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土家古镇----洗车河
教学设计
湘西自治州龙山县第四小学 谭庆华
教学内容:
《走进土家古镇--------洗车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有趣的家乡风情》中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家乡风情中有关地名、建筑、习俗等方面的一些特点,从家乡文化中汲取营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关注、探究土家古镇的兴趣,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在感受家乡风土人情之美的同时,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进而帮助学生认识祖国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教学准备:实地拍摄制作有关土家古镇洗车河的DVD光盘。 教学过程:
一、感知平台
1、现场采访: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暑假都去过哪些地方?(学
生自由回答) 2、观察发现
①出示课件:祖国部分著名风景区图片,学生随图片的依次展示而回答这些都是祖国的哪些地方?
②自然引入本课主题:出示古镇洗车河全景录像。 问:知道这是哪里吗?
师:对!这就是我们家乡古镇洗车河,是不是有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那我们就走进古镇去看看。(师板书课题:走进土家古镇------洗车河)
③通过观看录像,你们对洗车河的第一印象如何?知道这个地方为什么叫洗车河吗?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学习者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学习,在生活中学习生活。由采访到观察,进而引发讨论:这个地方为什么叫洗车河?认识到土家古镇与众不同的美。既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又能激发学生获取新的经验。这种“准生活”情境的巧妙引领和创设,重在引导学生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的参与活动。〕
二、认知领域
1、诗情画意
①请同学们随着我们的镜头仔细观察古镇有什么特色?(出示课件:古镇几座大桥的录像)
②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桥呢?(出示课件:全景图上两条河流构成的“Y”字形闪动)
2
③教师小结:因为桥下的河流呈“Y”字形,两条支流在此汇成一条主流,共三条河。河多决定了桥多,古镇全靠桥把三岸连成一市,桥为洗车人民的生活、交通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因为地形酷似武汉,所以,洗车河自古就有“小武汉”的美誉。桥是洗车的一绝,而凉亭桥更是绝中之绝。(出示课件:凉亭桥的特写镜头。)
④你们发现这桥与一般的桥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遮风挡雨、摆摊设点、休闲聊天……)
〔设计意图:通过对洗车古镇几座桥的观察,了解洗车河特殊的地形及桥多的特点,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古色古香
出示课件:老房子的外观及逛老街时的情景录像。
①同学们在老街上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小结特点:深、窄、老、石板路……)
②出示赤脚走石板路的录像,让学生想象“免费做足底按摩“的乐趣。
③出示“石门”课件,学生观察特点,了解老式建筑的风格。 ④学生自由观察老街房子的特点,自由回答。 ⑤学生试试敲锣打更,增强防火意识。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老街的房子和石门的特点,增强防火意识,大概理解门联“满市和风流市面,四围青荫到坡头”的意思,感受古镇民俗,从家乡文化中汲取营养。〕
⑥出示听涛赏月录像,闭目想象其中的意境。
3
食品打打广告,做做宣传。
[设计意图:我在这个环节中打破单一、呆板、严肃的课堂模式,努力创造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在生动活泼、多向互动的活动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陶冶情操,在快乐中成长,在成长中感受到土家文化的神奇和乐趣,更加激发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从而立下建设家乡的志向,最终达到“知行统一”。]
四、快乐实践
1、情景再现
学生将搜集的有关洗车河的图片、照片或文字资料进行展示、交流。 2、歌唱家乡
搜集歌唱家乡的歌曲,并以“歌唱家乡”为主题举办一次小型的演唱会。
3、以“我为家乡绘蓝图”为主题举办一次演讲活动。 4、以“我为家乡办实事”为主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欢迎您来土家古镇洗车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