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不妨试一下先改后批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采用“全批全改”,既累了老师,也不利于启迪学生发散思维,几十年来影响、制约着一代又一代师生作文的教与学。粗略算来,50人的班级,每学期大小作文在900篇左右,如此大量的全批全改给教师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新的課程理念呼唤新的作文教学方法。如何减轻教师负担,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认为不妨试用一下先改后批。
传统的“全批全改”,即每位学生的每篇习作都受到教师逐字逐句细细斟酌、精心修改,并且要加上适当的评语,大凡文面上“见红”,甚至全红的作文,好像更能体现教师的辛苦与价值,而对学生的写作到底起多大作用则无人问津。“先改后批”则是教师完全摒弃不必要的逐一审阅、修改,而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相互切磋,共同评价,以期达到作文教学的最佳效果。“先改后批”作文教学法,简单说来,可分为以下五步:
一、拟题
分为教师拟题、学生拟题、各自拟题三种方式,不限体裁、规格,让学生以各自喜欢的方式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尤其是后两种方式,更符合尊重学生、民主创新的时代要求。
二、辅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识理解,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与技巧,文前辅导,教师只需轻轻点拨即可。而以前教师往往花费大量时间演习怎么写,写什么,甚至作文内容都举例说明。思维定式,成就了千篇一律。只要写父母,就是雨中送伞、半夜背起发高烧的自己去医院、自己一觉醒来时发现疲惫的父母一夜没睡……再说,平时作文靠辅导,考试时、实践中又有谁去辅导呢?所谓教而不导,教师只需在作文方法上稍加提示、点拨,不可对学生的思维作过多限制。其实,作文的“辅”早已在我们每单元的教学中做得比较透彻了。
三、写作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应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作文的写作更应体现这一理念。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可以查阅资料,师生间、生生间可以讨论。这样写出的作品百花齐放,丰富多彩,既展示了学生各自的风采,更锻炼了学生思考、交际、合作的能力。
四、修改
作文修改是作文教学的核心,它的成功与否决定了学生对作文的爱好程度、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等,这里的修改指的是学生之间互相修改,即题目指的先改,分为四个方面:
1.小组讨论。将班内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以组为单位,逐人宣读自己的作品,指出宣读者的不足,帮助其改正,并引以为戒。组员发现其成功之处并学习其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憾。反复讨论切磋,无形中让学生摸索到作文的真谛。无论成绩优劣,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
2.修改。宣读、讨论完毕,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情况,认真修改自己的作品,并选出本组内具有代表性的佳作和进步快的作品,参加全班的讨论、评议。
3.全班讨论再修改。方式同小组讨论一样,教师参与讨论,并适时点拨、辅导。学生一时未发现的问题,教师应予以启发、讲解,让学生在共同讨论中得以提高。在此基础上,根据全组讨论的结果,再次精心修改自己的作品。
4.查缺补漏、誊写作品。个人、小组、同桌等交换作文草稿,相互订正错别字、标点符号等。拿不准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或请教老师。
写作、讨论、修改、再讨论、再修改、查缺补漏后,要求学生将作文端端正正地抄在作文本上,此时宣告先改阶段完成,也宣布本次的作文教学圆满成功。
五、批阅
可以按照学校规定,全批或者是部分批阅。在学生集体智慧下的作文,再加上学习组的精雕细琢,教师批阅起来自然会是在欣赏的心境下完成,自然也会事半功倍。
先改后批作文教学法无需教师再去逐篇批改作文,但需要教师课上抓,参与学生讨论,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应在参与讨论、辅导时作好辅导纪录,留下痕迹,对班级作文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平时教学时因势利导。教师应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多写、多练,多参与讨论,培养其写作的自觉性。
先改后批作文教学法可以节约教师的大量时间,使教师腾出精力去研究教育教学工作。能够调动每个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学习的综合能力得以迅速提高,作文成为一种乐趣、一种游戏和活动。而讨论、合作、民主的氛围酿成,对各学科的教学均能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