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洪水计算——精选推荐

洪水计算——精选推荐

来源:筏尚旅游网
洪⽔计算

2.5 洪⽔

2.5.1 暴⾬洪⽔特性

⽩节河流域地处四川盆地南缘,洪⽔由暴⾬形成。据蔡家河站(1974~2007年)暴⾬资料分析,年最⼤暴⾬多集中在5~9⽉,1966年8⽉18⽇出现了30多年来最⼤暴⾬,最⼤24⼩时⾬量为305mm。

⽩节河流域内沿河两岸⽵⽊丛⽣,植被覆盖良好,洪⽔涨落过程⽐较平缓。据蔡家河站实测洪⽔资料分析,主汛期为5~9⽉,洪⽔过程线多为单峰,历时约为3天左右。2.5.2 设计洪⽔

⽩花溪⽔库流域内⽆实测⽔⽂资料,坝址上、下游河道居民稀少,仅⼏户⼈家住在⼭坡上,⽆法开展历史洪⽔调查⼯作。其设计洪⽔根据设计暴⾬资料推算。2.5.2.1 设计暴⾬(1)设计暴⾬的推求

设计流域⽆实测暴⾬资料,设计暴⾬由《四川省⽔⽂⼿册》中等值线查算,成果见下表见表2-5-1。

2.5.2.2 设计洪⽔计算

巴河流域⽆实测⽔⽂资料,⽩花溪⽔库坝址控制集⾬⾯积较⼩,其设计洪⽔采⽤设计暴⾬进⾏推求。根据资料条件,可研阶段采⽤了推理公式法和瞬时单位线法进⾏计算。(1)推理公式法①流域特征值

流域特征值F、L、J在五万分之⼀航测图上量取,成果见表2-5-2。表2-5-2 设计流域特征值计算成果表

②设计暴⾬暴⾬成果表2-5-1。③设计洪⽔计算

根据流域设计暴⾬成果,采⽤《四川省中⼩流域暴⾬洪⽔⼿册》中推理公式法推求设计洪⽔。基本公式:Q=0.278ψ(s/τn)F式中:Q—最⼤流量,m3/s;ψ—洪峰径流系数;s—暴⾬⾬⼒,mm/h;τ—流域汇流时间,h;n—暴⾬公式指数;

F—流域⾯积,km2。

根据流域下垫⾯条件和《四川省中⼩流域暴⾬洪⽔⼿册》区划,选取产汇流参数计算公式如下:流域产流参数:属盆地丘陵区,计算式如下:µ=4.8F-0.19;Cv=0.18;Cs=3.5Cv流域汇流参数:属盆地丘陵,计算式如下:θ=1~30时,m=0.4θ0.204θ=30~300时,m=0.092θ0.636

式中:θ—流域特征参数,θ=L/(J1/3F1/4);L—河长,km;J—⽐降,‰;F—流域⾯积,km2。

采⽤所选取的产汇流计算参数,⽤推理公式计算出各频率设计洪峰流量。⽩花溪⽔库坝址设计洪⽔成果见表2-5-4。表2-5-4 ⽩花溪⽔库设计洪⽔成果表

④设计洪⽔总量

由设计暴⾬推求设计洪⽔总量。洪⽔总量采⽤《四川省中⼩流暴⾬洪⽔⼿册》中的计算公式计算,即:Wp=0.1×α×HTp×F=0.1×h×F式中:Wp—设计洪⽔总量(万m3);HTp—历时为T(d)的设计暴⾬(mm);F—设计流域⾯积(km2);α—径流系数;h—径流深(mm)。

采⽤《⼿册》中刊出的东部地区单峰、峰中型概化过程线模型相对坐标,计算出设计洪⽔过程线。⑤设计洪⽔过程线(2)综合瞬时单位线法

采⽤《⼿册》的设计暴⾬型分区成果,设计流域位于IV2区,选择本区⾬型分配,初损为15mm,稳渗为1mm/h,由设计暴⾬量推求出设计净出过程,汇流参数属于第4区,从⽽推求出设计洪⽔。本阶段以上两种⽅法计算的设计洪⽔成果见表2-5-3。表2-5-3 设计洪⽔计算成果⽐较表

(3)设计洪⽔成果的采⽤与合理性分析

从表2-5-3可看出,两种⽅法成果⽐较接近,由于设计流域⾯积较⼩,⽽推理公式法在⼩流域的暴⾬洪⽔计算中使⽤⼴泛,精度较⾼,确定推理公式法的计算成果为⽩花溪⽔库设计洪⽔采⽤成果。

表2-5-6 ⽩花溪⽔库设计洪⽔过程线(下坝址)

2.5.3 分期洪⽔

根据⽩花溪⽔库所在位置及资料情况,分期洪⽔计算选⽤蔡家河站为设计依据站。

按照该站⽉最⼤流量随季节变化规律,5~9⽉为主汛期,4⽉为汛前过渡期,10⽉为汛后过渡期,12~2⽉为枯⽔期。根据施⼯需要,划分为1⽉、2⽉、3⽉、4⽉、5~9⽉、10⽉、11⽉、12⽉共计8个分期。根据蔡家河站⽉最⼤流量资料,按定时段年最⼤值法选样,组成各分期洪⽔系列。

本次设计依据蔡家河站1964~2006年分期洪⽔系列进⾏频率分析计算,与可研、初设阶段成果⽐较,见表2-5-7,各时段最⼤流量频率曲线见附图2-5-2。

⽩花溪⽔库坝址分期洪⽔以蔡家河站为设计依据站,采⽤⽔⽂⽐拟法进⾏计算,其中,主汛期5~9⽉采⽤设计洪⽔成果,其中汛前过渡期4⽉、汛后过渡期10⽉的⾯积修正指数采⽤0.8,其余各⽉的⾯积修正指数均采⽤1.0。⽩花溪⽔库坝址分期洪⽔成果见表2-5-8、2-5-9。

表2-5-8 ⽩花溪⽔库分期洪⽔成果表(上坝址)

表2-5-9 ⽩花溪⽔库分期洪⽔成果表(下坝址)

于本次设计采⽤定时段不跨期选样计算分期设计洪⽔,考虑到⽩节河洪⽔在汛前汛后有提前错后发⽣的情况,根据规范规定,在使⽤上表成果时,主汛期汛前提前10天、汛后错后10天,⾮汛期汛前提前5天、汛后错后5天使⽤。2.5.4 渠系沿渠坡⾯洪⽔2.5.4.1 概况

⽩花溪⽔利⼯程灌区地处川南盆地南部边缘的丘陵地区,本灌区北⾯⾼程在600m左右的,南⾯⾼程300-400m之间,东⾯为⼯农灌区,西⾯为南北向分⽔岭,且灌区内有⼏条⼩溪沟等⾃东向西汇⼊永宁河,灌区形状呈长⽅形。2.5.4.2 坡⾯洪⽔计算

泸州市纳溪区⽩花溪⽔利⼯程灌区的渠道⼤部分是傍⼭修建,沿线与许多⽀沟,⼩溪相交叉,为保证渠系建筑物及渠系的安全,应对各⽀沟、⼩溪及傍⼭渠道上部的坡⾯洪⽔进⾏计算。本渠系所经流域均系⽆资料地区,本次计算沿渠坡⾯洪⽔采⽤⽔科院推理公式法。依据渠系建筑物等级,其洪⽔标准为5年⼀遇、10年⼀遇、20年⼀遇设计。(1)流域特征值

流域特征值F、L、J在万分之⼀航测图上量取。

(2)设计暴⾬采⽤⽩花溪⽔库设计暴⾬成果,见表2-5-1。(3)设计洪⽔计算

根据流域设计暴⾬成果,采⽤《四川省中⼩流域暴⾬洪⽔⼿册》中推理公式法推求设计洪⽔。基本公式:

Q=0.278ψ(s/τn)F式中:Q—最⼤流量,m3/s;ψ—洪峰径流系数;s—暴⾬⾬⼒,mm/h;τ—流域汇流时间,h;n—暴⾬公式指数;F—流域⾯积,km2。

根据流域下垫⾯条件和《四川省中⼩流域暴⾬洪⽔⼿册》区划,选取产汇流参数计算公式如下:流域产流参数:属盆缘⼭区,计算式如下:µ=3.6F-0.19;Cv=0.23;Cs=3.5Cv流域汇流参数:属盆缘⼭区,计算式如下:θ=1~30时,m=0.318θ0.204θ=30~300时,m=0.055θ0.72

式中:θ—流域特征参数,θ=L/(J1/3F1/4);L—河长,km;J—⽐降,‰;F—流域⾯积,km2。

采⽤所选取的产汇流计算参数,⽤推理公式计算出沿渠坡⾯洪⽔,其成果见表2-5-10。表2-5-10 ⽩花溪⽔库灌区⼲⽀渠坡⾯洪⽔计算成果表

2.6 泥沙

2.6.1 流域产沙概况

⽩花溪⽔库位于纳溪区打古镇镇⽩节河上。⽩节河系长江南岸⽀流——永宁河的右岸⼀级⽀流;⽩节河全长34km,流域⾯积367.7km2,⽐降10.5‰;发源于纳溪区打古镇深⽥塝,河源海拔⾼程约930m,中游进⼊深丘,⽔势平缓,下游河段弯急滩多,瀑布发育;沿河两岸⽵⽊茂密丛⽣,植被覆盖极好,⽔⼟流失甚微,河⽔清澈,河床上到处可见平坦的⽯滩,⾬⽔较充⾜,河槽内泥沙较少,仅有少量块⽯;⽔流挟带的泥沙基本随⽔流⼀泻⽽过;河流泥沙来源主要为上游的悬移质泥沙和少量的推移质泥沙。

下坝址(推荐)以上河长4.2km,控制集⾬⾯积3.81km2;库区河道⽐降约29‰。

⼯程河段⽆实测泥沙资料,根据《四川省⽔⽂⼿册》,⽩节河所在区域年输沙模数为600 t/km2·a,本次直接采⽤该等值线成果,下阶段可根据资料条件进⾏修正。由此计算⽩花溪⽔库上、下坝址悬移质多年平均输沙量分别为0.1602万t、0.2286万t;按推悬⽐15%计算上、下坝址流域多年平均推移质沙量分别为240.3、342.9t。多年平年均输沙总量为0.1842万t,0.2628万t。⽩花溪⽔库坝址泥沙设计成果见表2-6-1。

2.7 ⽔位流量关系曲线

根据设计要求,需提供⽩花溪⽔库坝址下游⽔位流量关系曲线。

坝址河段仅有实测同时⽔边线、实测河道横断⾯和调查的近年⼤洪⽔⽔位,⽆实测⽔位流量资料。根据上述资料条件,⽔位流量关系曲线采⽤⽔⼒学公式计算。以实测河道⽔边线、实测河道横断⾯、调查的近年⼤洪⽔⽔位和选定的糙率,计算各级⽔位下的流量。

⽩花溪⽔库坝址处下游⽔位流量关系曲线见附图2-7-1。2.8 ⽔⽂⾃动测报系统

⽩花溪⽔库集⽔⾯积较⼩,上坝址以上集⽔⾯积2.67km2,下坝址以上集⽔⾯积3.81km2;洪⽔量级较⼩,⽔库对洪⽔调蓄能⼒较⼤,根据规范,可不设⽔情⾃动测报系统。附表2-1 泸州市纳溪区⽓象站⽓象要素统计表

备注:本表中最⼤风速及风向为泸州市⽓象站观测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