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考地理试题研究的意义 1、借鉴
2、提升命题能力:把握试题命制的方向,形式,提升试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把握高考试题的走向,采取有效的高考复习应对策略,提高复习备考效率。 4、明确新增考点。(逆温、宿营地、视角问题、多雾、月相) 5、高考试题答案的规范性(东风汽车公司搬迁的原因) 二.高考试题特点(考什么、怎么考) 1、试题的立意
知识立意:地理学科主干知识是地理试题考查的重要目标,也是能力考查的重要载体。通过地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来考查学生的基本地理能力,是高考地理试题命制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几年四川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主要有: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时区区时,大气运动,降水空间分布规律,气候,自然带,自然灾害,农业区位,工业区位,港口区位,人口,城市,旅游,区域自然环境特点、发展条件评价及发展方向。
2009年四川地理试题内容涉及到地球、地图,气候、河流,地壳运动,资源、环境问题,工农业生产,城市、交通、旅游,区域发展等相关知识, 既覆盖了中学地理课程“四大知识板块”内容;又立足基础、突出主干,重视对中国国情相关知识的考查,注重学科热点问题与社会热点问题的有机结合。例如,运用昆曼公路的实事素材,考查交通运输建设的相关问题。 能力立意:是高考试题命制的宗旨,能力的考查具体体现在学生做题的思维过程上,也就是高考的四项能力要求上。
2.设问形式多样,全面考查考生的相关能力
今年试题在设问形式上有“分析”、“比较”、“归纳”、“推理”、“判断”、“绘图”、“计算”等,实现了对考生“文科综合四项基本能力”的全面考查。例如,以南极投影经纬线图的一部分为设问平台,采用图、文结合方式,为考生提供思考问题的必要信息,较好地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空间抽象思维、调动和运用知识等方面能力。今年试题还进一步加强了对地理学科基本技能的考查,如自四川省高考自主命题以来,首次要求考生运用图形语言描述地理事象。 3.关注社会经济,贴近考生生活,突出理论联系实际 试题较好反映了 “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体现地理学的应用价值”的课程发展理念,以“呈现实事素材,联系考生生活体验,结合中学地理课程知识”的基本思路,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以省区资源、人口的相关统计数据为素材,考查中国国情的相关问题;通过东风汽车公司搬迁的事实,考查区位理论的相关知识等. 4.注重对地理思维的考查,强调认识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试题重视对地理学综合、比较方法的考查,引导考生运用地理思维进行推理、判断,科学、全面认识地理事物,正确处理人地关系。例如,通过阅读等高线图,考查对当地旅游资源开发、农业生产活动安排,做出思考、判断;对长江荆江河段、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和措施的比较分析;分析昆曼公路对经济发展积极意义的同时,也让考生思考修建昆曼公路带来的环境问题。
5.素材呈现形式丰富多样,凸显地理学科特色
作为试题信息材料的地理图表有经纬网图、等值线图、统计图、专题地图、区域地图以及数据表格等。相关素材科学、典型、规范、精练。例如,以“北美洲7月等温线图”为基础,绘制的沿北纬36度纬线月平均气温变化图,改变了该类材料在考试中的传统呈现方式,体现了其新颖性。
三.高考试题研究对高考复习应考的指导
1.加强对经典试题的研究(出处、妙处、易错处、深处)(高考试题汇编)(举一反三) 2.加强对《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2010年版)的学习,明确高考文综的高考的四项能力,并思考和探讨前几年的高考试题是怎样命题和考查这些能力的。
3.灵活地将高考试题在试题的命制(如排浑蓄清)、例题(风的原理,诺曼底登陆)、练习题中(今年的地球知识,综合性)(定位、经纬度、时间计算、日界线、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昼夜长短变化、气候等)(荟萃)灵活的运用。
4.加强对复习课(回归教材,抓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重、难点的突破;讲练习结合)和试卷评讲课的研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5.加强专题研究(区域定位、等值线、日照图的判读、气候、气温和降水等小专题)。 6.关注原生态地图(气候、自然带、洋流、板块)的教学。)无图考图 7.进一步明确主干知识点。(高频考点地图册) 8.加强常见地理问题思维模式的教学。(08年高考36题) 例如:(2008年36题)图7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该国地形、地势特点。 (2)推测该国降水特点及成因。 (3)分析该国水能资源的开发条件。
(4)说明该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人为原因。
分析:该试题以世界上某一国家(尼泊尔)为载体,考查考生相关的系统地理知识、地理基本能力等,试题的能力立意突出,各小题的能力考查目标如下: 题号 能力考查目标 (1) 根据图文信息,描述某区域(国家)地形、地势特征的思路和方法 根据图文信息,判断某区域(国家)气候类型,描述和阐释降水的特点和成因的思路(2) 和方法 (3) 根据图文信息,论证和探讨(评价)某区域(国家)水能资源开发条件的思路和方法 根据图文信息,论证和探讨(评价)某区域(国家)主要生态问题及其人为原因的思(4) 路和方法 9.加强对地理原理问题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罗湖泊的萎缩,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0.加强应试心理和存在问题的分析 基础知识、基本规律掌握不杂实 审题不清,导致失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