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如何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来源:筏尚旅游网
 浅谈如何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汇英学校 黄雪玲 摘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新生的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案,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也没有专业的师资。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上好综合实践课,需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实践证明,要让综合实践课上出成效,活动是最好的载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笔者就我国当前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展开论述,文章首先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概括论述,继而分析了实践活动的主要性质与特点。然后探究了实践活动的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应对策略与注意事项,还有实践活动开展的意义,最后尝试设计了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 关键词: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引言:

纵观当前,综合实践活动以其创新的活动理念和多元灵动的活动形式,对以往传统的学校活动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教师对这门课程的关注热度也逐渐升温。然而,由于对“综合”理念的把握不足,综合实践的地位一直在亦步亦趋中呈边缘化状态,教师在实践与操作上走进了种种“误区”。本文拟就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寻求一些策略的跟进。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

1、综合实践活动,顾名思义,它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但这里所讲的“活动”或“实践”,不能仅仅从字面上、从直观上去理解,把它理解为让学生“动”起来,或者让学生去“操作”。而是要把它理解为“知与行”、“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与统一。

2、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

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从性质上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规定的中小学必须开设的“必修课程”;本质上属于活动课程的范畴,强调学生从活动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从行动中学习,有时也被称作“经验课程”;是一种独立于“学科课程”之外的课程形态,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与互补性、有着自己独特教育功能的课程形态。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1、综合性:包括①内容综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知识可能会横跨甚至超越于各门学科课程之上,强调学科间的联系、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②能力综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调动是丰富多样的。③教育功能综合:综合实践活动以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宗旨,不以单一的学科知识为学习目标,而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④活动方式方法多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实现综合培养目标,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也是综合的。

2、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展开往往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强调学生通过活动或亲身体验来进行学习,但不是为“活动”而“活动”。它重点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在认识上重视实践经验,二是其设计以学生实践为中心,三是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管理。

3、开放性:活动目标开放,活动内容开放,活动方式开放,时间和空间开放。

4、主体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是给出一个大体定位,适当界定一下范围,提示一些研究方法。至于每一课的活动计划、实施细则、具体步骤与方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或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等,主要由学生自己掌握,设计完成。

5、过程性:培养学生成长至关重要的是重视学生走过的每一步,在这种探索过程中,学生可以收到多方面的锻炼,获得综合的收获。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会有收获,成功获得经验,失败获得教训。 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1、教师的专业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多数都是由其他主科老师兼课。这就造成了教师对课程的专业程度不够。而在老师上课的时候,难免在教学方面流露出自己本专业的风格,按照本专业的教学思路设计课堂。这就容易冲淡了综合实践活动所具有的特色,让学生感觉不到是上实践活动课,也感觉不到实践活动课的乐趣,不容易让学生从其他学科中的思维中跳出,从而难以融入并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所以在这一点上学校应尽量的安排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专业的教师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这样,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偶更深的了解,并积极参与其中,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等。

2、课程资源于设备的匮乏

大部分学校缺少实践活动的教学硬件,如,没有综合实践活动专用教室,教室内没有电教演示设备,没有学生动手操作的工作台。所以,通常实践活动课都是在本班教室上,效果没那么明显,也难以提起学生的兴趣。 学校若是有条件,不妨为学生设计一个实践活动的平台。除此之外,老师 可充分利用学生与学校周边的课程资源。学校周边的课程资源,由于贴近学生,研究易于开展,如饮食、健康、节约、卫生、消费、阅读、习惯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教师演示时也可以考虑采用大挂图集中讲解,课前培训小先生,采用分组协作形式。

3、课前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

教学必备器材,包括教师上课演示所需教具。如电教设备、图片、实物、工具等;同时还包括学生上课操作所需要的有关设备、器材、工具等。没事先准备好,也没通知学生准备一些必备材料。其实,有些实践所用的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带。综合实践活动课各个环节的安排,开设时间的长

短,内容的重难点,这些都是要有一个详细的计划的。以免课堂出现突发情况,或环节不连贯,拼拼凑凑地结束一节课。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上课所需设备、器材以及实施活动的计划是教师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各种渠道,解决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急需的必备的设备、器材,设计好教师和学生上课所需的必备材料。

4、老师、学生的扮演角色不当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是过程,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始终占着主体地位,是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而老师则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做”、“考察”、“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实现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如此注重“过程”的开放性活动中,有些活动无法固定安排在某节课,往往要利用课余时间。但不少老师怕麻烦,怕浪费时间,更担心安全问题,所以有时会把那需要学生动手的部分,省略掉,将生动的探究过程简化为单调刻板的纯理论学习,讲完理论就算把这实践活动完成了。本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亲身去体验,结果却被无情地束缚。老师就成了主演者,这是老师的课堂,学生听着就行了,剥夺了学生的参与权利。 5、评价标准单一

这里所说的评价标准是指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对学生学习态度、劳动习惯、操作质量等方面进行一种反馈的评价。通常以老师的点评为标准,形式未免过于单一,呆板。教师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评价应注重过程,全面评价。所以评价标准的制定一定要根据学习的具体内容、操作技术、操作习惯、操作感受等方面提出具体评价项目。评价的方法可以灵活掌握,如自评、互评、教师点评;评比形式可以通过评先进小组、操作小能手、最佳作品奖等对学生评价;也可以通过互相交流操作过程中的感受,制定以切身体会相互启发教育的评价方式。

6、学生参与程度不高

当前,教师方法指导的着力重点可以放在如何让学生运用基本的研究方法来发现问题,从而提炼出有价值的主题,如何设计可行的活动方案,如何搜集和处理各类信息资料,如何进行合理的小组分工合作,如何利用网络开展相关活动,如何撰写活动小结和报告,如何规范地处理和使用资料等等。我们经常会发现这些现象:发现六、七人一组的小组,基本上是组长和其他几个活跃的学生在发言,而其他的几个学生有的摆弄手头的资料,有的只是坐在旁边看,并没有参与讨论,反而开起了小差。在开展成果汇报的时候,只有课题小组内几个能说会道的在汇报、在表演,,而一部分“安分守己”的组员不是在发呆就是在讲话,参与热情不高。因此,老师对每个学生的实践过程应该有反馈评价。组员之间应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践课题。组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何,对探究成果贡献有多少,组内协调能力如何等等,都可作为评价项目。对于每次活动记录都要有及时地评定,这样就可降低学生的消极性。 五、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主题:我当小厨师 (1)物廉价美的菜

师:肉菜市场上的品种非常丰富,各种食品应有尽有。小朋友,请写下你们所认识的品种。

1、认识肉菜市场食品品种。

2、利用周末时间和父母一起到肉菜市场调查各种蔬菜、肉类和其他副食品的价格。

3、说一说:你准备买拿一家的商品来做菜,为什么? (2)我当小厨师

师:我们每天吃的菜都是妈妈烧的,那么,你想不想学会烧菜,让妈妈惊喜 一下,也好减轻妈妈做家务的负担?

1、 分好小组,选好材料(把详细步骤记录在书本P41的表格里)。

2、 想好菜式,画在P42的方框。 3、 熟悉“入厨安全须知”的步骤。

入厨安全须知:(学校若是有厨房功能室,教师先演示如何做一道菜,然后辅导学生学会做菜)

1、 注意煤气的开关。 2、 小心使用刀具。 3、 别忘了把肉菜洗干净。 4、 小心开水。

5、 小组分工合作,把菜炒出来。

6、 小组间互相交流活动体会,看看哪组做的菜色香味俱全。

(3)布置作业:回家也做道菜,让爸爸妈妈尝尝,并记下爸爸妈妈的评价。 六、结束语

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作为综合学科的教师一定要努力为学生开辟学习的空间,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以及大自然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让学生无时无刻不处在探究之中。只有这样,新课标创导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转化为学生学习的行动,学生才能在学习中享受快乐。我们坚信,只要以开放教育的思想,创新教育的理念,来进行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它定会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七、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沈月江、《也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规范开展》[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

3、陈树杰、《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几点思考》[J].网络科技时代、2007. 4、张建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Z].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5、郭元祥、肖成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6、汪明春、《综合实践活动目标设计及具体化的理念与策略》 [J]. 教育发展研究、2006,(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