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现浇混凝土检查井施工工艺对策计划

现浇混凝土检查井施工工艺对策计划

来源:筏尚旅游网
现浇混凝土检查井施工工艺对策计划

现浇混凝土雨污水检查井施工工艺

.1 适用范围

施工地基承载力较差,地下水位较高地区雨污水管线。

.2 施工准备

材料准备〔要求〕 :

1 现场拌制混凝土时,水泥、砂浆、石、外加剂、掺和剂及水等井检验合格,其数量应满足 施工需要。 质量要满足混凝土拌制各项要求。 商品混凝土要符合相关规格、

求。

2 钢筋的品种、 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有出厂合格证并经复验, 见证取样检验合格。 3 模板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能够可靠地承受灌注混凝土的重量和侧压力一集 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便于安装、拆卸,且外表必须平整,接缝严密,不得漏浆。

施工机具与设备:

混凝土拌制设备、其中设备、运输设备及振动设备等,其数量应根据设备能力、工程量、

施工程序、工期要求确定。

作业条件:

1 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检查井位置,假设先施作检查井时,应根据井底高程和接入管道尺寸、

位置确定预留口尺寸与位置。

2 现场水电接通,用电负荷满足施工需要,并准备好夜间施工照明设施。 3 井壁钢筋加工完成,验收合格后已运至现场存放,数量满足施工需要。

技术准备:

1 图纸会审〔标准图集〕已完成并进行了设计交底。

2 根据已编制的施工祖师设计编制详细施工方案,上报监理并已审批。

3 施工人员已获得技术和平安交底,明确施工井位编号、模板支撑、钢管安装、混凝土浇注

的施工方法、混凝土等级,塌落度及质量要求。

标准、 标准的要

.3 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

井根底垫层混凝土 --- 井室模板支搭 --- 井室钢筋绑扎安装 --- 井室混凝土浇注 --- 井室模板撤除 --- 井室现浇混凝土养护。

操作方法:

1 检查井垫层混凝土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井室模板支撑。

2 井室模板支搭:

1〕在底板侧模安装前,必须在清洗后的素混凝土垫层面上,格局井壁边线样桩,正确划出

模板内侧未知的墨线,再根据混凝土浇注高度立模,并支撑固定。

2〕井部直墙侧模,不采取螺栓固定时,其两侧模板间应加支撑杆,且在浇注时,应在混凝

土面接近撑杆时,随将撑杆撤除。

3〕井室顶板的底模,当跨度不小于

4cm 时,其底模应支起适当的拱度,当设计无规定时,

其起拱度宜为全夸的 2%-3%。

4〕安装井壁〔墙〕模板,应先立内模,待钢筋安装,焊接绑扎及各种预埋件、预留孔〔洞〕

验收合格后面再立外模。

1 / 4

现浇混凝土检查井施工工艺对策计划

5〕模板接缝应紧密吻合,如有缝隙应用嵌缝料嵌密,如嵌缝较大时,应进行修理或补加封

条。

6〕固定模板的支撑不得与教授叫有联系。侧墙模板与顶板模板的支设应自成体系,不得因

井墙拆模影响井室顶板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增长。

3 井室钢筋绑扎安装:

1〕钢筋加工、接头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管饭要求,加工成型后的钢筋应挂牌注明所用部

位、类别,分别堆放,以防过失。

2〕钢筋绑扎和安装前,应严格按照施工图先做钢筋排列间距的各种样尺,作为钢筋排列的

依据,绑扎钢筋时,应在主筋上划好。

3〕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在受力钢筋直径

不得超过 25%。

4〕钢筋在相交点应用火烧丝扎结,钢筋的交叉点可以每隔一根相互成梅花状扎牢,但在周

边的交叉点,每处都应绑扎。

5〕箍筋的转角与钢筋的相交点均应扎牢,箍筋的末端应向内弯曲。

6〕绑扎丝头应向内弯曲,不得伸向保护层内,已绑好的钢筋上不得践踏或放置中午。

4 井室混凝土浇注:

1〕混凝土浇注前,应对井室施工部位的模板、钢筋及运输混凝土的脚手架倒板进行严格检

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井室混凝土的浇注应连续进行,当需要间歇时,间歇时间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 次层混凝土浇注完毕。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到次层混凝土浇注压槎的时间不应超过表的规

定:

混凝土浇注的间歇时间

气温〔℃〕

<25

间歇时间

< 3h

气温〔℃〕

≥ 25

间歇时间

30 倍且不小于

50mm的区段内,

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的总面积的百分率:受力区不得超过

50%,受拉区

30cm。严防单侧浇

3〕混凝土浇注不得发生离析现象,井室侧墙应对称浇注,高差不应大于

入量过大,推动钢筋骨架和内模产生弯曲形变和位移。

4〕从高处倾倒混凝土时,其垂直高度不应超过

2m,否那么应采用流槽串管或导管,以防混凝

土离析。

5〕现浇混凝土井室施工缝应留置在底角加腋的上皮以上不小于 槎处混凝土外表的水泥砂浆或松散层清理,并用水冲洗干净, 均匀铺上 15-25mm厚的与混凝土同级配的水泥砂浆。

紧密。

5 井室模板撤除:

1〕侧墙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包面及棱角不因撤除而受损时,方可撤除;

2〕井室顶板的底模应在与结构同条件监护的混凝土试块到达表规定的强度时,方可撤除; 3〕现浇井室内模应待混凝土到达设计强度标准的 75%以后,方可撤除。在混凝土强能保证预埋

件和预留孔洞外表不发生坍塌和裂缝时,即可撤除。

现浇混凝土底模撤除时所需的强度

20cm处,井墙与顶板宜一次 充分湿润,但不得积水, 然后

使结合

浇注, 但应在浇至墙顶并间歇后,再继续浇注顶板,施工缝处在继续浇注混凝土前,应将接

再正式浇注混凝土并仔细捣实,

到达设计强度标准值〔

结构类型 板、拱

6 井室混凝土浇注完毕后的

结构跨度〔 m〕

≤2 >2,≤ 8

%〕

50 75

12h 以内,应覆盖和洒水进行养护。

2 / 4

现浇混凝土检查井施工工艺对策计划

冬雨期施工措施: 1 雨期施工措施:

1〕掌握气候情况,制定雨期施工方案。

2〕经常测定砂、石含水量,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

3〕搅拌站及水泥库应设防雨棚。 4〕浇注混凝土前应备好防水棚。

5〕混凝土运输与浇注过程中不得淋雨,浇注完成后应及时覆盖防雨,雨后及时检查混凝土

外表并及时修补。

2 冬期施工措施:

1〕当环境日平均温度低于 5℃,环境最低温度低于

5℃,开始养护前混凝土温度低于

-3 ℃时,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低于

40%,且不得

2℃时,视为进入冬期施工。

2〕冬期条件下养护的混凝土,在冻结以前混凝土的强度不应低于设计登记吨

低于 mm2。

3〕

拌合水及集料最高加热温度

工程

强度等级<级矿渣硅酸盐水

强度等级≥级矿渣硅酸盐水

注:当集料不加热时,水可加热到 4〕混凝土的出盘温度应控制在

60℃ 拌合水 80℃

集料

60℃ 40℃

100℃,但水泥不应与 80℃以上的水直接接触,投料顺序 10℃左右,且不高于 30℃,入模温度应控制在

5℃左右,采

为先投入集料和已加热的水,然后再投入水泥。

用蓄热养护时,在养护期间混凝土温度的检查次数每昼夜不少于 4 次。5〕撤除

模板应根据石块的试验证明混凝土已到达标准要求的强度后,方可撤除,但拆模应

在模板与混凝土相互冻结前进行。

6〕混凝土与外界空气温度相差大于

20℃时,撤除模板后的混凝土的外露外表应加以覆盖,

使混凝土外露外表冷却过程缓慢进行。

.4 质量标准

主控工程:

1 地基承载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 井室盖板混凝土抗压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 井盖选用符合设计要求,标志明显。 4 井周边回填土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一般工程:

1 井室位置及预留孔、预埋件符合设计要求。

2 底板、墙面、顶板的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外表平整、光滑,不得有裂缝、蜂窝、麻面、漏

振现象。

3 检查井质量要求及允许偏差表参见

.5 质量记录

参见?市政根底设施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图纸审查记录,见表 C2-3。

3 / 4

现浇混凝土检查井施工工艺对策计划

设计交底记录,见表 技术交底记录,见表

C2-4。 C2-5。

C-3-2.

C3-4-7.

C3-4-8. C3-4-12.

预拌混凝土出厂合格证,见表

水泥试验报告,见表

C3-4-5.

砂试验报告,见表

碎〔卵〕石试验报告,见表

钢材试验报告,见表

隐蔽工程检查记录,见表 C5-1-2. 混凝土配合比申请单,见表 C5-2-17.

混凝土开盘鉴定,见表 C5-2-20.

混凝土浇注记录,见表 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见表 土壤压实度试验记录,见表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见表 工序〔分项〕质量评定表,见表

C5-2-21. C5-2-22. C6-2-2. C6-2-4 。 C8-3.

钢筋连接试验报告,见表 C6-2-10.

.6 平安与环保

根底强度到达?北京市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GBJ01-4-2000 规定的强度,并经

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施工井室结构。 井室施工作业现场应设护栏和平安标志。

井室模板、支撑、钢管安装、混凝土浇注施工应符合本工艺规程第七章的有关规定。

井室踏步材料的规格、预埋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

井室完成后,应及时安装井盖,施工中断未安井盖的井室,必须临时加盖或设围挡、护栏、

并加平安标志。位于道路上的井室、井盖安装,应与道路齐平。

井室拆模完成后,应及时回填土,清理现场,当日回填不能完成时,必须设围挡或护栏,

并加平安标志。

.7 成品保护

侧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起外表及棱角不因撤除而受损伤, 井壁内模及井室顶板底模应待混凝土到达设计强度标准的 75%以后,方可撤除。预留孔洞的内模,在混凝土强度保证预

埋件和预留孔洞外表不发生坍塌和裂缝时,即可撤除。

在已帮摘好的钢筋上不得践踏或放置重物。

浇筑混凝土时,应进来防止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件。 混凝土强度必须到达后,方能允许施工人员在其上走动。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