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时代始于古埃及的第三王朝,兴于第四王朝,第五王朝规模缩小,到第六王朝时,法老们以神庙取代金字塔。
法老们在王都开罗附近的基萨高地留下众多金字塔,其中最早的是第三王国国王乔塞尔的金字塔,最大的是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金字塔,人们最感兴趣的是胡夫金字塔旁与狮身人面像融为一体规模较小的哈夫拉(胡夫之子)法老金字塔,而人们探寻最多的是胡夫,哈夫拉,哈夫拉之子考拉三位法老的三座设计完美的金字塔群。最早乔塞尔金字塔是阶梯式金字塔,之后才完善演变成角锥形金字塔。
尼罗河畔的金字塔建筑群令人震撼,BC五世纪(456),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见证了金字塔并留下最早传世文字记录(《历史》)。BC三百多年,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后,又被古埃及的文明所征服,借走了其文明。1798年,拿破仑重演地远征了埃及,随军的画家伊万*德农忠实地用画笔记录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神庙,教堂以及风情人物,为考古提供宝贵的资源(《波那巴将军远征时的下埃及和上埃及》)。
法老是古埃及国王的尊称,它源于埃及语的希伯来语音译,意为大房屋。其实在埃及古王国时代(约公元前2686年~公元前2181年),“法老”一词仅只王宫,并不涉及国王本身。从新王国图特摩斯三世起,这一词开始用于国王自身,并逐渐演变成对国王的尊称,第二十二王朝(公元前945~公元前730年)以后,成为国王的正式头衔。就如同中国用“陛下”一词代指皇帝,“陛下”一词的原意其实是指“宫殿台阶”。
第一本系统性的埃及考古科学著作《埃及论述》也是弗朗西斯*若玛根据德农的画稿编著的。同样在解开金字塔秘密上有巨大贡献的是弗朗西斯*商博良,他在埃及文字破译取得进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