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机器人工程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机器人工程

来源:筏尚旅游网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

(备案专业适用)

学校名称(盖章):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学校主管部门:北京市 专业名称:机器人工程 码:080803T

所属学科门类及专业类:自动化 学位授予门类:工学 修业年限:4年 申请时间:2016年6月 专业负责人:许宝杰 联系电话:82427155

教育部制

 

目 录

 

1.普通高等学校增设本科专业基本情况表 2.学校基本情况表 3.增设专业的理由和基础 4.增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 6.教师基本情况表 

7.主要课程开设情况一览表 8.其他办学条件情况表 9.学校近三年新增专业情况表    

填表说明

 

⒈ 本表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增设《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内专业(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除外)。 

⒉ 申请表限用A4纸张打印填报并按专业分别装订成册。 ⒊ 在学校办学基本类型、已有专业学科门类项目栏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对应的方框中画√。 ⒋ 本表由申请学校的校长签字报出。 ⒌ 申请学校须对本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1.普通高等学校增设本科专业基本情况表

码 修业年限 学校开始举教育的年份 学校本年度 其他拟增设的 专业名称 拟首次招生时间 及招生数 师范专业标识 (师范S、兼有J) 080803T 4年 1978 专业名称 学位授予门类 现有本科专业(个) 机器人工程 工学 36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校已设的相近本、自动化(1986) 专科专业及开设年份 机械电子工程(2013) 五年内计划 发展规模 所在院系名称 2016年,30人 90人 机电工程学院 自动化学院 高等学校专业设置评议专家组织审议意见 (主任签字) 学校审批意见(校长签字) 年 月 日 (盖章) 年 月 日 高等学校 主管部门形式 审核意见(根据 是否具备该专业办学条件、申请 材料是否真实等给出是否同意 备案的意见) 年 月 日 (盖章) ⒉学校基本情况表

学校名称 邮政编码 学校办学 基本类型 在校本科生总数 已有专业 学科门类 专任教师总数(人)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由原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北京信息工程学院两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合并组建。学校主动适应北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立了以工学为主体、工管理法多学科协调发展,努力建设在电子信息、现代制造与光机电一体化、知识管理与技术经济等领域特色鲜明,培养创新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教学科研协调发学校简介和 历史沿革 需加页) 展,高水平多科型大学的发展目标。 学校现有36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北京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9项。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100192 学校地址 校园网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小营东路12号 www.bistu.edu.cn □部委院校 ■地方院校 ■公办 □民办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大学 □学院 □学院 108 专业平均年招生规模 76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管理学 □艺术学 828 专任教师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所占比例 394 (47.6%) 学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近五年以(300字以内,无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注:专业平均年招生规模=学校当年本科招生数÷学校现有本科专业总数

3.增设专业的理由和基础

(简述学校定位、人才需求、专业筹建等情况)(无需加页) 学校定位 我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是立足北京、服务首都、面向全国,主动适应北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创新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注重突出在电子信息、现代制造与光机电一体化、知识管理与技术经济等领域的优势和特色。  人才需求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许多国民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中国机器人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迫切需要大量全面掌握机器人及应用技术,能从事机器人及系统设计、制造、检测与维修、生产运行与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中国制造2025、国家“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三五”规划均明确提出振兴制造业的发展战略,将机器人产业列为国家十大战略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机器人工程和技术方面的人才非常缺乏,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将迅速增长。  专业筹建 多年以来,我校一直坚持开展“机器人技术”方面的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工作。 教学方面,目前学校设置的与机器人技术相关的本科专业有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其课程体系中均设置有与机器人技术密切相关的课程,如机器人概论、机器人学、机器人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同时还设有机器人技术相关的机械类、电工电子类、传感与检测技术类、自动(机器化装置与仪器类、智能控制类等各类课程。此外,还与北理工合作开展“双培计划”人制造方向)联合培养本科生;在全校范围内开办了“机器人特长班”,开设了机器人设计与制作、机器视觉、轮式机器人、类人足球机器人设计与实践、智能工厂中的机器人应用等14门课程。同时,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及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成效显著,其中机器人足球队(Water队)在最近7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型组足球机器人比赛中荣获4届世界冠军、2届亚军,受到社会和同行的广泛关注,电视台、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直播、采访和深度报道。教学成果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学科建设及科研方面,拥有“机械电子工程”北京市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仪器科学与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等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其中机器人技术方向一直是我校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拥有现代测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机电系统测控、传感技术、信息与通信系统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与仪器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所等学科科研基地。在机电装备安全监控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光电与视觉测量、精密测量与光机电系统等方面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及全国行业科技奖励30余项。 实验教学条件方面,拥有机械工程、电子信息与控制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包括工程训练中心、机械设计与CAD、控制工程、电气工程、机电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等实验室,拥有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实验室面积近8000㎡,设备仪器总值约为5600万元,实验条件达到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此外,还拥有校大学生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和机械工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2个北京高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 师资队伍方面,在机器人技术专业方向上已拥有一支实力很强的教学团队,有教师20余人,其中教授8人,兼职博导2人,硕导1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75%,博士学位教师占90%。拥有北京市教学名师2名。 综上所述,我校在机器人专业方向的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等方面已经有了长期的积累和积淀,具备了开设“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基础和条件。  4.增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包括培养目标、基本要求、修业年限、授予学位、主要课程设置、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主要专业实验、教学计划等内容)(如需要可加页) 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各类机器人系统的工程设计、开发及应用,培养掌握各类现代机器人机构及控制系统设计、研发、集成应用以及检测与维修、生产运行与管理等技术,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 基本要求 (1)具有基本的科学素养和思维方法,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知识; (2)掌握机器人机构设计、机电控制、传感检测、智能控制等基础专业知识和技术; (3)掌握机器人产品及系统的设计、开发、制造、运行、试验与管理使用和维修技术; (4)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开发和解决工业机器人产品及系统实际生产过程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5)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6)具有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具备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组织管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 修业年限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4年,每学年两个学期,每个学期20周,实行弹性学制,即修业年限为3—6年。  授予学位 符合《学位条例》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 主要课程设置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计算机软件基础、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测试技术与信号分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液压和气压传动、机电传动控制、机器人学、机器人感知技术、机器人运动控制等。 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物理实验、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综合电子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计算机控制技术综合实验、机器人感知技术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机器人设计与制作、工业机器人技术综合实训、智能制造与机器人运用实训、竞赛机器人综合实训、创新创业实践训练等。  教学计划 详见如下“机器人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表”。 机器人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表 教育层次 课程课程性类别 质 学时数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3 3 2 4 4 16 3 2 11 3 3 3 6.5 4 4 4 4 5 5 4 3.5 2 2 2 总学时 48 48 32 128 256 2周 176 48 48 48 104 80 80 56 2周 2周 2周 理论 36 36 22 48 128 224 48 176 48 48 48 104 52 48 48 48 72 72 58 实验/实践 12 12 10 16 32 12 16 16 16 8 8 6 56 上机 修课学期 1 3 4 5 备注 学分要求 1BH07001 1BH07002 理论1BH07003 (含课内1BH16001 必实修 践) 1BL10006-9 1BL08001-4 通识教育 1BH11004 实践1BS07002 环节 第一模块 第二模块 理论(含选课内修 实践) 第三模块 第四模块 第五模块 第六模块 第七模块 1BL09001-2 1BL09007 1BL09009 0BH09901 理论(含课内实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大学体育(1)-(4) 大学英语(1)-(4) C语言程序设计A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 自然科学与信息技术 经济管理 人文社科 创新创业 艺术与体育 跨文化沟通与交流 卓越工程师素质教育 高等数学A(1)(2) 线性代数A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2周 2 35 1-4 1-4 16 1-7 1-2 2 4 3 2-3 3 3 4 1 3 4 4 2-3 2 5 4 1 5 至 少 8 学 分 9.5 56.5 1BL09013-14 大学物理A(1)(2) 0BH20032 0BH20012 0BH20021 0BH01003 0BH01901 0BH01902 0BH03901 1BS09001-2 电工技术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 工程制图 工程力学 机械设计基础 自动控制原理 物理实验A(1)(2) 金工实习 电子工艺实习A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学科基必础修 教育 1BS12001 实践环节 0BS20053 0BS01901 教育层次 课程课程性类别 质 学时数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2 2.5 3 2.5 2.5 3 3 3 3 1 2 2 2 1 总学时 32 40 48 40 40 48 48 48 48 2周 2周 2周 2周 2周 理论 32 32 34 32 34 48 40 4 36 32 32 32 24 32 36 32 32 24 32 32 28 实验/实践 8 14 8 6 8 8 8 8 12 8 8 8 8 4 32 32 上机 12 修课学期 5 5 5 5 6 6 6 6 5 1 4 5 6 7 8 3 6 6 5 7 7 7 7 7 6 7 备注 学分要求 0BH01602 理论(含课内实践) 必修 0BS03307 0BS20044 实践0BS03308 0BH01111 0BH03905 0BH01112 0BH01905 0BH03907 工业机器人系统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测试技术与信号分析 电力电子技术 液压和气压传动 机器人学 机电传动与控制 机器人感知技术 计算机软件基础 专业认识与实践 综合电子设计 计算机控制技术综合实验 机器人感知课程设计 生产实习 毕业设计 工程技术创新导论 专业英语阅读 数字信号处理 机器人建模与仿真 嵌入式系统 机器人运动控制 170 12 16.5 24.5 环节 0BS03302 0BS03309 0BS03311 专业 0RL03102 0RH03311 0RH17901 0BH01605 理论(含课内实选 修 0RH03908 践) 0BH02908 ORH03303 实践 0RH03324 0BH01907 8.5 17周 2 2 2.5 2 2.5 3 32 32 40 32 40 48 40 40 32 40 32 32 2周 2周 32 32 移动机器人定位与导航技术 2.5 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 智能机器人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移动机器人通信技术 人机工程学 机器人设计与制作 工业机器人技术综合实训 智能制造与机器人运用实训 竞赛机器人综合实训 创新创业实践训练 毕业总学分 2.5 2 2.5 2 2 4 2 2 2 2 7 5--7 6 7 至少6学分 4--7 5--7 5.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

性 别 姓名 许宝杰 出生年月 第一学历和最后学历1960.11 行政职务 副校长 最后学历 博士 男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第一学历 本科 1982.7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毕业时间、学校、专业 2006.9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主要从事工作与研究方向 机电一体化系统技术及应用、机电系统测控技术与应用 本人近三年的主要成就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17 篇;出版专著(译著等)0部。 获教学科研成果奖共1项;其中:国家级0项,省部级1项。 目前承担教学科研项目共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 项。 近三年拥有教学科研经费共78万元,年均26万元。 近三年给本科生授课(理论教学)共104学时;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共15人次。 序号 成果名称 最具代表性的教学科研成果 2 现代仪器制造柔性研发平台的创建及系列产品开发与应用 光电分析仪器数字化智能化系列产品的开发及其研发平台构建 项目名称 高速龙门五轴加工中心 变工况风力发电旋转机械的故障特征趋势预示方法研究 基于数据的机电设备多变换域非线性故障预测理论方法研究 课程名称 测试技术 机器人学 人工智能技术基础 签章: 等级及签发单位、时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证书号:2007-J-216-2-10-R08),2008.1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证书号:0603021-012)2007.1 项目来源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分项目 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授课对象 本科生 研究生 研究生 人数 60 15 20 起讫时间 2010-2012 经费 20 本人署名位次 1 8 12 序号 目前承担的主要教学科研项目 3 2 1 本人承担工作 主持 2012-2014 50 主持 2010-2012 36 主要成员 序号 目前承担的主要教学工作 2 3 教学管理部门审核意见 1 学时 40 32 32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专业选修 专业选修 授课时间 每年秋季 每年春季 每年春季 5.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

姓名 黄 民 性别 出生年月 第一学历和最后学历毕业时间、学校、专业 主要从事工作与研究方向 男 1965.6 专业技术职务 行政职务 教 授 院长 第一学历 最后学历 学士 博士 1987年7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制造电子检测与控制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7年6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矿山机械专业获博士学位 从事机械电子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机电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机器人控制技术。 本人近三年的主要成就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 18 篇;出版专著(译著等)0 部。 获教学科研成果奖共 5项;其中:国家级 1项,省部级 3项。 目前承担教学科研项目共 1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2项,省部级项目 2项。 近三年拥有教学科研经费共 258 万元,年均86万元。 近三年给本科生授课(理论教学)共 208学时;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共 21人次。 序号 1 最具代表性的教学科研成果(4项以内) 3 4 序号 目前承担的主要教学科研项目(4项以内) 3 4 序号 目前承担的主要教学工作(5门以内 1 2 3 4 教学管理部门审核意见 轨边声学诊断系统开发 机械工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课程名称 机械控制工程 测试技术与实验方法 工程测试与信号分析 学科前沿讲座 签章: 授课对象 本科生 本科生 研究生 研究生 企业项目 校级教学建设项目 人数 60 60 40 50 2014-2016 2016.1- 2016.12 学时 40 48 32 4 30万元 130万元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主持人 负责人 授课时间 秋季 2013年 秋季 春季 2 1 复杂机电装备运行安全保障及故障预报技术 机电设备故障预报及安全保障信息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项目名称 千台国产加工中心可靠性提升工程—使用可靠性研究 教师队伍建设-组织部高创计划教学名师(市级)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颁奖单位:教育部,2013.1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014.10 项目来源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 组织部高创名师项目 起讫时间 2013-2016 2016.1- 2016.12 经费 96万元 20万元 2 2 本人承担工作 主持人 负责人 2 成果名称 强化特色,服务首都,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建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等级及签发单位、时间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颁奖单位:,2014.9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2013.9 本人署名位次 4 1 5.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

性别 姓名 张奇志 出生年月 第一学历和最后学历毕业时间、学校、专业 主要从事工作与研究方向 1963.4 行政职务 副院长 最后学历 博士 学士:1986.7、吉林大学、力学 博士:1996.4、东北大学、矿山建筑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方向: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 本人近三年的主要成就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 15 篇; 出版专著(译著等) 1 部。 获教学科研成果奖共 0 项;其中:国家级 项, 省部级 项。 目前承担教学科研项目共 3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1 项,省部级项目 0 项。 近三年拥有教学科研经费共 120 万元, 年均 40 万元。 近三年给本科生授课(理论教学)共 124 学时;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共 20人次。 序号 1 成果名称 双足机器人半被动行走固定点全局稳定性分析 基于脉冲推力作用的双足机器人半被动行走 基于Kinect的三维视觉里程计的设计 Active control of impulsive noise with symmetric α-stable 4 distribution based on an improved step-size normalized adaptive algorithm 目前承担序号 的主要教学科研项目(4项以内) 2 序号 目前承担的主要教学工作(5门以内) 1 2 3 4 教学管理部门审核意见 机器人学 机器人控制 最优化方法 模式识别 1 项目名称 基于形态改变的多体空间系统动力学建模、运动规划与最优控制 智能机器识别系统开发研究 课程名称 项目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横向 授课对象 本科 研究生 研究生 研究生 起讫时间 经费 本人承担工作 主要参加人,排名第三 负责人 授课时间 每年1次 每年1次 每年1次 每年1次 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2015.5 等级及签发单位、时间 工程力学、2013.6 本人署名位次 1 男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第一学历 本科 最具代表性的教学科研成果(4项以内) 2 东南大学学报、2013.7 1 3 计算机应用、2014.8 2(学生第一) 2 201501-201812 75 201410-201612 人数 60 10 20 15 学时 40 32 32 32 50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必修 必修 签章 5.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

姓名 吕勇 性别 出生年月 男 1971.2 专业技术职务 行政职务 教授 副院长 第一学历 最后学历 本科 博士 第一学历和最后学历毕业时间、学校、专业 主要从事工作与研究方向 第一学历:1993.7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精密仪器专业,工学学士; 最后学历:2015.6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工学博士 光电检测技术与精密光机电系统 本人近三年的主要成就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 18 篇; 出版专著(译著等)0 部。 获教学科研成果奖共0项;其中:国家级 0 项, 省部级 0 项。 目前承担教学科研项目共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0项,省部级项目2项。 近三年拥有教学科研经费共 306 万元, 年均 102 万元。 近三年给本科生授课(理论教学)共198学时;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共 8 人次。 序号 最具代表性的教学科研成果(4项以内) 2 3 4 序号 1 2 1 成果名称 Application of optical switch in precision measurement system based on multi-collimated beams 基于多准直光的六自由度测量方法 精密谐波齿轮柔轮扭转刚度测试与分析 一种***装置和方法(国防专利) 项目名称 基于***** 舱门**** 高精度角度光电测量技术开发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制度设计 课程名称 光电检测技术 光电检测技术 现代电子技术及应用 项目来源 总参四部“十二五”预研项目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军863”子课题 企业委托横向项目 北京市教委重点教改项目 等级及签发单位、时间 本人署名位次 1 1 1 1 本人承担工作 负责人 负责人 负责人 Measurement,2015.01 激光与红外工程,2014.12 机械传动,2013.12 国防专利,2015.04 起讫时间 2011-2015 2015-2017 2013.6- 2014.9 2015.3- 2016.12 经费 180 220 41 目前承担的主要教学科研项目(4项以内) 3 4 10 负责人 目前承担的主要教学工作(5门以内) 序号 1 2 3 授课对象 本科生 研究生 本科生 人数 60人/年 45人/年 60人/年 学时 48 40 48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 授课时间 每年 每年 每年 教学管理部门审核意见 签章 6.教师基本情况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专业技术职务 第一学历毕业学校、专业、学位 浙江大学,机械1 许宝杰 男 56 教授 制造及自动化,学士 南京理工大学,2 黄民 男 51 教授 机械制造电子检测与控制,学士 辽宁工程技术大3 王久和 男 57 教授 学、电气化、学士 最后学历毕业学校、专业、学位 现从事 专业 拟任 课程 专职 / 兼职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机械电工业机器人系统 制造及自动化,博士 子工程 兼职 中国矿业大学,机械工程,博士 机械电子工程 测试技术与信号分析 专职 北京科技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 电气工程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精密仪器及机械 机械电电力电子技术 专职 4 张奇志 男 53 教授 吉林大学、力学、东北大学、矿山建筑学士 合肥工业大学,工程、博士 机器人学 专职 5 吕勇 男 45 教授 精密仪器,学士 吉林工业大学,机械学,学士 北京航空航天大北京交通大学,光学工程,博士 机器人感知技术 专职 6 王吉芳 女 53 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液压与气压传动 制造及自动化,博士 子工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控制与自动化,硕士 北京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 仪器科学与技术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智能科学与技术 测控技术与仪器 机械电子工程 专职 7 娄小平 女 46 教授 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士 沈阳工业大学、嵌入式系统 机器人运动控制 专职 8 周亚丽 女 48 教授 工业电气自动化、学士 专职 9 陈雯柏 男 41 副教授 东北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学士 山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士 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士 北京邮电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博士 智能机器人 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 机电传动与控制 专职 10 王君 男 38 副教授 北京邮电大学、物理电子学、博士 专职 11 李启光 男 46 副教授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机械工程,博士 专职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第一学历毕业学校、专业、学位 湘潭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士 东北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学士 陕西机械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士 河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士 最后学历毕业学校、专业、学位 现从事 专业 拟任 课程 移动机器人定位与导航技术 数字信号处理 专职 / 兼职 12 李天剑 男 47 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博士 北京科技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 西安理工大学,机械学,硕士 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博士 机械电子工程 智能科学与技术 机械电子工程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机械设专职 13 彭书华 男 40 副教授 专职 14 祁志生 男 47 副教授 机器人设计与制作 专职 15 杨鸿波 男 40 副教授 电工技术基础 专职 高级16 黄小龙 男 39 实验师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制造工艺及设备,学士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学士 哈尔滨理工大中国农业大学,机械设计,博士 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器人建模与仿真 专职 17 燕必希 男 46 副教授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硕士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博士 测控技术与仪器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专业英语阅读 专职 18 王会香 女 39 讲师 学,机械电子工程,学士 北京机械工业学专职 19 刘相权 男 44 讲师 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士 华中师范大学,通讯工程,学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设计,博士 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新能源智能制造与机器人运用实训 竞赛机器人综合实训 专职 专职 20 王茂 男 34 讲师 日本福井大学,机械设计,博士 科学与工程 7.主要课程开设情况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课程名称 电工技术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 工程制图 工程力学 机械设计基础 自动控制原理 电力电子技术 测试技术与信号分析 课程 总学时 64 64 64 64 80 80 64 40 48 40 40 48 48 48 48 32 32 40 48 40 40 64 课程 周学时 5 5 5 5 5 5 5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2 授课教师 杨鸿波 张金龙 高晶敏 杨丽 赵秋玲 高宏 曹荣敏 王久和 黄民 王吉芳 燕必希 张奇志 李启光 吕勇 吴迎年 许宝杰 黄小龙 娄小平 周雅丽 李天剑 王君 祁志生 授课学期 3 3 4 1 3 4 4 5 5 6 6 6 6 6 5 5 5 7 7 7 7 5-7 10 液压和气压传动 11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12 机器人学 13 机电传动与控制 14 机器人感知技术 15 计算机软件基础 16 工业机器人系统 17 机器人建模与仿真 18 嵌入式系统 19 机器人运动控制 20 移动机器人定位与导航技术 21 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 22 机器人设计与制作 8.其他办学条件情况表

专业名称 申报专业副高及以上职称(在岗)人数 是否具备开办该 专业所必需的图书资料 序号 1 具备 15 机器人工程 其中该专业 专职在岗人数 可用于该专业的 教学实验设备 (千元以上) 主要教学设备名称(限10项内) 遥测机器人系统  19 开办经费及来源 其中校内 兼职人数 600 (台/件) 300 1 其中校外兼职人数 3200 0 总 价 值 (万元) 台(件) 型号规格 REBot-V-6R-650-V 购 入 时 间 2016 1 2 组合式拼装机器人  YEMS-0304 1 2016 3 DELT 机器人系统 AP-1130-465S Vsx-1 1 2016 4 全向移动机器人 1 15 2016 2015 5 伺服电机自动控制教学创新型平台 JYCX-ZDKZ 6 智能仿人机器人平台 NMEL-27 2 2016 7 8 9 智能服务机器人平台 模块化机器人套件(标准版/高级版) 无线智能机器人移动平台 NMEI-III UP-INNOSTAR-S /UP-INNOSTAR-A Scout-2 1 2016 14/14 7 2013 2016 10 智能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装置 SET-9000 16 2014 注:若为医学类专业应附医疗仪器设备清单。

9.学校近三年新增专业情况表

学校近三年(不含本年度)增设专业情况 序 号 专 业 代 码 080204 080905 050306T 120703T 本/专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专 业 名 称 机械电子工程 物联网工程 网络与新媒体 质量管理工程 设 置 年 度 2013 2013 2013 20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