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字钢基坑支护施工方案
一、适用范围
本工程工字钢基坑支护主要用于*******挡土墙工程,在基坑开挖前施打工字钢以加固既有路基及新4股线路,确保既有线行车安全。 二、工字钢支护施工概况
基坑开挖采用56a型6.0 米长工字钢支护。工字钢用升降机就位后采用履带式液压挖土机KATO-1250或KATO-1430带VH-2000或VH-3000液压振锤锤机施打,施打前一定要熟悉地下管线、构筑物情况,认真放出准确支护桩中线。考虑到工字钢较长,在施打中,工字钢容易向一边倾斜,由于倾斜误差积累不易纠正,难以控制工字钢平直度,所以工字钢施工采用逐根打入法。逐根打入法可以确保工字钢不发生屈曲、扭转、倾斜和墙面凹凸,打入精度高,易于实现封闭合拢。施工时,将1根工字钢插入导架内,用缆风绳固定确保不摇摆,然后再施打。
三、工字钢施工一般要求
(1)工字钢设置位置要符合设计要求,便于挡土墙基础施工,即在基础最突出边缘外留有支模、拆模余地。
(2)基坑护壁工字钢平面布置形状应尽量平直整齐,避免不规则转角,以便标准工字钢利用和支撑设置。
(3)整个基础施工期间,在挖土、吊运、扎钢筋、浇筑混凝土等施工作业中,严禁碰撞支撑,禁止任意拆除支撑,禁止在支撑上任意切割、电焊,也不应在支撑上搁置重物。 四、工字钢施工顺序
(1)工字钢位置定位放线 (2)挖沟槽 (3)安装导梁
1 / 8
(4)施打工字钢 (5)拆除导梁
(6)清理锚杆处标高土方 (7)挖土
(8)挡土墙基础、墙身施工 (9)回填石屑 (10)拔除工字钢 五、施工工艺
1、打桩机械选择
工字钢可采用锤击打入法、振动打入法、静力压入法及振动锤击打入法等施打方法,本段挡土墙施工考虑工程地质,现场作业环境,工字钢形式、重量、长度、总数量等具体条件,选用振动锤击打入法进行施打。
2、工字钢检验及矫正
用于基坑支护成品工字钢均为新品,可按出厂标准进行检验;重复使用工字钢使用前,应对外观质量进行检验,包括长度、宽度、厚度、高度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有无表面缺陷,端头矩形比,垂直度和锁口形状等。
3、施打围檩支架(导向架)设置
为保证工字钢沉入垂直度及施打工字钢墙面平整度,控制桩打入精度,防止板桩屈曲变形和提高桩贯入能力,一般都需要设置一定刚度、坚固导架,亦称“施工围檩”。围檩支架由围檩及围檩桩组成。
围檩可以双面布置,也可以单面布置一般下层围檩可设在离地约500mm处,双面围檩之间净距应比插入工字钢宽度放大8-10mm。围檩支架一般用型钢组成,如H型钢、工字钢、槽钢等,围檩入土深度一般为6-8m,间距2-3m,根据围檩截面大小而定,围檩之间用连接板焊接。
安装导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采用经纬仪和水平仪控制和调整导梁位置。
2)导梁高度要适宜,要有利于控制工字钢施工高度和提高施工工效。
2 / 8
3)导梁不能随着工字钢打设而产生下沉和变形。 4)导梁位置应尽量垂直,并不能及工字钢碰撞。 4)工字钢吊装、堆放 4、工字钢吊运
装卸工字钢宜采用两点吊。吊运时,每次起吊工字钢根数不宜过多。吊运方式有成捆起吊和单根起吊。成捆起吊通常采用钢索捆扎,而单根吊运常用专用吊具。
5、工字钢堆放
工字钢堆放地点,要选择在不会因压重而发生较大沉陷变形平坦而坚固场地上,并便于运往打桩施工现场。堆放时应注意:
1)堆放顺序、位置、方向和平面布置等应考虑到以后施工方便; 2)工字钢要按型号、规格、长度分别堆放,并在堆放处设置标牌说明; 3)工字钢应分层堆放,每层堆放数量一般不超过5根,各层间要垫枕木,垫木间距一般为3-4米,且上、下层垫木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堆放总高度不宜超过2米。
6、工字钢施打
工字钢施工关系到基坑支护和安全,是本工程施工最关键工序之一,在施工中要注意以下施工有关要求:
1)全段采用56a型6.0 米长工字钢支护。工字钢采用履带式挖土机(带震动锤机)施打,施打前一定要熟悉地下管线、构筑物情况,认真放出准确支护桩中线。
2)打桩前,对工字钢逐根检查,剔除变形严重工字钢,不合格者待修整后才可使用。
3)打桩前,在工字钢头部涂油脂,以方便打入拔出。
4)在插打过程中随时测量监控每块工字钢斜度不超过2%,当偏斜过大不能用拉齐方法调正时,拔起重打。
3 / 8
5)工字钢施打采用逐根打入法施工。打入时能够确保工字钢不发生屈曲、扭转、倾斜和墙面凹凸,打入精度高,易于实现封闭合拢。施工时,将1根工字钢插入导架内,用两根缆风绳固定好,防止工字钢摇摆,确保及回流线距离不小于2米,然后再施打。将工字钢打至设计标高或一定深度,并严格控制垂直度,用电焊固定在围檩上。施打顺序对工字钢垂直度、位移、轴线方向伸缩、基坑墙凹凸及施打效率有直接影响,按先后顺序施打。
施工中根据具体情况变化施打顺序,采用一种或多种施打顺序,逐步将工字钢打至设计标高,一次打入深度一般为0.5-3.0米。
6)密扣且保证开挖后入土不小于2米,保证工字钢顺利合拢;特别是工作井四个角均要使用工字钢施打使之合拢。
7)打入工字钢后,每天派专人进行检查工字钢。 7、工字钢拔除
基坑回填后,要拔除工字钢,以便重复使用。拔除工字钢前,应仔细研究拔桩方法顺序和拔桩时间及土孔处理。否则,由于拔桩振动影响,以及拔桩带土过多会引起地面沉降和位移,会给己施工地下结构带来危害,并影响临近原有建筑物、构筑物或底下管线安全。设法减少拔桩带土十分重要,目前主要采用灌水、灌砂措施。
1)拔桩方法
本工程拔桩采用振动锤拔桩:利用振动锤产生强迫振动,扰动土质,破坏工字钢周围土粘聚力以克服拔桩阻力,依靠附加起吊力作用将桩拔除。
2)拔桩时应注意事项
①拔桩起点和顺序:对封闭式工字钢支护结构,拔桩起点应离开角桩5根以上。可根据沉桩时情况确定拔桩起点,必要时也可用跳拔方法。拔桩顺序最好及打桩时相反。
②振打及振拔:拔桩时,可先用振动锤将工字钢接口振活以减小土粘附,然后边振边拔。对较难拔除工字钢可先用柴油锤将桩振下100-300mm,再及
4 / 8
振动锤交替振打、振拔。有时,为及时回填拔桩后土孔,当把工字钢拔至比基础底板略高时暂停引拔,用振动锤振动几分钟,尽量让土孔填实一部分。
③起重机应随振动锤启动而逐渐加荷,起吊力一般略小于减振器弹簧压缩极限。
④供振动锤使用电源为振动锤本身额定功率1.2-2.0倍。
⑤对引拔阻力较大工字钢,采用间歇振动方法,每次振动15min,振动锤连续不超过1.5h。
8、工字钢土孔处理
工字钢拔除后留下土孔应及时回填处理,特别是周围有建筑物、构筑物或地下管线场合,尤其应注意及时回填,否则往往会引起周围土体位移及沉降,并由此造成临近建筑物等破坏。土孔回填材料常用砂子,也有采用双液注浆(水泥及水玻璃)或注入水泥砂浆。回填方法可采用振动法、挤密法填入法及注入法等,回填时应做到密实并无漏填之处。 六、施工安全卡控措施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确保施工安全和行车安全。 (1)安全培训
为了安全顺利完成地区车场改造任务,针对本次挡土墙基坑支护任务,施工队伍及管理人员一进场即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铁道部、***路局下发“铁办(2007)186号”和“****(2008)226号”文件营业线施工各项规定。
参加培训人员包括现场施工负责人、安全、技术、质量负责人和专职安全员、防护员以及工班长、带班人员。培训工作由安全负责人彭国启组织,施工中劳务人员培训工作由工段组织培训考核,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2)挡土墙基础制定基坑开挖施工方案,确定基坑支护方式,防止边坡坍塌,影响行车安全。
(3)防护器材必须齐全,防护备品数量、质量必须满足施工需要。。 (4)检查施工所需材料、人员、机具、防护用品准备情况,关键机具设备必须有备用。
5 / 8
2、施工过程安全措施
(1)按规定设置驻站联络员、工地设防护员、安全员,互相之间要随时保持联系并配齐通讯设备(含备用电池)。
(2)驻站联络员发出封锁命令,开始封锁线路,应严格按封锁命令规定时间进行施工,在接到封锁命令并按《安规》相关规定进行防护后方可进行施工。
(3)严格执行“不给点不准上线施工;给点不确认不准上线施工;给点没有进行安全防护不准上线施工原则”;防止超前超量准备。上道人员必须穿戴带反光黄马甲。
(4)作业地段两侧各20米处设置防护员。
(5)作业点出现影响既有线行车安全险情后,立即组织人员抢险并立即向行车部门报告,及时排险,确保行车畅通。
(6)施工时,所有工具材料严禁靠近行车线,防止侵限。使用后旧料堆码整齐,以备回收。 七、安全措施
1、防设备、路料侵限措施
(1)各种材料机具物资,必须加强管理,严格掌握限界要求。在提速区段必须保持在距钢轨头部外侧2m以上。片石、枕木、石碴等材料要掌握坡度,堆码稳固,严防滑塌侵限。数量较大材料必须有加固措施,必要时派人看守。
(2)跨线抬运打桩机械必须设防护负责人李新领、孙青升,并派驻驻站联络员张少同,按要点施工,作业时及时下道避车,撤离限界,禁止抢点和冒险作业。各类施工作业必须坚持“料具不侵限,人员不挡道”原则。
2、防接触网触电措施
(1)作业人员及其携带物件及接触网带电部分距离必须保持在2 M以上,及回流线保持lm以上距离,并应有接触网工监护。
(2)当接触网断电时,无论已断导线是否落在地上,严禁任何人接触。当施工人员发现接触网断电时应立即通知附近接触网工区或电力调度员,并按规定设置停车防护信号,加以防护,并在断电导线10 m半径范围以内禁止人员接近。
6 / 8
(3)施工车辆和作业人员通过平过道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汽车装载高度(从地面算起)不得超过4.5m。 2)在装载高度超过2 m货物上,严禁坐人。 3)高长杆件应水平通过。
(4)电气化区段装卸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平车装运钢轨、片石、混凝土枕(不超过2层),并使用不大于0.8m短撬棍卸车时,可不停电作业,作业时使用工具不得超过头部。
(5)距接触网带电部分5m以内电缆金属结构均应接地。对全悬浮光、电缆在距接触网带电部分5m内施工时,金属部分应临时接地,施工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拆除临时接地。
(6)在带电区域附近作业时,作业人员及带电体安全距离应满足下表规定,当小于规定值时应停电作业。
在带电区域附近作业时安全距离 电压等级(kV) ≤10 20∽35 60∽110 安全距离(m) 0.7 1.0 1.5 电压等级(kV) 154 220 330 安全距离(m) 2.0 3.0 4.0 (7)在裸露带电设备周围不得使用钢卷尺和皮尺进行测量工作 3、防挖断电缆措施
(1)在既有线附近进行施工前,不论地面有无电缆埋设标志桩,均要先及铁路电务、铁路通信等部门联系,共同确认地下隐蔽电缆位置。
(2)严格电缆探测制度。进行电缆、地下管线探测,探沟深度1.5米,长度长于开挖面两端各1米;电缆、管线探测必须由安全员和领工员级以上职务人员到场监控指挥;必须全部探清电缆、地下管线,划定电缆、管线区域,在管线路经上撒上灰线,插小红旗。并制定和落实严密安全防护措施,认真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7 / 8
(3)监视及抢修制度:施工时,按设计要求及有关安全规则规定对既有设施进行防护,并经常监视既有设备,发现异状必须停工加固处理,确认对营业线设备无影响后,方能继续施工。一旦发生损坏,应及时组织抢修,尽快恢复。若项目部不具备抢修能力,由作业队及设备管理单位事先共同协商修复事宜。
(4)严格营业线动用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健全挖掘机等设备在既有线使用派工制度,在没有接到施工负责人通知情况下不准作业,在没有电缆、管线等地下设备管理单位和作业队领工员以上职务监控指挥人员情况下不准作业。
(5)驻站联络员制度。既有线上只要有施工作业,就要求安排驻站人员,加强及车站沟通。
(6)班前预想制度。每天根据当天作业内容、具体事项进行技术交底、安全注意事项交底,强调安全施工注意事项。
(7)对职工、民工进行安全培训上岗制度。尤其是既有线施工方电缆保护方面安全培训工作。提高认识,增强安全意识。
(8)通知配合单位制度:要24小时前书面通知到配合单位,配合单位监护人员不到位严禁施工。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