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undamentals of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18101103 适用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总学时数 64 实验学时 教 研 室 编 写 人 编写时间 基础教研室 刘金华、皮大能 2006.08. 课程学分 4 上机学时 讲授学时 64 课外学时 周学时数 4 辅导学时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 课程性质 开课学期 必修课 4 二、课程教学目标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类各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对象是半导体器件及其组成的各种基本单元电路和由基本单元电路组成的电子装置。单元电路包括分立元件单元电路和集成单元电路。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应用技能 ,使学生能够对各种由集成电路或(和)分立元件构成的基本电路单元进行分析和设计,并能够根据实际要求应用这些单元电路构成模拟电子系统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课程内容先进,及时反映了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在课程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培养始终将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通过学习该门课程使学生逐步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逐步学会和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
三、教学基本要求
1、器件方面:
① 掌握常用的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特性和主要参数,并能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 ②了解模拟集成电路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其主要性能和使用方法。 2、电路方面:
①掌握共射与共集放大器、差动放大器、基本运算放大器等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 ②熟悉功率放大器、振荡器、整流器、稳压器以及由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某些功能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和应用;
③熟悉放大器中的负反馈,振荡电路中的正反馈,掌握负反馈的基本形式及其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④了解阻容耦合放大器的频率响应。 3、分析方法方面
①掌握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能确定放大电路的工作点,掌握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能求放大
1
倍数、输入和输出电阻;
②能对放大电路单元进行近似估算。 4、基本技能方面
①熟悉一般实验中常用的电子仪器、示波器、信号源、交流毫伏表,直流稳压电源等的正确使用方法;
②掌握基本的电子测试技能,了解常用器件和电路的主要参数和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初步具有检测故障的知识;
③进一步提高编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④具有查阅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手册的能力; ⑤初步掌握阅读和分析电子电路图的一般规律。
四、本课程的先导课程
《高等教学》 、《大学物理》 、《工程数学》、《电路》。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
2、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3、讲解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4、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网络、多媒体等),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与空间; 5、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弥补传统板书教学的不足。
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总评成绩=考试成绩(70%)+平时(30%)。
七、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杨素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参考书目】1、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3、周良权 傅恩锡.《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胡宴如.《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陈大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问答·例题·试题》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
2
八、课程结构和学时分配
章节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绪论 半导体器件 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 放大器的频率特性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模拟信号运算电路 信号处理电路 波形发生电路 功率放大电路 直流电源 机动 共计 章节名称 讲授学时 1 6 12 4 6 8 5 6 6 4 4 (2) 64 辅导学时 课外作业备注 +1 -2 学时 (数量) 5 8 2 4 5 2 2 3 2 2 35 九、教学内容
绪论(1学时)
第一节 电子技术发展史 第二节 电子技术的应用 第三节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第四节 课程的特点
第五节 学习方法与学习注意事项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6学时)
【教学目标】
熟悉N型和P型半导体的特性;掌握普通二极管和稳压管的外特性和主要参数;正确理解PN结的单向导电性,会正确选用二极管;掌握双极管型三极管的外特性(包括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以及主要参数;掌握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关系及放大原理;了解场效应管的外特性及主要参数。 【重点难点】
3
本章的重点、难点是PN结及其单向导电特性;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二极管在实际中的应用;晶体三极管的放大原理、输入特性曲线、输出特性曲线;结型、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输出特性、转移特性及主要参数。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半导体的特性 第二节 半导体二极管 第三节 双极型三极管 第四节 场效应三极管
第二章 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12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放大、静态与动态、直流通路、交流通路、静态工作负载线、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概念;掌握近似计算法估算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熟悉掌握用简化h参数等效电路分析放大电路的Av、Ri 和Ro的方法;掌握利用图解分析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工作情况的方法;掌握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组态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掌握分压式工作点稳定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计算方法;了解场效应管组成的共源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计算方法;了解多级放大电路三种耦合方式的特点及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零点漂移现象。 【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难点是单管共射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工作点的稳定问题、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放大的概念
第二节 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第三节 放大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第四节 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第五节 工作点的稳定问题 第六节 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组态 第七节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第八节 多级放大电路
第三章 放大器的频率特性(4学时)
【教学目标】
4
掌握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一般概念;熟悉频率特性、上限频率、下限频率及通频带的意义;了解波特图的一般知识;了解单管共射电路fL、 fH 与电路参数间的定性关系。 【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难点是频率特性的定量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频率响应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三极管的频率参数
第三节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第四节 多级电路的频率响应
第四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6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差分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四种不同输入、输出方式时的性能特点;掌握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共模抑制比、差模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概念与估算方法;了解电流源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了解集成运放的特点及各个基本组成部分的作用以及典型集成运放的工作原理;掌握集成运放几种基本线性应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集成运放非线性应用的一般分析方法和应用范围;掌握集成运放的主要技术指标的含义;掌握理想运放的概念;正确理解\"虚短\"和\"虚断\"的含义。 【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难点是运放的构成,差分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四种不同输入、输出方式时的性能特点;理想运放的概念,“虚短”和“虚断”的含义;运放的两种工作状态及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集成放大电路的特点 第二节 集成运放的基本组成部分 第三节 集成运的典型电路 第四节 集成运放的主要技术指标 第五节 理想运算放大器 第六节 各类集成运放的性能特点 第七节 集成运放使用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第五章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8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类型,会判断放大电路中是否存在反馈及反馈的类型;正确理解反馈的一
5
般表达式A ,Af ,AF,反馈深度的含义;掌握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了解根据实际要求在电路中引入适当的反馈;掌握深度负反馈条件下闭环电压放大倍数的估算方法;熟悉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及消振措施。 【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难点是反馈类型的判断,负反馈放大器的计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反馈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第三节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 第四节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振荡
第六章 模拟信号运算电路(5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比例、求和及积分、微分四种基本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输入 、输出关系;了解对数与指数电路的工作原理与用途。 【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信号运算电路。难点是理想运放的三种基本输入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比例运算电路 第二节 求和电路 第三节 积分和微分电路 第四节 对数和指数电路
第七章 信号处理电路(6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各种电压比较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性;正确理解各种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难点是二阶低通滤波电路,过零比较器、滞回比较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有源滤波器 第二节 电压比较器
6
第八章波形发生电路(6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产生正弦波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和幅值平衡条件;掌握RC移相式振荡电路和文氏电桥式RC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振荡频率及起振条件;掌握三点式振荡电路的组成原则;正确理解典型的LC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振荡频率的估算;熟悉各种非正弦波发生电路的工作原理;了解石英晶体振荡电路的特点及工作原理。 【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难点是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分析方法、文氏电桥式RC振荡电路、LC振荡电路、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二节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第三节 LC正弦波振荡电路 第四节 石英晶体振荡器 第五节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第九章 功率放大电路(4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OTL 和OCL互补对称电路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的估算;熟悉功放电路的非线性失真的概念;了解对功率放大电路的一般要求;了解集成功放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 【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OTL、 OCL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集成功率的放大器。难点是功率放大器的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功率放大电路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互补对称式功率放大电路 第三节 实际的功率放大电路 第四节 集成功率的放大器
第十章 直流电源(4学时)
【教学目标】
7
掌握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电容滤波电路的特点、电容的选择原则;了解其他滤波电路的电路型式及特点;掌握硅稳压管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串联型直流稳压电路的组成、稳压工作原理;熟悉三端集成稳压电路的优点、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整流、滤波、稳压。难点是稳压电路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直流电源的组成 第二节 单相整流电路 第三节 滤波电路 第四节 倍压整流电路 第五节 硅稳压管稳压电路 第六节 串联型直流稳压电路 第七节 集成稳压器
课程编号18101103《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考试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18101103 适用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课程学分 4 实验学时 教 研 室 编 写 人 编写时间 基础教研室 刘金华、皮大能 2006.08. 总学时数 64 上机学时 讲授学时 64 课外学时 周学时数 4 辅导学时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 课程性质 开课学期 必修课 4 二、考核目的及考核依据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是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应用技能 ,使学生能够对各种由集成电路或(和)分立元件构成的基本电路单元进行分析和设计,并能够根据实际要求应用这些单元电路构成模拟电子系统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该门课程使学生逐步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逐步学会和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
通过考试,检验学生理解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程度;应用模拟电子技术知识进行电子电路设计的方法能力;检验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核形式及考核办法
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采用百分制,试卷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8
四、期末考试范围及分值分配
1、半导体器件约占7%;
2、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约占25%; 3、放大器的频率特性5% 4、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约占10%; 5、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约占10%; 6、模拟信号运算电路约占10%; 7、信号处理电路约占8%; 8、波形发生电路约占10%; 9、功率放大电路约占5%; 10、直流电源约占10%。
五、期末考试题型及分值分配
1、试题采用填空题、名词解释题、判断题、单项(多项)选择题、简答题、比较分析题、作图题、计算题、综合应用题等题型。试卷题型不少于五种,总题量30题左右;
2、基本题(直接应识记或直接引用教材定义回答的题,简单计算题)占40%左右; 中等难度题(需略作分析、判断、计算的题)占40%左右;
较难和难题(需灵活运用多方面知识解答的综合应用题)占20%左右。
六、课程总评成绩的评定办法
1、平时作业占总评成绩的20%; 2、平时上课情况占总评成绩的10%; 3、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 4、总评成绩60分及格。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