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五单元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请把这件事你不要放在心上。
B. 他很早就对天文学和数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C. 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 D. 他的作文不但在全校冒尖,而且常常居全班之冠。 2.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雄姿 杰出 支撑 巧妙绝仑 B. 和谐 古朴 序幕 初月出云 C. 优跃 推崇 恢复 长虹卧波 D. 横跨 残殒 冲毁 就地取材 3.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n) 河(jiāo) 桥 墩(dūn) 匀 称(chèA. 洨...
i) 拱(qǔ) 河 堤(dī) 记 载(zàB. 曲...坡(dǒu) 悠久(yōu) 石 砌(qì) C. 陡...ng) 倾景(shè听(qīn) 雕刻(diāo) D. 胜...
4. 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n) 砌(zhāo)嶙 峋(xú砖(qì) 着眼(zhuó) A. 池 沼....
i) 丘 壑u) 蔷ng) 同(lé(hè) 镂空(ló薇(qiáB. 雷....榭(xuān) 庸俗(yōng) 模样(mú) 松 柏(bǎi) C. 轩....n) 阑n) 酌(zhēn) 一 幅画(fù) 对 称(chè干(láD. 斟....
5.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
②也许,中国的水应该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 ③在中国看水,的水,最好到黄河。
④而黄河也只有到壶口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⑤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 A. ②④①⑤③ B. ③④②①⑤ C. ①⑤④②③ D. ③①⑤②④ 6. 下列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呢? A. 面对集体财产遭到大火的威胁,我们怎么能 无 动 于 衷.... B. 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 张 合 自 如。.....
地想了好一会儿,才开始往下一个目标前进。 C. 他 小 心 谨 慎....
D. 大怪物只需一踏,就可轧扁它们,然而它们置身于大怪物之前却异常镇静, 毫 .
无,真令人惊讶。 顾 忌...
7. 下列下划线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n) 绢本(juān) 瀚林(hàn)田 畴(chóu) A. 汴梁(bià
n) 摄取(sha) 桅竿(wei) B. 衣 冠(guān)遒 劲(jì
n)料 峭(qiào) 踏青(tà) 簇拥(cù) C. 擅长(shà
n) 纤夫(xiān) 岔道(chà) D. 枢杻(shū)沉 檀(tá
8. 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北宋汴梁商业 ,除贵族 外,还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城第1页,共18页
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 。 ,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地拓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A. 密集 聚集 活跃 由此 B. 繁盛 聚集 活跃 由此 C. 繁盛 居住 丰富 因此 D. 密集 居住 丰富 因此 二、默写
9. 古诗文名句默写。
(1)轻舟短棹西湖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隐隐笙歌处处随。(欧阳修《采桑子》)
(2)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3)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__________________。(冯延巳《醉桃源》)
(4)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旭《桃花溪》)
(5)罗隐在《西施》一诗中,旗帜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反对将亡国的责任
__________________”。强加在西施之类妇女身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10. 填空。
(1)说明事物的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中国石拱桥》属于
______________说明文。
(2)《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专家。
11. 填空。
法布尔, ______ 国 ______ 家、 ______ 作家,以 ______ 一书留名后世,该书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具重要地位,已译成多种不同语言。雨果称他为“ ______ ”。
12. 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 ) (2)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 (3)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
(4)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 ) 四、现代文阅读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到1192年间。②桥长265米,由11个
第2页,共18页
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③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④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⑤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⑦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⑧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⑨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这段文字共九句话,可划分为四个层次,下列四种划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2)以上四个层次,分别说明了卢沟桥的四个特征。这四个特征是什么?用简洁的话写下来。
(3)文中将卢沟桥和与之有关的两岸河堤作比较,说明了卢沟桥的什么特点?
(4)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这11个石拱的排列,是不是中间一个最大,左右一对一对两两相对称的?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并说说文中这样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5)“几乎与河面平行”,“几乎”一词用得准确,表达了什么意思?
14.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
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选自《苏州园林》)
(1)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______。
(2)“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一句中“寂寞”是什么意思?这一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第3页,共18页
(3)指出文中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说明方法: 作用: 15. 蟋蟀出世记
①想看蟋蟀产卵的人,不必花一分钱做准备工作;他只要有点儿耐心就够了。布封称这耐心是天才;我愿略降一格,称之为观察工作者的最可贵的品质。我们在四月,或最迟五月,把乡野蟋蟀一雌一雄地单独关在盛有底土的花罐里。可以用莴苣叶作它们的食物,隔一段时间换一次新鲜的。容器口上盖一块小玻璃板,防止蟋蟀逃走。
②一些很有意义的资料,就是通过这种简陋的设备获得的。需要的话,还可以利用优质金属网做的笼子作为辅助设备。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
③时至六月的第一个星期,坚持不懈的观察工作开始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我忽然看见母蟋蟀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产卵管垂直插在土里。对我有失礼貌的偷看行为,它毫不介意,依然长时间定在一个点上不动。最后,它拔出自己那把点播种子的小铲,草草扒拉几下,抹掉钻眼的痕迹;它稍微喘口气,又溜达到另一个地点,再度开始往土里插产卵器。它这儿插一下,那儿插一下,所有可以利用的地皮都点播到了。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面螽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二十四小时过去,我觉得产卵结束了。但为了做到更可靠地掌握情况,我又继续观察了两天。 ④两天过后,我开始搜索土层。卵粒呈稻草黄色,都是有两个终端的小圆柱体,长约三毫米。它们彼此不接触,竖埋在土里,点播的距离很近。种子数量多少,取决于一个连续产卵过程中的产卵次数。整个土层下都发现了卵粒,它们离土表层大约两厘米。用放大镜观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据这样所能观察到的结果估计,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这等规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时间接受大幅度裁员才行。
⑤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绝妙的小小机械系统。幼虫完成孵化时,卵壳就像一个白色的遮光套,顶部有一个很规则的圆孔;沿圆孔周边扣着一个拱形顶帽,成为一个封盖。封盖不是在新生儿盲目推顶或割划下被划开,而是沿一道特意准备的、质地极其脆弱的线纹自动开启。这奇妙的孵化过程,也应该了解一下。
⑥产卵后十五天左右,卵壳前端隐约看得见一对黑里透红的视觉器官的大圆点儿。从视觉点稍稍向上,恰好在圆柱体顶端,此刻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这就是正在形成当中的断裂线。不久,透过半透明的卵壳,可以看见里面那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觉、频频察看了,尤其是上午的时间里。 ⑦好运气所偏爱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来报答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了。经过一种精妙绝伦的加工,微型垫圈已经变成一道强度甚低的条纹。就在这时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额头一碰,卵盖儿便沿着自己的周边分离开去。卵盖儿被顶起来,随后落在一旁,其情状与注射剂细颈薄玻璃瓶的顶帽断落一样。蟋蟀从卵壳里出来,犹如从玩偶盒里弹出了个小怪物。
(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译文有改动)
第4页,共18页
(1)细读文章第⑤⑥⑦段,将下面蟋蟀出世的过程补充完整。 母蟋蟀产卵点播→卵壳前端出现一对视觉器官的大圆点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生命顶起卵盖儿,破卵而出。
(2)文章第②段“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一句中,作者为什么用“监视”而不用“察看”,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⑦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并根据你对法布尔《昆虫记》的了解,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法布尔是一位“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他用诗人的语言描绘鲜活的生命。他笔下的昆虫是那么生动、美丽、聪明、勇敢,让我们感悟到一位昆虫学家
__________________;他在郊外的“荒石园”里,用简陋的设备观察昆虫真实的生活,并记录了那么多珍贵的资料,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一位科学工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品质。
五、语言表达
16.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些大自然的语言会在我们心中唤起不同的感受。请从声
音、形态、气味三个角度中选择一个,参照示例写句子,要求具体形象,句式不限。 示例:
大自然的色彩语言:金黄色的阳光下,一片美妙的新绿从草地向四面八方蔓延,让人感受到春天的蓬勃与活力。
大自然的______ 语言:______ 。 六、诗歌鉴赏
17. 送人游吴①
〔唐〕杜荀鹤
君到姑苏②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③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④。
第5页,共18页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注释】 ①吴:苏州,春秋时为吴国都城。②姑苏:苏州的古名。③古宫:即春秋时吴国的王宫。这里借指姑苏。④绮罗:指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衣服。一说此处是贵妇、美女的代称。
赏析独具匠心的尾联在情感表达上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文言文阅读 18. 卢沟桥
卢沟桥跨卢沟水,金明昌初建,明正统九年修之。桥二百步,石栏列柱头,狮母乳,顾抱负赘,态色相得,数之辄不尽。俗曰:鲁公输班神勒也。桥北而村,数百家,已巳岁虏焚掠略尽。村头墩堡⑤,循河婉婉,望去如堞⑥。
(选自《帝京景物略》,有改动)
【注释】 ①狮母乳:指母狮和幼狮。②赘:通“缀”,连结。③得:适合。④神勒:神妙的雕刻。⑤墩堡:战争中防御敌人的碉堡。⑥堞:城墙上的矮墙,也称女墙。
(1)解释下列句中加画线的词。
1顾抱负赘:_____________ ○
2循河婉婉:_____________ ○
①
②
③
④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村头墩堡,循河婉婉,望去如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本文分为两层。每层内容的中心词是什么?试用文中的一个字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本文,你最大的感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页,共18页
第7页,共18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病的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解答本类题型,学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语病类型,然后再具体分析,辨析正误。常见的语病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A项,语序不当,“不要”应放在“把”字前面。B项没有语病。C项,主语残缺,去掉“从”和“中”。D项,逻辑错误,应该为“他的作文不但是全班之首,而且全校冒尖”。故选B。 2.【答案】B 【解析】
A.“仑”应为“伦”; B.正确; C.“跃”应为“越”; D.“殒”应为“损”. 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错别字的辨析.
回答此题时,要细心辨析词语,遇到把握不准的词语,细心查找资料,熟练掌握.
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字音.要熟记拼写规则,形似字,误读字、生僻字更要注意.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字音复习,应注意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的方法,集中复习重点在于点拨学习方法,而字音多而杂,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要树立长期积累的意识。 【解答】
A项中“洨”应读“xiáo”。故A不正确。
第8页,共18页
B项中“曲”应读“qū”,“载”应读“zǎi”。故B不正确。 C正确。
D项中“倾”应读“qīng”。故D不正确。 故选C。
4.【答案】C 【解析】
A.“沼”应读“zhǎo”; B.“镂”应读“lòu”; C.正确; D.“幅”应读“fú”。 故选:C。
要做好本题,就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读音,特别是字形相似,而读音不同的字.这样就一定能够选出正确的答案。
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多音字,这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确定。特别要注意形声字不读声旁的字,如“涸”不能读成“固”的读音.要做好这类题目,就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留心,多积累一些特殊字的读法。 5.【答案】D 【解析】
通读5句话得知,这段话写的是黄河,③是首句,紧接着对比“九寨沟的水”“太湖的水”,紧接着对比完回到写黄河,故排序为:③①⑤②④ 故选:D。
试题分析:排列句子顺序:这一直是中考的重点,学会排列句子,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如何学会排列句子呢?我们按下列方法进行。 (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 (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3)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 (4)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5)按照句意之间内在逻辑排列。
第9页,共18页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答案】C 【解析】
A.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没有触动,一点也不动心.合乎句意,是正确的; B.张合自如:神态镇定自然.合乎句意,是正确的;
C.小心谨慎:意思是“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D.毫无顾忌:对违反道德的行为丝毫没有反感或犹豫,或不考虑对人对事情的利害关系,没有顾虑.合乎句意,是正确的;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总之,做好该题,理解词义是最关键的。 7.【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辨析字音和字形的能力。A中“绢”应读“juàn”,“瀚”应改为“翰”;B中“劲”应读“jìng”,“竿”应改为“杆”;D中“杻”应改为“纽”,“纤”应读“qiàn”。故选C。 8.【答案】B 【解析】
繁盛,一般意义上的就是 繁荣 茂盛的意思.北宋汴梁商业繁盛.聚集:集合.这里应填“聚集”.活跃,指行动积极、踊跃.形容城市的文化生活,用“活
第10页,共18页
跃”.综上,用“由此”连接. 故选:B
本题考查词语辨析,需要学生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要注意近义词的辨析.注意近义词的意思,及词语间的区别.要学会结合语境仔细辨析,选择合适的词语.
做好本题要多积累近义词的意思,区分近义词的细微之处,学会准确,恰当的使用词语.
9.【答案】(1)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
(2)山雨欲来风满楼 (3)日长蝴蝶飞
(4)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5)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诗词在背诵时不仅要注重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一些易错字可结合词义去背诵。前6句属于直接默写,注意“逶迤”“堤”的写法;后1句属于理解性默写,对于结合诗文内容填写诗句,学生要多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情感,正确把握内容,才能准确地判断。此题中需注意“怨”的书写。 10.【答案】(1)事物
(2)茅以升 桥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解答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这类题的积累重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本题《中国石拱桥》属于事物说明文。《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茅以升,他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
第11页,共18页
11.【答案】法;昆虫学;科普;《昆虫记》;昆虫世界的荷马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昆虫记》作者、作品的把握。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科普作家,以《昆虫记》一书留名后世,该书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具重要地位,已译成多种不同语言。雨果称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 答案:法 昆虫学 科普 《昆虫记》 昆虫世界的荷马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把握。 做本题时注意名著《昆虫记》的识记。 12.【答案】(1)列数字
(2)举例子、作比较 (3)打比方 (4)引资料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辨识能力。此类题首先要了解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等常见说明方法的特征,然后再结合句子进行分析。 13.【答案】B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说明语段的结构层次的划分,阅读语段可知,①说的是卢沟桥的修建时间;②③④⑤说明的是卢沟桥的构造;⑥说的是卢沟桥的坚固;⑦⑧⑨是说卢沟桥的形式优美.即: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故选:B.
(2)本题考查概括说明某一部分内容,只要从文中找到与之有关的文字,认真研读,思索感悟,概括出来即可.本题难度不大.“修建于公元11到1192年间”说明历史悠久;‖②③④⑤段说明卢沟桥结构精巧;“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说明卢沟桥强度高,坚固耐用;“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
第12页,共18页
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说明卢沟桥形式美. (3)本道题是考查学生关于说明方法的理解.解答时要对文本信息深入理解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答案.运用作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卢沟桥的结构坚固. (4)本题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与分析和对说明语言及方法的把握.课文中说“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可见桥拱长度并不对称.拱左右的石拱不是两两相对称的.这样写是作者在核实了每个石拱的长度后所得出的结论,列举数字精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5)这是一道典型的说明文语言考题,主要考查对句中重要词语的体会及理解其作用,表的词语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时注意说明该词在句中表示的意思.“几乎”意思是将近于;接近于;差点儿.是对“与河面平行”的,意思是接近于“与河面平行”,强调了桥面平坦的程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案: (1)B
(2)历史悠久.②结构精巧.③强度高,坚固耐用.④形式美. (3)明突出地说明了卢沟桥坚固的特点.
(4)拱左右的石拱不是两两相对称的.这样写是作者在核实了每个石拱的长度后所得出的结论,列举数字精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5)“几乎”是对“与河面平行”的,意思是接近于“与河面平行”,强调了桥面平坦的程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文章说明卢沟桥的历史悠久、构造精巧、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的特点.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
第13页,共18页
说服力.
③、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④、作比较:把___和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⑤、打比方:将_____比作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14.【答案】【小题1】
从总到分的逻辑顺序或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 【小题2】
单调。运用拟人化的写法,形象地写出了苏州园林每个季节中都有各不相同的树木和花树相互映衬的景致,同时也暗示游客在不同的时节游览苏州园林都不会感到单调。 【小题3】
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
作用:通过具体的实际例子,把“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比成“一幅好画”,生动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处处都在体现“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这一特点。
【解析】
(1)说明文解说事物要言之有序,说明顺序的考查是说明文阅读的一个重要考点。此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对说明文的内在逻辑的把握能力,学生答题时,一般这样表述:本文用了……说明顺序,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学生理解。
(2)此题考查重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寂寞”在此是“单调”的意思,运用拟人化的写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苏州园林一年四季都有各不相同的树木和花树相互映衬的景致。
(3)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此处
第14页,共18页
通过具体的实际例子,把“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比成“一幅好画”,生动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这一特点。
15.【答案】【小题1】圆柱体顶端显现出一个微型的环状垫圈 半透明的卵壳内可以看见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 微型垫圈变成强度甚低的条纹
【小题2】示例:“监视”是指严密注视蟋蟀产卵的全过程,而“察看”的意思是细看,可以是偶尔的、短时间的。“监视”比“察看”能更好地突出科学观察需要耐心、细致、高度警觉,所以用“监视”更为准确。
【小题3】这句话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蟋蟀破卵而出时的可爱情状,表达了作者看到蟋蟀出世时的欣喜之情。
【小题4】对生命(昆虫、自然)的尊重与热爱 严谨、细致、持之以恒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概括段落大意,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抓住关键词,将提炼的信息进行整合。注意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细读选文,可知蟋蟀出世的过程:圆柱体顶端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半透明的卵壳内出现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微型垫圈变成强度甚低的条纹。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及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解题时要分清近义词之间的区别,在具体的语境中加以筛选和鉴别。“监视”是严密注视蟋蟀产卵的全过程,而“察看”是细看,可以是偶尔的、短时间的。“监视”比“察看”能更好地突出科学观察需要耐心、细致、高度警觉,所以用“监视”更为准确。
本题考查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做题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看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蟋蟀破卵而出时的可爱情状,表达了作者看到蟋蟀出世的欣喜之情。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名著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做此题的答题步骤为:认真审题,弄清楚问的是什么;根据问题筛选相应的答题范围;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
第15页,共18页
进行分类集中、合并组合或归纳概括;根据题目要求,对整合的信息,用自己的话组织成答案。根据“他用诗人的语言描绘鲜活的生命。他笔下的昆虫是那么生动、美丽、聪明、勇敢”可知:(1)空填写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根据“观察昆虫真实的生活,并记录了那么多珍贵的资料”可知,(2)空填写:严谨、细致、持之以恒。
16.【答案】气味 碧绿的西瓜地里,一缕清新的瓜香从土地向前来采瓜的农人袭来,
让人感受到夏天的丰盈与收获 【解析】
大自然有很多语言,结合所给出三个方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角度,按照所给出例句的格式,仿写即可;要注意内容上的连惯性与延伸空间的关系。 答案示例:大自然的气味语言,碧绿的西瓜地里,一缕清新的瓜香从土地向前来采瓜的农人袭来,让人感受到夏天的丰盈与收获。 本题要结合仿写的步骤来解答。解题的一般步骤是:
(1)整体感知文段,分析例句内容,结合上下文的意思和语境,看清要求,确定仿写内容;
(2)体会所给例句的句式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及感情色彩,力求形似,兼具神韵;
(3)初步仿写,反复揣摩,表达力求简明、连贯、得体;
(4)注意锤炼语句,尽量与例句达到和谐、照应。在考试时,要静下心来,仔细分析,就一定会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语句的能力。仿写句的类型有三种: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仿写语句时要注意:一是仿写的句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要与例句一致;二是所仿写的句子的内容与提示的内容要构成一个整体,语意连贯,合理顺畅。平时作文中也要多运用一些排比的句式,有助于提高仿写的能力。
17.【答案】前三联想象友人到吴地的所闻所见,尾联“遥知”一转,开始对友人情感
的猜测,写友人在吴地思念家乡,余味悠长。“未眠”“乡思”的愁怨与前三联极尽笔墨描绘吴地人文历史和秀美风光的轻快笔调构成反差,引人遐想,既突出了游子必然思乡的深情,又暗含诗人在家乡的守望和祝福,情感的表达曲折丰富。 【解析】
第16页,共18页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本诗前三联想象友人到吴地的所闻所见,尾联“遥知”一转,开始对友人情感的猜测,写友人在吴地思念家乡,余味悠长。“未眠”“乡思”的愁怨与前三联极尽笔墨描绘吴地人文历史和秀美风光的轻快笔调构成反差,引人遐想,既突出了游子必然思乡的深情,又暗含诗人在家乡的守望和祝福,情感的表达曲折丰富。 18.【答案】【小题1】(1)回头看 (2)沿着
【小题2】村头上防御敌人的碉堡,顺河蜿蜒曲折,望去如同城墙上的女墙。
【小题3】以“桥北而村”为界,分上下两层。上层内容的中心词是“桥”;下层内容的中心词是“村”。
【小题4】中国人民不但勤劳勇敢,而且具有超凡的聪明才智。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注意“顾”的解释。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重点词“婉婉”的正确翻译。
本题考查段落层次的划分及内容的概括。阅读短文,了解内容,根据题干中的提示“两层”,分析前后内容的不同点,找到关键词语作答即可。本文以“桥北而村”为界,可分为前后两层,前层内容侧重于写“桥”;而后文内容重点介绍的是桥边的“村”。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
第17页,共18页
第18页,共1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