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施工关键技术徐惠(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安徽马鞍山243061 )[摘 要]以会昌盘古嶂风电项目为例,针对梁板结构筏板型锚栓组合件风力发电机基础施工难点进行研究,重点对锚栓组 合件安装及调整、基础钢筋绑扎、模板支撑、混凝土浇筑等关键过程进行描述,提出最优施工方案,为国内同类型工程的施工 提供了可行餉技术实践。[关键词]梁板结构;锚栓组合件;风机基础j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523X (2019) 18-0111-02Key Technology for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of Wind Power Generation Fan
with Beam-slab Structure and Slab-type Anchor Bolt AssemblyXu Hui[Abstract ] Taking the Huichang Pangu wind power project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ifficulty of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of wind turbine generators with beam-plate structure and slab-shaped anchor bolt assembly, focusing on the installation and adjustment of anchor bolt assembly, foundation steel bar binding, formwork support, concrete pouring and so on. The process is described and the best construction plan is proposed, which provides feasible technical practi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ame type of project in China.[Keywords ] beam and slab structure ; anchor bolt assembly ; fan foundation梁板结构筏板型锚栓组合件风力发电机基础由底板、台 柱、主梁、边梁组成,基础底板为八边形,台柱釆用预应力 锚栓组合件,主梁从中心台柱放射状悬挑而出,相邻主梁之 间用素土夯实。风机运行时,上部荷载通过预应力锚栓组合 件传递给基础主梁,再由主梁传递给边梁和地基,通过基础 本体、主梁、边梁间回填土的自重共同抵抗风机运行时上部 荷载的抗倾覆力矩,并通过主梁的刚度有效控制基础的变形。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对梁板结构筏板型锚栓组合件风力 发电机基础施工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提出最佳施工方案,从 而提高工效和实体质量,为国内同类型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可 行的技术实践。1工程概况及施工难点图1梁板结构筏形基础会昌盘古嶂风电场装机规模为52MW,共24台风机,风 电场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境内,釆用梁板结构筏板型基 础,如图1、图2所示,基础高370cm,直径19.8m,基础台 柱釆用预应力锚栓组合件,环绕台柱设置8道主梁及8片外圈 边梁,混凝土方量为394n?/基,模板面积267m2/基,钢筋 48.5”基,与常规的圆板式基础相比,混凝土及钢筋用量明显 减少,但增加了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的施工难度, 其次锚栓组合件安装、上下锚板水平度、垂直度调整也是施 工的难点和质量关键点。2关键施工技术2.1锚栓组合件安装及调整技术2.1.1下锚板安装及调整在基础垫层中心环绕风机下锚板对称安装8块预埋件,在 每块预埋件中心焊装1根锚板支撑螺栓,将下锚板吊运至8根 支撑螺栓上,用调节螺母紧固,水准仪测量下锚板水平度, 若超差,则用千斤顶配合,通过微调调节螺母,使下锚板的 水平度控制在3mm以内。收稿日期:2019-05-17作者简介:徐惠(1968-),女,浙江绍兴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
研究方向为风电与太阳能发电工程技术.2.1.2上锚板安装及调整(1) 釆用起重机械将上锚板吊至下锚板上方,对应8块预 埋件,将8组(16根)定位锚栓与上锚板组对安装,连接螺母 拧紧力矩为300N - mo(2) 在定位锚栓安装完毕并找平、找正后,按照对角顺 序安装原则进行普通锚栓安装,将锚栓上端(锥头端)先穿 入上锚板,另一端穿入下锚板,同样的方法将剩余锚栓逐步 安装就位,螺母拧紧力矩为300N - m,如图3所示。2.1.3锚栓组合件垂直度调整及固定(1)沿上锚板周边呈90°选定4根基础锚栓,对应4根基 础锚栓,在风机基础外侧的自然地坪面上分别安装4根钢制调 节桩,调节桩与上锚板间以装有花篮螺栓的调节钢丝绳连接。• 111 •第46卷第18期2019年9月工程技术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建筑技术开发Build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1) 先安装主梁模板,再依次安装底板边梁内侧模板、 外侧模板,最后安装台柱侧模及顶口环形模板。(2) 模板安装时,内侧模板应加固支撑,防止变形、胀模。 基础模板安装如图6所示。图3上、下锚板对正组装(2) 采用经纬仪测定成90°的4根锚栓的垂直度,以此为 标准测量上、下锚板同心度,保证上、下锚板同心度偏差控 制在3mm以内,当基础锚栓垂直度超差,调节垂直度超差的 基础锚栓对应的调节钢丝绳上的花篮螺栓,使该基础锚栓垂 直度达标。(3) 调整结束后,用4根钢筋呈十字形对称加固锚栓组合 件,钢筋上端与上锚板焊接,下端与基础预埋件焊接,4根钢 筋的交汇点焊接牢固,以提高锚栓组合件的整体稳定性,锚 栓组合件调整如图4所示。图6基础模板安装2.4混凝土浇筑及养护技术梁板结构筏板型基础浇筑的施工难点在于主梁、边梁布 料不均匀易导致台柱侧压偏移,振捣不及时出现分层冷缝等 质量问题,可釆取以下措施控制。图4锚栓组合件调整2.2基础钢筋绑扎技术8片主梁和边梁的钢筋密度大,主筋间距、箍筋间距、锚 栓组合件与主梁连接筋控制是基础钢筋绑扎的施工难点。经 现场实践,最优施工步骤为:1)布置底板钢筋网及台柱底板 筋,设置专门的马凳筋,避免底板上下两层钢筋间距过大,造 成混凝土保护层不足或出现混凝土浇筑亏方现象;2)安装底 板环筋(穿主梁)及放射筋;3)安装边梁底部纵筋;4)安 装锚栓组合件内箍筋及环筋;5)安装主梁主筋及箍筋,主梁 上部纵筋穿箍筋安装绑扎;6)安装边梁上部纵筋及箍筋;7) 安装锚栓组合件封口筋及抗剪钢筋。此方法有效解决了主梁底筋不易伸入到台柱底筋中间的 困难,以及主梁箍筋不易安装的困难,较其他施工方法,提 高工效40%以上,基础钢筋绑扎如图5所示。(1) 混凝土浇筑时,须分层均匀布料,连续不间断浇筑 完成,避免出现侧压偏位、冷缝。(2) 下锚板上方混凝土每层振捣厚度为30cm,上下锚板 处每个锚栓间隔都应振捣,作业时避免过振或振捣不足。(3) 浇筑主梁时,混凝土坍落度应减小,适宜控制在 120~130mm,以防混凝土流淌而下,造成浪费。(4) 经现场实践,最优施工步骤为:1)先浇筑底板,每 块底板布料完毕,及时振捣,并使底板边缘混凝土充分流入 梁底及台柱底;2)待底板混凝土将要初凝时,浇筑主梁及边 梁混凝土,浇筑量达到模板高度的1/2,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 土至少50mm振捣,防止分层;3)在每道主梁顶端下料,使 混凝土自行流入主梁下端,浇筑主梁及边梁下半段,直至满模; 4)最后浇筑台柱,直至满模。(5) 高强灌浆施工。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3d后可进行台 柱灌浆施工,灌浆料要求无收缩、自流平、无毒性、防腐(锈) 蚀性,3d抗压强度不小于80MPa,抗弯强度不小于10MPa, 流动度初始值不小于34cm, 30min保留值不小于31cm。灌浆 前须凿毛、清理混凝土表面,混凝土表面充分湿润,灌浆时, 应从一侧进行灌浆,直到从另一侧溢出为止,不得从相对两 侧同时进行灌浆,灌浆开始后,必须连续进行施工,并尽可 能缩短灌浆时间。(6) 基础养护。1)基础混凝土养护釆用防水薄膜、加盖 黑心棉、草席的措施,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状态。混凝土 拆模以后,地面以下部位应及时回填,地面以上部分继续覆 盖养护。2)灌浆养护。灌浆结束以后,应对灌浆部位进行养护, 方法同基础混凝土养护,使灌浆材料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时 间不得少于7d,养护结束之后应立即釆用环氧煤沥青对灌浆 部位进行涂抹,防止灌浆体内部水分损失引起微裂缝。(7) 预应力张拉。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即可安 装底端塔筒,底端塔筒与基础锚栓间通过高强螺栓连接,然 后进行预应力张拉,将风机上部结构与基础连为一体。3结束语梁板结构筏板型风机基础是一种新型结构形式,其主梁具 有抗弯性能,能合理调整基底压力分布,从而有效的防止基 底脱开。基础主梁与边梁之间釆用素土夯实,大幅度减少混 凝土用量,有效改善了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的不利影响。此外, 釆用预应力锚栓组合件连接上部结构与基础,既可保证上部 结构与基础的刚性连接,又能提高抗疲劳荷载性能,从而提 高结构安全性。参考文献[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S].图5基础钢筋绑扎2.3模板安装技术模板安装施工难点在于:通常风机基础模板釆用定型钢 模板,因定型模板整体关联性强,模板安装偏差易造成主梁 及台柱钢筋保护层不足或底板厚度偏高,导致浇筑时混凝土 亏方。施工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1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