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名著默写
1.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________,弹琴复长啸。(《竹里馆》王维) (2)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逢入京使》岑参) (3)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韩愈) (4)________,贾生才调更无伦。(《贾生》李商隐)
(5)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6)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约客》赵师秀)
(7)《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8)《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仪式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独坐幽篁里 (2)双袖龙钟泪不干 (3)杨花榆荚无才思 (4)宣室求贤访逐臣 (5)浩荡离愁白日斜 (6)青草池塘处处蛙
(7)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8)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解析】【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篁、袖、荚、庭、箫”等字词的书写。
故答案为:(1) 独坐幽篁里;(2) 双袖龙钟泪不干;(3) 杨花榆荚无才思;(4) 宣室求贤访逐臣;(5) 浩荡离愁白日斜;(6) 青草池塘处处蛙;(7)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8)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答题时学生应注意,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则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2.古今诗文名句默写。[第三、四句任选一句完成]
诗言志,在诗句中,我们常常会和诗人产生共鸣。吟咏“会当凌绝顶,________”,我们折服于杜甫勇攀顶峰的豪情;诵读“________,猛志固常在”,我们感慨于陶渊明刚毅的反抗精神;聆听“相信吧, ________,我们叹服于普希金积极乐观的态度;吟诵“________,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我们感悟弗罗斯特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吟咏“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我们感叹于杨万里在顺境中保持的忧患意识;朗读《陋室铭》中的
“________,________”,我们动容于刘禹锡将自己的陋室与先贤的居所相类比,追求精神上的“馨香”;朗诵《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我们感动于陆游在迷惘彷徨时的坚定信念。
【答案】 一览众山小;刑天舞干戚;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政入万山围子里;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分析】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览”“戚”“政”“蜀”“疑”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名句的默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故答案为:一览众山小;刑天舞干戚;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政入万山围子里;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点评】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3.名句默写。
(1)万里赴戎机,________。(《木兰诗》) (2)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杜牧《泊秦淮》)
(3)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4)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5)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关山度若飞 (2)隔江犹唱后庭花 (3)落红不是无情物 (4)濯清涟而不妖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解析】【分析】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度”“隔”“落红”“濯”“涟”“鸿儒”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名句的默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故答案为:⑴ 关山度若飞 ⑵ 隔江犹唱后庭花 ⑶ 落红不是无情物 ⑷ 濯清涟而不妖
⑸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和古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4.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填写在横线上。 (1)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杜牧《泊秦淮》) (2)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赋》) (3)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赵师秀《约客》) (4)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5)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6)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7)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8)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9)《爱莲说》中表现君子行为刚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隔江犹唱后庭花 (2)今夜曲中闻折柳 (3)闲敲棋子落灯花 (4)落红不是无情物 (5)独怆然而涕下 (6)会当凌绝顶 (7)自缘身在最高层 (8)柳暗花明又一村 (9)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重点字:“犹”“怆”“凌”“缘”“蔓”。 故答案为:⑴ 隔江犹唱后庭花; ⑵今夜曲中闻折柳; ⑶闲敲棋子落灯花; ⑷落红不是无情物; ⑸独怆然而涕下; ⑹ 会当凌绝顶; ⑺ 自缘身在最高层; ⑻ 柳暗花明又一村; ⑼ 中通外直 ; 不蔓不枝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名句的能力。回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书写,避免出现错别字,在日常学习中应注意理解辨析识记,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注意“犹”“怆”“凌”“缘”“蔓”的书写。
5.古诗词名句默写
(1)《木兰诗》中表现军情紧急和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木兰诗》中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竹里馆》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逢入京使》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是:________,________。
(6)《晚春》一诗中,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5)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6)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诗词名句的积累答题,注意“戎、园、朔、柝、篁、荚、惟”的书写。
故答案为:⑴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⑵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⑶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⑷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⑸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⑹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点评】此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的能力。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赵师秀《约客》)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3)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________, ________。(韩愈《晚春》)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5)默写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青草池塘处处蛙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4)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5)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古诗词背诵能力。在背诵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对于结合诗文内容填写诗句,学生要多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确把握内容,才能准确默写。 故答案为:(1)青草池塘处处蛙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4)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5)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诗词在背诵时不仅要注重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一些易错字可结合词义去背诵。对于结合诗文内容填写诗句,学生要多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情感,正确把握内容,才能准确地判断。
7.古诗文名句默写。
(1)深林人不知,________。(王维《竹里馆》)
(2)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韩愈《晚春》) (4)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活动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
(5)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明月来相照 (2)此夜曲中闻折柳 (3)惟解漫天作雪飞 (4)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默写能力。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这样才能应对各类题目的考查。本题中,要注意“ 折 ”“ 篁 ”的书写。 故答案为:⑴ 明月来相照 ⑵ 此夜曲中闻折柳 ⑶ 惟解漫天作雪飞 ⑷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⑸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的识记、默写、理解能力。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直接性默写,根据提示写出上下句即可;理解性默写,需要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需要注意“ 折 ”“ 篁 ”的写法。
8.诗文默写。
(1)河流大野犹嫌束,________。(谭嗣同《潼关》) (2)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刘禹锡《秋词》) (3)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4)___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远远的街灯明了,________。(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6)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以别人的短处为警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8)曹操的《观沧海》借助丰富的想象表现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山入潼关不解平 (2)便引诗情到碧霄 (3)却话巴山夜雨时 (4)僵卧孤村不自哀 (5)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6)闻道龙标过五溪
(7)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此题中注意“碧霄”“僵”“溪”的书写。 故答案为:⑴ 山入潼关不解平 ⑵ 便引诗情到碧霄 ⑶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⑷ 僵卧孤村不自哀 ⑸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⑹ 闻道龙标过五溪
⑺ 择其善者而从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
⑻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点评】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9.某校九年级开展以“弘扬传统·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积累】请写出一句与父爱、母爱有关的名言、俗语或两句前后连贯的古诗。 (2)【探究】阅读下面材料,并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下面是电视台一则公益广告的截图
①等你长大了,妈妈就享福了。
②等你工作了,妈妈就享福了。
③等你结婚生子,妈妈就享福了。
④等我长大了,我让奶奶享福。
材料二:“父母最想要的是什么?”“最让父母伤心的话是什么?”某媒体对5家大规模养老院进行调查发现,92%的老人最想要的是跟儿女团聚,“你别管我”这句话最让父母伤心。 (3)【拓展】通过参与这次“弘扬传统·孝敬父母”的活动,你将用哪些具体行动回报父母呢?
【答案】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2)父母对孩子无限付出的爱;孩子没有完全认识父母的苦心;父母对子女的期待仅是希望得以团聚。
(3)在家孝顺父母,不跟父母顶嘴;主动做家务,主动跟父母交流,多加沟通。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要结合主题“弘扬传统•孝敬父母”活动要求,注意审题,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父爱”“母爱”,结合平时积累选择诗句或俗语即可。示例:母爱如水滔滔不绝,父爱如山延绵不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儿行千里母担忧。任选其一即可。
(2)做此类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一定要审查好材料中隐含的信息。材料一注意图表有一共同点,都出现了“享福”二字;从中可以看出从小到大,父母对孩子无限付出爱,孩子没有完全认识父母的苦心。材料二注意审查数据,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仅是得以团聚。结合两则材料的出研究结果:父母对孩子无限付出爱,孩子没有完全认识父母的苦心;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仅是得以团聚。
(3)对于开放性题目,只要按要求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在家孝顺父母,不跟父母顶嘴;主动做家务;主动多跟父母交流,多加沟通。 故答案为: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⑵父母对孩子无限付出的爱;孩子没有完全认识父母的苦心;父母对子女的期待仅是希望得以团聚;
⑶在家孝顺父母,不跟父母顶嘴;主动做家务,主动跟父母交流,多加沟通。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积累,根据题干找出相关诗句是答题关键; ⑵对于此材料题,做题时一定要明确题目要求,审查好材料中隐含的信息,注意调查数据从而按要求作答。
⑶本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关键是学生要在“弘扬传统•孝敬父母”的主题下答题,并能够看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告诉我们的道理。
10.七年级各班开展“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担任本班此次活动的负责人,你需要完成这些事情。伴随着战争,产生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你展示:
(1)有关战争的成语:________(至少两个)
有关战争的诗词完整的一句:________
(2)下表是部分国家在二战中死亡人数的统计,根据表内提供的资料回答
国家 军人死亡数 平民死亡数 国家 军人死亡数 平民死亡数 中国 28,000,000 30,000,000 日本 1,850,000 672,000 苏联 13,700,000 13,000,000 德国 3,500,000 1,600,000 南斯拉夫 300,000 1,200,000 意大利 7,500 153,000 从上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 (3)看了上表,你想说些什么,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答案】 (1)草木皆兵,马革裹尸,打草惊蛇 四面楚歌,全民皆兵,出其不意,坚壁清野,揭竿而起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2)①在抗日战争中,中民死亡人数是全世界最多的。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民死亡人数均以十万、百万,甚至千万计算。③战争给交战国双方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④在战争中,大多数被侵略国家平民死亡人数多于军人死亡人数。⑤侵略人死亡人数多于平民死亡人数。
(3)①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②让和平永驻人间。③让战争远离人类。④以史为鉴,珍惜和平。⑤让世界充满爱。
【解析】【分析】(1)根据自己的学习积累回答即可。(2)首先看清要求,认真分析比较表格的内容,再概括总结。要求学生在表达时注意语言的简洁、得体。此题属于主观发挥题,没有固定答案,表达条理清晰,符合题目要求即可。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在二战中,中民死亡人数是全世界最多的;送死亡人数来看:战争中,平民死亡的人数大部分多余军人的死亡人数;侵略国家的死亡人数多余被侵略国家的死亡人数。任意写出两点即可。(3)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对提供的文字、图表等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和运用。解答此类题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解读图表的流程:根源信息(图表)→观察认读→分析理解→归纳概括→文字表达;2、把握好五个环节:注重整体阅读。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表下的“注”等;简要归纳概括。答前,要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
11. “一把黄土塑成了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在开展《黄河,母亲河》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你一定收集了很多资料,请展示:
(1)请列举出两句有关黄河的诗词。
(2)面对如今黄河河床继续抬高、黄河水资源恶化、经常出现断流的情况,你在“拯救黄河”的行动中,有哪些合理化的建议?请写出一两点来。
【答案】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等
(2)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实施水土保持,广泛植被,防止过度放牧,以减少黄河泥沙的输入量。节约水资源,给黄河留足生态水。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语文综合活动题。(1)小题考查的古诗句的积累能力。有关黄河的诗词很多,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白日依山尽,黄河
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等。
(2)小题考查口语交际中提建议的能力。要针对问题的关键来想计策,建议要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语言要清晰条理。
12.综合性学习
中国教育部日前宣布,将在10个省份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试点中小学的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并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开。
(1)被誉为“中国戏曲之母”的是________ ;中国的戏曲“国粹”是 ________ ,被称为“东方歌剧”。
(2)戏曲的角色可分为________ 四大行当。
(3)对“京剧进课堂”这一做法你是如何看的,试谈一谈。要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答案】 (1)昆剧(昆曲)
; 京剧
(2)生、旦、净、丑
(3)本题是一道表达观点题。无论有什么观点,说出充分的理由即可。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对“昆剧”的认知能力。根据对“昆剧”的了解来填写即可。 (2)本题考查对“昆剧”的认知能力。根据对“昆剧”的了解来填写即可。 (3)本题是一道表达观点题。无论有什么观点,说出充分的理由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