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年第33卷第4期 ・ 533 ・ 56例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体会 伍 静 【摘要】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急救与相关的护理体会。方法 在本文中主要回顾分析 2010年5月~2011年5月经我院急救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护理资料。结果 通过院前急 救护理,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极大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治愈率。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救治过 程中,迅速而准确地对病情进行评估,采取必要的院前急救措施,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的变化,进行细致 的护理,保证患者的生命支持,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成功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 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因 1资料与方法 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 它是属于 1.1 临床资料本文中我们将回顾分析2010年5月~2011 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之一,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 年5月经我院急救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资 生了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造成心肌严重而而持久 料。其中男性患者达32例,女性患者达24例,年龄大约为 缺血缺氧使部分心肌坏死。而心前区疼痛剧烈而且持久,呈 38~82岁之间,人均岁数为61岁。所有患者均通过心肌酶 现压榨性,特异的心电图改变,血压下降、四肢冰冷,血清心肌 检查、临床症状、心电图,确诊患有此症。在患者当中因急性 酶也逐步增高,这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由于此病的 下壁梗死共计16例,因后侧壁心肌梗死共计6例,因广泛前 情况复杂,发病致死率比例较高,故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与护 壁梗死共计22例。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梗死灶部位的对 理在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中我们将回顾分析2010年5 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月~2011年5月经我院急救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 1.2 临床表现 在本文所选取的病例中,有2O例患者出现 救护理资料,现将总结分析汇报如下。 发绀、呼吸困难、出汗、烦躁等临床症状;有21例患者出现不 同程度的濒死感、心前区疼痛、胸闷的临床症状;5例患者表 作者单位:广西梧州市人民医院 现出以恶心、呕吐、腹痛为首发的临床症状。 邮 编543000 收稿日期2012—01—05 1.3发病至就诊时间 在本文所选取的56例患者中,其发 1次,每20 arin测CVP 1次,上机成功后可以相应延长监测 高,所以作为专科护士必须自觉学习血液透析知识,熟悉血液 时间;超滤量过多可引起低血压,根据病情设定超滤量及超滤 透析原理,熟练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及使用,掌握血液 速度,要循序渐进,对血压不稳定患者根据上机时间调整超滤 透析并发低血压的诱因、原因及处理方法。护士掌握了专科 率,血流量5O~8O ml/minL4],上机成功后调整为250~ 知识才能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全面评估,针对患者病情,制定 300 ml/min。每15~30 arin统计出入流量,视病情来调节血压 个体化护理措施,使血液透析护理过程更有预见性,并针对患 及中心静脉压,慎用血管活性药物及必要时静脉补液。②如 者并发低血压的诱因及原因,早期进行护理干预,能很好地预 患者出现打哈欠及恶心、呕吐、头晕、视力模糊、出冷汗、嗜睡、 防低血压的发生,从而提高透析的质量和效果,值得临床借 胸闷、面色苍白、腹痛时,提示患者出现低血压,即予头低脚高 鉴。 位,头偏向一侧,吸氧3 L/min,减慢血流量和超滤速度,予生 表1 两组患者透析低血压发生情况的比较 理盐水100 ml快速静脉滴注,症状消失后再逐渐恢复血流量 及超滤速度。③特殊患者的观察。对高龄患者或有心血管病 变,脑血管病变,糖尿病等病史患者,整一透析过程给予密切 观察,每30 min监测血压,以及时发现低血压症状及时处理。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在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情 况,采用常规方法,在透析前3O min内,血压透析过程及透析 参考文 献 结束30 arin内分别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 [1] 叶任高,沈清瑞.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1.4统计学处理 两组患者的资料采用SPSS 13.0统计软 社,1994:629 件处理,透析低血压的发生情况采用y。检验。 [2]沈清瑞,叶任高,余学清.血液净化与。肾移植[M].北京:人民卫 2结果 生出 Ii痖社,1999:41—81 两组患者透析低血压发生情况的比较,见表1。 [3]孙美雯.血液透析中症状性低血压的治疗及护理对策EJ].中国 3讨论 血液净化,2005,4(6):341—345 E43黄晓萍,邓声莉,王玉华.连续性血液净化救治垂危患者的临床 血液透析中并发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中一种常见并发症, 观察E3].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11(8):64 常使血液透析不能顺利进行,影响透析效果,严重时可威胁患 者的生命。引起血液透析低血压的诱因及原因很多,发生率 ・ 534 ・ 病时间<l h的患者为19例(33.9 ),在1~3 h之间的为15 例(26.7 ),在3~6h之间的为13例(23.2 ),>6 h的为9 例(16.07 )。所有患者在发病至就诊时间比较具有差异性, 有统计学意义。 2现场护理 当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时,应立即将患者平放,就地抢救, 解开其衣领领口,使患者呼吸能够通畅。立即将室内门窗打 开,保持空气流通,有条件可立即吸氧,并疏散在场人员(除抢 救人员以外),保持室内安静,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环境。抢 救人员不可随意扶患者走动,不可乱加或搬动患者以免加重 病情 。 3院前护理 3.1 一般护理 首先需快速、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同时迅速 检查患者的呼吸、血压、脉搏、意识以及周身的皮肤情况,并对 其实施常规行18导联心电图。另外需询问患者之前的病史、 出现病症的时间以及用药的基本情况等。 3.2吸氧护理 吸氧能够有助于治疗心肌梗死,坚持吸氧对 于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吸氧治疗可以使血氧饱和度 提高,减少心绞痛、心律失常等情况的发生,使心脏的负荷能 够得到有效的减轻,保持通畅有效的吸氧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3.3心电护理 确诊为心肌梗死病后,应立即进入监护病 房,并随时关注心电变化。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呼 吸、脉搏等都需要随时进行监护,以及早发现其他病症。 4用药护理 4.1 药物急救 迅速建立起静脉通道维持血液的有效循环, 直接选取大静脉穿刺,选用5~10 mg硝酸甘油并加人250 ml 的5 葡萄糖静滴(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滴速持续点滴)[33。使 用硝酸甘油,主要起到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另外还可扩张静 脉,以此来降低心脏前、后的负荷,同时增加其侧枝的循环,改 善其心肌梗死区的供血量,缓解胸痛症状。 4.2疼痛护理 剧烈的胸痛是心肌梗死患者常见的情况,疼 痛使心肌耗氧量提高,并伴随心肌梗死面积扩大,因此对患者 进行止痛极为重要。立即给予吗啡5~10 mg或杜冷丁5O~ 100 arg(可配用阿托品0.15 rag)肌注,在必要时可在15~ 30 arin之内重复一次。同时需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4.3抗凝治疗 在患者确诊是AMI之后,需使用0.3 g的 肠溶阿司匹林嚼服,或者是采用低分子肝素及普通肝素对患 者进行皮下注射。其目的是起到抗血栓和抗凝作用,更重要 的是为实施进一步溶栓治疗获取足够的时间。 4.4 溶栓治疗护理 溶栓治疗对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病死率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已成为非常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 之一。在进行溶栓治疗前,应深入了解患者的思想,确保患者 做好思想准备接受治疗,配合医护人员工作。仔细检查溶栓 治疗、急救工作所需的药物及器械。在进行溶栓治疗的工程 中,医护人员需随时注意患者的心电监测,并且密切关注S— T段及T波段变化,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是否出现胸痛等 情况。 5密切观察病情 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 给予心电监护,这样可及时发现患者是否出现心律失常(据临 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 of Medicine,2012,Vo1.33,No.4 床资料显示,在AMI死亡病例中大约有5O 出现在发病后 1 h左右,而其死因的主要原因是可救治的致命性心律失常)。 因此,在院前急救中如果患者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室性早搏 时,立刻使用利多卡因。而患者出现室颤时,需立刻行电除 颤,如果患者出现心跳停止需立刻行心肺复苏术,并记录好相 关的病情及急救内容l_4]。 6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多为突发性疾病,常伴有无法忍受的疼痛, 患者心理上经常伴随着焦虑不安、紧张急躁、盲目恐慌,这些 都是对治疗疾病极为不利的消极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常常会 使患者的神经异常兴奋,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造成坏死心 肌范围不断扩大,同时,还有可能造成其他的并发症 。我们 需与患者多交流,鼓励支持患者建立抗击疾病的信心,讲解疾 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工作人 员的治疗,这既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又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快速 治疗。 7转运护理 在转运患者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 要有专业的医务人员护送,护士需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情况,尤其是要重点检查患者各种管道是否固定稳妥、畅通, 呼吸道是否通畅,以及患者的疼痛是否缓解,神智是否清醒, 并在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之后,充分考虑患者在转运途中可 能会出现的意外情况,以此来准备好相应的急救物品和药 品[6]。2)在转运过程中,最好是将患者平卧或坐在椅子上进 行转运,严禁采用抱、 或者是患者自行走动等方式转运;3) 在转运中,现场医护,员需简要写明转诊病情介绍,其中主要 包含生命体征变化、抢救经过、液体出入量、用药时间等基本 情况。 8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供血的冠状动脉供应不足或者 停止运作而引起的急危重症,其具有发病急、病情凶险、并发 症多且发病死亡率较高等特点,因而成为临床急诊急救中的 难题。在院前急救过程中,通过科学、严谨的院前急救护理, 可有效降低AMI的猝死率。通过临床急救护理验证,在急性 心肌梗死急诊过程中,只要进行细致的院前护理,密切关注患 者的病情的变化,并做到迅速而准确地对病情进行评估,同时 采取必要的院前急救措施保证患者的生命支持,便可提高急 性心肌梗死救治的成功率。 参考 文 献 [1]姚景鹏.内科护理学(下册)[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52 [2]孟祥华.急性心肌梗死42例院前急救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 志,2007,13(19):5O一51 [-33凌淑芬,黄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J].实用全科医 学,2008,6(4):428—429 [4]刘桂芳.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急救护理体会EJ].哈尔滨 医学,2006,26(4):67—69 E53黎巧云.急性心肌梗塞的急诊护理与观察[J].现代医院,2OlO, (01) E63 田雯.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及健康教育[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