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预设】
在2016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学生接触到大量写人的文章。《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在前面三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领略过邓稼先、闻一多、鲁迅等名人名家的风采,并且在一个多学期的自读课文中初步学会了阅读时的圈点批注法,这些都为本文的自主探究学习打下了基础。《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与第一单元的第三课《回忆鲁迅先生》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记叙人物的点滴片段来展现人物的风貌,学生读起来并不陌生。此外,在第三单元第九课《最后一课》中的小弗郎士的心灵感召下,学生对母语的重视程度有所上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对我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可进一步加深,并可借此提高学生对严谨使用语言文字的主动意识,纠正小学时期遗留下来具有代表性的不良文字使用习惯。其次,还能领略到叶圣陶先生作为语言大家的精神风貌,学习他的可贵精神。同时也为师生共同构建真正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的道路再添砖加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读准本课字音,写对生字,积累词汇量。
2.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精读与略读相结合,从二三事中领略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规范使用现代汉语的主动意识,提高文字语言的审美能力,为中华民族的文字艺术而自豪。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二三事,从中提炼出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 难点:如何高效地实现精读与略读的结合。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创设
走近叶圣陶:从“语文”一词谈起,贴近学生生活,把课堂从课本上拉回到学生身边,激发学生对了解叶圣陶先生的兴趣。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
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叶圣陶热切地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它包含了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
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他又编纂和规范了出版物的汉字并且规定了汉语拼音方案,最先提出了“语文”一词。
叶圣陶童话故事的开山鼻祖,他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个用白话文写成的童
话故事。
主要代表作品还有《古代英雄的石像》、《倪焕之》、《脚步集》、《西川集》等。
二、夯实基础
读准字音,写对汉字。学生能借助字典等学习工具掌握生字词的读音、释义,并能正确地用正楷字体书写生字。 读读写写:
修润 生疏 商酌 恳切 譬如 朦胧 累赘 别扭 拖沓 妥帖
诲人不倦 不耻下问 颠沛流离 以身作则
三、整体感知
1.略读课文:本文记叙了叶圣陶先生哪方面的点滴小事? 提示:找到文章的过渡句。(承上启下)
过渡句: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
2.精读片段:
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请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并概括出对应的事件。 阅读指导:
1.举一反三,把《回忆鲁迅先生》的学习方法加以延伸。 2.随时动笔做好圈点勾画。
3.运用跳读法,找准文段定位,关注每段的首尾句。 4.事件的概括:谁+干了什么(+结果怎样)
小组合作,分组探究叶圣陶的“宽”与“严”,并进行展示。 3.我来展示
学生展示,师修改总结展示结果: 宽:
①为吕叔湘的文章描标点
②耐心、谦虚、恳切地请求我帮他修润文章 ③亲自送别客人
④为我寄来亲切的慰问信件
严:
①对自己的写作严格要求 ②特别重视语言的“简洁”
②以身作则,追求完美,统一并监督“做”与“作”的使用
四、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文中事例,说说叶圣陶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规范用语:
从 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是一个 的人。 归纳补充:
品德高尚、诲人不倦、亲力亲为、一丝不苟、认真执着、不耻下问、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五、我的启示
从叶圣陶先生对待语言文字的态度中,你得到了些什么启示?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引导,言之成理即可)
六、拓展延伸
请你拿出自己最近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或有语病的地方,试着做些修改。
【板书设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待人宽厚 严于律己 对待文字
对待他人
正心修身
推己及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