 课时计划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和课题: 21 老人与海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的8 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 学习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与动物的美好情谊。 教学重点: 1 .体会人与动物的美好情谊。 2 .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方法: 朗诵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和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设计思路
播放动物的视频短片。 二、导入新课 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在这一单元,我通过这两个环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学生通读全文,看看在预习的基础上还有哪些字词没弄懂的? 2.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巡视,收集学生学习情况,以便进行指 导。 3.集体交流: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忙解决。 4.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可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作两部分。 三、再读课文,质疑 1.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你训练本单元的特别感动?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问。在文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学生的疑问。教师注意收集、整理。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预习《老人与海鸥》 课后作业: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21.老人与海鸥 老人 爱 爱 海鸥 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课后小记:
重要的学习方法
课时计划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和课题:21 老人与海鸥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理解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2.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情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方法: 品读法 教具和学具: 课文插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的真情。 二、学习1至13自然段。 读思结合 设计思路
1.从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勾画出 相关的语句,进行批注。 2.集体交流:抓住重要段落,进行理解。 (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 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 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2)“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 听,原来是亲呢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 沙”“公主”„„(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昵,对 海鸥的爱。) (3)“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退色的过时布衣„„”从老人的 外表描写,你能感受什么?(勤俭的老人,却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 这是源于老人对海鸥的爱。) 3.再读1至1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指导朗读,感 受老人对海鸥的爱。 三、学习第二部分 1.读14-19自然段,思考: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 不到的事情?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情? 汇报结果可能是:“意想不到的事情”(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自主学习后汇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海鸥纷纷落地,报 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肃立不动,我们收遗像时,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海鸥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丰富,他们和老人建立的深厚的感情,他们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感到伤心、难过。) 2.再读课文,在书的空白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三、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用一、两句话写一写。(学生可就在书上写,然后集体交流。) 四、拓展:交流收集的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深化对本单元主题的认识:人类爱护动物,动物回报以爱。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预习《 22 跑进家来的松鼠》 课后作业: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就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友好相处提出建议。就以上内容写一篇习作。 板书设计: 21. 老人与海鸥 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老人对海鸥的亲昵 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课后小记:
课时计划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和课题: 22.跑进家来的松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2.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和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题入手,了解大意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思路 问题切入课2.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预设:我家有只松鼠;题,引起学生松鼠是自己跑来的;松鼠活泼可爱„„) 的兴趣。 3.预习后你一定有了更多收获,现在分组交流,组长记录要点, 各组选一名同学汇报预习情况。要求:不重复前面同学的发言,可以 提出疑问。(汇报过程中,扫除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二、根据提示,拟订提纲 1.读自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整体感知 2.指导学生拟订自学提纲。(原则:尽量考虑听说读写多方面 的训练。) 三、指导阅读,体会情感 1.快速浏览课文,根据提纲自学课文。
2.分组交流学习情况。 3.集体交流: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 么? 学生可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汇报,也可先汇报自己最感兴趣的内 容;可先交流事件再谈感受,也可夹叙夹议。 (预设:松鼠千方百计储存冬粮,把糖、面包皮什么的叼到大柜 顶上;松鼠把我们采来的鲜蘑菇晾上了;天冷了,松鼠用我们的手套 头巾垫窝„„从中体会到松鼠的可爱以及家人对松鼠的喜爱„„)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四、朗读深化,学习表达方法 1.快速阅读,找出你认为最能表达我们一家与松鼠感情的部分,有感情朗读,想象作者怎样把这种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2.交流作者表达方法。 3.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及自己观察的情况,进行口语交际训练:XX与XX的故事(可以是我与小动物也可以是别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预习《 23 最后一头战象》 课后作业: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22.跑进家来的松鼠 松鼠在我家的三件趣事 松鼠的可爱 家人对松鼠的喜爱 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课后小记:
课时计划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和课题:23 最后一头战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的28 个生字, 会写11 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 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 写具体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与动物的美好情谊。 教学重点: 1 .体会人与动物的美好情谊。 2 .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体会人与动物的美好情谊。 教学方法: 讲解法、朗诵法 教具和学具: 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设计思路 1.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 (《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 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激趣、写作背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景 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如: 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最后一头战象 怎么样了?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孩子们刚才很会思考, 提出了这些很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临旧 地──自掘坟墓。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训练快速浏览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的能力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如:浴血搏杀、泣不成声„„ 嘎羧为什么不搬东西,整天优哉游哉的?)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预习《23 最后一头战象》 课后作业: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英雄垂老 重披战甲 重临旧地 自掘坟墓 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课后小记:
课时计划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和课题:23 最后一头战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过程与方法 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与动物的美好情谊。 教学重点: 1 .体会人与动物的美好情谊。
2 .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方法: 品读法 教具和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说印象 设计思路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问题,并一起解决了问题。学到这儿,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可 能有“善良”“怀旧”“坚强”“忠诚”“英勇”等,根据学生的回 答,老师可以做简单的整理,以便明确下一步的研读目标) 二、研读语句,细感悟 1、文中哪些语句的描写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请你快速读读 课文,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品一品。(学生自由研读,教师巡视,有难度的句了解学习情况,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2、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3、集体交流: (1)从哪些语句感悟到嘎羧“怀旧”“善良”? 生读相应句子汇报: 子,用多媒体展示当时的时代背景。 “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 农丁,呕呕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 楼。”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 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象是见到久别重逢 的老朋友。” “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村子走了三圈。” “它站在江边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
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2)汇报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语句。 “象鞍上留着弹孔,似乎还有斑斑血迹──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 的气概。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 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为什么战象见到战斗过的象鞍那么激动?为什么战象披挂上象 鞍又显得那么英武豪迈?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给嘎羧 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 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 (3)从哪些地方又感受到这头战象的“忠诚”? 生汇报“战象走向百象冢,和并肩战斗的战友躺在了一起”部分。 (4)课文里还有令你感动、令你深思的语段吗?请有感情地读 一读吧。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1、此时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赞颂这位可歌可泣的英 雄呢?请写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写下你最诚挚的赞颂吧。(学生练笔, 集体交流) 2、这篇课文与我们刚刚学习过的《老人与海鸥》一课有那些相 同的地方? 3、 引导学生从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和课文都有具体的描写两方 面进行比较,再次体验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文章写真实写具体的方 法。 四、推荐作品 像这样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故事的文章还有很教师帮学生找多,孩子们下去可以再看看《第七条猎狗》、《再被狐狸骗一次》、资料 《义犬复仇》。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预习《24 金色的脚印》
课后作业: 1.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小练笔: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选择一个场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善良 忠诚 英勇 坚强 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课后小记:
课时计划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和课题: 24 金色的脚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2.过程与方法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和学具: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设计思路 1、谈话:同学们,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以及你的生活经验中,狐复习回顾 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学生简单谈对狐狸的印象。) 那么,通过昨天对24课的预习,狐狸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 象呢?请用一两个词或一句话说一说。 2、是什么让同学们对狐狸的印象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我们一 起学习课文《金色的脚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声自读课文及阅读提示,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了解故事 大意,并勾画出重要提示。 2.汇报初读情况。 (1) 本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小组合作完成。 (2) “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尝试拟订自学提纲。 (相机板书关键词) 预设提纲: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①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 些什么?②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交流读后 的感受。 (3) 说说你还有什么问题?
预设可能提出的问题: “我”为什么要帮助救狐狸?课文结尾 及题目有什么含义?„„ 补充提纲3.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4.思考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 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1.根据自学提纲思考,勾画圈点作批注;思考完毕可与小重点学习,描组同学交流。 2.集体讨论交流: 写的精彩之处。 (1)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老狐狸夫妻俩设“调 虎离山”之计营救小狐狸;老狐狸深入“虎穴”做窝喂养、营救小狐 狸。) 老狐狸营救小狐狸的过程中,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通过交流, 朗读,体会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爱的伟大。) (2)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课文的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 (3)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 行探讨。 “金色的脚印”表面意思是阳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脚印。 深层次看,“金色”一般用来形容那些十分珍贵、有意义或值得纪念 的东西,在这里指狐狸一家得到人们的关心而团聚,又开始了它们美 好的生活;这脚印,不仅包含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以及它 们对人类的友善,也包含着人类对其他生命的珍重与爱护。 3.教师小结:动物是可爱的,友好的,更有感情的。当人类施 惠与它们时,它们会全力报答人类对它们的爱护和尊重。当动物对人 类流路感情时,一点也不亚于人类对人类流露的感情,而这份感情更 让人感动和珍惜。 四、课外延伸,升华主题 你能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人与动物的故事?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预习《 口语交际•习作七》 课后作业: 课外练笔:(二选一)①你与小动物之间最能体现真情的一个片段;②课文情节生动,有不少的地方都给我们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小练笔。如:正太郎在去牧场的路上从悬崖上摔了下去,失去了知觉,他是怎样被救的呢?正太郎与小狐狸一家分别的情景一定十分感人,能把它写具体吗? 板书设计: 24* 金色的脚印 小狐狸(被捉) 奶 桩 回 喂 木 放 要 咬 老狐狸 送食 正太郎 (聪明、善良) 搭救 (善良) 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课后小记:
课时计划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和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七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说说自己知道的动物故事,让同学从你描述的故事中体会动物的情感,加深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 2. 过程与方法 根据图片报道,进行合理的想象,编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谈自己遇到的有关伤害动物的故事,并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练习运用自己知道的知识和充分的理由劝阻别人不要伤害动物,激发学生关心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和学具: 搜集有关动物的故事以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出课题: 设计思路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许多有关动物的故事,我们 对动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再来谈论与动物有关的话题。 2.明确话题要求,自主选择话题。 (1)指名读口语交际的内容,明确每一个话题的具体要求。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说,做好交流准备。 3.指导口语交际:话题一 选出自己喜欢的话题 (1)老师讲一个动物故事。学生听后说说自己印象深的部分, 或者说说对故事角色的认识。 (2)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动物故事。 你知道哪些动物的故事?在众多的故事中,哪一个给你留下深刻 印象,你就讲哪一个故事。(启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交流 内容:一是自己家喂养的动物的故事;二是亲戚朋友家喂养的动物的
故事;三是从阅读的书籍报刊中知道的动物的故事;四是从电视或网 络中看到的动物的故事。) (3)在进行话题一的交际时注意把故事介绍清楚,小组内的成 员可围绕这个故事进行评议和讨论。 4.话题二: (1)如果你是小明,你将怎样劝说爸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注重口语交际面选择理由进行劝说:一是自己知道的动物是我们人类朋友的故事;的训练 二是伤害动物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危害;三是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四 是动物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五是动物也是有丰富的感情世界。) (2)你还知道那些伤害动物的事?遇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做? (启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事件:一是自己身边看到的听到 的事;二是从书籍报刊中看到的事;三是从电视网络新闻广播中看到 听到的事。) (3)这个话题我们可以怎样进行口语交际呢?(启发学生采用 情景模拟对话练习,话语要清楚明白,要有说服力,表演时要注意体 态、表情等。) 三、小组内讨论交流: 选择话题一的小组,从小组中选择一个最好的故事准备在全班交 流。 选择话题二的小组,分好角色进行模拟对话,从小组内选择两位 同学准备在班内交流。 四、召开动物故事会 1.选择五个小组推荐的五名同学讲故事。 2.讲完后,学生评价,谈感受。 五、模拟场景,分角色进行对话 选择两组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注意表情、动作、神态。 1.对话完毕,学生评价。 引导学生会倾听,能针对别人的发言有重点地表达。 2.学生补充有关伤害动物的故事,并谈一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 怎么做。 引导学生从倾
六、教师总结: 听、表达、应同学们,通过今天的交流,我们又知道了许多与动物有关的故事,对等各个方面我们还知道目前还存在许多伤害动物的事件。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进行评议。 要继续搜集有关动物的故事,我们还要带头宣传保护野生动物,让动物永远和我们人类友好相处。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预习《回顾•拓展七》 课后作业:练习写一篇保护动物的作文 板书设计: 保护动物 动物是我们人类朋友 伤害动物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危害 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 动物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动物也是有丰富的感情世界 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课后小记:
课时计划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和课题:回顾•拓展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将本组课文与以前学习过的描写动物的课文从内容和写法上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在阅读中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积累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相关的动物书籍,继续了解动物故事,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做好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延伸。 教学重点: 描写动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一两件事写出动物的特点。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 教具和学具: 准备丰自恺的《白鹅》、老舍的《猫》、布封的《松鼠》进行阅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第一课时 一、复习 先在小组内完设计思路 1.我们以前学习过许多描写动物的课文,例如丰自恺的《白鹅》、成,然后举手布封的《松鼠》、老舍的《猫》,同学们还记得课文的内容吗?(学发言。 生简单交流) 2.现在我们再次阅读这些文章,感受一下课文的内容和写法。 (学生再次自主阅读《白鹅》《猫》《松鼠》) 创设情境激3.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也是描写动物的文章,现在同学们再次趣。 快速浏览一下,回顾课文的内容和写法。(学生浏览本组课文)
4.本组课文和以前学习的描写动物的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 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5.班内交流汇报 6.教师总结 我们阅读课文,要善于比较,在比较中总结,在比较中反思,这 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 一、 日积月累 引入:以前我们积累了一些古诗,今天咱们一起再积累一首古诗, 它叫《马诗》,我们要比一比,看谁背诵得最快。 二、教学课外书屋 1.老师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的精彩片段 2.学生交流听后感受。 3.如果有学生已经看过,可以介绍自己阅读的内容和感受, 回忆中学习写作方法。 4.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引起学生 的读书兴趣。 5.拓展阅读:《动物来自好人这一边》、《我最喜欢的一张照 片》、《阿布,我的大象哥哥》 6.交流阅读体会。 7.老师向学生推荐动物文学书目。 8.要求学生课外到图书馆和书店寻找这些书籍,利用课外时间 阅读。准备读书交流会。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预习《25 伯牙绝弦》 课后作业:阅读:《动物来自好人这一边》、《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阿布,我的大象哥哥》 板书设计: 丰自恺的《白鹅》 布封的《松鼠
老舍的《猫》 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课后小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