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围绕着“办法”这个主题编排了《寓言二则》《画杨桃》《小马过河》三篇课文。这3篇课文有古代寓言故事,悠闲带学生生活,有童话故事;有任务,也有动物,每个故事都寄寓了深刻的道理。故事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引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是他们获得丰富的启示。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
3.①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侧面谈看法,或联系实际,谈生活中类似于语言中的实力,明辨是非,加深理解,避免犯类似的错误;②从故事中的不同侧面发散思考,获得不同的感受。③朗读指导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好对话的语气。 第五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寓言二则 ①会读“语、则”等15个生字、会2 写本课“亡、牢”等8个生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4个词语。②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③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画杨桃 ①认识“靠、而”等13个生字,2 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9个生字,会写“图画、老师”等10个词语。②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③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收到什么启示。 小马过河 ①会读“棚、驮”等13个生字,读2 准多音字“坊”,会写本课“愿、意”等8个生字,会写“愿意、麦子”等词语。②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①熟悉文本,整体把握。②读悟结合,理解内容。③依托故事,说说看法。④根据提本课人物对话较多,要重点指导学生读出恰当的语气,并充分运用多种形式,加强学生的朗读实践,发展学生语感。 ①读通课文,整体感知。②品词析句,读懂故事。③联系生活,理解成语。 教学建议 当的语气。③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④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口语交际:图书①能主动发表关于图书角管理方法1 借阅公约 的意见。②交流时,能做到等别人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示,讲述故事。 ①图片对比,引出话题。②同桌交流,为全班交流做铺垫。③人人交流,梳理借阅问题。 语文园地五 ①了解厂字头、穴宝盖所代表的意3 义;能借助形声字的狗子规律认识“厨、厕”等9个生字。②能理解并积累含“笑”的词语,并选词演一演。 ③能根据提示语,读出句子恰当的语气。④能发现“教诲、寻找”这类词语的特点,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⑤能背诵《弟子规》(节选)。⑥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能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老爷爷说的话。 ①借助图片理解厂字头和穴宝盖表示的意义。②进口对话前面体会死于中加点的词语,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心情,带着这种心情朗读。③先默读,再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④读准字音,读顺句子。⑤自由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边读边思考老爷爷的话的意思。
12.寓言二则
教材分析
《亡羊补牢》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寓言故事的第二课。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读“语、则”等15个生字、会写本课“亡、牢”等8个生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4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会读“语、则”等15个生字、会写本课“亡、牢”等8个生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4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让学生了解寓言中说明的深刻道理。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2.通过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 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学生齐读) 2、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
亡在字典中有四种解释:(1)逃亡(2)失去、丢失(3)死亡(4)灭亡 在课文中是哪张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那么牢是什么意思呢? 在课文中指羊圈。这个词你读得很准,圈还有一个读音你能组个词吗? 3、现在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生尝试解释)
4、从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提问)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选择正确的读音
羊圈、窟窿、钻进去、叼走、街坊、劝告、结结实实 (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1、本课的生字、生词我们都弄清楚了, (指名分段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7个关键词说一句话概括) 板书:第一次第二次
2、羊是怎样丢的呢?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
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小结:那么这部分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怎么会丢了两次羊。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快把羊圈补上了,以后再也没丢羊。 4、练习复述
四、品读评价,体会寓意
1、请你评价评价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友情提示:我们不能毫无根据地随便评价他人,对养羊人做出的任何一个评价,都要有根有据,理由充分。 (1)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 (2)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评价
(1)养羊人是个不听劝告的人:
A、从他与街坊的对话中,看出他不听别人的劝告。
他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漫不经心,毫不在意,无所谓的语气)大家尝试读一读,指名朗读。
街坊的话应该怎样来读?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从“赶快”知道街坊很为他着急,感到可惜,读出劝的语气) 指名尝试读
分角色来读对话,体会对话双方的不同的心情。
B、从第4自然段中的两个“又”,感觉他这个人太一意孤行了。知道有第一次的丢羊,就应该想到还会丢,可他偏偏不去修补,导致他又有了第二次的丢羊。
这两个“又”应该怎样来读?大家尝试读第4自然段,体会养羊人的可气之处。 (2)养羊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这个养羊人真是可气,那么养羊人就没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 默读最后一段。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接受”“后悔”“不该不”想象一下养羊人当时后悔的心情。尝试读出当时的心情。你能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吗?(改成一般陈述句)
抓住“赶快”“结结实实”指导朗读,从这两个词你知道了什么?(养羊人的可贵之处: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而且很有信心)
养羊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现在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大家自由交流。
小结:这就是养羊人的闪光点,他虽然发现问题很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当一旦发现错误后,他能及时地去改正。想象一下,如果他在发现错误后,却沉浸在后悔和自责中,总是认为晚了,那么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可见,只要有信心,知道及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3、养羊人由开始的不在乎,到后来的后悔,到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如果你是养羊人,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有什么想对大家说呢?(奉劝大家,不要像我这样,不听他人的劝告,不能及时地改正错误。我们要虚心接受他人的劝告,发现问题及时地改正。更要记住,只要想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4、听成语故事
1、“亡羊补牢”这个成语出自古时候一本书叫《战国策》,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王即位后,重用奸臣,政治腐败,国家一天天衰亡下去。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看到这样情况非常着急,总想好好劝劝他,但是楚襄王只顾享乐,听不进别人说的话。有一天,庄辛实在忍不住了。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和一些人只顾玩乐,不管国家大事,国家迟早有一天会灭亡啊!”楚襄王听了大怒,骂道:“你老糊涂了吧,竟敢这样诅咒楚国,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就这样,庄辛见楚襄王不纳忠言,只好躲到了赵国。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攻打楚国。楚襄王惶惶如丧家之犬。到这时,他想到庄辛的忠告,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于是,又悔又恨,便派人把庄辛迎请回来,说:“过去因为我没听你的话,所以才会弄到这种地步,现在,你看还有办法挽救吗?”庄辛说:“主公果真有悔改之意吗?”楚襄王说:“我现在太后悔了,不知道现在还迟不迟?”庄辛说:“那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于是,庄辛就讲道: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
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楚襄王一听到这个故事就明白了庄辛的意思,于是他便遵照庄辛的话去做,果真度过了危机,振兴了楚国。 五、创设情境,拓展理解
1、明明因为贪玩连续两天没完成作业了,今天他又顾着玩耍不想写作业。你提醒他赶紧写,他说:“我已经两天没完成作业了,今天能补得起来吗?”你会把成语:亡羊补牢送给明明说:只要想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爸爸多次戒烟都戒不掉,妈妈每次劝他,他都说:“抽了这么多年了,肯定戒不了了。” 你会把成语:亡羊补牢送给爸爸,说:只要想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2、学了这个故事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习寓言《揠苗助长》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积累词语
1.同学们,你们听过《揠苗助长》的故事吗?这节课,老师就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希望我们能从中明白一个道理。
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通过这则寓言,我们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引出课题)《揠苗助长》(板书课题:揠苗助长)
2.同学们你们听过寓言故事吗?(出示课件2) 寓言是一种文章体裁,它一般是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
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
3.题目分析:“揠”的意思是什么知道吗?和“拔”一样吗?想一想拔萝卜是怎样?(从土里拔出来)那么揠苗是把禾苗从土里拔出来吗?揠的意思其实是轻轻地往上一提。题目的意思是什么?你能说说吗?(出示课件3) 二、初读课文
1.初读思考:读了课题你想到什么?课题中的“长”在这里读 “zhǎng”
2.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本课的生字。(出示课件4) 则 焦 筋 疲 截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指导:疲:的偏旁是“疒”不是“广”,“筋”按照上下结构书写,不要写成左右结构,注意部首不要写成“艹”。(出示课件5)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教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指名读生字) 三、理解课文
学习《揠苗助长》
默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觉得禾苗长得太慢?(出示课件6)
1.让学生找出句子。“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出示课件7)(板书:巴望禾苗长快些)
巴望:十分渴望。(是不是能用盼望、希望代替让同学们讨论。) 天天:每天。
情景创设:太阳晒的火辣辣的时候,他去看了吗? 刮风下雨的时候,他去看了吗? 十分繁忙的时候,他去看了吗?
2.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 (出示课件8)(板书:想办法帮他们长)
“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自己对自己说话) 农夫在自言自语说什么?(“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指名表演农夫“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的样子。
词语训练:照样子写词语。
转来转去 自言自语 无边无际 自由自在
3.再次默读课文,种田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呢?请用“----”画出来。(出示课件9)
“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解释:“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练习用“筋疲力尽”造句。(上次旅游的山非常陡峭,把我们弄得筋疲力尽。)(板书: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农夫认为他的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长了一大截,结果是这样吗?(不是,禾苗都枯死了。)想一想:禾苗为什么会枯死呢?(因为农夫把禾苗拔高,使禾苗根系离开了土壤,失去了汲取养分的能力,所以枯死了。)(出示课件10)(板书:枯死了)
4.现在大家知道“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了吧?(出示课件11)(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
5.此时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杀鸡取卵。)(出示课件12) 四、说出寓意
老师提问,学生讨论交流寓言的寓意。 师:为什么禾苗没有按照他的意愿长高呢? 预设:因为把禾苗拔死了 提问:禾苗怎样才能长大?
预设:浇水、施肥、除草、还要慢慢地等几个月的时间。
总结:这就是禾苗的生长规律。不仅是种禾苗,做任何事情都要按照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出示课件13)
(板书:按照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五、作业布置(出示课件14)
像揠苗助长这种用一个小故事来说明大道理的文章叫寓言(板书:寓言),课下请同学们搜集资料多多阅读一些寓言故事,如(坐井观天 狐假虎威 画蛇添足等)
选择练习
1.选择正确的读音。
揠(yà yàn) 寓( yú yù ) 焦(jiāo qiáo) 则(zé zhāi ) 2.解释词语。
筋疲力尽: 自言自语:
3.根据要求完成句子。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用加点的字造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填空。
《揠苗助长》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13画杨桃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
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突出老师对“我们”循循善诱的教育,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
课文从一件事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来龙去脉交待得十分清楚。此外,课文对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具体细致,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老师神态由严肃到和颜悦色,老师的话语通俗易懂,循循善诱,饱含哲理,表现出高超的教育艺术。学生们开始嘻嘻哈哈,以为“我”把熟悉的杨桃画成五角星,非常好笑;了解真实情况后,显得很尴尬,反映学生们的率直、天真。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生受益。 【教学目标】
1.会认“靠、而”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9个生字,会写“图画、老师”等10个词语。
2.能积累“靠、视”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3.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4.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教学重点】
1. 会认“靠、而”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9个生字,会写“图画、老师”等10个词语。
2.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教学难点】
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教具准备】
课件 识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杨桃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
2.齐读课题。
二、读文识字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2.认读生字词。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错误读音。 翘舌音:“审”(shěn)、“晌”(shǎng)、视(shì) “肃”(sù):平舌音。笔顺:(共8笔) “诲”:四声(huì),注意与“悔”的读音区别。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同桌交流) 4.扩展训练。 近义词:
教诲──教导 审视──审察 和颜悦色──和蔼可亲 反义词:
准确──错误 难忘──淡忘
5.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杨桃,“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明白了同一件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三、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l.抄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出示课件12)
教学目标:
1.学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以好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美读感悟。
1.读最后一段,激发思维。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印象深刻?
理解“难忘”是什么意思,“终身难忘”呢?(难忘:无法忘记,永远留在脑海里。终身难忘:即一生都难以忘怀。常形容对他人的恩情或教诲铭记于心,也可形容对某一段时光难以割舍。)
(2)能使作者“终身难忘”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是“老师”的话。)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导语:作者是怎样画画的?你怎么知道的?
抓住:“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等句子理解“我”是按照看到的去画画的。
(2)学习第2至第16自然段。
①“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认为作者画的根本不像杨桃。)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犯了错误。)
②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一样。)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吗?(相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表明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③“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他是怎样做的?“老师”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审视”?(“老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从“我”看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判断“我”画得是否准确。)
④“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老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他亲自“审视”的做法上,悟出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结果也不同的哲理。)
⑤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严肃起来。)为什么要变呢?(发现作者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们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老师”的深思,他意识到不仅是“几个”而且是大多数同学还不懂得作画的起码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学思想对待事物。)
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
(半晌。)(“半晌”是过了好大一会儿。也可以说明老师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认真地进行了考虑。)
⑥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⑦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让他们也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来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事实的真相,自觉接受教育。)
⑧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在这里的特殊作用和所省略的内容。)
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
⑨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3)学习第17自然段:老师的话。
①老师看到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态度发生了变化。指名读 “老师”说的一段话。
②思考:
A.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B.举例子说说怎么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C.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③这几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 (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④启发学生用“不要……要……”造句。 ⑤总结老师的话: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⑥齐读“老师”说的话,加深理解。 三、观察字形,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引导学生观察“图、交、摆、嘻、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后,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3.记忆字形: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识记,和同桌交流难字的识记方法。 4.难字书写指导: “图”:最后一笔写横封口。
“摆、抢”:左右结构,都是“扌”字旁,注意“仓”与“仑”的区别。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6.学生交流评价。 四、拓展阅读 五、选择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连一连。
kào dào shěn sù shǎng yuè 悦 晌 肃 审 倒 靠 二、补充词语。
( )地看 ( )地画 ( )地说 三、对老师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②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板书设计:
我 杨桃 五角星 终生难忘 画杨桃 老师 审视 教诲
14.小马过河
【教材分析】
这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 【教学目标】
1.会读“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本课“愿、意”等8个生字,会写“愿意、麦子”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重点】
1.会读“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本课“愿、意”等8个生字,会写“愿意、麦子”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素材】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读“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本课“愿、意”等8个生字,会写“愿意、麦子”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小马过河的图片(出示课件2)今天它要给我们讲一个故事,想听吗?
问:你们想知道小马是怎样把麦子驮到磨坊去的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小马过河》。(板书:小马过河)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过河?怎么过的?过河了吗?……) 二、读文识字
1.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它是怎样过河的?最后过河了吗?(出示课件3)
2.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的字、会认的字)(出示课件4)
3.重点指导难写字的书写。(出示课件5) “愿”:上边的“原”第二笔要写得略长些。 “麦”:第四笔竖与第五笔撇不要写成一笔。 “突”:下边是个“犬”,不要写成“大”。 “命”:不要丢掉第三笔横。 三、理解课文
1.教师范读,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语: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既然是事情发展为顺序,就有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我们把这篇课文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为三个部分。(出示课件6)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小马往磨坊去的途中遇到一条小河,这是起因。 第二部分(4—7自然段)写小马不知河水的深浅,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回家去问妈妈,这是经过。
第三部分(8自然段)写小马最终通过自己的尝试过了河,而且还明白了一个道理。
2.学习第一部分。(出示课件7)
(1)请学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他遇到了什么困难?(小马要去磨面,被小河拦住了去路。)(板书:小马为难)
(2)小马愿意帮妈妈做事吗?(愿意)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3)还有“怎么不能?”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很肯定的态度,说明小马很想向妈妈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
(4)小马来到河边,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能从小马的心理活动中体会到什么?
过渡语:小马这时离家太远了,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他该向谁求助呢?
3.学习第二部分。指名读课文4—7自然段。(出示课件8)
(1)小马先问谁?是怎么说的?(老牛,说:“水很浅,刚没过小腿,能蹚过去。”)(板书:老牛 很浅)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读一读。
(2)小马正要过河的时候,谁告诉他水很深的?是怎么说的?(松鼠,说:“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板书:松鼠 水深)
师:松鼠的伙伴就淹死在这条小河里,他眼看着小马就要下河,准备过河,这时候松鼠的心情这样?(紧张着急)你从哪里知道的?抓住词语感受松鼠的紧张、着急、担心。
(3)(出示课件9)听了松鼠的话,小马有什么反映?他为什么会感到很吃惊?
(牛伯伯和松鼠一个说水浅,一个说水深。)
为什么他们会有不一样的意见呢?你能动脑筋告诉小马吗?
(因为老牛个头大,所以说小河的水很浅。松鼠小所以他说水很深。) (4)小马动脑筋了吗?他是怎么做的?(没有,他跑回家问妈妈。)(出示课件10)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先学到这里,课下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文,看看小马从妈妈那里得到了什么答案。 选择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磨坊( ) 马蹄( ) 既然( ) 伯伯( ) 突然( ) 呼唤( )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 )老马 一( )麦子 一( )小河 一( )老牛 一( )松鼠 一( )伙伴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 ),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 )。 (2)小马驮着口袋,( )地往磨坊跑去。 (3)小马听了松鼠的话,( )收住脚步。 4.选词填空。
突然 虽然 果然
(1)天气预报说下午有雨,刚吃完午饭,大雨( )哗哗地下起来了。 (2)弟弟( )才6岁,可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草丛中( )钻出一只野鸡,吓了妹妹一跳。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2.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谁能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讲的什么?(小马帮妈妈去磨面,路过一条小河,老牛说水很浅,松鼠说河水很深。小马不知道怎么办回家去问妈妈) (板书:小马过河 小马不知道怎么办 问妈妈) 二、美读感悟
1.小马回到了家里,妈妈是怎么对他说的?有没有像老牛和松鼠一样,告诉小马能过去或者是不能过去?读小马和妈妈的对话,想想妈妈对它说了些什么?读7自然段。(出示课件12)
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理解妈妈的话:光:只。不能只听别人的话,别人说得对不对,要动脑筋想象,有必要的话还应该亲自去试一试,才能把事情做好。
2.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后,真的去试了试,结果和老牛、松鼠说的一样吗?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读第8自然段。(出示课件13)(板书:高大 矮小)
因为小马不像(老牛那样高),也不像(松鼠那样小),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老牛、小马和松鼠三者间的高矮关系。(出示课件14)
3.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出示课件15)
(早自己试试就不至于耽误时间了。接受教训,以后多观察、多思考。……) (板书:开动脑筋,敢于尝试) 三、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难写字的书写。(出示课件5) “愿”:上边的“原”第二笔要写得略长些。 “麦”:第四笔竖与第五笔撇不要写成一笔。 “突”:下边是个“犬”,不要写成“大”。 “命”:不要丢掉第三笔横。 四、拓展阅读
选择练习1.看拼音写汉字。
yuàn yì yí kè xiǎo mài tū rán è
2.多音字注音组词。
_____( ) _____( ) 难 没
_____( ) _____( ) 3.选字填空。 半 伴
(1)作业我只做了一( ),下课铃就响了。 (2)下课了我和我的小伙( )一块玩游戏。 4.用关联词填空,并用这个关联词造句。
原来河水( )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 )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小马为难 小马过河 小马过河 老牛 很浅 松鼠 很深
高大 矮小 开动脑筋,敢于尝试
小马不知道怎么办 问妈妈——自己试试
口语交际
图书借阅公约
【教学目标】
1.能主动发表关于图书角管理方法的意见。 2.交流时,能做到等别人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点】
清楚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 【教学难点】
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应该多看书吗? 生:应该
师:关于班级图书角的问题,我们怎样将我们班级的图书角搞好,做的图书能让大家都能有序快速的借阅。希望同学们踊跃发言,发表自己的意见。制定一套借阅公约(出示课件2)
二、制定“图书借阅公约”。(出示课件3)
1.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都制定出一套“图书借阅公约”,看哪个小组制定得最完善、最切实可行。
指导:在制定“图书借阅公约”之前,同学们可以先确定出管理“图书角”的人,选的这个人必须要有责任心,能把大家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去做,同时这个人还应该有爱心,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书籍,要有耐心,无论是谁借什么书,他都能耐心接待,同时把乱了的书籍整理好。
2.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向全班朗读本小组制定的公约。(出示课件4) 教师提示:在别人朗读公约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要认真听,对于有益的部分可以借鉴过来,以完善自己的公约。
3.我们采取轮流发言的方式进行,请同学们主动发表意见,一个人说完,另一个人再说。
4.最后,我们把各组制定的公约中合理的条款组到一起,成为我们班的《图书借阅公约》
三、大家共同制定的公约如下: (出示课件5) 管理人员:刘伯伟 管理人员职责
1. 图书管理员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将图书编号,便于整理、分类和进行借阅 记载。
2. 负责记录同学们的借阅情况,利用课间整理、打扫书橱。
3. 每周一查点清理图书。查看图书有无丢失。查看还回的图书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及时向老师汇报,督促损坏图书的同学粘补或赔偿。逾期不还者,督促将书收回。
4. 记录下同学们爱惜图书的行为,及时向班主任汇报,班主任利用早课时间给予表扬,为同学们树立好的榜样。
(出示课件6、7) 借阅规则
1. 借阅图书时间是每天中午和每节课的课间。
2.图书只允许班级同学借阅, 严禁借阅班级以外的同学。借阅者借书必须由班级图书管理员允许,每位同学每次只允许借书一本,要签好书名、借阅人姓名及借阅时间。借书时要检查原书,如有污损、缺页等情况应及时说明,否则由该借书人负责。
3. 书一经借出,中途不得转借他人。所借图书最长时间不可超过一周,以便于其他同学借阅;最短一般也不可一天内归还,以保证认真读书,并减轻管理员的工作负担。 到期后仍需继续阅读者可以续借并进行续借登记,如有违反将取消借阅资格一个月。
4. 借阅图书要爱护,不得撕页、折页、剪裁、折卷图书,不得在图书上画线、 批注或涂写, 如有损坏或丢失要赔偿图书者,除为班级书架补充一本相同版本的图书或等价的其他图书外,还将处以停借 2—4 周的处罚。
5. 借阅图书阅读完后,要及时找图书管理员办理归还手续,还书时,要在管理员处登记并签字注明归还时间。
6. 借阅的图书只能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课堂上严禁偷偷阅读,如有在课堂上偷阅图书的现象,发现一次取消一个月的借书资格
7. 班级将定期开展评比活动,以检查同学们的读书情况。认真读书有所收获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的要予以奖励。管理员每月统计借书情况,班主任组织“积累多少本”展览,作为评选每次“学习之星”的依据。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四、本课小结(出示课件8)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制定了我们班的《图书借阅公约》,这次制定的公约切实可行,希望同学们认真履行公约,在我们班形成良好的借阅习惯。 板书设计:
图书借阅公约 借阅 爱护 奖惩 归还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了解厂字头、穴宝盖所代表的意义;能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厨、厕”等9个生字。
2.能理解并积累含“笑”的词语,并选词演一演。 3. 能根据提示语,读出句子恰当的语气。
4.能发现“教诲、寻找”这类词语的特点,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5.能背诵《弟子规》(节选)。
6.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能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老爷爷说的话。 【教学重点】
1.认识“厨、厕”等九个生字
2. 词语分类,看看归纳同一类词语。区分词语的意思,灵活运用 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词语分类,归纳同一类词语,区分词语的意思。灵活运用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素材】
教学图片 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厂字头、穴宝盖所代表的意义;能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厨、厕”等9个生字。
2.能理解并积累含“笑”的词语,并选词演一演。 3. 能根据提示语,读出句子恰当的语气。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动物园游玩,现在就让我们看看小明和妈妈看见了哪些动物。
二、认字识字。(出示课件2)
xīng hè gē líng qiū yǐn páng xiè cán 猩 鹤 鸽 羚 蚯 蚓 螃 蟹 蚕 1.学生齐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3.去掉拼音读词。
4.读句子,巩固认字。(出示课件3)
森林里,要召开运动大会。鸽子把消息传送给猩猩,白鹤,羚羊,螃蟹。蚯蚓听到消息也从泥土里钻出来了,蚕赶紧吐丝制作运动会的旗帜。
5.动物分类。(出示课件4)
同学们动物界中分好多种类!将你知道的说一说。
(哺乳动物 昆虫 两栖动物 鸟类 爬行动物等)
按照动物的类别分类:哺乳动物,昆虫,鸟类,两栖动物 哺乳动物:狮子 猩猩 羚羊 鸟类:白鹤 鸽子
昆虫:蚯蚓 蝴蝶 蚕 两栖动物: 螃蟹 海龟。
6.学生练习。(试着分类)(出示课件5) 麻雀 蜻蜓 老虎 青蛙 三、字词句运用。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出示课件6) 得意 满意 愿意
(1)看到我主动给老人让座,爸爸露出了( )的笑容。 (2)妈妈很( )接受老师的邀请,去参加中队活动。
(3)李林的风筝飞得很高,他( )极了,在草地上跑得更欢了。 学生试着填写。(1.满意 2.愿意 3.得意 ) 汇报交流。(出示课件7)
提示:满意:是指符合心意,或者是意愿得到满足。第一句我让座的行为得到了爸爸的认可,所以爸爸很满意,露出了笑容。
愿意:本意是情愿,同意,应允和希望的意思。第二句中是妈妈接受老师的邀请去参加中队活动。
得意:指满意,感到满足时的高兴心情。或者是骄傲自满的意思。本句是感到满足时的高兴心情。
区别:首先在词性上来说,得意是贬义词而满意是褒义词。愿意属于中性词。 2.大家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三个词的理解。(出示课件8) (1)当你们回答问题回答对的时候,老师会对你露出( )微笑。 预设:老师会对我们露出满意地微笑。 为什么不能用得意的微笑呢? (因为得意说的是自身的感觉)
(2)小明( )地告诉妈妈,这次考试他考了第一。 预设:得意地告诉妈妈。 为什么不能用满意?
(因为小明有炫耀的意思)
(3)你( )和我一块玩乒乓球? 预设:愿意。
(有希望的意思)
3.句子中重点词语的阅读。(出示课件9)
(1)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 问题预设:句中加点词反映了小马什么样的心情? 提示:说明小马很高兴,活泼。
朗读指导:用轻松,愉快的口气来读这句话,表现出小马快乐的心情。
(2)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问题预设:句中加点的词语反映了小马怎样的心情?(出示课件10) 预设:说明小马有点不好意思。
朗读指导:用犹豫的、不好意思的语气来读,读的时候语速要慢一些。
(3)他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 (出示课件11)
问题预设:从加点的字里,我们得到了什么信息? 预设:他一定是很累,累得都喘起气来。
朗读指导:我们要读出“累”的感觉,读的时候语速可以快一些。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好,看来是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同时也把握住了句子表达的情感。希望我们在今后的朗读中用到今天的朗读方法,就是先理解句子的意思,再根据重点词语去判断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四、我的发现。 1.边读边品
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六个词语,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组成词语的两个字的意思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示:朗读了词语,我们会发现这几个词语中,组成词语的两个字的意思相同或相近。(出示课件12)
收拾:“收”和“拾”都有整理东西的意思。 寻找:“寻”和“找”都有找的意思。
伙伴:“伙”和“伴”都有伙同、作伴的意思。 街巷:“街”和“巷”都是指街道。
骄傲:“骄”和“傲”都有自满、自高自大的意思。 奔跑:“奔”和“跑”的意思相同,都是疾走的意思。
(出示课件13)归纳总结:读了这些词语,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组成方式,那就是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字可以组成一个词,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
追赶 跳跃 飞翔 打击 疯狂 温暖 弯曲等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字,还知道了有意思的组词方法,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怎样朗读句子,收获很多,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第二课时(出示课件14)
课时目标
1.能发现“教诲、寻找”这类词语的特点,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2.能背诵《弟子规》(节选)。
3.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能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老爷爷说的话。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该怎样穿衣服、穿什么衣服吗?你知道我们该学些什么吗?这些知识有一本书告诉了我们,那就是《弟子规》,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吧。
二、朗读“日积月累”的内容。
1.借助拼音朗读。
2.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3.小组同学在朗读的过程中,讨论每句话的意思。 4.汇报交流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出示课件15、16)
帽子要戴正,纽扣要系好,袜子和鞋子也都要穿得服帖。
放置帽子和衣服,要有固定的地方,不可以到处乱丢,以致于弄乱弄脏。
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警惕,勉励自己要奋发图强。
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
4.学生读读背背。 5.测试学生背诵情况。 三、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
有一位老奶奶,天气好的时候,她忧心,天气不好的时候,她也忧心,可是后来,她变了,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好天气和坏天气》去看一看吧。(出示课件17)
1.默读这篇文章,画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解决。 2.读第二自然段。(出示课件18)
(1)大儿子是干什么的?他喜欢什么天气? (2)看到勤快的儿子,老奶奶是什么心情?
(大儿子做蜜饯的,他喜欢晴天,看到勤快的儿子,老奶奶很高兴。) 3.读第三自然段。(出示课件19)
二儿子是干什么的?他喜欢什么样的天气? (二儿子是做雨伞的,他喜欢下雨的天气。)
4.老奶奶为什么哭?从中你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出示课件20) (下雨天担心大儿子,大晴天担心二儿子,老奶奶认为无论是下雨天还是大晴天都是坏天气,说明她很爱自己的孩子,同时,她也是个非常悲观的人。)
5.读最后一自然段。
朗读老爷爷的话,你觉得老爷爷是个怎样的人?(出示课件21) (老爷爷是个乐观的人。)
6.在文中找出老奶奶的哭的原因,再找出老爷爷说的话,你认为老爷爷说的话有道理还是老奶奶的有道理?你有什么启发?(出示课件22)
预设:我觉得老爷爷的话有道理,无论什么事都有两面性,就是说,事情都有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我们不能只看到坏的方面而忽略好的方面,我觉得看事情既要看到坏的方面,更要看到好的方面,要有乐观的心态。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弟子规》中的一部分内容,我们还认识了悲观的老奶奶、乐观的老爷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知识,还明白了做人要乐观的道理,希望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多多积累,不断地充实自己。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五 ◆ 动物分类
◆ 得意 满意 愿意
◆连蹦带跳 难为情 一边喘气
◆ 收拾 寻找 伙伴 ◆《弟子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