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西少数民族“乡土民间体育”文化发展路向研究

来源:筏尚旅游网
山东体育科技 第36卷 “滚铁环”“摔元宝”等,这些虽然古老而朴素,却伴随 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和思想启蒙的体育项目命名为 “乡土民间体育” 。而真正意义上的民俗民间体育 是由特定的民俗精神和经济的发展决定的。广西少数 民族“乡土民间体育”也是世代相沿不绝,对社会发展 和人类生活产生积极效应,但其内涵从文化学的角度 来审视,可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物质 文化是成为“乡土民间体育”文化创造的物质基础,包 括体育器械、民族服饰、项目的技术水平和项目设施建 设。制度文化主要是“乡土民间体育”文化的制度建 设、组织方式、理论建设和习俗禁忌等方面的内容。精 神文化主要体现的是民族性格、民族心理和情感等, 精神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长期孕育出来的价值观 念,是“乡土民间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通过对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理论的认识,可 以挖掘“乡土民间体育”的教育功能、信仰功能、娱乐 功能、人文功能,并且根据“乡土民间体育”的传统性、 民俗性、地域性、娱乐性等特点,开发“乡土民间体育” 的教育价值、娱乐价值和人文价值。 2广西少数民族“乡土民间体育”项目种类 表1“乡土民间体育”项目统计表 类别 项目种类 过家家、跷跷板、抽陀螺、翻跟头、打漂石、对手拉、斗 儿童 鸡、跳山羊、砸沙包、摔元宝、踢沙包、扭扁担、滚铁环、 拍手游戏、滑梯等 飞镖、踢毽子、老鹰抓小鸡、跳海、跳高、跳台、跳远、跳 音, 车 绳、倒立、倒跑赛、弹弓、赛跑、蹲走赛、捉迷藏、蒙眼捉 入、钻人桥、一豹吃群猪棋、互拱棋、对夹棋、母猪拱仔 猪棋、西瓜棋、跳方格等 花炮、投绣球、竹竿舞、射弩、三人板鞋竞速、珍珠球、陀 螺、毽球、破竹、松摊、海妹、墩球、哺吐、捞鱼乐、京岛渔 成年 歌、斗鸡、斗蟋蟀、扳手腕、滑坡坡、翻铺盖、踢抛团、修 钟、骑兵打仗、摸鼻子、丢石子、滚铁环、跳橡筋、龙钻 洞、划嘘嘘、打翘翘板、扭扁担、爬竿等 板鞋、拔河、射弩、爬坡杆、打草球、抢花炮、步虎掌和草 壮年 龙舞、同填、同顶、同拼、摔跤、跳竹竿、打磨秋、赛马、打 陀螺、踢毽球、赛龙舟、武术以及舞龙舞狮等 棋牌、太极操、抽陀螺、扇舞、秧歌、斜方棋、四子棋、三 /匕。 子棋、六子棋、十六赶将军、桥牌等 从项目的年龄特征上来看(见表1),广西少数民 族“乡土民间体育”文化形式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等 特征。在儿童和青少年阶段,广西少数民族民间传统 体育文化是以游戏、身体的简单竞技为主的“乡土民 间体育项目”,形式和内容比较简单,易学易会,对发 展儿童和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协调能力和记忆力等方 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到了成年以后,主要是以竞 技性强的现代竞技运动为主的“乡土民间体育项目”, 此外,有竞技色彩的民间体育,并且与音乐、舞蹈相联 系,如舞龙、舞狮和锣鼓操也贯穿于这个较长的年龄 段。到了老年以后的人群中,“乡土民间体育”项目又 34 总第150期 2014年第3期 呈繁荣趋势,包括传统体育类、传统节日类、竞技表演 类和娱乐庆典类等项目。 3广西少数民族“乡土民间体育”文化传承困境分析 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 程中,各民族孕育了不同的体育民族传统文化 J。 广西少数民族分布地域广阔,风俗节日频繁,随着各地 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不平衡,再加上全球化浪潮的冲击, 传统的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权威性也受到挑战,各 “乡土民间体育”文化传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困扰。 目前“乡土民间体育”文化传承的困境主要是来自三 方面的因素:一是传承人断层的困境。“乡土民间体 育”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遗产,并且大多是精神和文 化方面,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已经走出了“吃不愁 穿不愁”的传统经济下的生活模式,重视物质利益和 追求价值观念成为了社会的主流。“乡土民间体育” 文化传承人断层困境便是在这种外生环境的影响下产 生的。二是文化的冲突与变迁。社会的变迁,时间的 推移,使广西少数民族“乡土民间体育”文化慢慢发生 变迁,甚至退出历史舞台。三是文化传承场消失。广 西少数民族“乡土民间体育”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特定 的氛围,即固有的、主要的、重要的文化传承并且具有 意识文化再生产进行的文化传承场,比如寺庙、市场、 舞台、农场和学校等 。“乡土民间体育”文化的传承 方式与传承场是一致的,传承场的形成涉及各民族的 文化生成机制。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位 一体的推进,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和思想意识在不断 改变,传统的“乡土民间体育”文化传承空间慢慢缩小 甚至消失。 4“乡土民间体育”文化发展之路构想 “乡土民间体育”文化是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劳动 的结晶,是代代相传而保留下来的活的民族传统体育 文化,是我国几千年璀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今 在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中,在现代文明的严峻冲击下,广 西少数民族“乡土民间体育”文化逐渐被边缘化,最终 呈现出了日渐衰退的局面。因此,本研究从政府层面、 社会层面、主体层面和教育层面对“乡土民间体育”文 化的发展之路进行了研究。 4.1 政府层面:机构与职责、法规和制度保障 自从政府和公共社会形成以后,政府行为不仅仅 是表现国家意志,而且表现公共社会的意愿,在当今 的社会发展中,政府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十分重要,政府 行为对公共社会的运转和组成都将发生深刻影响。 “乡土民间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全民族的事业, 是关系到全民族体育文化的兴衰,必须由各级政府去 主导实施。各级党政应该建立相应的体育、教育和文 化等机构,比如建立民族体育市场管理处、民族体育产 业处、群众体育处和民族体育经济处等;在职责上要贯 彻执行党和国家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起草发展民族体育的相关规章等,比如提出发展民族 体育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主要内容和组织实施等。并 且加强对“乡土民间体育”文化工作的重视和投入,实 杨衍滔,等广西少数民族“乡土民间体育”文化发展路向研究 No.3 2014 行优惠政策,为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职能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倡导力度,将“乡土民间 体育”文化活动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大众体育健身和 旅游开发的主要内容;另外,法律、法规是保障社会秩 序良性运行的基础,也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 的重要基础,为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提供 了制度保障,对维护着其他主体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文化的保护行为和促进各种社会力量的整合起到非常 重要的作用 。 4.2社会层面:社会认同和传播媒介 化做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要进行表彰和奖励,要营造 种保护和传承“乡土民间体育”文化的良好人文氛 围。 4.4教育层面:场所、意识和理念 “乡土民间体育”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民族传统体育得以创生、发展的环境和驱动力, “乡土民间体育”文化如同其他体育运动项目一样,都 有其历史文化背景,正是由于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 构成了其被接受、更新、优化的前提条件。而学校是传 承和发展“乡土民间体育”文化的主要传承渠道,是民 一传播媒介也被称为传播渠道、信道和传播工具等, 是传播内容的重要载体 J。传播媒介具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能够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和手段,比如电话、计 算机、网络、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二是指从事信息的采 集、选择、加工、制作和传输的组织或机构,比如报社、 电台和电视台等。传播媒介的作用一方面主要体现为 对事件传播的速度、范围、效率和社会的认同;另一方 面,主要是传播媒介的组织机构的制度、所有制关系、 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在社会中的知名度,主要体现为 对社会传播的内容和倾向性。 发展广西少数民族“乡土民间体育”文化要充分 利用大众媒体的宣传和导向作用,借助现代化技术手 段,并且根据地方民族特色来录制相应的“乡土民间 体育”来宣传;也可以采用影视节目的形式进行传播, 以各种视频的形式转载于互联网络,加大对广西少数 民族“乡土民间体育”文化遗产的宣传;也可以定期给 “乡土民间体育”文化继承人提供专门面向公众讲述 与表演民族特色文化的机会,并且利用各种大型的公 益文化服务活动邀请各族文化传承人参与,也可以视 为地方文化的形象人物来进行塑造,显现“乡土民间 体育”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社会认同和市场需求,提升 他们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 4.3主体层面:个人、家庭和群体 中国的各民族“乡土民间体育”文化是在半封闭 状态的大陆性地域发展起来的,并且是以个体农业经 济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与封建专制的社会为背景,以儒 家思想文化为核心的伦理型文化,具有典型的地域性、 本土性、传统性和娱乐性特征。但在旧中国的封建社 会里组织的核心始终是围绕解决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而 转动,在集体成员的“组织细胞”大家族中,存在着重 家庭轻个人,重群体轻个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人以“传男不传女”和着重强调传承人在群体中的义 务和责任。因此,一旦民俗体育传承人逝去,就可能意 味着一种民俗体育种类的消失。文化之根在于民,在 发展“乡土民间体育”文化中一方面要强调体育的集 体精神,调整好个人、社会公众、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比如,村与村之间、寨与寨之间进行“乡土民间体育” 文化交流;另一方面,我们要发展“乡土民间体育”文 化,只有激起全民(包括个人、家庭和群体)文化保护 意识,才能为“乡土民间体育”文化的发展创造出一片 适宜的生存土壤和空间,建立起“乡土民间体育”文化 传承人的激励机制,要鼓励全民(包括个人、家庭和群 体)学习和传承民间文化。对一些保护和传承民间文 族传统体育由原生态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必 经之路。自古以来,学校既是培养国家所需人才,反映 国家意志,传承制度文化的场所 J,又是多元文化汇 聚、交融、创新、传递的场所。当今要发展广西少数民 族“乡土民间体育”文化,就应要依托当地高等院校, 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与传承实验基地” 和实施“体教结合”方式,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 通过教育平台,将“乡土民间体育”文化活动作为学校 体育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在教学中要有教育意识和理 念,制订统一的教学大纲和具体教学计划,建立规范的 教育培训制度。因此,要继承和发展广西少数民族 “乡土民间体育”文化,当地教育部门就应该根据当地 的实际情况决策部署让“乡土民间体育”进教材、进学 校和进课堂。 5 结语 中华民族有着古老的文明史,传统的“乡土民间 体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广西少数 民族“乡土民间体育”文化对丰富广西各民族群众生 活,增强民族意识和维护社会稳定、传承、沿袭具有深 厚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开展广西少数民族 “乡土民间体育”文化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不断加强民 俗民间体育文化发展的理论创新研究,推动广西少数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向着科学化、现代化、社会化和规范 化方向发展,从而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的精华。 参考文献: [1]彭业仁,陈惠娜.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及发 展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8(3):104—105. [2]张克峰.“乡土民间体育”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1(9):116—117. [3]李立.湖南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启示和希 望[J].民族论坛,2010(11):21—24. [4]夏冬,李丽,谭兆风.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特征探讨[J]. 体育文化导刊,2010(9):140—142. [5]张永林,史儒林.三江源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J].体育文化导刊,2006(2):94—95. [6]马辉,方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探源[J].宁夏大学学 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107—115. [7]袁校卫,邵信波,何清.风险社会语境下民族体育文化的现 代风险与传承危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4):18— 21. [8]黄武胜,刘静,赵向晴.中小学大课间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模 式构建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11):123—126. 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