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 第8期 体育世界 Sports World NO.8.Aug.2013 贵州民俗体育旅游与农村体育公共服务 互动发展研究 李晓王克权张兴毅 摘要:根据贵州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探讨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和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可行性,提出民 俗体育旅游产业和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互动发展的结合点和发展思路,促进贵州省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和农村体育公共服 务和谐、长效、良性的互动发展。 关键词:民俗体育旅游;体育公共服务;互动发展 近年来,随着贵州省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 森林公园;有遵义和镇远2个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有遵义 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利用业余闲暇时间从城市走向农 村,积极参与各项民俗体育项目,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 了和谐发展。我省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已成为经济增长中 的新亮点,不仅促进了旅游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同时也 带动了体育等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开发。 体育公共服务是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 重要内容,对于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组织、健全公共服务 会议会址、遵义杨粲墓、普定穿洞遗址、镇远青龙洞、 从增冲鼓楼、盘县大洞遗址、毕节大屯土司庄园、大方 奢香墓、息烽集中营旧址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 及23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居住着49个少数民族, 其中有17个世居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 口的38%,系我国8个民族省区之一。悠久的历史孕育了 丰富的多民族的民间民俗体育项目(见表1),据不完全统 计,我省的民族体育项目达200多项,很多民族体育项目 体系、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作用。科 学合理的将民俗体育旅游与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有机结合 起来进行开发,形成互动有效的模式,能够更好贯彻落 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精神,也能促进我 省新农村建设又好叉陕发展。 1.贵州省民俗体育旅游与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现状的 发展现状 是作为民族节日的庆祝形式来举行的。 表1贵州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民族 苗族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歌舞表演、射箭、射弩、摔跤、苗拳、苗刀、金一棍、打花鼓、 打花棍、打手毽、跳铜鼓、跳花 1.1贵州省民俗体育旅游开展现状 贵州地处中国西南部云贵高原的东坡,素有“天 然大公园”和“沉积岩王国”的美称。这里气候宜人, 山势独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丰富的自然旅游资 源,我省目前已开发建成的风景名胜区有2oo ̄,处,其中 有黄果树、荔波樟江、都匀斗篷山、兴义马岭河一万峰湖 和黎平侗乡等1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荔波成为我省首 个世界自然遗产地。有赤水桫椤、梵净山、草海、雷公 山、茂兰等9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赤水千里竹海、大 币依联 + 跳芦笙、赛马、摔跤、板凳拳、丢花包、打香瓜仗、跳铜鼓舞、 舞龙、踢鸡毛键、打陀螺、斗牛、投石、演唱地戏、赶表 斗角、赛马、打手毽、八宝铜铃舞、高脚竟速、毛古斯、大摆手、 /J,摆手、舞龙灯、拔河、摔跤、划龙船、莲花十八响、高脚灯 土冢族 .仡佬族 蓑 ……、赛 跳筋舞、舞龙、打鸡毛球’荡秋千、 射箭、射弩、打鸡毛、吹芦笙、赛马、跳脚、荡秋千、拔河、 摔跤、斗牛、斗羊、斗雀 …一 侗讫 赛马、抢花灯、骑马夹、扳腰、扭扁担、顶扁担、舞龙、斗牛、 划龙舟、登高、跳扁担、武术 抢花炮、摔跤、跳芦笙、赛马、斗牛、斗狗、斗画眉、打仗、 歌舞、玩山、对歌 方百里杜鹃、三都尧人山、玉舍浩瀚林海等21个国家级 基金项目: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1 1GZQN38) 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1GH051) 黔西南州社科联资助项目(项目编号:Qxnskl一201 2一) …一 作者简介:李晓(198o一),男,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讲师 王克权(1957一),男,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经贸系副教授 张兴毅(1966一),男,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主任教授 一75— 随着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省的民俗体育旅游以其独特的原始风情不断吸引大 量的外地游客。民俗体育旅游已逐渐成为我省旅游产业 的一张名片,提高我省的知名度,让外界了解贵州,加 快我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总体上来看,我省民俗体 育旅游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体育 设施还很欠缺,组织不完善,民族体育项目挖掘深度不 够,体育和旅游还没有完美结合,等等。 1.2贵州省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开展现状 我省自2006年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 进, “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不断深化拓展,广大农村的 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乡村文明水平显著提高,公共 服务不断向农村社区延伸。各村在基础设施、医疗卫 生、社会保障和文化教育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体育 公共服务作为农村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通过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雪炭工程”、 “全民健身路 径工程”等形式在广大农村地区得以落实,农村体育设 施不断完善,基层体育组织初步建立,居民体育参与积 极性明显提升,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 2.贵州省民俗体育旅游与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互动发 展的可行性 2.1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是二者开展的主要形 式 我省的少数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悠久的民族传统 文化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各种形式的 传统体育项目构成了民俗体育旅游的重要资源。民俗体 育旅游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典型的地域特征,可以丰 富景区的旅游活动内容,增强景区旅游活动的趣味性, 使游客亲身体验到当地人民的生活,直接感受异域的风 土人情。目前我省的许多景区或民族村寨都举办各种民 族传统体育项目,这些体育项目以表演或竞赛为手段, 供游客参观、参与。游客在旅游中陶冶了情操,寓健身 与娱乐之中,增强了对我省的印象,同时带动了当地经 济的高速发展,也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可持续发 展。 2.2广袤的体育自然资源都是二者开展的平台 体育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可以说 体育是人与自然的互动,任何体育运动都离不开对自然 的依恋。[2】我省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其 中山地和丘陵占92.5%,山间平坝占7.5%,山川秀丽, 湖泊纵横,全省各地遍布风景名胜景区。在很多景区或 村寨可以因地制宜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晴隆县的 “二十四道拐”原本是美国援华物资送到前线的一段 路,由于该地段的特殊意义,自2010年举办了二十四道 拐汽车短道拉力赛,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蜂拥而 至。 “独竹漂”是发源于赤水河流域的一种独特的黔北 民间绝技,表演者只需站在一颗楠竹上就可以在水面上 一76一 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 3.贵州省民俗体育旅游与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互动发 展思路 3.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合理配置体育资源 要根据贵州体育开展的实际特点,制定科学的政 策法规,既要重视民俗体育旅游产业,也要加强农村体 育公共服务建设,把二者都列入到政府规划考核目标体 系,对民族体育项目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进行整体规戈Ⅱ,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强化宏观规范管理。加强政府各 职能部门的协作力度,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政府部门要 密切联系地方基层组织,做到政策能迅速落实,基层出 现问题能及时解决。政府相关部门要合理配置景区和民 族村寨体育资源,不搞重复性建设,不白白浪费体育资 源。 3.2加强农村基层体育组织建设 农村是孕育民族传统体育肥沃的土壤,勤劳的少 数民族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富有浓郁 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民间体育活动。如果农村基层体 育组织对这些体育项目缺乏规范管理,许多体育项目的 开展还处在盲目、无目的的状态,一些优秀民族传统体 育项目处在濒临消亡,一些体育项目缺乏创新,固步不 前。因此,要加强农村基层体育组织建设,将农村民族 传统体育项目规范整理,找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体育 项目进行发扬光大,着力培养优秀传统体育人才,积极 开展体育运动,扩大民族村寨影响力。另外,还要加强 与旅游景区相关部门的沟通,可以在景区组织民族传统 体育项目的表演、比赛。 4.结束语 民俗体育旅游产业是我省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方 向,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区域和谐发展的 重要实践。将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和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结 合起来,整合资源、大胆创新、相互联动,借助农村体 育公共服务大力发展民俗体育旅游产业,通过发展民俗 体育旅游促进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从而实现贵 州省体育事业、旅游产业和农村公共服务互动发展和多 赢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袁延领.民族传统体育参与新农村体育建设研究 山 东体育学院学报,201 1,(9) [2]邱世海.从要素禀赋论视角讨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策略 体育科学[J】.体育与科学,201 1,5 [3】刘晓明.我国体育旅游协作发展模式的系统化构建【J1_ 商场现代化,201 2(2):57—60 [4】庞徐薇等.上海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旅游业互动的发展 模式 体育科研,201 1(6):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