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备
给排水部分
1. 结合本专业要求,对卫生间布置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P41)
答:卫生间一般尽可能设置子啊建筑物北面,各楼层卫生间位置宜上下对齐,以利于排水管的设置和排水的通畅。视频加工车间、厨房、餐厅、贵重物品仓库、配电间和重要设备的上下层不宜设置卫生间。
卫生间的卫生器具的布置间距一般为:
(1) 座便器到墙面最小应有460mm的间距。
(2) 便器与洗脸盆并列,从便器的中心线到洗脸盆的边缘至少相距350mm。便器中心线离边墙至少为380mm。
(3) 洗脸盆放在浴缸或便器对面,两者净距至少760mm。
(4) 洗脸盆边缘至对面墙最小应有460mm,也有560mm的。
(5) 脸盆的上部与镜子的底部间距为200mm。
各种卫生器具的布置间距参见《全国通用给排水标准图集》(90S343)。
卫生间的布置形式应根据卫生间器具的规格尺寸和数量合理布置,但必须考虑排水立
管的位置。对于室内粪便污水与生活废水分流的排水系统,排出生活废水的器具或设备和浴盆、洗脸盆、洗衣机、地漏应尽量靠近,有利于管道布置和敷设。
住宅、公寓、旅馆的卫生间面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生活习惯和卫生器具设置的数量确定。配置三件卫生器具的卫生间,其面积不得小于3㎡。
卫生器具的设置应根据建筑标准而定,住宅的卫生间内除设有大便器外,还应设有洗脸盆、浴盆(或淋浴)等设备,或预留沐浴设备的位置,同时还应考虑预留安排洗衣机的位置。普通旅馆的卫生间内一般设有座便器、浴盆和洗脸盆;高级宾馆的一般客房的卫生间也设有座便器、浴盆和洗脸盆三大件卫生间器具,知识所选用器具的质量、外形、色彩和防噪有较高的要求;高级宾馆的高级客房内还应设置净身盆。
2. 低层建筑给水方式有哪些基本类型?(P44,高层P52~53)
答:1)低层建筑的给水方式分类(1)直接给水方式 (2)设水箱的给水方式 (3)设水泵的给水方式 (4)设水泵和水箱的给水方式 (5)气压给水方式 (6)分区给水方式 (7)分质给水方式
PS:(P43)
给水系统按用途可分为:(1)生活给水系统 (2)生产给水系统 (3)消防给水系统
2)给水系统的组成:(1)引入管 (2)水表节点 (3)给水管道 (4)配水装置和用水设备 (5)给水附件 (6)升压和贮水设备
3. 消火栓的布置有哪些要求?(P57~58)
(1) 设消火栓给水系统的建筑内,每层均应设消火栓
(2) 消火栓的间距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建筑高≤24m,体积≤5000m³的库房,应保证有一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到达同层内任何部位,其布置间距按下式计算:
2) 其他民用建筑应保证有2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到达同层内的任何部位,其布置间距按下式计算:
(3) 消火栓口据地面安装高度为1.1m,栓口宜向下或与墙面垂直安装。同一建筑内应选用同一规格的消火栓,水带和水枪,每个消火栓处应设直接启动消防水泵按钮或报警信号装置。消火栓应设在使用方便的走道内,宜靠近疏散方便的通道口、楼梯间内。建筑物设有消防电梯时,其前室应设消火栓。建筑物屋顶应设一个消火栓,在寒冷地区,可设在顶层出口处,水箱间或采取防冻措施。
4. 排水系统的分类,组成(P88~89)
1) 排水系统的分类:(1)生活排水系统 (2)工业废水排水系统 (3)屋面雨水排除系统
2) 排水系统的组成:(1)卫生器具和生产设备受水器 (2)排水管道 (3)清
通设备 (4)通气系统 (5)污水提升设备 (6)污水局部处理设备
暖通空调
1. 通风房间的气流组织一般应满足何要求?与空调的气流组织有何不同?
A. 气流组织的要求(P167)
(1) 新鲜空气首先经过工作区或人体活动区、呼吸区
(2) 被污染空气尽快排到室外,并避免有害气体向室外扩散
(3) 尽量与原有气流运动方向一致,以减少通风动力。如热车间,排风口一般位于车间上方。
(4) 避免出现死角,以避免出现房间内部局部地点有害物浓度超标。
B. 空调系统和通风系统,都是在向室内送风,似乎差别不大,但实际上二者之间有很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 从定义看,通风的任务是满足室内的卫生要求(满足要求),而空调的任务则是
通过人工的手段创造一个所要求的室内环境(创造环境)。显然在标准上有很大差别。以住宅夏季降温为例,通风的方法是电扇,而空调的方法则是采用空调机。当然,标准不同,所耗费的资金和能源也不同。
(2) 在通风中,排除的空气为被污染空气,而在空调中排出的空调房的空气质量显然
比室外空气要好得多。因此,一般情况下,排出空气大部分经处理后又被送到空调房。
(3) 在通风中,室外空气看做新鲜空气,而在空调中,室内外空气的温、湿度及洁净
度都差别很大。因此,除必要的新风量外,应尽量减少室外空气进入室内。
(4) 房间的气流组织形式不同。通风中送风首先景观工作区或呼吸区,而空调中送风
应和室内空气充分混合后才进入工作区,即工作区属于回流区。
(5) 建筑设计思路不同。简单地说通风房间讲究敞开,充分利用穿堂风,而空调房间
则讲究密闭,以减少对室内的影响。
2. 高层民用建筑需设防烟、排烟的部位是哪些?(p157)
(1)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封闭的避难层。
(2) 一类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的下列走道或房间:
● 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 面积超过10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 高层建筑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3. 机械防烟的加压送风口如何布置?(P159 P160~161 书上没有现成的,要自己总结)
机械防烟的加压送风口应满足机械防烟的防烟要求。防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口宜每隔2~3层设一个风口。风口采用自垂式百叶风口或常开式风口时,应在加压风机的压出管上设置止回阀。
加压送风口根据加压送风部位不同可如下布置:
(1) 仅对防烟楼梯间加压(仅在防烟楼梯间设加压送风口)
(2) 在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分设送风口,分别加压。
(3) 在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分设送风口,分别加压。
(4) 仅在消防电梯前室设送风口对其加压
(5) 仅在前室及合用前室设送风口,楼梯间自然排烟
(6) 在全封闭的避难层设送风口,对整个避难层加压
机械排烟口应在如下部分设置:
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就爱你在的以下部位:
(1) 无直接自然采光,且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或虽有直接自然通风,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
(2) 面积超过10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无窗房间或设固定窗的
房间;
(3)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或净高度超过12m的中庭;
(4) 除利用窗井等进行自然排烟的房间外,各房间总面积超过200㎡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5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选择和布置排烟口、送风口、排烟竖井的位置时,应以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和气流组织合理为前提,必须使进入前十的烟气能及时排出,避免受送风气流的干扰。排烟口宜设置在岗岩分区中心部位,至改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排烟口可以设置在顶棚上,也可以设置在靠近顶棚的墙面上,但排烟口必须离顶棚高度800mm以内。如果室内净高超过3.0m,则排烟口可设在距地面2.1m以上的高度上。为防止顶部排烟口处的烟气一流,在排烟口一侧的上部设防烟幕墙,排烟口的面积可根据排烟系统的排烟量、排烟速度(≤10m/s)计算确定。排烟口平时关闭,当火灾发生时仅开启着火层的排烟口,排烟口应设有手动、自动开启装置,手动开启装置的操作部位应设置在距地面0.8~1.5m处。排烟口和排烟阀应与排烟风机连锁,党任一排烟口或排烟阀开启时,排烟风机即能启动。
4. 空调系统的分类有哪些?(P165): (1)集中式系统 (2)分散式系统 (3)半集中式系统
5. 通风系统的分类(p144)(1)按通风系统作用范围不同,分为局部通风和全面通风
(2)按通风系统的工作动力,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3)按通风系统的工作性质,分为工作通风和事故通风
6.空气处理(P169)
(1)空气的热源处理
1)用喷水室处理空气
2)用表面式换热器处理空气
3)用点加热器处理空气
4)空气的加湿处理
5)空气的减湿处理:加热通风法减湿、冷却减湿、利用固体吸湿剂吸湿
(2)空气的净化处理
7.空调的冷源(P175)
A天然冷源:地下水、地道风
B人工冷源:
(1) 压缩式制冷
(2) 吸收式制冷
建筑电气
1. 电力负荷分哪几级,每级负荷的供电要求如何?(P193)
(1) 一级负荷: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电源供电,当其中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应不致同时受到破坏。特别重要负荷的供电除需满足一级负荷用电要求外,还必须增设应急电源,并严禁将其他负荷接入应急供电系统。
(2) 二级负荷:二级负荷的供电电源应保证当电力变压器发生故障或线路常见故障时不致中断供电(或中断后能迅速恢复)。一般宜采用二回路供电,供电变压器宜选两台(两台变压器不一定在同一变电所)。负荷较小或地区供电条件困难时,允许由一回6kV及以上的架空线供电。
(3) 三级负荷:对供电无特殊要求。
2. 变配电室如何选址?(P215)
(1) 接近负荷中心
(2) 进出线方便
(3) 接近电源侧
(4) 设备装吊、运输方便
(5) 不应设在有剧烈振动的场所
(6) 不宜设在多尘、水雾(如大型冷却塔)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如无法远离时,不应设在污染源的下风侧
(7) 不应设在厕所、浴室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或贴邻
(8) 不应设在爆炸危险场所以内和不宜设在有火灾危险场所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如布置在爆炸危险场所范围以内和布置在与火灾危险场所的建筑物毗邻时,应符合现行的《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的规定。
(9) 变配电所为独立建筑物时,不宜设在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的场所
(10) 高层建筑地下层变配电所的位置,宜选择在通风、散热条件较好的场所
(11) 变配电所位于高层建筑(或其他地下建筑)的地下室时,不宜设在最底层。当地下仅有一层是,应采取适当抬高该所地面等防水措施。并应避免洪水或积水从其他渠道淹渍配变电所的可能性。
3. 高层建筑消防电梯的设置要求是什么?(P225)
1) 设置要求: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1995),下列高层建筑应设消防电梯:
(1) 一类公共建筑;
(2) 塔式住宅;
(3) 十二层及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
(4) 高度超过32m的其他二类公共建筑。
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时,应设1台;当大于1500平米但不大于4500㎡时,应设两台;当大于4500㎡时,应设3台。
消防电梯可与客梯或工作电梯兼用,但应符合消防电梯的要求。
2) 设置规定:
(1) 消防电梯宜分别设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
(2) 消防电梯间应设前室,其面积规定:居住建筑不小于4.5㎡,公共建筑不小于6㎡;当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是,其面积规定:居住建筑不小于6㎡,公共建筑不小于10㎡。消防电梯间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在首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或具有停滞功能的防火卷帘。
(3) 消防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800㎏。
(4) 消防电梯的行驶速度,应按从首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间不超过60s计算确定。
(5) 消防电梯轿厢内的内装修应采用不可燃材料
(6) 消防电梯轿厢内应设专用电话;并应在首层设供消防队员专用的操作按钮。
(7) 动力与控制电缆、电线应采取防水措施
(8) 消防电梯间前室门口宜设挡水设施;消防电梯井底应设排水设施。
4. 民用建筑防雷可分为几级?各级的防雷措施是什么?(P260~262)
(1) 一级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接闪器应采用装在屋角、屋脊、女儿墙或屋檐上的避雷带,并在屋面上装设不大于10m×10m的网格,引下线不应少于2根,间距不应大于18m,但建筑外廊各角的柱筋应被利用。进出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道及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应在进出口处于防雷接地装置连接。防雷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建筑物基础内的钢筋,当为专设接地装置时,接地装置应围绕建筑物敷设成一个闭合环路。当建筑物高度超过30m时,30m以上部分应采取防侧击雷措施并进行等电位连接。建筑物内的各种竖向金属管道没三层应与均压环或防雷引下线连接一次。
(2) 二级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宜采用装设在屋角、屋脊、女儿墙或屋檐上的环状避雷带,并在屋面上装设不大于15m×15m的网格。突出屋面的物体,应沿其顶部四周装设避雷带。引下线不应少于2根,间距不应大于20m,但建筑外廊各角的柱筋应被利用。进出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道及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应在进出口处于防雷装置连接。
(3) 三级防雷建筑:防直击雷宜在建筑物屋角、屋檐、女儿墙或屋脊上装设避雷带或避雷针,当采用避雷带保护时,应在屋面上装设不大于20m×20m的网格。采用避雷针保护时,被保护的建筑物及突出屋面的物体均应处于保护范围内。专设引下线的数量不宜少于2根,间距不应大于25m,建筑物外廊易受雷击的角柱钢筋宜被利用。防直击雷的每根
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其接地装置和电气设备等接地装置公用。进出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道及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应在进出口处于防雷装置连接。
5. 防雷系统的组成(P261)
1) 接闪器:(1)避雷针 (2)壁垒网(带) (3)避雷线
2) 引下线
3) 接地装置
6. 低压配电系统按保护接地的形式有哪些?试绘出相应示意图(P258~260)1) TN系统(民用建筑一般采用),分为:(1)TN-C系统
(2) TN-S系统
(3) TN-CS系统
2) TT系统
3) IT系统
7.灯具按光通量在空间分配特性分类(P241):直接型 半直接型 漫射型 型 间接型
半间接
7. 各种常用照明光源的特性:(P236~240 了解即可,懂得在不同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光源)
8. 会读出各种电力设备配电方式的标志示意图等(P208~2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