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特色小镇发展机制的特点
中国特色小镇建设的提出,旨在培育地方特色产业,振兴地方经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融产业、城市、人文、旅游、生态等诸要素于一体的空间实体。 特色小镇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是一个以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生命体。 从产业集聚的形态来看,中国特色小镇的发展机制比发达国家更复杂。 具体而言,中国特色小镇的发展相比于发达国家,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从特色小镇建设机制看,以浙江、江苏为代表的中国特色小镇模式大多数属于“外推型”小镇
所谓“外推型”小镇指的是依靠外部力量推动(如政府规划、城市辐射、科技注入)而建成的小镇。对比国外特色小镇,国外特色小镇建设机制不少属于“内生型”特色小镇。 “内生型”小镇指的是由市场主体(企业)自行选择、布局,从而渐渐在空间上成长发展起来的特色小镇。 由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尚处于推进阶段,城乡
发展不协调,一方面许多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聚集,“空心村”“空心镇”的问题比较突出;另一方面,城市拥挤、城市污染问题突出,“逆城市化”问题同样存在。 这种“二元悖论”现象的存在使得特色小镇的兴起不仅是市场主体自发选择的结果,更是政府振兴乡村经济,协调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产、城、文、旅、智一体发展的必要手段。 从实践经验上看,这种政府主导下的特色小镇建设能够依据地方实际情况,运用政府在财政、技术、土地、政策上的支持,实现市场主体、产业、资源要素的迅速集聚,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善地区经济情况,实现该区域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的全面发展。
具体而言,“外推型”小镇的发展思路是:在小镇区域已有的产业基础上,政府通过分析研究,确定小镇未来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拟订小镇产业布局的空间形态,确定需要新建的一些项目设施。 通过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吸引龙头企业入驻小镇,承担小镇具体项目的建设。 政府主要是为小镇建设提供公共服务设施,为小镇建设提供资金、土地方面的保障,并对建设成果进行及时跟踪、评估、反馈,以
便及时发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其发展总体机制可概括为: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
从国内特色小镇发展经验看,“外推型”特色小镇发展的典型例子之一是梦想小镇。 该小镇是浙江省第一批创建的特色小镇,并成为率先通过验收并获得特色小镇命名的两个小镇之一,是在浙江省政府大力发展信息经济的大背景下,依托杭州未来科技城良好的人才和产业优势,规划发展成为国家级互联网创新创业的高地、全国特色小镇的标杆。 自2015 年开园以 来 , 梦想小镇集聚 创 业项目 1341个、创业人才 12900 余名,有 136 个项目获得百万元以上融资,创业项目融资总额达 94.25 亿元,3家企业挂牌新三板。 通过政府规划引领和政策引导,梦想小镇已经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高地,成为地方信息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同时也成为具有休闲、旅游、文化等元素的田园式“人造小镇”,是政府规划的“外推型”特色小镇的典型代表。
与之相反,以美国“好时小镇”为代表的“内生型”小镇的发展主要缘于好时先生回到他的家乡所在地好时,兴办了好时镇上的第一家巧克力企业。由于市场需求反
应良好,加上该地拥有丰富的用于生产巧克力的原料,企业利润不断增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利润再投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小镇各项基础设施。 随着好时巧克力的知名度提高,影响力增大,许多上下游关联企业来此处集聚布局。 好时小镇渐渐地成了享誉世界的巧克力制造天堂。 好时小镇也成为“内生型”小镇发展、壮大的一个典型例子。
( 二 ) 从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机制上看 , 中国特色小镇的主导产业类型丰富多样
特色小镇的主导产业类型较多,包括新兴产业、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浙江省和江苏省根据产业发展基础选择了不同的特色主导产业。 同时,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配套产业之间往往是彼此深度融合并充分扩展其功能。 对比国外特色小镇,中国特色小镇产业种类更加齐全,产业链延伸更加广阔,产业间的融合、产业功能的扩展更加深入。 在多种产业类型的基础上,又有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嵌套、融合,使得小镇业态相比于传统的产业园区或者国外特色小镇更加丰富多彩。 进一步,由于负有推进区域经济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任务,我国目前已经建成包括未来拟建
的特色小镇都强调“产、城、人、文”同步发展。 具体而言,产业是小镇的核心,城市是小镇发展的依托,人才是小镇发展的关键,文化是小镇发展的灵魂。 产业的发展始终要以城镇为依托,小镇发展的关键要素始终是“人”而不是“物”,吸引和汇聚人才始终是关键。 打造舒适的、 适合人居住的小镇始终是小镇发展的落脚点。 拥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始终是特色小镇发展的灵魂。 浙江省“袜艺小镇”即是从传统纺织业升级,实现“产、城、人、文”一体化发展的典型。 袜艺小镇的规划主要有“智造硅谷、时尚市集、众创空间”三大 功能区块,在 产业链的纵 向拓展上实 现“创新+、资 本+、互联网+、创意+、服务+”,在产业 链的横向拓展上, 努力打造成全球知名的袜业文化中心、全球唯一的袜业旅游目的地,已经成功创建为 AAA 景区,实现了“产、城、文、旅”全面发展。
( 三 ) 从特色小镇的科技支撑机制上看 , 中国特色小镇的产业技术形态呈现“数字化”特征
我国已建成或者待筹建的特色小镇多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作为小镇特色产业的支撑,产业的技术形态上呈现“数字化”特征。 所谓“数字化”,是指以现代信
息技术为依托,采取“互联网+”的模式,从前端生产制造到后端品牌销售服务,普遍采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主要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行信息处理,最终达到生产、销售的全面信息化智能化。 从已有的中国特色小镇发展经验看,这种以“数字化”为特征的产业发展模式,不仅能够实现小镇产业的升级,推动小镇创新式、跨越式发展,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经济活动对环境所产生的外部效应,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从国内发展的经验看,这种以“数字化”为特征的小镇最典型的例子当属杭州的“云栖小镇”。“云栖小镇”是以云计算为核心,云计算大数据和智能硬件产业为产业特色的小镇。 云栖小镇坚持发展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经济产业,着力打造云生态,大力发展智能硬件产业。 目前已经集聚了一大批云计算、大数据、APP 开发、游戏和智能硬件领域的企业和团队,产业已经覆盖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等各个领域。 目前,云栖小镇形成了“创新牧场-产业黑土-科技蓝天”的创新生态圈。
( 四 ) 从特色小镇的融资模式上看 , 中国特色小镇建设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各级政府平台公司或地方国有企业
国外特色小镇最初的兴起,往往是私营企业主导投资建厂,然后与之配套的相关企业自发集聚,与主导行业的企业形成前后供应商的关系,为产业的发展融资助力,在此基础上,国外政府也出台相关法律,给予某一地区提供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政策财政支持,为特色小镇内的企业发展融资助力。 同时,发达国家金融业水平较高,各类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也不断给镇区内的企业提供贷款、证券、基金方面的融资支持。 尽管国外特色小镇也出现过许多“外推型”小镇,但从总体上看,小镇的经济建设主要还是依赖市场主体(企业),因此,国外特色小镇的融资模式可以概括为“市场主导、社会参与、政府支持”。 而我国小镇建设的资金筹措,小部分由民营企业作为建设主体进行企业自行筹措,大部分的资金主要依靠政府的各级平台公司或地方国有企业进行投资。 目前,许多特色小镇的建设开始运用 PPP 模式,争取央企、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投资特色小镇的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支持小镇企业融资贷款。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对政府平台公司或地方国有企业的依赖度仍比较高,融资模式相比发达国家仍不够多样化。(弘利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