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玫瑰花多糖提取纯化、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玫瑰花多糖提取纯化、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来源:筏尚旅游网
2018年08月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Aug.2018 VoI_39 No.4 2018 118· 第39卷第4期 玫瑰花多糖提取纯化、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吕俊涛,李洒洒,王宇,王福慧,宋牡丹江辉,梁启超 157011) (牡丹江医学院药学院,黑龙江摘要:玫瑰花是一种观赏及食药两用的花卉,多糖是玫瑰花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玫瑰花多糖因具有抗氧化、降血糖和 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而备关注。本文系统综述了玫瑰花多糖的提取工艺、分离纯化、结构特性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并 讨论目前玫瑰花多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玫瑰花多糖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玫瑰花;多糖;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58.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7550(2018)04—0118—03 玫瑰花是蔷薇科植物玫瑰干燥花或花蕾 J。 玫瑰茎多刺,花有紫、白两种,形似月季。是一种观 赏及食药两用的花卉,在制糖,酿酒、饮料,糕点,化 在此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玫瑰多糖的提取量为4. 126mg/g。 1.1.3微波辅助提取法姜曼¨ 采用正交试验法 妆品 等行业广泛使用,在我国栽培和使用历史 等成分。现在,国内外 优化玫瑰花多糖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得出最佳提取 工艺为料液比1:30(g/mL)、最佳微波功率800 W、 处理时间4min,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玫瑰花多糖 得率达(2.16%),与热水浸提法相比,该提取法提 取时间短,多糖得率高等优点。 1.1.4纤维素酶辅助法提法酶法是通过酶反应 悠久。其含有多种活性成分成分,如挥发油、多糖、 维生素、花青素、黄酮类 学者研究发现,多糖是其活性成分之一,本文为玫瑰 花多糖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玫瑰花资源的综合 利用提供一定依据。 1 玫瑰花多糖的提取与纯化 1.1玫瑰花多糖的提取 1.1.1 热水浸提法马猛华 等采用水提法的实 将原料组织分解,细胞壁破裂,改变细胞的通透性, 使得细胞中的多糖物质可以自由地溶出,加速有效 成分的释放和提取。该法具有条件温和、易于除杂。 张日辉l1 采用纤维素酶辅助法提法提取玫瑰花多 糖。考察酶解处理时间、酶解pH、酶解温度、酶用量 对玫瑰花多糖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工艺。酶 验结果为:提取时间5h、温度100 ̄(2、提取次数2次、 料液比为1:30(g/mL)的条件下玫瑰花多糖的提取 率为0.6%。经脱蛋白和脱色后,多糖纯度为89. 5%。刘文聪 提取时间1h温度90℃、溶液pH5.8 条件下玫瑰花多糖的提取率为1.49%。同时,提取 反应温度50cI=,酶解最佳pH值为4.6,酶处理最佳 时间2.5h,最佳酶用量为4.5%。纤维素酶处理提 取,多糖提取率为4.49%。 1.2玫瑰花多糖的纯化 温度会影响玫瑰花多糖的分子量和单糖组成。热水 浸提法的优点是提取技术成熟、方便,提取溶剂易 得、经济,缺点是通常浸提法的用时较长、提取率也 较低,长时间的提取也会对多糖的活性和结构造成 一1.2.1 除蛋白 玫瑰花多糖经提取分离后仍吸附 一些杂质,如蛋白质、色素等,因此在进一步的纯化 前需要除蛋白。目前,去除蛋白质的方法有Sevage 定的影响 。 法、三氯醋酸(TCA)法、酶解法、色谱法等¨ 。这些 超声波提取是利用超声波具 1.1.2超声提取法除蛋白方法的原理均是利用蛋白质与试剂作用生成 为沉淀析出,来去除多糖中蛋白质。马猛华¨ 用 Sevage法脱蛋白率为40%,多糖保留率为70%;三 有的特有机械效应(空化效应和热效应),提高有效 活性成分提取效率的方法。陈东明¨ 采用超声波 提取玫瑰花乙醇浓度为70%、超声温度设定20℃、 料液比1:35g/mL、超声功率125W、超声提取3次。 氯乙酸法脱蛋白率为66%,多糖保留率为54%;醇 析+Sevage法脱蛋白率为39%,多糖保留率64%,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基础研究项目(2016一KYYwF一0675);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61022905]) 牡丹江医学院学生科研项目(201642) 作者简介:吕俊涛(1994一),男,制药工程专业本科在读,E—mail:964350639@qq.coln。 通讯作者:梁启超,硕士,E—mail:xiaochao9199@163.com。 2018年O8月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Aug.2018 第39卷第4期 V01.39 N 0_4 2018 ·l19· 由以上结果得出Sevage法的多糖保留率最佳。色 谱法是中药化学成分分离最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 分离效果好、简单方便、易于操作。层析法除蛋白能 有效地分离且能保持多糖的活性,但常用于少量样 品的除蛋白。 1.2.2纯化刘红燕 钊采用201X 强碱型阴离子 交换树脂初步纯化玫瑰花多糖,后进一步用sepha- dex G一25进行纯化,纯化多糖得率为0.45%,通过 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在260nm和280nm均没有吸收 峰,表明纯化玫瑰花多糖不含蛋白和核酸,用硫酸苯 酚比色法测定结果表明纯化玫瑰花多糖占粗多糖总 量的92.72%。 2玫瑰花多糖的单糖组成 对于玫瑰花多糖的单糖组成常采用薄层色谱或 气相色谱进行鉴别¨ 。张日辉 用柱前衍生高效 液相色谱确定了玫瑰多糖的中性单糖和糖醛酸组成 及比例,即D一鼠李糖、D一甘露糖、葡萄糖醛酸、D 一葡萄糖、阿拉伯糖、半乳糖的摩尔比为0.9818:0. 9344:1.1566:0.9763:0.9745:0.9740。王玉 团 用薄层层析法在粗多糖中检测到葡萄糖和半 乳糖,其中以葡萄糖为主,而在纯化多糖中只检测到 了葡萄糖,可以认为纯化多糖为葡聚糖。 3玫瑰花多糖的结构分析 对于玫瑰花多糖的结构特征研究目前尚不充 分,白伟芳 等人对其提取的玫瑰花多糖第2组分 (RP2)进行处理,杂多糖RP2的糖苷键构型为B一 构型。 4玫瑰花多糖的生物活性 4.1抗氧化玫瑰花多糖对O 一和·OH有一定的 抑制作用,对0 一抑制作用较强,最大抑制率为82. 3%;对·OH抑制作用明显,最大抑制率为87% J引。 王锐等人研究了玫瑰茄粗多糖清除1,1一二苯基苦 基苯肼(DPPH)的自由基活性,实验数据显示,玫瑰茄 粗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其浓度在0.551~2. 150mg/mL范围内,与清除速率成较好的线性关 玄[20] ,J、0 通过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及 总抗氧化能力的测定,来综合评价提取液的抗氧化 活性。结果表明,随着玫瑰花多糖浓度的增大,清除 能力和总的抗氧化能力逐渐增强;提取液浓度达到 0.1%时,DPPH自由基清率为76.64%;而提取液的 体积浓度为2%时,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为55. 42U/mg,总抗氧化能力为18.62U/mg。 4.2 降血糖陈容容等 研究发现玫瑰花多糖能 提高实验性糖尿病小鼠抵抗高血糖的能力,同时使 糖尿病小鼠的肝、脑和肾等组织过氧化氢酶活性显 著升高。 4.3抗肿瘤 白伟芳[1。。做了玫瑰花粗多糖对小鼠 的抗肿瘤试验,结果表明玫瑰花多糖能提高机体免 疫能力和抗氧化能力,引起抑制肿瘤的作用。 5展望 目前,对玫瑰花多糖的研究不够深入,特别是有 效成分研究探讨还是不够充分。另外,对于玫瑰花 多糖的提取纯化的量应该在95%以上,因为只有高 纯度均一多糖,通过药理活性实验研究明确其活性, 这才能肯定有效成分是玫瑰花多糖,否则,对于玫瑰 的粗提取物,多糖含量较低,所测得的结果也可能是 玫瑰花中其他物质活性物质起到的作用。还有就是 在其结构与功效之间的研究不够深入。本文为玫瑰 花多糖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玫瑰花资源的综合 利用提供一定依据。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2010年版一部.北 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85. [2]张建才,孟军,何杰.玫瑰花干型桃红葡萄酒的工艺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4,35(19):82—84. [3]田婷.玫瑰花清凉压片糖生产工艺研究[J].食品工业,2014,35 (1):51—53. [4]汪姝,李彪,熊智,等.玫瑰花发酵型饮料的研制[J].食品工业, 2013,34(1):30—32. [5]阮立为,冷雪尘.蔷薇属灌木的主要化学成分及综合利用[J]. 中国林副特产,1994(3):4l一42. [6]张素芹,彭广芳,王小梅,等.山东野生玫瑰花中氨基酸及微量 元素含量测定[J].时珍国医国药,1997(2):127—127. [7]夏静,罗守进.天然玫瑰素提取方式及色素性质的研究[J].安 徽农业科学,1996(s2):127—128. [8]马猛华,于海峰,崔波,等.玫瑰花渣中多糖的提取研究[J].食 品工业科技,2009,30(11):218—220. [9]刘文聪.玫瑰花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J].福建轻纺,2007(1O): l9—22. [10]白伟芳.玫瑰花多糖的提取及其功效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 院,2010. [11]陈东明.超声提取玫瑰花渣中多酚、多糖的工艺研究[D].郑 州大学,2014. [12]姜曼.微波辅助提取玫瑰花多糖的工艺研究[J].食品研究与 开发,2017,38(1):33—36. [13]张日辉,马耀宏,史建国,等.纤维素酶法提取玫瑰花渣多糖工 艺研究[J].山东科学,2012,25(3):71—74. (下转7页) 2018年08月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Aug.2018 第39卷第4期 V01.39 N0.4 2018 ·7· 剂。在离体的神经元和星形细胞中,PDDF—BB可 提高蛋白磷酸化水平,同时改变神经元的表达、迁移 模式和(或)一些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的亲和 性生长因子信号通路促进肝纤维化的形成[J].实用医学杂志, 2016,32(7):1070—1073. [6]杨丹,巫升冰,曾贤,等.井穴放血疗法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 状况和血清5一羟色胺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6,lO(4):486—488. 力 l 13 3,PDGF通过上述机制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 正常发育及功能。NSE是反映神经元损伤的敏感指 标,早期对其连续、动态的监测不仅能够客观地对脑 [7]KANG N,ZHANG J,Yu X,et a1.Radial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improves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 a 梗死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而且能够判断患者的预 后;若脑梗死后血清NSE浓度持续上升,则表明病 情仍在进展 l 。本研究结果显示造模后3h一造 模后7d,空白对照组、西药组及治疗组的血清NSE、 rat model of cerebral ischemia[J].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Research,2017,9(4):2000. [8]刘大东,徐晓涵,庄明峰,等.外源性一氧化碳对脓毒症时血小 板异常释放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 学,2016,19(2):110—116. 『9]ILZECKI M,ILZECKA J,PRZYWARA S,et a1.Serum Neuron— Speciifc Enolase as a Marker of Brain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PDGF显著的高于假手术组(P<0.05);造模后3h 一造模后7d,西药组和治疗组大鼠的血清NSE、 PDGF均显著的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西药组 大鼠的血清NSE、PDGF均显著的低于和治疗组(P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arotid Endarterectomy[J].Acta Clinica Croatica,2016,55(4):579. [10]李钰洁,侯旭,胡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房水中血小板源 性生长因子一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测定和分析[J].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6,34(7):619—623. <0.05)。上述结果说明井穴刺血治疗ACI大鼠具 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这可能与其能够有效 降低血清中NSE及PDGF水平水平有关。 综上所述,井穴刺血对ACI大鼠具有一定的神 [11]FANG H,ZHANG J C,YANG M,et a1.Perfusion of gastrodin in abdominal aorta for alleviating spinal cord ischemia reperfusion in— 经保护作用,可有效降低血清中NSE及PDGF水 平。 jury[J].Asian Paciif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2016,9(7): 678—683. [12]廖军,徐普.富血小板血纤蛋白在牙槽嵴位点保存中的应用 [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6,43(2):216—219. 参考文献 [1]王杰华,李国前,WANG J H,等.人尿激肽原酶对脑缺血再灌注 [13]PSOTOVA H,OSTADAL P,MLCEK M,et a1.Ischemic Postcondi— tioning and Nitric Oxide Administration Failed to Confer Protective Effects in a Porcine Model of 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 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影 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5):421—423. [2]申杰,朱润秀,袁军,等.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一p对局灶 性脑缺血小鼠血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J].中国脑血管病杂 志,2016,13(11):593—600. suscitation[J].Artiifcial Organs,2016,40(4):353. [14]谭辉,王键,尹婷婷,等.基于肝功能安全剂量选择的脑络欣通 复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管新生及局部脑血流量的影 响[J].中医杂志,2016,57(14):1231—1236. [15]王金祥,周芳,朱光旭,等.Notch信号通路介导血小板源生 长因子AA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J].中国动脉 硬化杂志,2016,24(9):882—888. [3]朱守应.刺血加针刺为主治疗丹毒35例[J].中国针灸,2017, 37(2):169—170. [4]李忠仁.实验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27 —329. (收稿日期:2018—04—13本文编辑:郭丽双) [5]曹海霞,颜士岩,汪保灿,等.血管紧张素Ⅱ靶向血小板源 (上接1 19页) [14]李知敏,王伯初,周菁,等.植物多糖提取液的几种脱蛋白方法 的比较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8):57 —[19]白伟芳,崔波.玫瑰花多糖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与 机械,2009,25(6):83—86. [2O]NG T B,PI Z F,YUE H,et a1.A polysaccharopeptide complex and a condensed tannin with antioxidant activity from dried rose(Rosa 59. [15]马猛华.玫瑰花渣中有效成分的提取[D].山东轻工业学院, 20o9. ugosa)frlowers[J].Journal of Pharmacy&Pharmacology,2006,58 (4):529. [16]刘红燕.玫瑰花多糖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J].海峡药学, 2012,24(5):14—15. [21]石双妮.玫瑰精油提取后副产物的功效成分分析及利用[D]. 浙江工商大学,2013. [17]王玉团.玫瑰花多酚和多糖类物质的初步研究[D].山东中医 药大学,2008. [22]陈容容,王常荣,江筠,等.玫瑰花和鲍鱼菇中抗氧化成分的降 血糖作用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2 (2):87—91. [18]张日辉,韩立文,郑岚,等.玫瑰多糖的酶法提取及柱前衍生 HPLC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20):5031—5033. (收稿日期:2018一O1一O6本文编辑:黄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