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大全
项目 工程
强夯地基施工监理实施细则(编号: 项目代号 )
监细-××号
总监理工程师:
专业监理工程师:
×××××公司 监理项目部
年 月 日
目 录
1、编制依据 2、适用范围
3、专业工程的主要特点 4、监理工作流程
5、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和目标值 6、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
7、承包单位应提供的报审表及相关资料
2
×工程强夯地基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1、编制依据
1.1由×××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为本工程设计的施工图(写明相关设计图纸的名称和编号、版本)及其有关说明。 1.2 适用规范
⑴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⑵ 《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G/TJ08-40-2010) 1.3 本工程的监理规划(×××××) 1.4 本工程的地质勘测报告(×××××) 1.5 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2、适用范围
本细则特为×××地块地基加固施工实施监理服务编制。 3、专业工程主要特点
×××工程位于×××地块。占地面积约×××平方米,拟建项目为×
栋××层楼及相应的裙房结构,应工程需要对本地域建造建筑物进行地基加固(写明本工程在专业形式、技术要求、施工方法、施工难度,以及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等工程主要特点。) 4、监理工作流程
本工程地基加固施工控制和监理工作流程如图一所示(以强夯法为例,若本工程为强夯置换法或降水联合低能级强夯法,须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3
图一 强夯法地基加固施工及监理工作流程图
强夯机械就位 试验性施工 现场清理 施工放样
夯锤选用 起重机就位 开夯 监理认可 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监理检查 测量夯前锤高程 夯锤脱钩下落
4
重复夯击过程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夯遍数 监理检查 强夯机移位到下一夯点 5、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和目标值 5.1监理工作控制的目标值
本工程监理工作控制的目标值如表1(其中设计要求和按规定办法的内容须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填写):
表1 强夯地基质量控制目标值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项 序 1 2 1 2 3 一般项目 4 5 6 检查项目 地基强度 地基承载力 夯锤落距 锤重 mm kg 单位 数量 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300 ±100 设计要求 mm ±500 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 按规定办法 按规定办法 钢索设标志 标重 计数法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主控项目 夯击遍数及顺序 夯点间距 夯击范围(超出基础范围距离) 前后两遍间歇时间 5.2、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
5.2.1 施工前应检查夯锤质量、尺寸、落距控制手段, 排水设施及被夯地基的土质。
5.2.2 施工中应检查落距、夯击遍数、夯点位置、夯击范围。 5.2.3 施工结束后,检查被夯地基的强度并进行承载力检验。 5.2.4 强夯地基质量验收标准应符合表1的规定。 6、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
6.1 旁站监理的内容及要求 序号 旁站内容 时间 1 强夯前试验性预施工时 施工 监控要求 强夯的主夯能级、夯点间距及布置、单点夯击数、夯击遍数、夯击范围。 1、检查夯点布置; 2、检查夯点间距; 3、检查夯击数; 4、检查前后两遍间歇时间; 5、检查夯击遍数; 6、检查夯击范围。 2 强夯地基施工随机 过程控制
5
6.2审核强夯地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督促承包单位按审批后的方案进行施工作业
6.2.1本工程强夯处理地基专业工程中的重点部位和关键施工工序如下(包括强夯法、强夯置换法、降水联合低能级强夯法,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选定): (1)强夯法施工:
1消理并平整施工场地;
2标出笫一遍夯点位置, 并测量场地高程; 3起重机就位, 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4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 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 放下吊钩, 测量锤顶高程;
6重复步骤5, 按设计规定的夯击击数及控制标准, 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实; 7重复步骤6, 完成笫一遍全部夯点的击数; 8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 并测量场地高程;
9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 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 再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 碾压后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2)强夯置换法施工: 1~4同(1)条1~4步;
5夯击并遂击录录夯坑深度, 当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时停夯, 向坑内填料直至与坑顶平, 记录填料数量, 如此重复直至满足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淮完成一个墩体的夯击。当夯点周围软土挤出影响施工时, 可随时清理并在夯点周围铺垫碎石, 继续施工;
6按由内而外, 隔行跳打原则完成全夯点的施工; 7~8同(1)条8~9步。 (3)降水联合低能级强夯法施工:
1平整场地, 安装设备降排水系统, 并预埋水位观察管, 然后进行笫一遍降水;
2动态监测地下水位变化, 当达到设计水位并稳定至少两天后, 拆除场区内的降水设备, 然后标记夯点位置进行笫一遍强夯;
3一遍夯后即可插设降水管, 安装降水设备进行笫二遍降水;
6
4按照设计的强夯工艺进行笫二遍强夯施工; 5重复3.4步骤, 直到达到设计的强夯遍数; 6全部夯击结束后进行推平和碾压。
6.2.2检查承包单位强夯主要施工机具设备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起重机:起重能力可按锤重和落距确定。宜采用起重能力为15t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它专用设备, 起吊高度为5m~30m;夯击时应采取辅助门架或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臂杆后仰, 接地压力小于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2夯锤:宜采用圆柱形钢制或铸铁制的平锤或柱锤,质量为8t~40t, 夯锤应设置3~6个上下贯通的气孔, 孔径250mm~300mm, 锤底面积为4m2~5m2, 锤底静接地压力宜为20kPa~80 kPa 。对黏性土或加固深度小于5m时取小值;对砂性土、含水量小于25﹪的土或加固深度大于5m时取大值。强夯置换锤底静接地压力宜为100kPa~300 kPa, 柱锤底面积宜为1.1m2~2.5m2;
3脱钩:落锤时宜采用自动脱钩, 自动脱钩要有足够强度, 且施工灵活。 6.2.3审核承包单位在专业工程开工前报审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重点审核方案中对重点部位和关键工序报送的施工工艺、选用施工机械设备及施工场地平面布置是否合理、质保体系是否健全、劳动组织、材料供应等是否落实等。施工方案经监理项目部审核同意后,方能开工。
6.2.4督促承包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安排专人负责下列监测工作并对各项参数及情况进行详细纪录:
1开夯前应检查夯锤质量和落距, 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2在每一遍夯击前, 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 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 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
3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击量。对强夯置换尚应检查置换深度。对降水联合低能级强夯尚应动态监测地下水位变化。 6.2.5质量检验
1强夯处理地基的施工质量检验包括施工前检查锤重、落距等, 施工过程中检查各项测试数据和施工记录;强夯置换施工中应检查夯沉深度、填料质量和置换墩长度等, 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补夯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
2强夯施工结束后应间隔一定时间方能进行竣工验收检验。对砂土地基, 其间隔时间不宜少于7d, 对粉性土地基不宜少于14d, 黏性土地基不宜少于28d。
7
强夯置换和降水联合低能级强夯地基间隔时间不宜少于28d。
3强夯和降水联合低能级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 承载力检验应采用载荷试骀、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法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多道瞬态面坡法等多种原位测试方法和室内土工试验进行综合检验。
4强夯置换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 承载力检验除应采用单墩载荷试验检验外, 尚应采用动力触探等有效手段探明墩体长度及密实度随深度的变化。对饱和粉性土地基允许采用单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代替单墩载荷试验。
5强夯、强夯置换和降水联合低能级强夯地基检测应按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相关规定执行。
6竣工验收检验数量应根据场地复杂程度和建筑物的重要性确定。对简单场地或一般建筑物, 每个建筑物地基的检验点不应少于3处,1000m2以上工程每100m2至少应有一点, 3000m2以上工程每300m2至少应有一点, 每个独立基础下应有一点。对复杂场地或重要建筑物地基应增加检验点数, 检验深度应不小于设计有效加固深度。强夯置换地基载荷试验检验和墩体长度检验数量均不应少于墩点数的1﹪,且不应小于3点。检验点应在夯间、夯点均有布置。 7.承包单位应提供的报审表及相关资料
7.1 专业工程施工方案报审表; 7.2 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
7.3 施工记录及工程报验申请表(检验批、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7.4 监理工程师通知回复单; 7.5 工程变更单; 7.6 工程竣工报验单。
×××××公司
××××监理项目部
年 月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