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 、Circuit and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课程编号: 9904014025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 总学时数:75学时 学分数:5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和软件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具有自身的体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路与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电子技术领域中的内容,在专业中应用电子技术打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和电阻、电感、电容以及独立源、受控源等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牢固掌握电路中电压、电流等物理量的参考方向的概念。
(2)充分理解并掌握线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节点法、回路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对一般的网络和较简单的含有受控源网络,•能正确地分析和熟练地计算。
(3)熟练掌握正弦量的有效值、频率、相位、初相位和相位差的概念,相量的概念,•相量图的作法,复阻抗、复导纳及其相互变换,正弦电流电路的各种功率的概念,学会运用相量法分析计算正弦电流电路,对较简单正弦电路(包括对称三相电路)要求能熟练地计算。
(4)掌握电感和电容动态特性的概念,充分理解时间常数,零状态响应,零输 入响应,全响应等概念。
(5)掌握两种载流子,扩散和漂移,PN结的形成,耗尽层,沟道,半导体
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稳压管的稳压作用,以及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和集成稳压电源的应用。
(6)掌握半导体三极管(双极型和单极型)的放大作用,截止、放大、饱和三种工作状态,放大倍数,静态和动态,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输入电阻与输出电阻。
(7)掌握开环与闭环,正反馈与负反馈,直流反馈与交流反馈,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串联反馈与并联反馈等概念。
(8)掌握理想运放的特点,模拟信号运算电路和信号处理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计算。
2.教学模式
教师课堂授课,学生自主学习;补充习题研究,定时解答疑问;理论指导实验,实验检验理论;微机虚拟平台,仿真实验电路。
3.考核方法
本课程的考核以平时与考试相结合。期末考试成绩大于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小于总成绩的30%。 三.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及电路元件
1.电路模型和理想电路元件即:电阻、电容、电感、独立电源等四种两端元件。
2.电流、电压参考方向、功率和电位的概念。
重点:四种两端元件的特性。 难点:电压、电流参考方向。 第2章 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分析方法 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2.支路电流法
3.等效电路:电阻等效、实际电源等效、等效电源定理和最大功率传输
4.叠加原理和结点电压法 5.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
重点: 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和叠加原理 难点:等效电路和受控源的分析方法。 第3章 正弦稳态电路
1.正弦量的基本概念:正弦量的三要素、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瞬时值、有效值、幅值、及相量的各种表示。
2.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感抗、容抗、感纳、•容纳的概念、基尔霍夫定理的相量形式。
3.RLC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相量图的作图法。 4.正弦电路中的功率:瞬时功率、平均功率、功率因数、无功功率、视在功率。
重点:正弦量的相量表示,串、并联电路的正弦稳态分析法。相量计算与相量图并重。
难点:相量图的绘制、借助相量图解题 第4章 三相电路
1. 对称三相电源和三相电路(三相制的星形和三角形联结)。 2.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三相电路相量图的绘制。
重点:正弦电路中功率的涵义和计算公式。对称三相电路的电压和电流相值与线值之间的关系。
难点:各种功率的概念。• 第5章 非正弦周期交流电路
了解非正弦周期量平均值和有效值的计算 第6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
1.电容、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储能。
2.电路的动态过程,初始状态和初始条件。
3.全响应的两种分解方式: 全响应=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全响应=暂态分量+稳态分量 4.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阶跃响应,全响应。 5.分析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的初步概念。
重点:掌握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和与此相关的概念: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暂态响应、稳态响应,时间常数等概念。
难点:初始值的确定。 第7章 直流电源电路
1.掌握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的构成以及载流子等概念点。 2.掌握PN结的形成及半导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3.掌握稳压管工作原理。
4.二极管在直流电源电路中的作用。
5.直流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及集成稳压器的应用 重点:直流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
难点:杂质半导体中载流子的导电及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第8章 基本放大电路
1.掌握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工作原理、三个电极电流的分配关系外以及部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2.掌握基本放大电路的放大原理以及放大电路静态、动态、直流通路、交流通路等基本概念。
3.掌握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分析。
4.掌握反馈组态的判断和闭环放大倍数的计算。 5.掌握功率放大的分析和工作原理。
重点:三极管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参数计算、
负反馈电路中放大倍数的计算
难点:三极管内部电流的分配、微变等效电路的画法、反馈极性的判断 第9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 1.集成运放的工作特点:虚短和虚断。 2.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模拟信号运算电路 3.集成运放的非线性应用:信号要处理电路 重点:虚短和虚断的应用 难点:如何理解运放的虚短和虚断 四.学时分配
教 学 内 容 讲 课 1 2 3 4 5 6 7 8 电路的基本概念及电路元件 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分析方法 正弦稳态电路 三相电路 非正弦周期交流电路 电路的暂态分析 直流电源电路 基本放大电路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 小 计 3 7 10 4 4 6 12 4 50 教学环节及形式 实 验 2 2 2 2 2 4 2 16 75 习题课 2 2 2 2 1 9 上机 总 计 五、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它具有自身的体系,又是电子技术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六、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推荐教材:
殷瑞祥主编,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
邱关源主编 电路(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秦曾煌主编,电工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康华光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高等教育出版社 童诗白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七.说明
1.本课程参考学时为75学时,其中理教59学时,实验16学时。
2.各位教师可采取合适的教学顺序和教学手段来完成基本要求所规定的内容。
制定: 集体讨论,王凤歌执笔
审定: 郭艳清 批准:王东云 2006年5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